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表面无车缝线的反包边内衣背扣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07:16: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内衣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表面无车缝线的反包边内衣背扣。


背景技术:

2.内衣是一种贴身衣服,女性的内衣多指文胸,文胸一般由罩杯、肩带以及背带组成,背带上缝制有背扣,背扣包括扣片和钩片,扣片和钩片分别与两侧背带缝合固定,穿戴文胸时,将扣片和钩片在背部相扣接,进而将文胸固定。
3.现有的内衣背扣中,扣片上缝制若干扣圈、钩片上缝制若干挂钩,扣片和钩片中多层布料贴合后,将布料边缘通过切割对齐,然后将边缘车缝固定;然后将扣圈车缝固定在扣片上、将挂钩车缝固定在钩片上,从而实现内衣背扣的缝制加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内衣背扣存在车缝线较多影响内衣的美观舒适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内衣背扣的美观舒适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表面无车缝线的反包边内衣背扣。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表面无车缝线的反包边内衣背扣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表面无车缝线的反包边内衣背扣,包括扣片和钩片,所述扣片上缝制有扣圈,所述钩片上缝制有挂钩,所述扣片和所述钩片均包括亲肤底层、中间层和亲肤表层;所述亲肤底层、中间层、亲肤表层用于与背带缝合的一侧边缘开口、其余三侧边缘封口;所述亲肤底层通过反包边工艺固定在所述中间层背离所述亲肤表层的一侧;所述扣圈和钩片分别均匀分布在所述扣片的中间层和所述钩片的中间层上,所述亲肤表层对应所述扣圈和钩片的位置开设有供所述扣圈圈部和所述挂钩钩部穿出的通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扣的扣片和钩片采用的加工工艺相同,均采用反包边工艺,使得亲肤底层的边缘对各层布料的边缘处进行包覆,扣片和钩片的边缘处圆润光滑,减少对皮肤的刮蹭,有利于提升背扣的舒适性;亲肤表层盖设在中间层上,仅留有供扣圈的圈部和挂钩的钩部穿出的通孔,实现了对扣圈和挂钩的遮蔽和固定,进而使得扣片和钩片表面光滑无痕,有助于提升背扣的舒适美观性。
9.优选的,所述中间层包括衬层;所述衬层与所述亲肤底层粘接固定;所述中间层穿设有缝纫线,所述缝纫线穿过所述扣圈或所述挂钩的中部,所述缝纫线将所述扣圈或挂钩同所述衬层缝合固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衬层为中间层提供了一定的强度支撑,中间层通过缝纫线将扣圈、挂钩和衬层实现缝合固定,进而使得中间层整体的连接稳定性提升,中间层配合亲肤表层和亲肤底层使得扣片和刮片抗皱耐揉搓,可以提升背扣的耐用性。
11.优选的,所述扣圈的固定部以及所述挂钩的固定部均缝制有固定结,所述固定结与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缝纫线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结的设置实现了对扣圈和挂钩的二次加固作用,有助于减少扣圈和挂钩挂扣时相互远离的一侧翘起的情况,提升了扣圈和挂钩在扣片和钩片上的牢固稳定性,进而提升背扣的质量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衬层包括包覆层和支撑层,所述包覆层包覆在所述支撑层外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层为衬层提供了强度支撑,使得背扣耐揉抗皱,包覆层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衬层的厚度,使得衬层抗变形性增加、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支撑层的磨损,提升支撑层的经久耐用性。
15.优选的,所述中间层还包括缝纫层,所述缝纫层位于所述中间层靠近所述亲肤表层的一侧;所述缝纫层与所述亲肤表层粘接固定;所述缝纫线穿设所述缝纫层,所述缝纫线将所述缝纫层与所述衬层缝合固定;所述缝纫层与所述衬层之间留有供背带边缘插入的空隙。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缝纫层增加了中间层的厚度,进而提升了中间层的抗皱性能,缝纫层有助于增加缝纫线对扣圈和挂钩的固定效果。缝纫层和衬层之间留有供背带边缘插入的空隙,背带边缘插入空隙中,背带边缘被包夹在背扣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背扣和背带之间的缝合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亲肤表层包括定型层和亲肤封层,所述定型层位于所述亲肤表层靠近所述中间层的一侧,所述亲肤封层位于所述亲肤表层背离所述中间层的一侧;所述定型层和所述亲肤封层粘接固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型层有助于提升亲肤表层的抗皱性,封层采用亲肤材质,有助于提升背扣的舒适性,定型层和亲肤封层配合,使得亲肤表层舒爽抗皱,结实耐用,有助于提升背扣的质量。
19.优选的,所述亲肤表层靠近所述中间层的一侧设置有黏胶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黏胶层的设置使得亲肤表层与中间层之间粘结牢固,进而减少布料之间的错位,减少扣圈圈部或挂钩钩部从亲肤表层通孔中滑脱的问题,加强背扣的粘结稳定性和使用稳定性,获得同车缝固定时一样的多次洗涤不脱层的稳定效果。
21.优选的,所述亲肤底层为锦氨面料。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锦氨面料具有良好的恢复弹性,背扣受到拉扯时不易变形褶皱,布料丝滑亲肤,有助提升背扣的抗皱耐用和舒适美观的性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背扣的扣片和钩片均采用反包边工艺,亲肤底层的边缘对各层布料的边缘处进行包覆,使得扣片和钩片的边缘处圆润光滑,减少对皮肤的刮蹭,提升背扣的舒适性;亲肤表层盖设在中间层上,仅留有供扣圈的圈部和挂钩的钩部穿出的通孔,实现了对扣圈和挂钩的遮蔽和固定,进而使得扣片和钩片表面光滑无痕,有助于提升背扣的舒适美观性;
25.2.背扣中间层包括衬层和缝纫层,衬层为缝纫层提供了一定的强度支撑,缝纫层和亲肤表层粘结固定、衬层和亲肤底层粘接固定,中间层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扣圈或挂钩,通过缝纫线将扣圈、挂钩、缝纫层和衬层一起实现缝合固定,有助于提升中间层整体的连接稳定性,中间层配合亲肤表层和亲肤底层减少了背扣布料层间的位移,并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撑层还有助于提升背扣的抗皱性,使得背扣舒适耐用;
26.3.亲肤表层包括定型层和亲肤封层,定型层有助于提升亲肤表层的抗皱性,亲肤
封层采用亲肤材质,有助于提升背扣的舒适性,定型层和亲肤封层配合,使得亲肤表层舒爽抗皱,结实耐用,有助于提升背扣的质量
27.4.亲肤表层靠近中间层的一侧设置有黏胶层,黏胶层的设置使得亲肤表层与中间层之间粘结牢固,无需在背扣表面缝制车缝线,也能够达到多次洗涤后背扣仍能保持布料层间稳定,不脱层的效果。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扣片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扣片结构剖视图。
30.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钩片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扣片;11、亲肤底层;12、中间层;121、衬层;1211、包覆层;1212、支撑层;122、缝纫层;123、扣圈;124、缝纫线;125、固定结;13、亲肤表层;131、亲肤封层;132、定型层;133、黏胶层;134、通孔;2、钩片;21、挂钩;3、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表面无车缝线的反包边内衣背扣。参照图1和图2,内衣背扣包括扣片1,扣片1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亲肤底层11、中间层12和亲肤表层13。进行扣片1加工时,先将亲肤底层11、中间层12和亲肤表层13的边缘全部冷切齐平,并切出圆弧倒角,然后将亲肤底层11盖设在亲肤表层13上方,将亲肤底层11、亲肤表层13和中间层12三者沿扣片1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和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热切固定,最后将亲肤底层11翻转至中间层12背离亲肤表层13的一侧,进而完成反包边加工处理;通过采用反包边工艺,扣片1被热切固定的三个边缘处被翻转的亲肤底层11包覆,使得扣片1边缘处圆滑平顺,降低了扣片1边缘与皮肤的刮蹭,提升了扣片1的舒适美观性。本技术实施例中亲肤底层11采用锦氨面料,布料质地丝滑,抗皱有弹性,能够进一步提升扣片1与皮肤接触的舒适感,提升扣片1的抗皱耐用性。
37.参照图2和图3,中间层12包括衬层121,衬层121位于中间层12靠近亲肤底层11的一侧,衬层121包括包覆层1211和支撑层1212,包覆层1211为沿中部对折设置的涤纶扣布,支撑层1212选用无纺布,支撑层1212被包夹在包覆层1211中间,包覆层1211与亲肤底层11通过低温胶粘接固定,包覆层1211对折处与亲肤底层11未反包边的一侧边缘热切固定。
38.中间层12还包括缝纫层122,缝纫层122位于中间层12靠近亲肤表层13的一侧,缝纫层122与亲肤表层13粘接固定。本技术实施例中缝纫层122由涤纶扣布采用三层折叠形成,靠近包覆层1211的一层涤纶扣布的边缘与扣片1未反包边的边缘处留有一定的间距。折叠三层的涤纶扣布使得缝纫层122具有适宜的缝制厚度和良好的抗皱性。
39.参照图1和图3,扣片1还包括若干扣圈123,本技术实施例中扣圈123设置有三组,每组包括三个扣圈123,每组扣圈123沿扣片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均匀分布在缝纫层122上,
每组中的三个扣圈123沿扣片1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缝纫层122设置在靠近背带3的一组扣圈123的正下方,中间层12穿设有三条缝纫线124,三条缝纫线124沿扣片1的宽度方向分别穿过三组扣圈123的中部,缝纫线124将扣圈123同缝纫层122、衬层121一起缝合固定,三组扣圈123的固定部均缝制有固定结125,固定结125与缝纫线124固定连接,固定结125穿设缝纫层122和衬层121将扣圈123固定在缝纫层122上。通过缝纫线124和固定结125的双重固定,使得扣圈123、缝纫层122和衬层121三者之间稳定连接,而衬层121与亲肤底层11粘接固定、缝纫层122与亲肤表层13粘接固定,进而使得扣片1整体布料之间不会轻易发生层间错位的问题,扣片1整体各层布料之间连接稳定牢固,扣片1质量较好。特别的,缝纫层122和衬层121靠近背带3的一侧留有供背带3边缘插入缝纫层122和衬层121两者之间的间隙。
40.参照图1和图3,亲肤表层13盖设在缝纫层122和扣圈123上表面,亲肤表层13包括定型层132和亲肤封层131,定型层132采用定型纱,定型层132位于亲肤表层13靠近中间层12的一侧,亲肤封层131采用锦纶和氨纶混纺布料,亲肤封层131位于亲肤表层13背离中间层12的一侧;定型层132和封层131之间粘接固定,定型层132的设置使得亲肤表层13布料具有良好的抗皱性,亲肤封层131采用亲肤面料,提升亲肤表层13的手感,定型层132和封层131配合使得亲肤表层13弹性较好,舒适抗皱。亲肤表层13上对应每个扣圈123的位置均开设有供扣圈123圈部穿出的通孔134,定型层132靠近缝纫层122的一侧贴设有黏胶层133,扣片1加工中,先将亲肤表层13盖设在缝纫层122上表面,将扣圈123的圈部通过通孔134穿出亲肤表层13,然后采用热压工艺对扣片1进行压烫,压烫中黏胶层133融化,黏胶层133的胶体流动填充至扣圈123与亲肤表层13之间的空隙处,进一步加强扣片1冷却后亲肤表层13与中间层12之间的粘结牢固性。
41.参照图4和图5,背扣还包括与扣片1相适配的钩片2,钩片2同样包括亲肤底层11、中间层12和亲肤表层13,钩片2上缝制有若干挂钩21,钩片2与扣片1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艺制得,钩片2和扣片1的结构相同。将扣片1和钩片2与两侧背带3进行缝合时,将两侧背带3的边缘分别伸入扣片1和钩片2中缝纫层122和衬层121两者之间的缝隙中,再进行缝合,提升扣片1、钩片2和背带3之间的连接牢固性。穿戴内衣时,将钩片2的挂钩21挂扣在扣片1的扣圈123圈部,进而将内衣穿戴固定。
42.本技术中背扣采用反包边工艺,布料边缘采用超声波热切固定,背扣表面无车缝线,且背扣表层和底层均采用弹性较好、抗皱亲肤的布料,进而使得本技术的背扣具有较佳的回弹抗皱性和舒适美观性,使得内衣穿戴舒适美观,符合现代内衣的高质量要求。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