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腿套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06:37: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腿套。


背景技术:

2.随着运动风气的盛行,不分男女老少、族群、人种及各年龄层次,皆需透过正常规律的运动增进或维持心肺能力、肌耐力、促进新陈代谢速率、增进免疫能力,且运动有助于排除心理压力、提升生活的质量等益处,以拥有最佳的身心状态。
3.以跑步、健走、登山为例,这一类高强度的腿部运动可以强化下肢肌肉群,但同时也容易造成肌肉伤害,因此在运动中应穿着压力裤并同时在小腿上穿套压力腿套来保护肌肉,避免小腿肌肉过度晃动,并提升肌肉的稳定性和强度。另一方式则是采用肌力贴布而达到固定、稳定肌肉的效果。
4.无论上述何者,其可通过降低运动时的肌肉晃动而减少下肢肌群的肌电活化程度,进而减少能量损失并提高运动的效率。但,前者仅能提供腿部固定的束缚力,无法针对腿部肌肉需求而产生不同的支撑力与稳定效果,而后者为消耗品,其仅供一次或仅数次使用,最终会因黏性不足而无法使用。
5.据此,如何产生对象能兼具上述优点并提升对象的耐用性,实为相关技术人员所需思考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腿套,其将肌力贴布的结构整合至弹性织物,而同时达到腿部支撑、穿脱方便与提升耐用性的效果。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腿套,包括弹性织物套体以及透气膜材。弹性织物套体用以穿着于人体的小腿且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邻近人体的膝部且远离人体的踝部,第二端邻近踝部且远离膝部。透气膜材配置于弹性织物套体上并形成纹路。纹路的密度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渐增,以驱使弹性织物套体对小腿产生的压力由第一端朝向第二端渐增。
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纹路在小腿的前侧包括朝至少一方向的多个同向v形部。
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纹路在小腿的后侧形成对应分界且支撑小腿的腓肠肌、比目鱼肌与跟腱的多个条形部。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织物套体的材质是尼龙或聚酯纤维。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气膜材是融喷型热塑性聚胺酯不织布,具有多个气孔。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压力随着透气膜材的厚度增加而增加。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气膜材位于弹性织物套体的内表面以接触小腿。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气膜材位于弹性织物套体的外表面以远离该小腿。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沿上述的小腿的延伸方向区分多个腿围单元,在各腿围单元中,透气膜材相对于弹性织物套体存在面积比例,且面积比例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渐增。
1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织物套体在小腿的后侧具有多个开孔,以加速小腿肌肉的散热。
17.基于上述,腿套通过将透气膜材配置于弹性织物套体上而形成纹路,且所述纹路的密度是从靠近膝部处朝向踝部逐渐递增,进而使加诸在弹性织物套体上的透气膜材能据以驱使弹性织物套体对人体的小腿产生差异压力,且压力梯度随着上述密度而从膝部朝向踝部渐增。
18.如此一来,相当于是将肌力贴布相同的透气膜材配置在弹性织物套体上,而弹性织物套体的可穿脱特性弥补肌力贴布的不足。同时也因弹性织物套体是全面覆盖人体小腿,而得以小腿的整体性考虑其功能,避免仅考虑局部肌肉的思虑不足。更重要的是,所述压力梯度由踝部往膝部递减的目的即在于对小腿形成阶段性压力差,让血液加速流回心脏,并减缓小腿肌肉中的乳酸堆积。
19.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0.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腿套的示意图;
21.图2以另一视角示出图1的腿套;
22.图3是图1及图2的腿套于摊平时的简单示意图;
23.图4是图1及图2的腿套的制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腿套的示意图。图2以另一视角示出图1的腿套。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腿套100包括弹性织物套体110以及透气膜材120。弹性织物套体110用以穿着于人体的小腿21且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第一端e1邻近人体的膝部22且远离人体的踝部23,第二端e2邻近踝部23且远离膝部22。透气膜材120配置于弹性织物套体110上并形成纹路。纹路的密度从第一端e1朝向第二端e2渐增,以驱使弹性织物套体110对小腿21产生的压力由第一端e1朝向第二端e2渐增。在此,图1所示代表小腿21的前侧m1,而图2所示代表小腿21的后侧m2。
25.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纹路在小腿21的前侧m1包括朝至少一方向的多个同向v形部,如图1所示,所述纹路实际上包括同沿方向d1的多个v形部121以及同沿方向d2的多个v形部122。如图2所示,上述的纹路在小腿21的后侧m2则形成包括多个条形部123,这些条形部123进一步地形成多个区域r1~r3以作为小腿21的腓肠肌、比目鱼肌与跟腱的对应分界及支撑。简单地说,条形部123所形成的区域r1~r3即对应至小腿21的特定肌肉群(如前述腓肠肌、比目鱼肌与跟腱),让这些条形部123至少局部环绕特定的肌肉群以对这些特定的
肌肉群产生类似u形撑持的力量。在此并未限制条形部123的外形,其可依据小腿21肌肉分布而予以适当地调整。
26.图3是图1及图2的腿套于摊平时的简单示意图,图3所示相当于腿套100尚未形成前的布料状态,其以分界br而分隔出前侧m1与后侧m2,前侧m1配置有前述的v形部121、122,而后侧m2配置有前述的条形部123。图4是图1及图2的腿套的制作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图4并对照前述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织物套体110的材质是尼龙或聚酯纤维,而透气膜材120的材质是融喷型热塑性聚胺酯(融喷型tpu)不织布,其通过热压在弹性织物套体110的外表面s1,以驱使弹性织物套体110对人体的小腿21产生压力。在此,融喷型热塑性聚胺酯不织布相较于一般薄膜、本身具有大量的气孔a1,以与弹性织物套体110的气隙连通,以使腿套100具有较佳的透气性。
27.再者,前述透气膜材120所形成纹路的特性是其密度从第一端e1朝第二端e2渐增,也就是如图3所示,沿小腿21的延伸方向v1区分多个腿围单元(在此以两个腿围单元b1、b2为例),在各腿围单元b1、b2中,透气膜材120相对于弹性织物套体110存在面积比例,且所述面积比例是从第一端e1朝向第二端e2渐增。换句话说,在腿围单元b2中,透气膜材120相对于弹性织物套体110所占的面积比例,是大于腿围单元b1中,透气膜材120相对于弹性织物套体110所占的面积比例,据以达到纹路的密度从第一端e1朝第二端e2渐增的效果。
28.另一实施例中,则可采以透气膜材120相对于弹性织物套体110所采体积比例,而达到使纹路的密度从第一端e1朝第二端e2的渐增效果。在此,透气膜材120对弹性织物套体110的压力是随着透气膜材120的厚度增加而增加,因此使靠近第二端e2的透气膜材120的厚度是大于靠近第一端e1的透气膜材120的厚度,而达到前述所需的压力梯度。此外,设计者还可据此调整透气膜材120的厚度及其变化趋势,据以对小腿21的肌肉提供不同的压力及支撑力。
29.请再参考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织物套体110在小腿21的后侧m2具有多个开孔a2,以因应小腿21的后侧m2较易流汗的情形,据以加速对小腿21肌肉的散热。同时,因弹性织物套体110的弹性缘故,这些开孔a2于弹性织物套体110被穿戴后,还可适度地扩张,而有利于前述的散热效果。在此,开孔a2例如是以雷切冲孔技术而在弹性织物套体110的后侧m2形成,且这些开孔a2的总面积相对于腿套100的总面积存在大于或等于50%的相对比例关系。
30.请再参考图3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透气膜材120是配置于弹性织物套体110的外表面s1,因此当使用者穿戴腿套100时,透气膜材120实质上远离小腿21。在外表面s1的透气膜材120,其还可据以提供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皮革纹路、布纹、凹凸纹或光滑平纹

等。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透气膜材120也可配置在弹性织物套体110的内表面s2,以在使用者穿戴时能使透气膜材120接触使用者的小腿21,同时据以提供止滑与支撑效果。
31.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腿套通过将透气膜材配置于弹性织物套体上而形成纹路,且所述纹路的密度是从靠近膝部处朝向踝部逐渐递增,进而使加诸在弹性织物套体上的透气膜材能据以驱使弹性织物套体对人体的小腿产生差异压力,且压力梯度随着上述密度而从膝部朝向踝部渐增。
32.如此一来,相当于是将肌力贴布相同的透气膜材配置在弹性织物套体上,而弹性织物套体的可穿脱特性弥补肌力贴布的不足。同时也因弹性织物套体是全面覆盖人体小
腿,而得以小腿的整体性考虑其功能,避免仅考虑局部肌肉的思虑不足。更重要的是,所述压力梯度由踝部往膝部递减的目的即在于对小腿形成阶段性压力差,让血液加速流回心脏,并减缓小腿肌肉中的乳酸堆积。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