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5:14: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以及工作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钓鱼成为了一种有效且逐渐广泛的减压方式,一个好的鱼竿可以提高垂钓者的体验感。
3.正插式鱼竿为插接式钓竿的一种,是由数节竿体相互插接而组成整体的钓竿。插接式鱼竿具有可长度调节、携带方便、接口严密,钓竿受力后的整体性能好,竿体较细的有点。但也正是因为插接式钓竿的结构和插接方式,其在插接和拔出时很费力,尤其是较粗的竿型,插接和拔出时更费力,而且常常会锁死,使用不方便,使用体验感较差。销售商也不断接到用户的抱怨和退货,给鱼竿设计和生产企业提出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插拔容易、使用方便的插接式鱼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拔容易、使用方便的插接式鱼竿。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包括有手把节和与所述手把节一端插接的竿体,所述竿体包括依次插接的n根竿节,n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手把节的一端设有一插孔,以手把节为起点,最远端的所述竿节靠近所述手把节的一端设有一插接段,其余所述竿节的两端分别设有插接段和一插口,各所述竿节通过各插接段与相邻竿节的插口对应插接,靠近所述手把节的竿节通过其插接段与所述插孔对应插接,各所述插接段与对应的所述插口或所述插孔内部适配,各所述插接段的外径从靠近所述手把节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手把节的一端逐渐递增。
6.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插接段靠近所述手把节的一端为半球状。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n为4、5或6。
8.进一步优选的,从远离所述手把节的一端的第4根竿节至与所述手把节连接的竿节的插接段均与所述插孔适配。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手把节的相对下侧设有四个手持槽。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手把节的外周包覆有一防滑层。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通过将各竿节的插接段设置为外径从靠近所述手把节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手把节的一端逐渐递增,将各竿节的插口及手把节的插孔设置为与各插接段分别对应适配的、内径从远离所述手把节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把节的一端逐渐减小的结构,使得在鱼竿插接组装时的前中期都处于宽松状态,无需费力,只有在插接后期需要用劲将各竿节插入卡紧,而且在将各竿节拔出时只需要在初期用力将竿节拔松,后续无需费劲,插拔时省时省力,且不会锁死,用户使用方便,大大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和舒适感。。
附图说明
12.图1为实施例1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实施例2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实施例3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实施例4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包括有手把节1和与所述手把节1一端插接的竿体。
18.所述手把节1的一端设有一插孔11,所述竿体包括依次插接的n根竿节,n 为大于1的自然数,优选的,所述n=6,所述插接式鱼竿为国标6.3m的三式鱼竿。如图1所示,所述竿体包括由细到粗分的第一竿节2、第二竿节3、第三竿节4、第四竿节5、第五竿节6和第六竿节7,以所述手把节1为起点,最远端的所述第一竿节2靠近所述手把节1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插接段21,所述第二竿节3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插接段31和第一插口32、所述第三竿节4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插接段41和第二插口42、所述第四竿节5两端分别设有第四插接段51和第三插口52、所述第五竿节6两端分别设有第五插接段61和第四插口62,所述第六竿节7两端分别设有第六插接段71和第五插口72。所述第一插口32、所述第二插口42、所述第三插口52、所述第四插口62、所述第五插口72、所述插孔11的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段21、所述第二插接段31、所述第三插接段41、所述第四插接段51、所述第五插接段61、所述第六插接段71的结构适配。所述第一竿节2通过所述第一插接段21与所述第一插口32插接从而与所述第二竿节3连接,所述第二竿节3通过所述第二插接段31与所述第二插口 42插接从而与所述第三竿节4连接,所述第三竿节4通过所述第三插接段41与所述第三插口52插接从而与所述第四竿节5连接,所述第四竿节5通过所述第四插接段51与所述第四插口62插接从而与所述第五竿节6连接,所述第五竿节6通过所述第五插接段61与所述第五插口72插接从而与所述第六竿节7连接,所述第六竿节7通过所述第六插接段71与所述插孔11插接从而与所述手把节1连接。上述连接方式方便了垂钓后鱼竿的收纳,拆开后的竿体大大缩短,便于携带。
19.所述第一插接段21、所述第二插接段31、所述第三插接段41、所述第四插接段51、所述第五插接段61及所述第六插接段71的外径从靠近所述手把节1 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手把节1的一端逐渐递增。则所述第一插口32、所述第二插口42、所述第三插口52、所述第四插口62、所述第五插口72、所述插孔11的内径从靠近所述第一竿节2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竿节2的一端逐渐变小。如此的插接结构设置使得在插接时的前中期都处于宽松状态,无需费力,只有在插接后期需要用点劲将各竿节插入卡紧,而且在将各竿节拔出时只需要在初期用力将竿节拔松,后续无需费劲,插拔时省时省力,且不会锁死,用户使用方便,体验感大大改善。
20.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段21、所述第二插接段31、所述第三插接段41、所述第四插接段51、所述第五插接段61、所述第六插接段71靠近所述手把节1 的一端为半球状,弧状端
面在插入时更顺畅,且不会有切面侧边刮伤人体的意外发生。
21.所述手把节1的相对下侧设有四个手持槽13,与人手握时的四手指状态适配,手感佳。所述手把节1的外周包覆有一防滑层14,用于防滑,提高手与手把节1间的摩擦力,降低收钩时因鱼太重或意外造成鱼竿脱落的风险。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通过将各竿节的插接段设置为外径从靠近所述手把节1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手把节1的一端逐渐递增,将各竿节的插口及手把节1的插孔11设置为与各插接段分别对应适配的、内径从远离所述手把节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把节1的一端逐渐减小的结构,使得在鱼竿插接组装时的前中期都处于宽松状态,无需费力,只有在插接后期需要用劲将各竿节插入卡紧,而且在将各竿节拔出时只需要在初期用力将竿节拔松,后续无需费劲,插拔时省时省力,且不会锁死,用户使用方便,大大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和舒适感。
23.实施例2
2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插接式鱼竿不同之处在于,n=5,所述插接式鱼竿为国标4.5m的二式鱼竿。所述竿体包括由细到粗分、依次插接的第一竿节2、第二竿节3、第三竿节4、第四竿节5和第五竿节6,所述第五插接段61与所述插孔11适配,所述第五竿节6通过第五插接段61与所述插孔11插接,从而与所述手把节1连接。
25.实施例3
2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插接式鱼竿不同之处在于,n=4,所述插接式鱼竿为国标3.6m的一式鱼竿。所述竿体包括由细到粗分、依次插接的第一竿节2、第二竿节3、第三竿节4和第四竿节5,所述第四插接段51与所述插孔11适配,所述第四竿节5通过第四插接段51与所述插孔11插接,从而与所述手把节1连接。
27.实施例4
28.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插接的正插式鱼竿,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插接式鱼竿不同之处在于,从远离所述手把节1的一端的第4根竿节至与所述手把节1连接的竿节的插接段均与所述插孔适配。即所述第四竿节5、所述第五竿节6和所述第六竿节7的第四插接段51、第五插接段61和第六插接段 71均与所述插孔适配,且所述第四插口62、第五插口72和所述插孔11也均与所述第四插接段51、第五插接段61和第六插接段71适配。如此,所述第四竿节5、所述第五竿节6和所述第六竿节7分别可以第四插接段51、第五插接段 61和第六插接段71与所述手把节1的插孔11连接,将所述第一竿节2至所述第四竿节5依次插接后,将所述第四竿节5与与所述手把节1的插孔11插接,形成长度为国标3.6m的一式鱼竿;将所述第一竿节2至所述第五竿节6依次插接后,将所述第五竿节6与所述手把节1的插孔11插接,形成长度为国标4.5m 的二式鱼竿;将所述第一竿节2至所述第六竿节7依次插接后,将所述第六竿节7与与所述手把节1的插孔11插接,形成长度为国标6.3m的三式鱼竿。该结构设置使得只需一个手把节1、一组竿体即可满足不同鱼竿长度的需要,携带和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2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
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