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油盒组件以及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2022-08-14 00:02: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盒组件以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2.集成灶是集燃气灶、蒸烤箱等烹饪设备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工作过程中集成灶会产生较多的油污。为此,集成灶通常设置有油盒,用于收集油污。相关技术中,油盒需要定期抽离集成灶以倾倒油污,油盒既不健康也很不卫生,油盒的清理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油盒组件,能够自动排放油污以及清洗油盒。
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油盒组件的集成灶。
5.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油盒组件,包括:
6.油盒,具有容纳腔,以及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进油口用于回收集成灶产生的油污;
7.喷淋装置,包括进水管,以及连通于所述进水管的喷淋头,所述进水管穿设于所述油盒,所述喷淋头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喷淋头能够向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喷洒清洗液,所述出油口用于供所述油污与所述清洗液的混合液排出。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油盒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油盒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出油口,容纳腔用于容纳集成灶产生的油污,容纳腔内设置有喷淋头,喷淋头能够向容纳腔的内壁喷洒清洗液,以提高油污的流动性,从而使得油污能够通过出油口自动流出容纳腔,简化油污的排放。此外,喷淋头还能够用于清洗容纳腔的内壁,避免油污残留。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盒组件还包括排污装置,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排污泵,所述排污泵与所述出油口连通。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盒组件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部,所述过滤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进油口的下方,用于过滤所述油污,所述油盒还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排渣口,用于排出滤渣。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装置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排渣口的内壁。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盒组件还包括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渣口处,并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油盒之间。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装置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油盒。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槽,所述过滤槽具有朝向所述进油口的开口。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盒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过滤装置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以限定所述开口的朝向。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抵持于所述油盒的表面,以限制所述过滤装置在所述容纳腔的最大移动距离。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盒包括弧状的底壳及盖板,所述底壳具有朝上的开口,所述盖板封盖于所述底壳的开口处。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部的侧壁设置为与所述油盒适配的弧形板。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盒组件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包括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两侧的支撑板,所述油盒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支座用于与所述集成灶连接,并支撑所述油盒。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壳的底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底壳的底部还水平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通过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喷淋头为长条形喷管,所述喷管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喷口。
23.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集成灶,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油盒组件。
2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油盒组件,油盒具有容纳腔,用于容纳集成灶产生的油污,容纳腔内设置有喷淋头,喷淋头用于喷洒清洗液,以提高油污的流动性,从而使得油污能够通过出油口流出容纳腔。此外,喷淋头还能够用于清洗容纳腔的内壁,避免油污残留,使得容纳腔内的油污排出的更加干净。
26.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8.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油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油盒、喷淋装置以及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油盒组件剖面示意图;
31.图4为图1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号:
34.油盒100;容纳腔110;进油口120;出油管130;第一限位部140;底壳150;盖板160;
35.喷淋装置200;喷淋头210;进水管220;
36.排污装置300;排污泵310;排污管320;
37.过滤装置400;过滤部410;过滤槽411;第二限位部420;连接部430;把持部440;凸起块441;
38.支座500;底板510;支撑板520;
39.集成灶600。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3.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4.集成灶,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集成灶是一种集抽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而且具有油烟吸净率高、静音及显示直观等特点,节省了空间、费用以及人力操作程序。集成灶运用微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深井下排或侧吸下排结构,下排风产生流体负压区的原理,使得油烟往下吸走,油烟吸净率较高,有助于解决传统抽油烟机除油烟不佳的问题,改善厨房和家居环境,更适合习惯于旺油大火为特征的中餐厨房。集成灶在使用过程中会积累一定的油污,并汇集到油盒中,油盒需要定期抽离集成灶以倾倒油污,但油盒既不健康也很不卫生,使得油污清理较为麻烦。
45.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油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油盒组件剖面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3,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油盒组件,包括:油盒100以及喷淋装置200。
46.其中,油盒100具有容纳腔110,以及连通于容纳腔110的进油口120及出油口,进油口120用于回收集成灶600产生的油污。喷淋装置200包括进水管220,以及连通于进水管220的喷淋头210,进水管220穿设于油盒100,喷淋头210设置于容纳腔110内,喷淋头210能够向容纳腔110的内壁喷洒清洗液,以提高油污的流动性,并能够清洗容纳腔110的内壁,出油口用于供油污与清洗液的混合液排出。
47.具体的,进油口120设置于油盒100的顶部,集成灶600运行时产生的油污能够通过进油口120落进容纳腔110内,出油口设置于容纳腔110的底部。且容纳腔110的底壁可以设置成向斜面,或者将油盒100倾斜设置,出油口位于倾斜面的底部,以便于容纳腔110底部余留的油污在重力作用下,倾斜导向流动从出油口排出。
48.容纳腔110中的喷淋头210能够喷洒清洗液,喷淋头210可以在喷口处设置锥形喷头,使得喷淋头210喷出的清洗液呈锥体状,扩大喷淋头210的喷洒范围。同时,利用喷出的清洗液对油污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使得油污更加容易流动。清洗液如水、热水、蒸汽或者清洗液等,利用喷淋头210喷射出的清洗液对油污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能够加快油污的流动。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当清洗液为热水或者蒸汽时,热水或者蒸汽能够加热油污,以提高油污的流动性,使得油污更加容易的从出油口流出。清洗液能够对油污进行化学分解,加快油污与容纳腔110的内壁分离,从而加快油污流动使得油污经排污口流出容纳腔110,并由排污
管320排进下水道,无需用户将油盒100拔出进行油污倾倒,健康卫生,且简单方便。
49.需要说明的是,附图1中进油口120设置为两个不能解释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定,出油口的数目可以根据集成灶600的结构设定为一个、两个等任意数量。例如,集成灶600具有蒸烤箱,此时可以在油盒100的顶部设置两个进油口120,一个用于烟道的油进入容纳腔110,一个用于蒸烤箱中的油进入容纳腔110。此外,进油口120处还可以设置漏斗结构,漏斗的开口朝上设置,漏斗能够扩大油滴的收集范围,油污滴落时能够通过漏斗进行收集,并从漏斗的底部流入容纳腔110内。
50.集成灶600可以设置控制开关,以控制喷淋装置200工作,例如,每次使用集成灶600后,通过开关控制喷淋装置200启动,以对容纳腔110进行喷淋。或者集成灶600还可以设置时间检测装置以及提示装置,时间检测装置能够记录集成灶600的累计运行时间,当集成灶600达到一定的运行时间后,提示装置能够发出相信的指示,以提醒用户对油盒100进行排污清洗。
51.此外,容纳腔110内可以设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容纳腔110内的油污的量。传感器设置于容纳腔110内指定高度,当容纳腔110内的油污到达一定量时,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油污,并发出相应的信号,以控制喷淋装置200工作。例如,当传感器检测到油污后,将信号发送给提示装置,以提醒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或者直接将信号发送给喷淋装置200,以使喷淋装置200工作,实现自动喷淋而无需人工操作。
52.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油盒组件还包括排污装置300,排污装置300包括排污泵310,排污泵310与出油口连通。具体的,排污泵310的输入端通过排污管320与油盒100的出油口连通,输出端通过排污管320与下水道连通。工作时,排污泵310能够产生负压,以将油污吸入排污管320,从而加快容纳腔110内油污的排放速度,且能够使得容纳腔110内的油污排放的更加干净,提高油污排放效果。
53.参照图1至图4,图4为图1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油盒组件还包括过滤装置400,过滤装置400包括过滤部410,过滤部410位于容纳腔110内,并位于进油口120的下方,用于过滤油污,油盒100还具有与容纳腔110连通的排渣口,用于排出滤渣。
54.具体的,过滤装置400的过滤部410设置于容纳腔110内,且位于进油口120的下方,因此油污进入容纳腔110后经由过滤部410的过滤,以过滤掉油污中较大的固体颗粒,避免油污中的固体颗粒堵塞出油口。此外,还能够防止大颗粒杂质进入排污泵310,避免大颗粒杂质损坏排污泵310,提高排污泵310的使用寿命。工作时,喷淋装置200喷射的清洗液能够对滤渣进行清洗,以清洗滤渣上的油污,使得滤渣上的油污尽可能的除尽,因此通过排渣口去除滤渣时,更加干净卫生。
55.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装置400可移动地连接于排渣口的内壁。具体的,排渣口水平朝向,过滤装置400可移动的连接于排查口。因此,过滤装置400能够相对油盒100水平移动,以将过滤部410抽出,从而利于去除过滤部410上的滤渣。需要说明的是,在抽出过滤部410之前需要确定容纳腔110内的油污已经排尽,或者容纳腔110内的油污的液位低于排渣口最低处,以防止油污通过排渣口流出。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油盒组件还包括密封装置,密封装置设置于排渣口处,并位于过滤装置400与油盒100之间。具体的,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油盒100设置有与容纳腔110连通的排渣口用于排出滤渣,过滤装置400穿可移动地设置于排渣口,以使得过滤部410能够自排
渣口抽出容纳腔110。本实施例在过滤装置400与油盒100之间设置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呈环形设置,以封堵过滤装置400与排渣口之间的间隙,防止油污或者清洗液从排渣口的内壁与过滤装置400之间的间隙之间泄露。
57.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装置400可拆卸地连接于油盒100。具体的,过滤装置400能够与油盒100分离。因此,在去除滤渣时,能够将过滤部410抽出容纳腔110,并使得过滤装置400与油盒100分离,从而将过滤装置400拿到例如垃圾桶处倾倒滤渣,操作简单方便,提高排渣效率。
58.参照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部410包括过滤槽411,过滤槽411具有朝向进油口120的开口。具体的,过滤槽411开口朝向进油口120,油污进入容纳腔110后能够通过过滤槽411的开口滴入过滤槽411内,过滤槽411能够容纳更多的滤渣,无需用户频繁的倾倒滤渣。同时防止在移动过滤装置400过程中滤渣掉落。
59.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油盒100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40,过滤装置400能够抵持于第一限位部140,以限定开口的朝向。具体的,过滤装置400抵持于第一限位部140,以确保过滤槽411的开口始终朝向进油口120,使得油污能够经过滤槽411的开口进入过滤槽411。
60.例如,如附图3所示,过滤部410的底部设置成弧形结构,以使得过滤槽411的内壁呈连续的曲面,利于滤渣的排出。第一限位部140设置于容纳腔110的内壁,且位于过滤槽411的开口上方的两侧,过滤槽411开口处的表面能够抵持于第一限位部140,以限制过滤槽411转动,从而使得过滤槽411的开口朝向固定。
61.此外,排渣口的形状能够设置成多边形,对应的,过滤部410的纵截面设置成多边形,第一限位部140为排渣口的内壁,过滤槽411的外壁能够抵持排渣口的内壁,以限定过滤槽411的开口朝向。
62.参照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装置400还包括第二限位部420,第二限位部420能够抵持于油盒100的表面,以限制过滤装置400在容纳腔110的最大移动距离。具体的,可以理解的是,在将过滤部410自排渣口伸入容纳腔110时,无法观察到过滤部410与容纳腔110内壁之间的距离。基于此,为了避免在将过滤部410插入容纳腔110时,过滤部410与容纳腔110的内壁发生碰撞。本实施例的油盒组件,在过滤装置40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20,将过滤部410伸入容纳腔110的内部时,第二限位部420能够抵持于油盒100的外部,以限制过滤装置400的移动,从而避免过滤部410与容纳腔110的内壁碰撞,防止过滤部410损坏,以确保过滤部410的过滤效果。例如,第二限位部420设置成绕过滤部410的中心轴的环形凸起部,如图4所示。环形凸起部的直径大于排渣口的直径,因此环形凸起部能够抵持于油盒100的部,如图3所示。此外,密封装置能够设置于环形凸起部与油盒100背离容纳腔110的表面之间。
63.过滤装置400还可以设置连接部430以及把持部440,连接部43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限位部420,另一端连接把持部440,以延长过滤装置400的整体长度,使过滤装置400延伸至集成灶600的边缘位置,利于过滤装置400的抽离。此外,把持部440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凸起块441,凸起块441的上表面的朝向与过滤槽411的开口朝向相同。将过滤装置400伸入集成灶600后,能够利用凸起块441的上表面的朝向,判断过滤槽411的开口的朝向,以使得过滤部410能够以正确的姿态插入容纳腔110中。
64.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油盒100包括盖板160以及弧状的底壳150,底壳150具有朝上的开口,盖板160封盖于底壳150的开口处。
65.具体的,盖板160封盖于底壳150的开口处,盖板160朝向底壳150的表面与盖板160的内壁限定出容纳腔110。由于底壳150呈弧状结构,因此,因此容纳腔110的侧壁面与底壁面为光滑连接的弧面,避免容纳腔110内部存在死角,更加利于容纳腔110内壁的清洗,同时使得粘附于容纳腔110内壁的油污更加容易地流动。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由几何学可知,对于棱柱以及圆柱,在相等体积时,圆柱体的用材料量最少。因此,本实施例将油盒100设置成筒状结构,能够节省材料的使用,从而节省制造成本。
66.同理,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过滤部410的侧壁设置为与油盒100适配的弧形板。具体的,过滤部410的侧壁设置成弧形结构,以使得过滤槽411的内壁呈连续的曲面,利于滤渣的排出,且圆弧结构利于过滤部410的抽拉。
67.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油盒组件还包括支座500,支座500包括底板510,以及连接于底板510两侧的支撑板520,油盒100的两端连接于支撑板520,支座500用于与集成灶600连接,并支撑油盒100。具体的,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油盒100呈弧状结构,基于此,为了利于油盒100的存放以及安装,本实施例的油盒组件还设置有支座500,支座500呈框架结构,例如附图3中,支座500包括底板510以及垂直连接于底板510两侧的支撑板520,油盒100的两端通过焊接、胶接等方式连接于支撑板520上。此外,油盒100与支座500能够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以提高油盒100与支座500整体强度。
68.参照图2,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在底壳150的底部与底板510之间具有间隙,出油口位于底壳150与底板510的间隙之间,底壳150的底部还水平设置有出油管130,出油管130通过出油口与容纳腔110连通。具体的,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出油口设置于容纳腔110的底部,利于容纳腔110内油污排尽。基于此,本实施例在底壳150的底部与底板510之间设置间隙,以使得出油管130能够设置于该间隙,而与底壳150上的出油口连通,以使容纳腔110内的油污和清洗液的能够经出油口排进出油管130,并通过排污管320排进下水道。
69.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淋头210为长条形喷管,喷管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喷口。具体的,喷淋头210为长条形,喷管沿油盒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使得清洗液能够覆盖容纳腔110的整个内壁,喷管可以设置有两根,分别位于过滤槽411的开口的两侧,如图3所示,以缩短清洗液的喷洒距离,从而减小清洗液动能损失,以提高清洗液对容纳腔110的内壁的冲击力,提高清洗效果。此外,喷管位于过滤槽411的开口的两侧以避开进油口,避免喷管干扰油污进入容纳腔110内。
70.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集成灶60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看到油盒组件的安装位置,集成灶600的部分结构未示出,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集成灶600,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油盒组件。具体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油盒组件设置于集成灶600的底部,用于收集油污,油盒100具有容纳腔110,容纳腔110内设置有喷淋头210,喷淋头210用于喷洒清洗液,以提高油污的流动性,从而使得油污能够通过出油口流出容纳腔110。喷淋头210还能够用于清洗容纳腔110的内壁,避免油污残留,使得容纳腔110内的油污排出的更加干净。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集成灶6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油盒组件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7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
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