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支撑板展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06:45: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展收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板展收装置。


背景技术:

2.老年人或行动不方便者,因为生理机能的衰退、不足,导致其体力不如常人可以持续行走不间断,所以行走过程需要停止适当休息,待体力恢复后才能再度行走。因此有相关业者开发出可依照使用者需求,操作为乘坐或辅助支撑状态的相关器具。
3.如中国台湾证书号twm467398专利案「拐杖椅」,包含一个四边形状的定位座、数个支撑脚及一个乘坐布体,该定位座开设有两端呈斜边状的长槽孔,其中一个支撑脚具有一个支撑块,所述支撑脚分别枢设于各个长槽孔中,于各个支撑脚顶端与该支撑块上端一并连结铺设固定有乘坐布体。
4.要使用时,必须将各个支撑脚以与该定位座的各个长槽孔枢设处为轴心展开,且使各个支撑脚斜向抵靠于定位座的各个长槽孔中,此时各个支撑脚的底端能支撑于地面上,而各个支撑脚的顶端连同该支撑块将乘坐布体撑开,以供使用者乘坐在该乘坐布体上。
5.虽然这种拐杖椅也能适时的展开使用或收合,但是在展开或收合时,操作者必须一一扳动各个支撑脚相对于该定位座产生枢转,操作时较为麻烦,操作速度也较慢,也就是说,各个支撑脚互不相连动,要分别操作成张开或收合。
6.尤其是老年人或行动不方便者,本身的稳定性、平衡性并不佳,还要弯下腰来一一扳动各个支撑脚,徒增操作的不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轻易展收的支撑板展收装置。
8.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能相对于定位件定位,并包含支撑单元、连接于所述支撑单元的连动单元及掣动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连接于所述定位件的主支撑件、至少一个枢接于所述主支撑件的侧支撑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支撑件与所述侧支撑件其中之一的导引部,所述主支撑件具有主支撑面,所述侧支撑件具有相邻于所述主支撑件的内侧缘、相反于所述内侧缘的外侧缘、由所述内侧缘延伸至所述外侧缘的侧支撑面、相反于所述侧支撑面的侧底面,以及对应于所述导引部的受掣块,所述受掣块具有与所述侧底面呈相交设置的受掣面,所述受掣面具有外侧端,以及相反于所述外侧端的内侧端,所述受掣面由所述外侧端朝所述内侧端延伸时逐渐偏向所述内侧缘,所述连动单元连接于所述主支撑件,所述掣动单元对应于所述受掣块且能移动并连接于所述导引部,并包括至少一个掣动部,所述掣动单元受所述连动单元连动,能使所述掣动部与所述受掣面之间呈斜向掣动,且使所述侧支撑面相对于所述主支撑面在呈角度设置的收合状态与使所述侧支撑面相对于所述主支撑面在呈并列设置的展开状态之间转换。
9.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支撑单元的受掣面的外侧端与所述内侧缘之间产生第一间距,所述内侧端与所述内侧缘之间产生小于所述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
10.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支撑单元的受掣面呈滑顺且无转折状。
11.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支撑单元的主支撑件还具有第一端、沿第一轴向相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一对连接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长侧缘,以及相反于所述主支撑面的主底面,所述导引部呈导轨状且设置于所述长侧缘之间,并对应所述第一轴向延伸,所述侧支撑件的内侧缘相对于其中一个长侧缘,所述侧底面设置于所述受掣块,所述掣动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掣动部一侧且能移动并穿设于所述导引部的枢导件。
12.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支撑单元的侧支撑件的受掣块邻近于所述主支撑件的第一端,且所述受掣块的受掣面呈斜面状,且由所述第二端朝所述第一端延伸时逐渐由所述外侧缘朝所述内侧缘偏斜延伸。
13.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支撑单元的导引部介于所述主支撑面与所述主底面之间且平行所述主支撑面,所述导引部对应于所述第一端,所述连动单元趋近于所述第一端且枢接于所述主支撑件,所述掣动单元的枢导件呈杆状,所述掣动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枢导件的掣动板,以及连接于所述掣动板且枢接于所述连动单元的枢板,所述掣动部与所述枢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掣动板的两端。
14.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支撑单元的导引部呈斜槽状,且由所述第二端朝所述第一端延伸时由所述主支撑面朝所述主底面逐渐倾斜延伸,所述导引部对应于所述第一端,所述连动单元趋近于所述第一端且枢接于所述主支撑件,所述掣动单元的枢导件呈杆状,所述掣动单元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枢导件且枢接于所述连动单元的枢板,所述掣动部设置于所述枢导件的末端。
15.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支撑单元的导引部介于所述主支撑面与所述主底面之间且平行所述主支撑面,所述导引部对应于所述第一端,所述连动单元趋近于所述第一端且枢接于所述主支撑件,所述掣动单元的枢导件呈杆状,所述掣动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枢导件的掣动板,以及枢接于所述掣动板与所述连动单元之间的连杆。
16.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侧支撑件的受掣块趋近于所述主支撑件的第二端,且所述受掣块的受掣面由所述第二端朝所述第一端延伸时逐渐由所述内侧缘朝所述外侧缘偏斜延伸。
17.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支撑单元的导引部介于所述主支撑面与所述主底面之间,所述导引部由所述第二端朝所述第一端延伸,所述掣动单元还具有连接于所述枢导件的掣动板,所述掣动板具有对应于所述受掣面的掣动部。
18.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支撑单元的主支撑件还具有导轨,所述侧支撑件的数量有两个,分别枢接于所述主支撑件两侧,所述连动单元包括枢接于所述定位件的载座、两个枢接于所述载座的支撑杆、趋近于所述第一端且枢接于所述主支撑件的连动件、连接于所述连动件且套设于所述定位件的滑套、枢接于所述连动件的第一连杆、枢接于所述载座且与所述第一连杆相枢接的第二连杆,以及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导块,所述导块能沿所述导轨移动的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侧支撑面相对于所述主支撑面在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杆抵撑于所述侧支撑件底部。
19.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连动单元的连动件具有至少一个轴枢孔,所述轴枢孔具有圆孔部,以及由所述圆孔部朝外凹设的凹槽部,所述掣动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枢
接于所述轴枢孔的轴转部,所述轴转部具有圆柱部,以及由所述圆柱部朝外凸设的突出部,所述轴转部的圆柱部套入于所述圆孔部时,所述突出部也能穿过所述凹槽部,所述轴转部相对于所述轴枢孔枢转后,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凹槽部错开。
20.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支撑单元的受掣块还具有连接于所述内侧端且与所述受掣面呈相交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实质平行于所述第一轴向,所述掣动单元的掣动部抵撑于所述限位面时,所述侧支撑面相对于所述主支撑面保持于展开状态。
21.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所述支撑单元的导引部呈凸肋状且设置于所述受掣块,所述导引部实质平行于所述侧支撑面,且与所述受掣面及所述限位面相交设置。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支撑单元、所述连动单元与所述掣动单元的整体组配,只须扳动所述主支撑件或所述侧支撑件,就能以简单的操作方式而达到轻易展收所述支撑单元的目的。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支撑板展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24.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25.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连动件与掣动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6.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侧支撑件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
27.图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侧支撑件的局部平面放大示意图;
28.图6是图1的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支撑单元呈收合状态;
29.图7是图1的另一个视角的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
30.图8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立体操作示意图;
31.图9是图8的另一个视角的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
32.图10是图8的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支撑单元在操作过程中的状态;
33.图11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说明支撑单元呈展开状态;
34.图12是图11的剖视示意图;
35.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6.图14是图11的另一个视角的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
37.图1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展开操作示意图;
38.图16是本发明支撑板展收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39.图17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支撑单元呈收合状态;
40.图18是该第二实施例的操作中的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说明支撑单元在操作过程中的状态;
41.图19是该第二实施例的平面放大示意图,说明支撑单元呈展开状态;
42.图20是图19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43.图21是本发明支撑板展收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说明支撑单元呈展开状态;
44.图22是本发明支撑板展收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45.图23是该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说明支撑单元呈展开状态;
46.图24是本发明支撑板展收装置第五实施例的不完整立体分解图;
47.图25是该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说明支撑单元呈展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49.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支撑板展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是以拐杖椅为例做说明,当然不只限于应用于拐杖椅,该支撑板展收装置能相对于一个定位件1定位,并包含一个连动单元10、一个支撑单元20及一个掣动单元30。
50.该连动单元10包括一个能滑动且套于该定位件1的滑套11、一个连接于该滑套11的连动件12、与该滑套11间隔设置且枢接于该定位件1的载座13、两支枢接于该载座13的支撑杆14、一支枢接于该连动件12的第一连杆15、一支枢接于该载座13且与该第一连杆15相枢接的第二连杆16,以及一个枢接于该第二连杆16的导块17。该滑套11呈中空管状,并具有一个枢耳111,该连动件12具有一对轴枢孔121,以及一对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轴枢孔121一侧的安装孔122,所述轴枢孔121各具有一个圆孔部123,以及一个由该圆孔部123朝外凹设的凹槽部124,该导块17具有一个呈t形的卡头171。所述支撑杆14与该定位件1各具有一个推动块18,每一个推动块18具有两个相交成v型的推动面181。该第二连杆16枢接于该载座13与该导块17之间。
51.该支撑单元20包括一个能相对于该定位件1旋动且连接于该连动单元10的主支撑件21、两个分别枢接于该主支撑件21两侧的侧支撑件22,以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支撑件21的导引部23。
52.该主支撑件21具有一个第一端211、一个沿一个第一轴向x相反于该第一端211的第二端212、一对连接于该第一端211与该第二端212之间的长侧缘213、一个由该第一端211延伸至该第二端212的主支撑面214、一个相反于该主支撑面214的主底面215、一对设置于该第一端211且枢接于所述安装孔122的枢板216、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长侧缘213的第一枢接管217,以及一个沿该第一轴向x延伸的导轨218。该导块17的卡头171能沿该导轨218移动且连接于该导轨218。该连动单元10趋近于该第一端211且枢接于该主支撑件21。该主支撑件21还包含一个主体26,以及一个利用螺丝锁接于该主体26底部的轨座27,该主底面215设置于该轨座27,该导轨218由该主底面215凹设且呈内宽外窄状(该导轨218垂直于该第一轴向x的截面呈倒t形),供该卡头171能移动的连接。
53.每一侧支撑件22具有一个相邻于该主支撑件21其中一个长侧缘213的内侧缘221、一个相反于该内侧缘221的外侧缘222、一个由该内侧缘221延伸至该外侧缘222的侧支撑面223、一个相反于该侧支撑面223的侧底面224、一个邻近该内侧缘221且对应于该导引部23的受掣块24,以及数个分别设置于该内侧缘221且与所述第一枢接管217互相枢接的第二枢接管226,该受掣块24具有一个与该侧底面224呈相交设置的受掣面241、一个与该受掣面241呈相交的限位面242,以及一个与该受掣面241呈相交的导引面243,该限位面242、该导引面243实质平行于该第一轴向x,该受掣块24邻近于该主支撑件21的第一端211,该受掣面241呈斜面状,并具有一个外侧端244,以及一个相反于该外侧端244的内侧端245,该受掣面241由该外侧端244朝该内侧端245延伸时由该外侧缘222逐渐偏向该内侧缘221,且由该第二端212朝该第一端211延伸时也逐渐由该外侧缘222朝该内侧缘221偏斜延伸,该受掣面241的外侧端244与该内侧缘221之间产生一个第一间距h1,该内侧端245与该内侧缘221之
间产生一个小于该第一间距h1的第二间距h2(参图5),本实施例中的受掣面241呈滑顺且无转折,该限位面242与其相交连接于该内侧端245,该导引面243与其相交连接于该外侧端244。该侧底面224设置于该受掣块24。
54.该导引部23呈导轨状且设置于所述长侧缘213之间,并对应该第一轴向x延伸,该导引部23介于该主支撑面214与该主底面215之间且平行该主支撑面214,该导引部23对应于该第一端211。该导引部23凹设于该轨座27。
55.该掣动单元30沿一个垂直于该第一轴向x的第二轴向y延伸,并对应于所述受掣块24且能移动的连接于该导引部23,并包括一个能移动且穿设于该导引部23的枢导件31、一对沿该第二轴向y分别连接于该枢导件31两侧的掣动板32、一对分别连接于所述掣动板32且枢接于该连动单元10的枢板33,以及一对分别设置于所述枢板33且枢接于所述轴枢孔121的轴转部34。该枢导件31呈杆状。所述掣动板32各具有一个设于侧缘的掣动部321,每一个轴转部34具有一个圆柱部341,以及一个由该圆柱部341朝外凸设的突出部342,该圆柱部341套入于所对应的圆孔部123时,该突出部342也能穿过所对应的凹槽部124,所述轴转部34相对于所述轴枢孔121枢转后,该突出部342相对于该凹槽部124错开。
56.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发明各组件配合所产生的作用、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将再说明如下,相信当能由此而对本发明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57.如图1及图6、图7、图15所示,当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整体组装完成,且该支撑单元20在收合状态时,该定位件1与所述支撑杆14互相靠合且实质呈平行状,两个相邻设置的推动块18的推动面181彼此趋近且彼此相对。此时,该主支撑件21的第二端212处于趋近于该载座13的靠合状态,该主支撑件21与所述侧支撑件22围绕该载座13的周围呈倒u型,所述侧支撑面223相对于该主支撑面214呈角度设置。此时,该导块17趋近于该第一端211,所述掣动板32分别位于所述受掣块24与该主支撑面214之间。
58.如图8至图10、图15所示,当操作者向上拉动该主支撑件21的第二端212,且使该第二端212逐渐远离于该载座13时,该主支撑件21相对于该连动单元10的连动件12枢转,且利用该连动件12与掣动单元30枢接,以及该枢导件31可滑动地穿设于该导引部23中的作用,该掣动单元30沿该导引部23平移的同时也产生旋动,且所述掣动板32的掣动部321由该主支撑面214朝该主底面215翘起,导致所述掣动板32的掣动部321会与所述受掣面241之间呈斜向掣动,且使所述受掣块24受到所述掣动板32的斜向掣动,并连动整个侧支撑件22相对于该主支撑件21产生旋动,直到如图11至图14所示,所述掣动部321分别抵撑于所述限位面242为止,所述受掣块24沿该第二轴向y位于所述掣动板32的两侧,所述侧支撑面223相对于该主支撑面214保持呈并列设置,此时,该支撑单元20在展开状态。
59.续参图15,上述的斜向掣动动作原理中,图15最上方两图显示该滑套11与该主支撑件21呈实质平行设置,所述掣动板32也与该主支撑件21呈实质平行设置,且所述掣动板32位于所述受掣块24的导引面243与该主支撑件21之间。如图8所示,当操作者继续向上拉动该主支撑件21的第二端212,图15中间图标显示,所述掣动板32先与所述受掣面241的外侧端244的接触,且在所述掣动板32由该第二端212朝该第一端211移动的同时,该主支撑件21也相对于该连动单元10的连动件12枢转,该连动件12又连动该掣动单元30,使得所述掣动板32在沿该导引部23平移的过程中相对于该主底面215产生旋动,且所述掣动板32的掣动部321由该主支撑面214朝该主底面215翘起,导致所述掣动板32对所述受掣块24产生拨
动的动作,接着,参图5,利用所述受掣面241的外侧端244与该内侧缘221之间产生的第一间距h1,大于该内侧端245与该内侧缘221之间所产生的第二间距h2的作用,且所述受掣面241呈渐缩状,使得所述侧支撑件22只能相对于该主支撑件21枢转且朝外旋开,所述掣动板32对所述受掣面241产生斜向掣动的作用。也就是说,因为每一受掣面241是由该外侧端244朝该内侧端245倾斜延伸时,与该内侧缘221之间的距离呈逐渐变小,所述掣动板32由该第二端212朝该第一端211移动时,所述掣动板32与所述受掣面241之间产生的干涉作用会对所述受掣块24(所述侧支撑件22)产生拨动,且随着所述受掣面241逐渐倾斜,所述掣动板32就会持续拨动所述受掣块24。
60.另外,所述侧支撑件22相对于该主支撑件21枢转展开后,利用所述掣动板32的两侧抵撑于所述侧支撑件22的所述限位面242,能使所述侧支撑件22分别相对于该主支撑件21保持呈并列设置的展开状态,且所述侧支撑件22不会随意相对于该主支撑件21枢转(见图15最下方的图式)。
61.且如图6、图10及图13所示,该主支撑件21相对于该连动单元10的连动件12枢转的同时,该导块17会沿着该导轨218由该第一端211朝该第二端212滑动,该导块17牵动该第一连杆15与第二连杆16,也会连动该定位件1相对于该载座13产生枢转,该定位件1产生枢转时,安装于其上的推动块18能推动相邻的支撑杆14的推动面181,且连动该相邻的支撑杆14也相对于该载座13产生枢转,使该定位件1与所述支撑杆14的顶端彼此分离、底端也彼此分离,且所述支撑杆14的顶端也抵撑并定位于所述侧支撑件22的底部,则能使所述侧支撑件22相对于该主支撑件21展开时产生稳定支撑的效果。
62.相反的,当操作者拉动该滑套11沿该定位件1向上滑动,且使该第二端212逐渐趋近于该载座13时,就能由图14逐渐变成图8及图1的状态,且能使该支撑单元20回复呈收合状态(该定位件1与所述支撑杆14互相靠合且实质呈平行状,两个相邻设置的推动块18的推动面181彼此趋近且彼此相对),且该主支撑件21的第二端212处于趋近于该载座13的靠合状态。
63.亦即,当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整体组装完成,所述掣动单元30受所述连动单元10连动,能使所述掣动部321与所述受掣面241之间呈斜向掣动,且使所述侧支撑面223相对于所述主支撑面214在呈角度设置的收合状态与使所述侧支撑面223相对于所述主支撑面214在呈并列设置的展开状态之间转换。
64.因此,本发明的支撑单元20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的转变操作相当容易,只须向上拉动该主支撑件21的第二端212或拉动该滑套11,对于老年人或行动不方便者,不需要弯下腰就能顺利操作。且上述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的转变,主要是利用各构件的互相连动,就能使该支撑单元20在该收合状态与该展开状态之间转变,能使支撑板展收装置达到开收操作容易的目的。
65.配合参图3,在第一实施例中,利用所述圆柱部341套入于所对应的圆孔部123时,所述突出部342也能穿过所对应的凹槽部124,所述轴转部34相对于所述轴枢孔121枢转后,所述突出部342相对于所述凹槽部124错开的设计,则能方便所述轴转部34与所述轴枢孔121进行安装,且即使在操作中,所述轴转部34也不会轻易自所述轴枢孔121中脱离。
66.参阅图16至图20,本发明支撑板展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也包含一个连动单元10’、一个支撑单元20’及一个掣动单元30’。且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
于:该支撑单元20’的导引部23’呈斜槽状,由该第二端212’朝该第一端211’延伸时由该主支撑面214’朝该主底面215’逐渐倾斜延伸,该掣动单元30’包括一个能移动且穿设于该导引部23’的枢导件31’,以及一对分别连接于该枢导件31’且直接以铆钉枢接于该连动单元10’的枢板33’。该枢导件31’呈杆状,该枢导件3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掣动部321’。
67.利用呈斜槽状的该导引部23’与该枢导件31’的配合,当操作者向上拉动该主支撑件21’的第二端212’或拉动该滑套11,且使该主支撑件21’相对于该连动单元10’的连动件12’枢转,能使所述掣动部321’与所述受掣面241’之间呈斜向掣动,能使该支撑单元20’在收合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掣动部321’与所述受掣块24’的受掣面241’之间呈斜向掣动的操作动作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所以不再多加说明。
68.因此,本发明支撑板展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也能达成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及功效。
69.参阅图21,本发明支撑板展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也包含一个连动单元10、一个支撑单元20及一个掣动单元30”。且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掣动单元30”包括一个呈杆状的枢导件31”、两个连接于该枢导件31”的掣动板32”,以及一个枢接于其中一个掣动板32”与该连动单元10之间的连杆33”。本发明支撑板展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也能达成与该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及功效。
70.参阅图22至图23,本发明支撑板展收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也包含一个连动单元10、一个支撑单元200及一个掣动单元300。其中,所述侧支撑件220的受掣块240趋近于该主支撑件210的第二端212,该受掣面241由该外侧端244朝该内侧端245延伸时由该外侧缘222逐渐偏向该内侧缘221,且所述受掣块240的受掣面241由该第二端212朝该第一端211延伸时逐渐由该内侧缘221朝该外侧缘222偏斜延伸。该支撑单元200的导引部230介于该主支撑面214与该主底面215之间,本实施例的导引部230就是第一实施例的导轨218,该导引部230由该第二端212朝该第一端211延伸,本实施例的枢导件310就是第一实施例的导块17,该枢导件310呈块状且能沿该导引部230(导轨)移动,该第二连杆16枢接于该载座13与该枢导件310之间。且该掣动单元300的所述掣动板320一体连接于该枢导件310,所述掣动板320各具有一个对应于所述受掣面241的掣动部321。
71.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操作方式与上述实施例都相同,也能达成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及功效。
72.参阅图24及图25,本发明支撑板展收装置的第五实施例,也包含一个连动单元10、一个支撑单元200’及一个掣动单元300’。其中,该支撑单元200’的导引部230’呈凸肋状,且数量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受掣块240’,所述导引部230’实质平行于该侧支撑面223,且与该受掣面241’及该限位面242相交成l形。在该支撑单元200’进行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的转换操作时,该掣动单元300’的所述掣动板320’末端部受到所述导引部230’的导引,也能达到能移动的连接于所述导引部230’的目的。
7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支撑板展收装置,利用简单的结构且以简单的操作方式就能轻易展收支撑单元,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