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林草种子的喷射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4 00:59: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植草造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草种子的喷射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草原和森林的是一个广阔的光合作用场,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环境中二氧化碳的碳进行分离、堆积形成树干,同时释放出氧气。草原和森林光合作用是天然的碳收集场,是应对碳达峰高效率的、低成本的、免维护的天然碳收集“设备”。因此植草造林不仅可以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同样也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举措。
3.修路过程中,不管是高速路还是普通的城市道路以及开挖隧道的进出口两侧,在遇到隆起的坡、小山丘或下沉的地势时,需要开挖,从而形成路基两侧高度较高边坡。上述边坡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需要在边坡上植草或种树作业,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人工爬上边坡铺草或种树,这样需要较大的人力投入,而且植草种树的效率低。上述对开挖边坡的植草种树作业,主要存在的技术问题是:1、对边坡植草种树作业工作效率低,人工投入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2、采用人工方式植草种树作业,作业安全环境不能保证,容易产生作业人员滑落的风险。
4.发明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对边坡上植草种树过程中,存在的上述诸多技术问题,研发了一种以车载平台为基础的林草种子的喷射播种装置,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林草种子的喷射播种装置,本发明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实现对边坡的林草喷射播种作业。本发明能够解决通过人工爬上边坡铺草或种树,需要较大的人力投入,而且植草种树的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采用人工方式植草种树作业,作业安全环境不能保证,容易产生不安全事故的问题。
6.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林草种子的喷射播种装置,包括拖拉机、承载底板和抽风机;拖拉机的左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承载底板,抽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拖拉机的右端前侧位置,空压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拖拉机的右端后侧位置;回转平台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底板的上部位置,升降机构纵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回转平台的上部,所述回转平台用于使升降机构实现回转动作;喷射管固定板固定设置在升降机构的左侧面位置,所述喷射管固定板用于安装喷射管;种箱固定设置在所述喷射管固定板的上部位置,所述种箱为中空的长方形状;喷射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喷射管固定板左侧面上,喷射管固定板左侧面上均匀等距横向设置有若干喷射管,所述喷射管用于向开挖的边坡喷射植草种树所用的种子。
7.所述回转平台包括支撑柱,支撑柱设置有四个,呈左右前后对称固定在所述承载底板的上部位置;支撑盘固定设置在支撑柱的上部;旋转盘固定设置在支撑盘的上部位置,气动马达固定设置在支撑柱的中心位置,气动马达穿过支撑盘的中心与旋转盘的底部中心
固定连接。
8.所述气动马达与空压机的气动马达电磁阀固定连通,空压机的气动马达电磁阀用于控制气动马达的启闭。
9.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板,底板固定设置在旋转盘的上部中间位置,升降架竖直固定在底板的上部纵向中间位置;升降滑槽设置有两个,升降滑槽对称固定设置在升降架的前后两侧位置,每个升降滑槽中设置有升降滑块,升降滑块设置有两个,一个设置在升降连接体的前端位置,另一固定设置在升降连接体的后端位置,升降连接体的左端侧面设置有喷射管固定板;升降丝杆上端穿过升降连接体的中间丝孔,延伸至升降连接体的上部,并通过轴座固定连接;升降丝杆的下端与气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气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底板的上部位置。
10.所述升降连接体与升降丝杆配合的丝孔中设置有内螺纹。
11.所述气动电机通过高压气管与空压机的气动电机电磁阀固定连通,空压机的的电磁阀用于控制气动电机的启闭动作。
12.所述喷射管包括喷头,喷头固定设置在喷射管本体的左端位置,喷头为中空的锥形状,橡胶缓冲头固定设置在喷头与喷射管本体之间连接处,橡胶缓冲头为中空的圆柱状,喷射管本体的右端与气动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气动推杆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喷射移动体,喷射移动体的上部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为凹入的弧形槽,喷射移动体右端上部设置有种窝,种窝用于存放林草的种子;下种孔固定设置在喷射管本体右端外壁上,下种管竖直固定设置在下种孔上;吸种管固定设置在下种管的一侧位置,吸种管与下种管固定连通。
13.所述喷头为中空的锥形状,喷头的中心孔与橡胶缓冲头的中心孔和导向槽呈线性对准状;橡胶缓冲头为中空圆形状,橡胶缓冲头的中心孔与导向槽呈线性对准状。
14.所述每个气动推杆通过高压管与空压机的气动推杆电磁阀固定连接,空压机的气动推杆电磁阀用于控制每个气动推杆的启闭伸缩动作。
15.所述下种孔与种窝呈上下对应设置,下种管通过波纹管与种箱的底部固定连通。
16.所述吸种管包括吸种管本体,吸种管本体通过气管与抽风机的电磁控制阀固定连接;吸种盘固定设置在吸种管本体与下种管连接端,微孔均匀分布设置在吸种盘上。
17.所述设置在喷射移动体上导向槽与种窝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面。
18.所述每个吸种管本体通过气管与抽风机的电磁控制阀固定连通,抽风机的电磁控制阀用于控制吸种盘产生吸力,使林草种子吸附在吸种盘上。
19.这种林草种子的喷射播种装置的使用方法是:步骤一、喷射播种装置的准备:将抽风机和空压机开启,使之处于工作状态;同时将林草种子倾倒在种箱中。步骤二、林草种子喷射播种装置的位置调整:操作人员将拖拉机开到开挖边坡的中间位置,将回转平台的气动马达开启,在气动马达的带动下使旋转盘旋转,当喷射固定板对准开挖的边坡时,使喷射管对准开挖的边坡。步骤三、林草种子喷射播种过程:首先开启抽风机的电磁空控制阀,抽风机通过风管使喷射管固定板上所有的喷射管吸种管处于负压吸种状态,此时所有喷射管的吸种管通过下种管和波纹管将种箱中的林草种子吸附到吸种管的吸种盘的微孔上,然后抽风机的电磁控制阀关闭,此时吸种盘上的林草种子(基于种子的自身重力)通过下种管掉落到种窝中,与此同时空压机的气动推杆电磁阀开启,所有喷射管的气动推杆开始动作,此时气动推杆的伸缩杆快速伸开,并推动喷射移动体快速向左侧移动,当喷射移动体与橡胶
缓冲头快速接触时,由于产生较大的碰撞力形成加速的惯性作用,将喷射移动体上种窝中的林草种子(在强大惯性力的作用下)使林草种子从种窝中沿着导向槽射出,林草种子通过橡胶缓冲头的中心孔进入大喷头中,由于喷头中空的锥形结构,使高速射出的林草种子二次加速,最后林草种子以高速通过喷头喷射到开挖的边坡表面,即完成了林草种子的喷射作业。步骤四、升降机构配合喷射管实现对开挖边坡均匀地喷射林草种子作业:当步骤三中,一次吸种喷射林草种子作业完成后,此时升降机构的气动电机开始转动,在气动电机的转动作用下带动升降丝杆开始转动,升降丝杆通过与升降连接体的啮合配合,使升降连接体和升降滑块沿着升降架内侧的升降滑槽匀速向上移动,与此同时喷射管的吸种管按照步骤三中的吸种动作,完成一次吸种动作,最后按照步骤三中所有喷射管的喷射林草种子动作,即可实现对开挖边坡均匀地喷射林草种子作业。
20.所述抽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拖拉机的右端前侧位置,吸种管包括吸种管本体,吸种管本体通过气管与抽风机的电磁控制阀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抽风机和电磁控制阀的设置,一方面,为所有喷射管上的吸种管提供了使林草种子从种箱中下落的吸力;另一方面,通过抽风机电磁控制的闭合,使其吸种管中切断气源,为林草种子从吸种盘微孔上自动落入到种窝中提供了必要条件。
21.所述空压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拖拉机的右端后侧位置,气动马达与空压机的气动马达电磁阀固定连通,空压机的气动马达电磁阀用于控制气动马达的启闭;每个气动推杆通过高压管与空压机的气动推杆电磁阀固定连接,空压机的气动推杆电磁阀用于控制每个气动推杆的启闭伸缩动作;气动电机通过高压气管与空压机的气动电机电磁阀固定连通,空压机的气动电机电磁阀用于控制气动电机的启闭动作。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空压机、气动马达电磁阀、气动推杆电磁阀、气动电机电磁阀、气动马达、气动推杆和气动电机之间的配合设置,一方面,实现了气动马达的旋转动作,从而最终实现了回转平台旋转盘的旋转动作,实现了喷射管喷射林草种子方向的自由调整。另一方面,实现了气动电机的旋转,在气动电机的转动作用下带动升降丝杆开始转动,升降丝杆通过与升降连接体的啮合配合,使升降连接体和升降滑块沿着升降架内侧的升降滑槽匀速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所有喷射管的匀速上下移动,起到使喷射管均匀喷射林草种子的作用;再一方面,实现了喷射管的喷射动作,将林草种子喷射到开挖的边坡上。
22.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板,底板固定设置在旋转盘的上部中间位置,升降架竖直固定在底板的上部纵向中间位置;升降滑槽设置有两个,升降滑槽对称固定设置在升降架的前后两侧位置,每个升降滑槽中设置有升降滑块,升降滑块设置有两个,一个设置在升降连接体的前端位置,另一固定设置在升降连接体的后端位置,升降连接体的左端侧面设置有喷射管固定板;升降丝杆上端穿过升降连接体的中间丝孔,延伸至升降连接体的上部,并通过轴座固定连接;升降丝杆的下端与气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气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底板的上部位置。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升降机构的升降动作,实现了喷射管固定板和喷射管的匀速上下移动;一方面,在喷射管固定板和喷射管的匀速上下移动的同时实现吸种管的一次吸种动作,起到了使喷射管固定板和喷射管的匀速上下移动和吸种管的吸种动作的自动协调配合,提高了这种林草种子的喷射播种装置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实现了喷射管对林草种子的均匀喷射,提高了林草种子喷射种植的均匀性。
23.所述喷头固定设置在喷射管本体的左端位置,喷头为中空的锥形状,喷头的中心
孔与橡胶缓冲头的中心孔和导向槽呈线性对准状。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锥形喷头的设置,一方面,高速喷射的林草种子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其锥形的中空结构,起到增大林草种子喷射速度的作用。保证了林草种子具有高速的喷射速度,使其能够射入到开挖的边坡表面。
24.所述橡胶缓冲头固定设置在喷头与喷射管本体之间连接处,橡胶缓冲头为中空圆形状,橡胶缓冲头的中心孔与导向槽呈线性对准状。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橡胶缓冲头的设置,一方面减小喷射移动体与喷射管本体的撞击力,保护了喷射移动体和气动推杆,延长了喷射移动体和气动推杆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对高速喷射的林草种子起到导向引导的作用,提高了林草种子的喷射速度。
25.所述喷射管本体的右端与气动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气动推杆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喷射移动体,喷射移动体的上部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为凹入的弧形槽,喷射移动体右端上部设置有种窝,种窝用于存放林草的种子。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种窝、喷射移动体和导向槽的设置,一方面,利用种窝的设置,可以使林草种子在喷射移动体快速伸开动作时,让林草种子保持相对的静止状态,为喷射移动体撞击橡胶缓冲头时形成高速喷射动能,而储备能量。另一方面,利用导向槽的设置,当喷射移动体撞击橡胶缓冲头时形成高速喷射动能,从而为林草种子的高速喷射提供导向引导作用。
26.所述吸种管包括吸种管本体,吸种管本体通过气管与抽风机的电磁控制阀固定连接;吸种盘固定设置在吸种管本体与下种管连接端,微孔均匀分布设置在吸种盘上。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为所有喷射管上的吸种管提供了使林草种子从种箱中下落的吸力;另一方面,通过抽风机电磁控制的闭合,使其吸种管中切断气源,为林草种子从吸种盘微孔上自动落入到种窝中提供了必要条件。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实现了边坡植草种树的自动化,降低了植草种树的人工投入,提高了植草种树作业的效率;2、提高了对开挖边坡植草种树作业的安全性,降低了作业人员滑落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喷射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吸种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拖拉机,2、承载底板,3、抽风机,4、空压机,5、回转平台,51、支撑柱,52、支撑盘,53、旋转盘,54、气动马达,6、升降机构,61、底板,62、升降架,63、升降滑槽,64、升降滑块,65、升降连接体,66、升降丝杆,67、气动电机,68、轴座,7、喷射管固定板,8、种箱,9、喷射管,91、喷头,92、橡胶缓冲头,93、喷射管本体,94、气动推杆,95、下种孔,96、下种管,97、吸种管,971、吸种管本体,972、吸种盘,973、微孔,98、喷射移动体,99、种窝,910、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
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0.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林草种子的喷射播种装置,包括拖拉机1、承载底板2和抽风机3;拖拉机1的左侧中间位置设置有承载底板2,抽风机3固定设置在所述拖拉机1的右端前侧位置,空压机4固定设置在所述拖拉机1的右端后侧位置;回转平台5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底板2的上部位置,升降机构6纵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回转平台5的上部,所述回转平台5用于使升降机构6实现回转动作;喷射管固定板7固定设置在升降机构6的左侧面位置,所述喷射管固定板7用于安装喷射管9;种箱8固定设置在所述喷射管固定板7的上部位置,所述种箱8为中空的长方形状;喷射管9固定设置在所述喷射管固定板7左侧面上,喷射管固定板7左侧面上均匀等距横向设置有若干喷射管9,所述喷射管9用于向开挖的边坡喷射植草种树所用的种子。
31.所述回转平台5包括支撑柱51,支撑柱51设置有四个,呈左右前后对称固定在所述承载底板2的上部位置;支撑盘52固定设置在支撑柱51的上部;旋转盘53固定设置在支撑盘52的上部位置,气动马达54固定设置在支撑柱51的中心位置,气动马达54穿过支撑盘52的中心与旋转盘53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
32.所述气动马达54与空压机4的气动马达电磁阀固定连通,空压机4的气动马达电磁阀用于控制气动马达的启闭。
33.所述升降机构6包括底板61,底板61固定设置在旋转盘53的上部中间位置,升降架62竖直固定在底板61的上部纵向中间位置;升降滑槽63设置有两个,升降滑槽63对称固定设置在升降架62的前后两侧位置,每个升降滑槽63中设置有升降滑块64,升降滑块64设置有两个,一个设置在升降连接体65的前端位置,另一固定设置在升降连接体65的后端位置,升降连接体65的左端侧面设置有喷射管固定板7;升降丝杆66上端穿过升降连接体65的中间丝孔,延伸至升降连接体65的上部,并通过轴座68固定连接;升降丝杆66的下端与气动电机67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气动电机67固定设置在底板61的上部位置。
34.所述升降连接体65与升降丝杆66配合的丝孔中设置有内螺纹。
35.所述气动电机67通过高压气管与空压机4的气动电机电磁阀固定连通,空压机4的电磁阀用于控制气动电机67的启闭动作。
36.所述喷射管9包括喷头91,喷头91固定设置在喷射管本体93的左端位置,喷头91为中空的锥形状,橡胶缓冲头92固定设置在喷头91与喷射管本体93之间连接处,橡胶缓冲头92为中空的圆柱状,喷射管本体93的右端与气动推杆94的外壁固定连接;气动推杆94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喷射移动体98,喷射移动体98的上部设置有导向槽910,导向槽910为凹入的弧形槽,喷射移动体98右端上部设置有种窝99,种窝99用于存放林草的种子;下种孔95固定设置在喷射管本体93右端外壁上,下种管96竖直固定设置在下种孔95上;吸种管97固定设置在下种管96的一侧位置,吸种管97与下种管96固定连通。
37.所述喷头91为中空的锥形状,喷头91的中心孔与橡胶缓冲头92的中心孔和导向槽910呈线性对准状;橡胶缓冲头92为中空圆形状,橡胶缓冲头92的中心孔与导向槽910呈线性对准状。
38.所述每个气动推杆94通过高压管与空压机4的气动推杆电磁阀固定连接,空压机4的气动推杆电磁阀用于控制每个气动推杆94的启闭伸缩动作。
39.所述下种孔95与种窝99呈上下对应设置,下种管96通过波纹管与种箱8的底部固
定连通。
40.所述吸种管97包括吸种管本体971,吸种管本体971通过气管与抽风机3的电磁控制阀固定连接;吸种盘972固定设置在吸种管本体971与下种管96连接端,微孔973均匀分布设置在吸种盘972上。
41.所述设置在喷射移动体98上导向槽910与种窝99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面。
42.所述每个吸种管本体971通过气管与抽风机3的电磁控制阀固定连通,抽风机3的电磁控制阀用于控制吸种盘972产生吸力,使林草种子吸附在吸种盘972上。
43.这种林草种子的喷射播种装置的使用方法是:步骤一、喷射播种装置的准备:将抽风机3和空压机4开启,使之处于工作状态;同时将林草种子倾倒在种箱8中。步骤二、林草种子喷射播种装置的位置调整:操作人员将拖拉机1开到开挖边坡的中间位置,将回转平台5的气动马达54开启,在气动马达54的带动下使旋转盘53旋转,当喷射固定板7对准开挖的边坡时,使喷射管9对准开挖的边坡。步骤三、林草种子喷射播种过程:首先开启抽风机3的电磁空控制阀,抽风机通过风管使喷射管固定板7上所有的喷射管9吸种管97处于负压吸种状态,此时所有喷射管9的吸种管97通过下种管96和波纹管将种箱8中的林草种子吸附到吸种管97的吸种盘972的微孔973上,然后抽风机3的电磁控制阀关闭,此时吸种盘972上的林草种子(基于种子的自身重力)通过下种管96掉落到种窝99中,与此同时空压机4的气动推杆电磁阀开启,所有喷射管9的气动推杆94开始动作,此时气动推杆94的伸缩杆快速伸开,并推动喷射移动体98快速向左侧移动,当喷射移动体98与橡胶缓冲头92快速接触时,由于产生较大的碰撞力形成加速的惯性作用,将喷射移动体98上种窝99中的林草种子(在强大惯性力的作用下)使林草种子从种窝99中沿着导向槽910射出,林草种子通过橡胶缓冲头92的中心孔进入大喷头91中,由于喷头91中空的锥形结构,使高速射出的林草种子二次加速,最后林草种子以高速通过喷头91喷射到开挖的边坡表面,即完成了林草种子的喷射作业。步骤四、升降机构配合喷射管实现对开挖边坡均匀地喷射林草种子作业:当步骤三中,一次吸种喷射林草种子作业完成后,此时升降机构6的气动电机67开始转动,在气动电机97的转动作用下带动升降丝杆66开始转动,升降丝杆66通过与升降连接体65的啮合配合,使升降连接体65和升降滑块64沿着升降架62内侧的升降滑槽63匀速向上移动,与此同时喷射管9的吸种管97按照步骤三中的吸种动作,完成一次吸种动作,最后按照步骤三中所有喷射管9的喷射林草种子动作,即可实现对开挖边坡均匀地喷射林草种子作业。
44.实施例一、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喷射管固定板7固定设置在升降机构6的左侧面位置,所述喷射管固定板7用于安装喷射管9;喷射管9固定设置在所述喷射管固定板7左侧面上,喷射管固定板7左侧面上均匀等距横向设置有十个喷射管9,所述喷射管9用于向开挖的边坡喷射植草种树所用的种子。
45.实施例二、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喷射管固定板7固定设置在升降机构6的左侧面位置,所述喷射管固定板7用于安装喷射管9;喷射管9固定设置在所述喷射管固定板7左侧面上,喷射管固定板7左侧面上均匀等距横向设置有十五个喷射管9,所述喷射管9用于向开挖的边坡喷射植草种树所用的种子。
46.实施例三、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喷射管固定板7固定设置在升降机构6的左侧面位置,所述喷射管固定板7用于安装喷射管9;喷射管9固定设置在所述喷射管固定板7左侧面上,喷射管固定板7左侧面上均匀等距横向设置有三十个喷射管9,所述喷射管9用于向开挖
的边坡喷射植草种树所用的种子。
4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