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净化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8:29: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净化的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城区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等进行有效处理,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的效果,在农村等地区,针对清洗碗碟等简单使用后所产生的废水往往对其进行简单过滤再次重新使用。
3.然而,由于废水中存在较大体积的颗粒杂质,长期过滤过程中造成装置的输入端堵塞,往往需要人工对出水管进行拆卸并清理,增加了其实际使用的操作步骤,降低了其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现有的废水处理装置不具备自动前行的功能,由于装置整体的重量较高,用户往往需要借助他人的辅助才可将其搬运,严重影响其实际的使用效果,大大限制了其适用范围,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方便净化的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净化的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由于废水中存在较大体积的颗粒杂质,长期过滤过程中造成装置的输入端堵塞,往往需要人工对出水管进行拆卸并清理,另一方面,现有的废水处理装置不具备自动前行的功能,由于装置整体的重量较高,用户往往需要借助他人的辅助才可将其搬运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净化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承载箱、废水过滤机构、蓄水箱和控制器,所述承载箱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废水过滤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顶部右侧,所述蓄水箱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废水过滤机构的右侧,所述控制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所述底座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减震器,所述底座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通过所述减震器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且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连接端前后两侧分别卡接有前移动轮和后移动轮,所述底座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底座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马达,且所述马达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连接端卡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外侧壁套接有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承载箱的底部插接有排污管,所述承载箱的右侧壁下侧插接有出水管,所述承载箱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承载箱的顶部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滑行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安装板的底部通过两个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卡接有不锈钢滤网,所述蓄水箱的右侧壁下侧插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输出端螺纹连接有水龙头。
6.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前侧壁镶嵌有防水充电插口,所述蓄电池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护板。
7.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外侧壁套接有传动箱,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均位于所述传动箱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排污管的输出端套接有排污阀,所述出水管的输入端且位于所述出水管的内侧壁套接有滤帽,所述出水管的输出端套接有电磁阀,且所述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
9.优选的,所述废水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超滤膜组件、第二超滤膜组件、第三超滤膜组件、两个连通管和输水管,所述第一超滤膜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处,所述第二超滤膜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超滤膜组件的左侧,所述第三超滤膜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二超滤膜组件的左侧,两个所述连通管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超滤膜组件和所述第二超滤膜组件的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超滤膜组件和所述第三超滤膜组件的之间,所述输水管插接在所述第三超滤膜组件的输出端,且所述输水管的输出端插接在所述蓄水箱的输入端。
10.优选的,所述承载箱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支架,且两个所述支架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顶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方便净化的废水处理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启动两侧的电动推杆,使其带动固定座向下推入,从而使不锈钢滤网与承载箱内的废水充分接触,并将废水中所含有的颗粒杂质以及污泥等向下压至承载箱的底部,实现了对承载箱内的废水进行初步过滤的目的,同时,在出水管的输入端设置滤帽,从而进一步对废水排出进行有效过滤,从根本上避免了出水管因颗粒杂质等影响其正常使用,无需人工对其进行二次拆卸和安装,相比现有的废水处理装置本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更高,对废水处理的效率更强。
13.2、该方便净化的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在底座的底部设置马达、前移动轮以及后移动轮的配合使用,用户可通过控制器启动马达,使得蓄电池对其进行供电,从而使马达带动传动轴进行转动,同时利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二旋转轴随传动轴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后移动轮带动本装置向前推行,实现了本装置可具备自动前行的功能,无需人工对其进行搬运,大大提高了其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并且本装置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减震器对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保证本装置移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承载箱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废水过滤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00、底座;110、第一旋转轴;111、前移动轮;120、蓄电池;121、防水充电插口;122、防护板;130、马达;131、传动轴;140、第二旋转轴;141、后移动轮;150、传动箱;160、减震器;170、从动齿轮;180、主动齿轮;200、承载箱;210、排污管;211、排污阀;220、出水管;221、滤帽;222、电磁阀;230、连接柱;240、顶板;250、安装板;260、电动推杆;270、固定座;280、不锈钢滤网;290、支架;300、废水过滤机构;310、第一超滤膜组件;320、第二超滤膜组
件;330、第三超滤膜组件;340、连通管;350、输水管;400、蓄水箱;410、排水管;420、水龙头;5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净化的废水处理装置,从根本上避免了出水管220因颗粒杂质等影响其正常使用,同时实现了本装置可具备自动前行的功能,请参阅图1-5,包括底座100、承载箱200、废水过滤机构300、蓄水箱400和控制器500;
22.请再次参阅图1-5,底座100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减震器160,底座100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减震器160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110与第二旋转轴140,且第一旋转轴110与第二旋转轴140的连接端前后两侧分别卡接有前移动轮111和后移动轮141,底座100的底部且位于第一旋转轴110的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20,底座100的底部且位于第二旋转轴140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马达130,且马达13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传动轴131,传动轴131的连接端卡接有主动齿轮180,第二旋转轴140的外侧壁套接有从动齿轮170,且从动齿轮170与主动齿轮180相啮合,底座100用于对减震器160、支架290、废水过滤机构300、蓄水箱400和控制器500进行固定连接,减震器160用于对第一旋转轴110和第二旋转轴140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第一旋转轴110用于对前移动轮111进行位置固定,第二旋转轴140用于对后移动轮141和从动齿轮170进行位置固定,前移动轮111和后移动轮141均用于对底座100进行支撑并带动其向前移动,蓄电池120用于提供电力,马达130用于提供动力,传动轴131用于对主动齿轮180进行固定连接,主动齿轮180用于将马达130的动力传递至从动齿轮170上并带动第二旋转轴140进行转动,从动齿轮170用于对主动齿轮180进行啮合连接;
23.请再次参阅图1-5,承载箱200的底部插接有排污管210,承载箱200的右侧壁下侧插接有出水管220,承载箱200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30,承载箱200的顶部通过两个连接柱230固定连接有顶板240,顶板240的底部滑行连接有安装板250,安装板250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260,安装板250的底部通过两个电动推杆260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70,固定座270的底部卡接有不锈钢滤网280,承载箱200位于底座100的顶部,具体的,承载箱200通过支架290固定连接在底座100的顶部后侧,且位于位于底座100的顶部,承载箱200用于对待处理的废水进行储存,排污管210用于对承载箱200内的污泥以及颗粒杂质进行排出,出水管220用于对承载箱200内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排出,连接柱230用于对顶板240进行支撑和固定,顶板240用于对安装板250进行滑行连接,安装板250用于对电动推杆260进行固定连接,电动推杆260用于对固定座270进行固定连接并带动其进行上下移动,固定座270用于对不锈钢滤网280进行位置固定,不锈钢滤网280用于将承载箱200内废水中的污泥以及颗粒杂质等进行反复过滤;
24.请再次参阅图1-5,废水过滤机构300固定连接在底座100的顶部右侧,废水过滤机构300用于对承载箱200内排出的废水进行多重过滤处理;
25.请再次参阅图1-5,蓄水箱400的右侧壁下侧插接有排水管410,排水管410的输出端螺纹连接有水龙头420,蓄水箱400固定连接在底座100的顶部,且位于废水过滤机构300的右侧,蓄水箱400用于对净化后的废水进行储存,排水管410用于对蓄水箱400内净化后的废水进行传输,水龙头420用于将排水管410内净化后的废水进行排出;
26.请再次参阅图1-5,控制器5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00的顶部左侧,控制器500用于对本装置各电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控制。
27.请再次参阅图1-2,为了避免蓄电池120在使用过程中因进水而引发漏电等风险,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加强蓄电池120底部的抗撞击性能,保障蓄电池120的使用寿命,蓄电池120的前侧壁镶嵌有防水充电插口121,蓄电池120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22。
28.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5,为了能够对从动齿轮170和主动齿轮180进行保护,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受外部影响两者之间的传动效率,第二旋转轴140的外侧壁套接有传动箱150,且从动齿轮170与主动齿轮180均位于传动箱150的内部。
29.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能够对承载箱200内的污泥以及颗粒杂质进行有效清除,同时,进一步避免废水中的杂质流入至出水管220内,并且方便用户对出水管220的排出速度进行实时控制,排污管210的输出端套接有排污阀211,出水管220的输入端且位于出水管220的内侧壁套接有滤帽221,出水管220的输出端套接有电磁阀222,且电磁阀2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控制器500的输出端。
30.请再次参阅图4,为了能够对过滤后的废水进行多重净化处理,提高本装置对废水的处理效率和效果,废水过滤机构300包括第一超滤膜组件310、第二超滤膜组件320、第三超滤膜组件330、两个连通管340和输水管350,第一超滤膜组件3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00的顶部中心处,第二超滤膜组件3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00的顶部,且位于第一超滤膜组件310的左侧,第三超滤膜组件3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00的顶部,且位于第二超滤膜组件320的左侧,两个连通管340分别插接在第一超滤膜组件310和第二超滤膜组件320的之间以及第二超滤膜组件320和第三超滤膜组件330的之间,输水管350插接在第三超滤膜组件330的输出端,且输水管350的输出端插接在蓄水箱400的输入端。
31.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保证承载箱20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方便用户后期对承载箱200进行自由拆卸和安装,承载箱200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支架290,且两个支架290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00的顶部。
32.在具体的使用时,用户首先打开控制器500并通过其打开马达130的开关,使得蓄电池120为马达130进行供电,从而使马达130带动传动轴131进行转动,同时利用主动齿轮180与从动齿轮170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二旋转轴140随传动轴131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后移动轮141向前转动,通过后移动轮141与前移动轮111的配合使用,带动本装置向前缓慢移动,并且本装置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减震器160对其所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当本装置移动至相应的工作位置后,用户通过控制器500关闭马达130的工作状态,往承载箱200内倒入至废水,通过控制器500启动两侧的电动推杆260,使其带动固定座270向下推入,从而使不锈钢滤网280与承载箱200内的废水充分接触,并将废水中所含有的颗粒杂质以及污泥等向下压至承载箱200的内腔底部,随着电动推杆260持续工作,从而使不锈钢滤网280在承载箱200的内部上下往复运动,直至废水中的颗粒杂质以及污泥被完全过滤,打开电磁阀222使
过滤后的废水通过出水管220被排出,出水管220在吸入废水的同时,利用滤帽221对废水内的杂质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处理,过滤后的废水依次通过第一超滤膜组件310、第二超滤膜组件320以及第三超滤膜组件330,使得对废水进行充分净化处理并转换日常浇灌可以使用的净水,净水通过输水管350被排至蓄水箱400内进行储存,用户可通过打开水龙头420将蓄水箱400内的净水进行排出并使用。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4.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