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展厅中控平台及其移动式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4 01:21: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监控、调控设备、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展厅中控平台及其移动式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2.智能展厅,是传统展厅与物联网技术的相结合,通过在传统的中控平台植入网络系统设备,使得中控平台能通过网络实现智能交互控制。
3.现有的中控平台主要是通过主机来控制各个设备进行工作运行,一旦主机出现问题,基本所有的设备都处于瘫痪状态,影响工作的进行。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既可以通过主机进行控制,又可以通过各个装置进行单独控制的中控平台
4.现在的展厅受室内场所环境大小的限制,所有的展览位置基本都是固定的,各种小展馆的搭建也受室内场所环境的高度等的限制,有些大型的展览物也不好进场。
5.而且,室内展厅面积大,使用率不高,建造成本大,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6.所以,室外展览的机动性强,搭建成本低,展览者的自由、自主性更强、大型展览物进场方便等特性,使得室外展览越来越被普遍接受。
7.室内展览交流活动的展厅一般都会有一间监控室,监控室用于安置监控、调控设备、设施,监控室起到对展览现场进行监控、指挥、调度等,便于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展览交流活动顺利进行。
8.虽说室内一般都有事先构建好的监控、调控平台系统,专门有一个房间用来安置监控、调控设备、设施,使用时,只需要把对应的线路信号连接调试好就可以直接使用。但是,这些监控、调控设备、设施也面临无法移动、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的问题。
9.对于户外展览的监控、调控平台系统虽说可以拆装移动,并通过机动性强的特点提高使用频率,减少闲置状态,但户外展览也会面临问题,如户外需要临时重新搭建监控、调控平台系统,搭建工作量大,费时费力。
10.户外临时重新搭建监控、调控平台系统,一般需要先搭建安置各种硬件设备的平台架体,再把各种硬件设备安装到平台架体上,特别是在需要用到很多监控屏幕的情况下,每次搭建工作量都比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拆装电脑主机、显示器设备、交互设备、存储设备、采集设备、各种控制设备等硬件设备,而且这些电子设备频繁的拆装也容易造成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损坏,而且拆卸下来的电子设备需要单独保护收藏,需要配置独立的收纳保护盒,更是增大了工作量和附加设备的使用成本,而且也不便运输。
11.现今户外展览虽说越来越被普遍接受,但是,户外展览也面临监控、调控平台系统的搭建、拆除费时费力,频繁拆装容易损坏设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2.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展厅中控平台及其移动式承载
装置,其中控平台的各个控制装置可独立工作,也可受主机控制工作,其承载装置作为安装各种电子设备的平台架体,一次安装好电子设备后,可携带电子设备移动,并在移动运输中形成对移动设备的保护。
13.承载装置采用集成式结构,方便快速在户外搭建使用,无需对硬件电子设备进行拆装,保障了设备使用的稳定性,且方便移动运输,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1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5.一种智能展厅中控平台,包括灯光控制装置、语音控制装置、摄像头控制装置、电源控制装置、视频控制装置,灯光控制装置、语音控制装置、摄像头控制装置、电源控制装置、视频控制装置上分别设有受控设备连接端口和i/o交互端口;
16.还包括中央控制模块装置、输入装置、显示装置、监视装置、通讯装置;
17.灯光控制装置、语音控制装置、摄像头控制装置、电源控制装置、视频控制装置分别通过i/o交互端口与中央控制模块装置连接;
18.输入装置、通讯装置、显示装置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装置连接;
19.监视装置与中央控制模块装置和摄像头控制装置连接。
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装置为单片机。
2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监视装置设有若干个。
22.一种智能展厅中控平台的移动式承载装置,包括主柜体,主柜体的底部设有移动轮,主柜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口设置;
23.还包括左架体和右架体,左架体和右架体的底部分别设有移动轮,左架体和右架体设置在主柜体的内侧;
24.左架体和右架体分别与主柜体形成可拆卸连接,左架体和右架体可分别从主柜体的左右两侧开口移动出主柜体。
2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左架体和右架体均包括方框形的固定框,固定框的前后两侧开口设置,固定框的底部设有移动轮。
2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柜体的底面上设有移动槽,所述的移动槽对应左架体和右架体上的移动轮的位置设置,移动槽沿左右方向设置,移动槽贯穿主柜体的左侧或右侧设置。
2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框内竖直设置至少两个连杆,连杆的上端与固定框固定连接,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与连杆连接的连接孔,固定板设有多个,多个固定板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2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杆的下端通过减震垫与固定框连接,所述的减震垫包括固定套,固定套的内侧固定设置有橡胶减震套一,橡胶减震套一的内侧设有橡胶减震套二,橡胶减震套二与橡胶减震套一间隔设置,橡胶减震套二和橡胶减震套一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筋,固定套与固定框的下侧壁固定连接,连杆的下端与橡胶减震套二连接。
2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框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与固定板左右两侧连接的减震组件,所述的减震组件包括u形的固定件、u形的橡胶减震件一、u形的橡胶减震件二,固定件、橡胶减震件一、橡胶减震件二均开口朝向固定板设置,固定件与固定框固定连接,橡胶减震件一固定设置在固定件的内侧,橡胶减震件二设置在橡胶减震件一的内侧,橡胶减震件二与橡胶减震件一间隔设置,橡胶减震件二和橡胶减震件一之间设有连接两者
的连接筋,固定板连接在橡胶减震件二的内侧。
3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杆的上端与固定框的上侧壁铰接连接。
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展厅中控平台及其移动式承载装置的有益效果:
32.其中,中控平台可通过中央控制模块装置(电脑主机)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灯光控制装置、语音控制装置、摄像头控制装置、电源控制装置、视频控制装置来单独对对应的设施进行控制,其中中央控制模块装置可对各个控制装置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在主机出现故障时,也可以手动操作各个控制装置来单独对对应的设施进行控制;
33.其中,移动式承载装置用作安置中控平台的各种装置设施的架体,其移动方便,可承载着各种装置设施,方便户外移动的时候移动,并可形成对各种装置设施的保护,避免各种装置设施在移动中发生损坏故障,该移动式承载装置,移动方便,采用集成式结构,无需拆装,无需临时搭建中控平台,方便户外移动使用。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发明中控平台的原理框图;
36.图2为本发明的中控平台的移动式承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主柜体的主视图;
38.图4为本发明主柜体的仰视图;
39.图5为本发明左架体的主视图;
40.图6为本发明左架体的仰视图;
41.图7为本发明右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为本发明右架体的仰视图;
43.图9为本发明固定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0为本发明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1为本发明减震垫的俯视图;
46.图12为本发明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3为本发明减震组件的侧视图;
48.图14为本发明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5为本发明移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6为本发明中控平台的移动式承载装置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2.如下参考图1-16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5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智能化现代展厅的中控平台装置,通过该中控平台装置来对整个展厅、展览现场的一些设备进控制。
54.如图1所示,为一种智能展厅中控平台的原理框图,其包括灯光控制装置、语音控制装置、摄像头控制装置、电源控制装置、视频控制装置。
55.灯光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展览现场的灯光照明;语音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展览现场的音响和话筒等发声设备;摄像头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展览现场的摄像头;电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展览现场一些设备的用电状态;视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监视装置的工作状态。
56.灯光控制装置、语音控制装置、摄像头控制装置、电源控制装置、视频控制装置上分别设有受控设备连接端口和i/o交互端口;
57.还包括中央控制模块装置、输入装置、显示装置、监视装置、通讯装置。
58.灯光控制装置、语音控制装置、摄像头控制装置、电源控制装置、视频控制装置分别通过i/o交互端口与中央控制模块装置连接。
59.受控设备分别与对应的的控制装置进行连接,这样控制装置就可以直接对受控设备进行控制,而中央控制模块装置则可以对所有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这样就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通过中央控制模块装置来对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来达到控制受控设备的目的,另一种是直接通过控制装置直接对受控设备进行控制。
60.输入装置、通讯装置、显示装置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装置连接。
61.监视装置与中央控制模块装置和摄像头控制装置连接。
62.中央控制模块装置为单片机、电脑主机。
63.输入装置为鼠标和键盘;通讯装置为有线通讯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
64.监视装置设有若干个。监视装置为显示器,与摄像头对应连接,显示摄像头拍摄的现场视频。
65.如图2-16所示,一种智能展厅中控平台的移动式承载装置。其用于安装中控平台的所有硬件装置设备。
66.其包括主柜体1,主柜体1的底部设有移动轮2,主柜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口设置;主柜体1可通过其底部的移动轮2进行移动。主柜体1由金属材料制成。
67.主柜体1的结构如图3和4所示。
68.还包括左架体3和右架体4,左架体3和右架体4的底部分别设有移动轮2,左架体3和右架体4设置在主柜体1的内侧;左架体3和右架体4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69.左架体3和右架体4分别与主柜体1形成可拆卸连接,左架体3和右架体4可分别从主柜体1的左右两侧开口移动出主柜体1。
70.左架体3的结构如图5和6所示,右架体4的结构如图7和8所示。
71.左架体3和右架体4两者结构相同,只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有区别,左架体3和右架体4均包括方框形的固定框5,固定框5的前后两侧开口设置,固定框5的底部设有移动轮2。
72.上述方案中,固定框5的前后两侧开口设置,这样左架体3和右架体4在移出主柜体1后,安装在左架体3和右架体4的硬件设备的前后都是开放状态,一个是有利于设备工作时
散热,一个是方便各个硬件设备的接线。
7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架体3可用于安装中控平台的各种硬件装置设施,右架体4用于安装n个监视显示器。所有硬件装置设备事先固定安装在左架体3和右架体4上,使用时,只需要连接好对应的接线就可以。
74.现有技术中,户外进行展览活动时,需要把中控平台的所有部件装置都运输到展览场地去,运输时需要对一个个部件进行搬运装车、卸车,到展览场地后,还得搭建架体,把装置设备安装到架体上,展览结束后还得拆卸,装车,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人力劳动强度大,而且设备的装拆连接专业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75.而本技术中,主柜体1作为一个整体,方便运输移动,移动到户外展览场地时,可直接打开进行使用。不使用时,载有各种装置设备的左架体3和右架体4移动至主柜体1,方便整个设备整体进行移动运输。使用时,左架体3和右架体4再从主柜体1中移动出来。
76.设备不使用时,主柜体1可起到对左架体3和右架体4上的装置设备进行保护的作用。
77.上述方案中,通过左架体3和右架体4两个架体,来安装中控平台所需要的所有的硬件设备装置,并通过主柜体1来对左架体3和右架体4上的硬件设备装置进行保护,其整体采用集成式结构,无需临时搭建,整体移动方便。
78.户外进行展览活动时,使用车辆把主柜体1运输到展览场地,到达场地后,主柜体1中的左架体3和右架体4移动出,进行使用。左架体3和右架体4移动出后,对其上的硬件设备进行相应的接线。
79.主柜体1的前后两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显示装置,通过该显示装置来获知各个硬件设备的工作情况。
80.如图9所示,固定框5的前后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固定部51,固定部51上设有螺纹孔52,主柜体1的前后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与螺纹孔52对应的通孔,螺钉连接在通孔和螺纹孔52中使左架体3和右架体4与主柜体1固定连接。
81.如图3所示,主柜体1的内侧设有隔板6,隔板6把主柜体1的内部分隔成左右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左架体3和右架体4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个空间中。
82.在左右方向,左架体3的宽度小于右架体4的宽度。
83.如图4所示,由于主柜体1的底面会对左架体3和右架体4的底部的移动轮的移动造成阻挡,阻挡左架体3和右架体4进入主柜体1内,所以需要对主柜体1的底面进行如下改进:在主柜体1的底面上设有移动槽7,移动槽7对应左架体3和右架体4上的移动轮2的位置设置,移动槽7沿左右方向设置,移动槽7贯穿主柜体1的左侧或右侧设置。
84.如图5-8所示,左架体3和右架体4的固定框5的底面上分别设有前后两排移动轮,每排移动包括左右两个移动轮,主柜体1的底面上对应左架体3和右架体4分别设有两条移动槽7。与左架体3对应的两条移动槽7分别与左架体3上的前后两排移动轮对应设置,与右架体4对应的两条移动槽7分别与右架体4上的前后两排移动轮对应设置。与左架体3对应的两条移动槽7贯穿主柜体1的左侧设置,与右架体4对应的两条移动槽7贯穿主柜体1的右侧设置。
85.与左架体3对应的两条移动槽7的中间的主柜体1的底面上设有移动轮;与右架体4对应的两条移动槽7的中间的主柜体1的底面上设有移动轮。
86.由于中控平台的各个硬件设备,在受到振动时,容易出现故障损坏,所以需要对承载装置的抗震性能进行设计改进,并采用如下方案:
87.如图9所示,固定框5内竖直设置两个连杆8,两个连杆8左右间隔设置,连杆8的上端与固定框5固定连接,还包括固定板9,固定板9上设有与连杆8连接的连接孔92,固定板9设有多个,多个固定板9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固定板9用于安装中控平台的硬件设备。
88.主柜体1、左架体3、右架体4移动时,会产生振动,该振动会作用到左架体3和右架体4上的硬件设备上,所以有必要对该振动进行减弱,以形成对硬件设备的保护。
89.本技术实施例中,减弱振动的方案是,两个连杆8和连杆8上的固定板9形成安装硬件设备的结构,该结构只通过连杆8的上端与固定框5连接,振动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接触连接进行传递,这样,一个是振动传递点小,传递到连杆8和固定板9上的振动有限,一个是振动传递点远离振动的产生位置(振动在移动轮的连接位置产生),如此,最大限度的减弱传递至硬件设备的振动,避免硬件设备因为受到振动而损坏。
90.由于安装硬件设备的连杆8和固定板9的结构的负荷集中在连杆8上端的连接位置,再加上主柜体的移动,这就对连杆8的连接结构强度有较大的要求,不然连杆8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断裂的风险。避免该风险可在连杆8与固定框5的连接上进行加强,如增大两者的连接面积,增强连杆8和固定框5制造材料的结构强度等方式,或者是采用如下的方式来进行增强连杆8的稳定性。
91.如图14所示,中控平台的硬件设备固定安装在固定板9中,固定板9上设有螺纹孔91,硬件设备上设有与固定板9上的螺纹孔91对应的通孔,硬件设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固定板9上。有些硬件设备上本身没有通孔结构,可在硬件设备上设置一个带孔的板,该板可与硬件设备固定连接。固定板9与连杆8固定连接。
92.如图15所示,移动轮2的结构,移动轮由柱体21、转动件22、滚轮23构成,柱体21的上端与固定框5或主柜体固定连接,柱体21的下端面上设有连接转动件22的孔,该孔内设有轴承24,转动件22具有与轴承24连接的轴,转动件22的下端为朝下开口的u形结构,滚轮23转动连接在转动件22下端的内侧。
93.增强连杆8的稳定性的实施例一:如图10和11所示,连杆8的下端通过减震垫与固定框5连接,减震垫包括固定套101,固定套10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橡胶减震套一102,橡胶减震套一102的内侧设有橡胶减震套二103,橡胶减震套二103与橡胶减震套一102间隔设置,橡胶减震套二103和橡胶减震套一10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筋12,固定套101与固定框5的下侧壁固定连接,连杆8的下端与橡胶减震套二103连接。
94.上述方案中,连杆8的下端通过减震垫与固定框5连接,这样连杆8的上下两端就都与固定框5进行连接,形成了稳定的连接结构。使用减震垫时,连杆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框5连接,固定板9不与固定框5接触。
95.固定套101有金属材料制成,固定套101与固定框5固定连接,橡胶减震套一102、橡胶减震套二103、连接筋12三者为一体设置,且都由橡胶制成,通过橡胶减震套一102、橡胶减震套二103、连接筋12三者形成的结构来对通过减震垫传递的振动进行减弱。
96.减震垫减震原理,首先,橡胶制成的橡胶减震套一102和橡胶减震套二103本技术就具有一定的减震能力,橡胶减震套一102和橡胶减震套二103不直接接触,通过连接筋12进行连接,可进一步的减弱振动的传递。
97.增强连杆8的稳定性的实施例二:如图12和13所示,固定框5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与固定板9左右两侧连接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u形的固定件111、u形的橡胶减震件一112、u形的橡胶减震件二113,固定件111、橡胶减震件一112、橡胶减震件二113均开口朝向固定板9设置,固定件111与固定框5固定连接,橡胶减震件一112固定设置在固定件111的内侧,橡胶减震件二113设置在橡胶减震件一112的内侧,橡胶减震件二113与橡胶减震件一112间隔设置,橡胶减震件二113和橡胶减震件一11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连接筋12,固定板9连接在橡胶减震件二113的内侧。
98.使用减震组件时,连杆8的上端与固定框5连接,连杆8的下端不与固定框5接触,固定板9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减震组件与固定框5连接。
99.上述方案中,固定件111由金属材料制成。橡胶减震件一112、橡胶减震件二113、连接筋12三者为一体设置,且都由橡胶制成,其减震原理与减震垫的原理相同。
100.连杆8主要还是其上端与固定框5固定连接,该连接位置承担了连杆8的大部分负荷,不管是减震垫还是减震组件都是起到辅助增强连杆8稳定性的作用,减震垫和减震组件本身承担的负荷比较小。
101.连杆8的上端与固定框5的上侧壁铰接连接。左架体3和右架体4在移动时,连杆8和固定板9形成的结构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晃动,可能会造成连杆8的上端连接处发生断裂,所以设计成铰接结构,使之可进行一定的摆动,来抵消晃动产生的扭矩力。
102.固定框5的上侧壁上设有铰接座,铰接座由两瓣座体结构构成,连杆8的上端连接在两瓣座体结构之间,连杆8的上端通过铰接轴与铰接座形成铰接连接。
10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