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腔结构及吹瓶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5:40: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吹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腔结构及吹瓶模具。


背景技术:

2.现有吹瓶机在吹瓶时通过夹口支撑瓶坯的支撑环a,使瓶坯主体位于吹瓶模具的模腔内;当然,对于夹口部与模腔为一体结构的吹瓶模具,夹口部位于模腔上端部,模腔的上端面及其夹口部的上端面支撑瓶坯的支撑环a;通过抵压头b的抵压面c压于模腔的顶面,通过拉伸杆接触瓶坯内底部将瓶坯拉伸到模腔底部,在拉伸杆拉伸过程中注入压缩气体,借助压缩气体将瓶坯吹胀,使其紧贴于模具的模腔壁上,经冷却定型得到瓶子。
3.瓶子口部到主体周向增大的部分称之为瓶肩,由于支撑环a与抵压头b的内环面d之间、两个模腔半模的夹口部可能存在错位等原因形成间隙,吹制过程中,在两个模腔半模处于合模状态时,从瓶坯口部e逸出的气体通过间隙扩散到瓶肩部分f甚至瓶身部分g对应的成型面,由于逸出气体的温度低于瓶坯温度,使得瓶肩部分f和瓶身部分g对应的塑胶受到气体影响而温度降低,进而降低该部分对应塑胶的流动性,引起该部分的强度降低等缺陷;同时逸出气体进入瓶肩部分f和瓶身部分g并与模腔之间产生的外压力作用,以及冷却带来的流动性降低,使得瓶肩部分f和瓶身部分g在吹制完成后不饱满,形成形状上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阻挡气体经过分型面进入成型面,确保成型容器成型效果和成型品质的模腔结构及吹瓶模具。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模腔结构,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模腔半模,所述模腔半模具有成型面和分型面,所述成型面的上端设有夹口部,所述分型面在夹口部下方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以在两个模腔半模处于合模状态时阻挡气体经分型面进入成型面,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成型面两侧的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在分型面靠近夹口部的位置设置的凹槽和设置在凹槽内的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设有凸出于分型面的密封贴合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密封结构靠近成型面的一端与成型面的间隔距离s在3-6mm范围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密封结构的另一端在分型面内延伸、延伸至模腔半模的顶面或延伸至模腔半模的侧面;所述密封结构以直线、折线或曲线方式延伸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密封贴合部凸出分型面的高度h在0.1-3mm范围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的结构相同。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均设置在同一
模腔半模中。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在其一模腔半模中,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在另一模腔半模中。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在其一模腔半模的分型面靠近夹口部的位置设置的凸位和在另一模腔半模对应凸位设置的凹位,所述凸位与凹位结构相适配。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凸位和/或凹位内设置第二密封条,两个模腔半模合模时第二密封条至少提供轴向上的部分凹位的密封。
15.基于上述提供的一种模腔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吹瓶模具,包括底模和上述的一种模腔结构,所述模腔结构和底模配合限定成型容器的外表面。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腔的分型面中设置密封结构,在吹制过程中,从瓶坯口部逸出的气体受到瓶坯支撑环和密封结构的阻挡,会沿着密封结构横向逸出,避免通过分型面之间的合模间隙进入成型面,保证瓶子中瓶肩部分和瓶身部分的成型效果,同时保证瓶子中瓶肩部分和瓶身部分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8.图1为现有技术模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施例模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施例密封结构以直线方式水平横向延伸至模腔半模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施例密封结构以直线方式斜向延伸至模腔半模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施例密封结构以直线方式斜向延伸至模腔半模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施例密封结构以折线方式延伸至模腔半模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2中ⅰ部分的放大图;
25.图8为本实施例第一密封条的截面为椭圆形,凹槽截面为优椭圆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施例第一密封条的截面为三角形,凹槽截面为梯形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施例第一密封条的截面为梯形附加弓形,凹槽截面为梯形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实施例第一密封条的截面为方形附加半圆形凸起限位,凹槽截面方形附加半圆形凹槽限位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实施例凹槽截面采用不能沿垂直于分型面的方向约束第一密封条的形状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实施例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采用相同的结构,且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设置在同一模腔半模上的模腔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实施例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采用不同的结构时的模腔结构使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3.实施例:
34.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腔结构,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模腔半模1,所述模腔半模1具有成型面2和分型面3,所述成型面2的上端设有夹口部4,所述分型面3在夹口部4下方设有密封结构5,通过在模腔的分型面3中设置密封结构5,所述密封结构5用以在两个模腔半模1处于合模状态时阻挡气体经分型面3进入成型面2,在吹制过程中,从瓶坯口部逸出的气体受到瓶坯支撑环和密封结构5的阻挡,会沿着密封结构5横向逸出,避免通过分型面3之间的合模间隙进入成型面2,保证瓶子中瓶肩部分和瓶身部分的成型效果,同时保证瓶子中瓶肩部分和瓶身部分的结构强度。
3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结构5包括分别位于成型面2两侧的第一密封结构51和第二密封结构52,所述第一密封结构51和第二密封结构52分别对模腔结构中成型面2的两侧实施密封,所述第一密封结构51包括在分型面3靠近夹口部4的位置设置的凹槽511和设置在凹槽511内的第一密封条512,所述第一密封条512设有凸出于分型面3的密封贴合部513。所述密封结构5靠近成型面2的一端与成型面2的间隔距离s在3-6mm范围内,相应的,在该间隔距离s区域的气体通过瓶坯的支撑环进行阻挡,所述密封结构5的另一端在分型面3内延伸、延伸至模腔半模1的顶面或延伸至模腔半模1的侧面。所述密封结构5以直线、折线或曲线方式延伸设置,密封结构5的延伸方式和延伸范围可以根据模腔结构的具体密封需求进行设置。所述密封贴合部513凸出分型面3的高度h在0.1-3mm范围内,优选h在0.3-1mm范围内,两个模腔半模1在合模状态下,设置有第一密封条512的模腔半模1通过密封贴合部513与另一模腔半模1的分型面3紧密贴合,从而实现两个模腔半模1之间的密封。在凹槽511的截面形状上,所述凹槽511的截面可以是圆弧、优椭圆弧、梯形等能够在垂直于分型面3的方向上约束第一密封条512的形状,第一密封条512具有相对应的截面形状,第一密封条512置于凹槽511后,不会沿垂直于分型面3的方向脱出,第一密封条512安装稳固;另外,所述凹槽511的截面也可以是矩形或者其他不能沿垂直于分型面3的方向约束第一密封条512的形状,第一密封条512沿凹槽511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压边514,采用压片515压于压边514,压片515上设置有通孔,凹槽511的底部相应设置有沉孔,在通孔和沉孔内安装锁紧螺钉516,以此将压片515固定于凹槽511的底部,进而将第一密封条512固定于凹槽511中,第一密封条512的中部凸出于分型面3。
3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51和第二密封结构52的结构即可以设置成相同结构,也可以设置成不同的结构,具体结构如下:
37.1、当第一密封结构51和第二密封结构52的结构相同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51和第二密封结构52既可以均设置在同一模腔半模1中,即第一密封结构51和第二密封结构52分别位于同一模腔半模1中成型面2两侧的分型面3上,优选为第一密封结构51和第二密封结构52在同一模腔半模1中对称设置。也可以将第一密封结构51和第二密封结构52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模腔半模1中,即所述第一密封结构51设置在其一模腔半模1中,所述第二密封结构52设置在另一模腔半模1中。
38.2、当第一密封结构51和第二密封结构52的结构采用不同结构时,所述第二密封结
构52包括在其一模腔半模1的分型面3靠近夹口部4的位置设置的凸位521和在另一模腔半模1对应凸位521设置的凹位522,所述凸位521与凹位522结构相适配。所述凸位521和/或凹位522内设置第二密封条523,两个模腔半模1合模时第二密封条523至少提供轴向上的部分凹位522的密封,优选为第二密封条523填充满凹位522的上侧和/或下侧。所述凸位521可以与分型面3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镶嵌、增材等方式后固定在分型面3上。
39.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模腔结构,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吹瓶模具,包括底模和上述的一种模腔结构,所述模腔结构和底模配合限定成型容器的外表面。模腔结构的两个模腔半模1分别安装于两模架上,通过两模架带动两个模腔半模1开合模动作。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