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木梁双向悬挑节点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2-08-12 22:34: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木梁双向悬挑节点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中为实现同一位置双向悬挑,往往一个方向采用将木梁直接贯通延伸至悬挑端外侧,另外一个方向采用木格栅或木檩条等二次结构进行悬挑以满足建筑要求,此做法造成双向悬挑处结构受力不直接,悬挑长度受到木格栅或木檩条的截面尺寸限制,双向悬挑处两边悬挑长度差别大,结构构造层厚度大,常常不能满足建筑效果表达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梁双向悬挑节点连接构造,为一种装配式木梁双向悬挑节点,可用于木结构建筑需要实现木梁双向悬挑的位置。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木梁双向悬挑节点连接构造,包括设置在支撑构件上十字状的u型底板,在u型底板的一个方向上u型槽内贯穿设置有贯穿梁,在u型底板的另一方向上u型槽内设置有梁a和梁b,且梁a和梁b分抵在贯穿梁的两侧,在u型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与之匹配的u型盖板,在梁a侧通过连接件贯穿u型盖板和梁a安装固定,在梁b侧通过连接件贯穿u型盖板和梁b安装固定;其中,梁a若为悬挑梁,则梁b为内跨梁;梁a若为内跨梁,则梁b为悬挑梁。
5.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u型盖板上设置有呈矩阵分布的安装孔,连接件呈40
°
~50
°
角贯穿连接下方的梁a或梁b。
6.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连接件呈45
°
角贯穿连接下方的梁a或梁b。
7.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u型盖板和u型底板相配合的四个交叉角处至少有两个交叉角处设置有同时连接u型盖板和u型底板的加固件,且两个交叉角为相对角。
8.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加固件为角钢或/和钢板。
9.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u型底板与支撑构件之间设置有底板。
10.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底板与u型底板之间设置有呈十字状布局的加强板a和加强板b。
11.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u型底板与支撑构件之间设置有呈十字状布局的加强板a和加强板b。
12.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贯穿梁、梁a和梁b顶部齐平。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方向将木梁(贯穿梁)直接贯通延伸至另一个方向的梁(梁a和梁b,也即是悬挑梁和内跨梁)外侧,另外一个方向通过合适的节点构造将梁a端和梁b端与木梁(贯穿梁)相连接,使木梁(贯穿梁、梁a和梁b)顶均在同一标高,从而使得结构在双向悬挑处受力直接,施工快速,悬挑长度可以更大,构造厚度可以更小,且两个悬挑方向构造层次一致,悬挑长度一致,保证建筑美观适用,经济合理。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支撑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角钢配合构造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部加劲肋构造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u型盖板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u型底板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u型盖板、2-贯穿梁、3-加固件、4-梁a、5-连接件、6-梁b、7-u型底板、8-支撑构件、9-底板、10-加强板a、11-加强板b、1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 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
ꢀ“
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 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实施例1:
29.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木梁双向悬挑节点连接构造,为一种装配式木梁双向悬挑节点,可用于木结构建筑需要实现木梁双向悬挑的位置,如图1~6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包括设置在支撑构件8上十字状的u型底板7,在u型底板7的一个方向上u型槽内贯穿设置有贯穿梁2,在u型底板7的另一方向上u型槽内设置有梁a4和梁b6,且梁a4和梁b6分抵在贯穿梁2的两侧,在u型底板7的上方设置有与之匹配的u型盖板1,在梁a4侧通过连接件5贯穿u型盖板1和梁a4安装固定,在梁b6侧通过连接件5贯穿u型盖板1和梁b6安装固定;其中,梁a4若为悬挑梁,则梁b6为内跨梁;梁a4若为内跨梁,则梁b6为悬挑梁。
30.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该木梁双向悬挑节点连接构造设置在支撑构件8上,包括一对相适配的u型盖板1和u型底板7;所谓相适配,可以理解为u型盖板1开口和u型底板7开口相向(或结合相抵),或u型盖板1内扣于u型底板7内,或u型盖板1外扣于u型底板7上,优选的为开口处相向;u型盖板1和u型底板7皆为u型槽形成的十字状,在u型底板7的一个方向上u型槽内贯穿设置有贯穿梁2,在u型底板7的另一方向上u型槽内,位于贯穿梁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梁a4和梁b6,将u性盖板1相向或结合相抵或内扣或外扣配合在u型底板7上,使得贯穿梁2、梁a4和梁b6呈十字状位于u型盖板1和u型底板7所形成的十字状节点内;在梁a4侧通过优选采用自攻螺钉的连接件5贯穿u型盖板1和梁a4安装固定,在梁b6侧通过优选采用自攻螺钉的连接件5贯穿u型盖板1和梁b6安装固定,以便实现该方向木梁弯矩、剪力的传递。
31.实施例2:
32.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6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u型盖板1上设置有呈矩阵分布的安装孔12,连接件5呈40
°
~50
°
角贯穿连接下方的梁a4或梁b6。
33.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在u型盖板1的悬挑梁(梁a4、梁b6)安装向上分别设置有呈矩阵分布的安装孔12,安装孔12可以预先加工或现场加工,在对u型盖板1与悬挑梁之间的安装固定时,采用斜向埋入(打入)连接件5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优选的呈40
°
~50
°
角(即α的取值为40
°
~50
°
)贯穿连接,在安装固定时,优选的使得梁a4侧的连接件5和梁b6侧的连接件5呈内八字状(即图2显示状),但不限于此。
34.实施例3:
35.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6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
构:所述连接件5呈45
°
角贯穿连接下方的梁a4或梁b6。
36.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在连接件5打入梁a4或梁b6内时,优选的使得连接件5与梁a4或梁b6的轴线之间呈45
°
角(即α的取值为45
°
)。
37.实施例4:
38.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6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u型盖板1和u型底板7相配合的四个交叉角处至少有两个交叉角处设置有同时连接u型盖板1和u型底板7的加固件3,且两个交叉角为相对角。
39.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u型盖板1和u型底板7相配合后形成4个交叉角,为将u型盖板1和u型底板7连接固定,使得两者之间整体强度得到提升,在至少两个交叉角处设置加固件3,为实现力的平衡,优选的选择两个相对的交叉角,在设置时,利用加固件3将u型盖板1和u型底板7的交叉角处固定,亦可3个交叉角处或4个交叉角处皆设置加固件3。
40.实施例5:
41.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6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加固件3为角钢或钢板,优选的,在梁相交处u型盖板1和u型底板7外侧的四个角部,增设四个采用角钢或/和钢板的加固件3,并与梁顶u形盖板1、梁底u型底板7采用角焊缝连接,增强节点的整体刚度,优选的加固件3采用角钢。
42.实施例6:
43.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6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u型底板7与支撑构件8之间设置有底板9;在底板9与支撑构件8之间设置有呈十字状布局的加强板a10和加强板b11,亦或是将呈十字状布局的加强板a10和加强板b11设置在底板9与u型底板7之间,加强板a10和加强板b11共同构成加劲肋,提升u型底板7与支撑构件8之间的强度。
44.实施例7:
4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5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6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u型底板7与支撑构件8之间设置有呈十字状布局的加强板a10和加强板b11。
46.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亦可不单独通过底板9将u型底板7与支撑构件8相连,可以直接在u型底板7与支撑构件8之间直接通过加强板a10和加强板b11相连,以便增加两者之间的强度。
47.实施例8:
48.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前述技术方案相同部分在此将不再赘述,如图1~图6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贯穿梁2、梁a4和梁b6顶部齐平,使木梁(贯穿梁2、梁a4和梁b6)顶均在同一标高,从而使得结构在双向悬挑处受力直接,施工快速,悬挑长度可以更大,构造厚度可以更小,且两个悬挑方向构造层次一致,悬挑长度一致,保证建筑美观适用,经济合理。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