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术室用输液保温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1 07:42: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术室用输液保温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应与手术科室相接连,还要与血库、监护室、麻醉复苏室等临近。方便及时获取患者所需的医疗物品,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一种输液方式,通常包装在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
3.但目前大部分所输液瓶的液体由于需要保证其可以使用较长的时间,一般采用低温保存,从而取出的药液带处于低温状态,故而使用时药液流入患者体内会造成不适,对手术和患者本身都将造成较大的影响;且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对手术高度精神集中,故无法频繁查看药液袋中的药液多少,从而容易出现药液袋中的药液流完而未及时发现,危险性较大,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手术室用输液保温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术室用输液保温护理装置,解决了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术室用输液保温护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连接有多个万向刹车轮,且底座的上端中部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套接有连接套筒,且连接套筒的上端插入有伸缩杆,所述连接套筒的外端一侧还安装有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伸缩杆顶部安装有加热称重机构,所述加热称重机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安装在伸缩杆上,且连接座外端相反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称重支撑杆的一端,所述两个称重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加热放置盒一和加热放置盒二,所述加热放置盒一包括放置盒体,所述放置盒体一侧端安装有支撑架与称重支撑杆连接,且放置盒体的另一侧端上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放置盒体正反面下侧设置有观察窗,且放置盒体底部贯穿开设有两个贯通孔,所述放置盒体内部相对面对称安装有两个挤压加热机构。
6.进一步,所述挤压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绝缘板,所述加热绝缘板面向放置盒体内壁一面均匀连接有多个挤压弹簧的一端,且多个挤压弹簧的另一端与放置盒体内壁连接,所述加热绝缘板内部设置有加热内芯,且加热内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7.进一步,所述加热内芯为碳晶发热膜或石墨烯发热膜。
8.进一步,所述温度传感器探头贯穿放置盒体到内部,且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内芯与控制器连接的线路上设置有通电开关模块。
9.进一步,所述加热放置盒二结构与加热放置盒一结构相同,且加热放置盒二中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内芯与控制器连接的线路上同样设置有通电开关模块。
10.进一步,所述称重支撑杆靠近加热放置盒一的上端边缘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
中转轴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面向加热放置盒一上方的端面连接有挂钩,所述连接槽的内底部右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1.进一步,所述支撑柱内上部中空,并安装有电动推杆模块,且电动推杆模块的伸杆伸出到连接套筒中与伸缩杆连接。
12.进一步,所述电动推杆模块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3.进一步,所述控制器设置有显示模块、温控器模块、按键设置模块、蜂鸣器模块和处理主板模块,所述处理主板模块分别与温控器模块和按键设置模块输入电性连接,且与显示模块和蜂鸣器模块输出连接。
14.进一步,所述处理主板模块分别与两个称重支撑杆的压力传感器输入电性连接,还分别与加热放置盒一和加热放置盒二中的加热内芯输出电性连接,所述处理主板模块分别与加热放置盒一和加热放置盒二中的温度传感器输入连接。
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术室用输液保温护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提供,通过控制的按键设置模块控制电动推杆模块带动伸缩杆收缩,降低加热称重机构的高度,方便医护人员挂接放置输液瓶,解决了的问题。
17.本发明提供,将输液袋孔洞插入到与称重支撑杆垂直的挂钩上并下使力,转动块在连接槽中转动向下,使其压在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挂钩挂接输液袋的压力,将信号发送给处理主板模块,处理主板模块控制加热放置盒一的通电开关打开,使其对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内芯供电,加热放置盒二同理安装通电,相对节约能源。
18.本发明提供,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输液袋温度值低于设定加热的温度值时,处理主板模块控制两个加热内芯进行加热,并通过加热绝缘板与输液袋亲密接触导热,大大提高对输液袋加热效率,输液袋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值时,处理主板模块控制蜂鸣器模块响起一声,提醒医护人员加热完成,通过提前对输液袋中的液体预热,使其输入到患者体内不易出现不适和疼痛,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19.本发明提供,随着输液袋的液体减少,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也随着变化,当输液袋内液体见底时,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低于设定的压力阀值时,处理主板模块控制蜂鸣器长鸣,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避免医护人员未及时发现输液袋液体流完造成的危险,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整体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加热称重机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加热放置盒一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加热放置盒一侧视剖面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挤压加热机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称重支撑杆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称重支撑杆剖面示意图;
27.图8为本发明a处放大示意图;
28.图9为本发明整体系统示意图。
29.图中标号:1、底座;11、万向刹车轮;2、支撑柱;3、控制器;31、显示模块;32、温控器模块;33、按键设置模块;34、蜂鸣器模块;4、连接套筒;5、伸缩杆;6、加热称重机构;61、连接座;62、称重支撑杆;621、连接槽;622、转动块;623、挂钩;624、压力传感器;63、加热放置盒一;631、放置盒体;6311、观察窗;6312、贯通孔;632、温度传感器;633、支撑架;634、挤压加热机构;6341、加热绝缘板;63411、加热内芯;6342、挤压弹簧;64、加热放置盒二。
具体实施方式
30.实施例一,由图1-4和图8-9给出,一种手术室用输液保温护理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连接有多个万向刹车轮11,且底座1的上端中部安装有支撑柱2,支撑柱2顶部套接有连接套筒4,且连接套筒4的上端插入有伸缩杆5,连接套筒4的外端一侧还安装有控制器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伸缩杆5顶部安装有加热称重机构6,加热称重机构6包括连接座61,连接座61安装在伸缩杆5上,且连接座61外端相反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称重支撑杆62的一端,两个称重支撑杆62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加热放置盒一63和加热放置盒二64,加热放置盒一63包括放置盒体631,放置盒体631一侧端安装有支撑架633与称重支撑杆62连接,且放置盒体631的另一侧端上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632,放置盒体631正反面下侧设置有观察窗6311,且放置盒体631底部贯穿开设有两个贯通孔6312,放置盒体631内部相对面对称安装有两个挤压加热机构634;温度传感器632探头贯穿放置盒体631到内部,且温度传感器632和加热内芯63411与控制器3连接的线路上设置有通电开关模块;控制器3设置有显示模块31、温控器模块32、按键设置模块33、蜂鸣器模块34和处理主板模块,处理主板模块分别与温控器模块32和按键设置模块33输入电性连接,且与显示模块31和蜂鸣器模块34输出连接;处理主板模块分别与两个称重支撑杆62的压力传感器624输入电性连接,还分别与加热放置盒一63和加热放置盒二64中的加热内芯63411输出电性连接,处理主板模块分别与加热放置盒一63和加热放置盒二64中的温度传感器632输入连接;
31.其中,将设备通过万向刹车轮11移动至手术室,并连接电源,医护人员将输液袋孔洞插入到与称重支撑杆62垂直的挂钩623上,再按住挂钩623向加热放置盒一63方向使力,挂钩623通过转动块622在连接槽621中转动向下,使其压在压力传感器624上,压力传感器624检测到挂钩623挂接输液袋的压力,将信号发送给处理主板模块,处理主板模块控制加热放置盒一63的通电开关打开,使其对温度传感器632和加热内芯63411供电,加热放置盒二64同理安装通电,相对节约能源,通过处理主板模块信号转换成压力值,并在显示模块31显示,医护人员根据显示的压力值,设置报警的压力阀值,然后将输液袋插入到放置盒体631中,并与两个挤压加热机构634接触,当温度传感器632检测到输液袋温度值低于设定加热的温度值时,处理主板模块控制两个加热内芯63411进行加热,并通过加热绝缘板6341与输液袋亲密接触导热,大大提高对输液袋加热效率,输液袋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值时,处理主板模块控制蜂鸣器模块34响起一声,提醒医护人员加热完成,通过提前对输液袋中的液体预热,使其液体输入到患者体内不易出现不适和疼痛,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32.本实施例中,由图1-4给出,由图5给出,挤压加热机构634包括加热绝缘板6341,加热绝缘板6341面向放置盒体631内壁一面均匀连接有多个挤压弹簧6342的一端,且多个挤压弹簧6342的另一端与放置盒体631内壁连接,加热绝缘板6341内部设置有加热内芯63411,且加热内芯63411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加热内芯63411为碳晶发热膜或石墨烯发热
膜;加热放置盒二64结构与加热放置盒一63结构相同,且加热放置盒二64中温度传感器632和加热内芯63411与控制器3连接的线路上同样设置有通电开关模块;
33.其中,将输液袋插入到放置盒体631中,输液袋插入到放置盒体631中与两个加热绝缘板6341挤压,两个加热绝缘板6341挤压带动多个挤压弹簧6342收缩反弹,使其与输液袋亲密接触,同时调节输液袋的位置,使其与温度传感器632探头接触,输液袋的接头从贯通孔6312露出,使其医护人员方便插入输液管,温度传感器632探头与输液袋接触进行温度检测,将检测的温度信号,发送到处理主板模块,处理主板模块对信号处理,并在显示模块31显示温度值,当温度传感器632检测到输液袋温度值低于设定加热的温度值时,处理主板模块控制两个加热内芯63411进行加热,并通过加热绝缘板6341与输液袋亲密接触导热,大大提高对输液袋加热效率,输液袋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值时,处理主板模块控制蜂鸣器模块34响起一声,提醒医护人员加热完成。
3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6-7给出,称重支撑杆62靠近加热放置盒一63的上端边缘开设有连接槽621,且连接槽621中转轴连接有转动块622,转动块622面向加热放置盒一63上方的端面连接有挂钩623,连接槽621的内底部右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24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
35.其中,医护人员将输液袋孔洞插入到与称重支撑杆62垂直的挂钩623上,再按住挂钩623向加热放置盒一63方向使力,挂钩623通过转动块622在连接槽621中转动向下,使其压在压力传感器624上,压力传感器624检测到挂钩623挂接输液袋的压力,将信号发送给处理主板模块,处理主板模块控制加热放置盒一63的通电开关打开,使其对温度传感器632和加热内芯63411供电;随着输液袋的液体减少,压力传感器624检测的压力值也随着变化,当输液袋内液体见底时,压力传感器624检测的压力值低于设定的压力阀值时,处理主板模块控制蜂鸣器长鸣,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避免医护人员未及时发现输液袋液体流完造成的危险,提高安全性。
36.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支撑柱2内上部中空,并安装有电动推杆模块,且电动推杆模块的伸杆伸出到连接套筒4中与伸缩杆5连接;电动推杆模块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
37.其中,使用时,将设备通过万向刹车轮11移动至手术室,并连接电源,通过控制的按键设置模块33控制电动推杆模块带动伸缩杆5收缩,降低加热称重机构6的高度,方便医护人员挂接放置输液瓶;医护人员将输液管液插入输液袋接头,调节输液器,通过按键设置模块33控制电动推杆模块带动伸缩杆5伸高,使其加热称重机构6的回位,再将输液针头插入患者静脉进行输液。
38.本实施例中:采用型号为wpz-0.35的温度传感器632、型号为znlbm-iix压力传感器624。
39.工作原理:
40.使用时,将设备通过万向刹车轮11移动至手术室,并连接电源,通过控制的按键设置模块33控制电动推杆模块带动伸缩杆5收缩,降低加热称重机构6的高度,方便医护人员挂接放置输液瓶,然后医护人员将输液袋孔洞插入到与称重支撑杆62垂直的挂钩623上,再按住挂钩623向加热放置盒一63方向使力,挂钩623通过转动块622在连接槽621中转动向下,使其压在压力传感器624上,压力传感器624检测到挂钩623挂接输液袋的压力,将信号
发送给处理主板模块,处理主板模块控制加热放置盒一63的通电开关打开,使其对温度传感器632和加热内芯63411供电,加热放置盒二64同理安装通电,相对节约能源,通过处理主板模块信号转换成压力值,并在显示模块31显示,医护人员根据显示的压力值,设置报警的压力阀值;
41.将输液袋插入到放置盒体631中,输液袋插入到放置盒体631中与两个加热绝缘板6341挤压,两个加热绝缘板6341挤压带动多个挤压弹簧6342收缩反弹,使其与输液袋亲密接触,同时调节输液袋的位置,使其与温度传感器632探头接触,输液袋的接头从贯通孔6312露出,使其医护人员方便插入输液管;
42.开设预热,使用者通过温控器模块32设置加热内芯63411的恒定加热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温度),温度传感器632探头与输液袋接触进行温度检测,将检测的温度信号,发送到处理主板模块,处理主板模块对信号处理,并在显示模块31显示温度值,当温度传感器632检测到输液袋温度值低于设定加热的温度值时,处理主板模块控制两个加热内芯63411进行加热,并通过加热绝缘板6341与输液袋亲密接触导热,大大提高对输液袋加热效率,输液袋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值时,处理主板模块控制蜂鸣器模块34响起一声,提醒医护人员加热完成;
43.这时,医护人员将输液管液插入输液袋接头,调节输液器,通过按键设置模块33控制电动推杆模块带动伸缩杆5伸高,使其加热称重机构6的回位,再将输液针头插入患者静脉进行输液,通过提前对输液袋中的液体预热,使其输入到患者体内不易出现不适和疼痛,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44.随着输液袋的液体减少,压力传感器624检测的压力值也随着变化,当输液袋内液体见底时,压力传感器624检测的压力值低于设定的压力阀值时,处理主板模块控制蜂鸣器长鸣,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避免医护人员未及时发现输液袋液体流完造成的危险,提高安全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