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介质杯体及仪表校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04 01:29: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校验仪领域,尤其是一种介质杯体及仪表校验装置。


背景技术:

2.介质杯体是液压型仪表校验装置中一个很重要的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储存液体介质,用于输出液体介质和回收液体介质。仪表校验装置在对仪表进行校验时,会操控介质杯体输出其内部储存的液体压力介质,液体压力介质经仪表校验装置中的管路最终被输入仪表中。当液体压力介质在仪表校验装置的管路中传输时,可以起到排出管路中气体的效果。然而,由于液体压力介质的流动速度较慢,导致管路中的气体无法被快速排出,从而对仪表校验过程造成了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进一步增加液体介质在输出至杯体外侧时的流速,大幅度缩短液体介质输出至杯体外侧的时间的外侧的一种介质杯体及仪表校验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质杯体,包括杯体与出液组件,杯体包括杯盖1、杯壁2与底座3,出液组件包括出液管路9、与控制出液管路9开闭状态的出液控制组件,出液管路9贯穿于底座3的内部、且其两端分别与杯体的内部区域10和杯体的外侧连通,在内部区域10中注入有液体介质,还包括置于杯体中的介质传输组件,介质传输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内部区域10和杯体的外侧连通,气体介质经介质传输组件输入内部区域10的内部,液体介质通过气体介质经出液管路9被输出至杯体的外侧。
5.优选的,所述介质传输组件包括介质导管6与介质管路7,介质管路7置于所述杯底3的内部,介质管路7的输入端与所述杯体的外侧连通,介质管路7的输出端与所述内部区域10连通,介质导管6的底端与介质管路7的输出端相对接、且管路连通。
6.优选的,所述介质管路7包括依次对接、且管路连通的介质管路a71与介质管路b72,介质管路a71的顶端开口开设在所述底座3的内端部上,介质管路b72的末端开口开设在所述底座3的外端部上。
7.优选的,所述介质导管6的顶端开口靠近所述杯盖1的位置,末端置于所述介质管路a71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介质导管6的顶端开口高于所述杯壁2上设置的液面标识线。
9.优选的,所述出液控制组件的末端可在所述内部区域10与所述出液管路9的内部之间移动,以控制所述出液管路9的开闭状态。
10.优选的,所述出液控制组件包括截止阀针5与手轮4,截止阀针5的末端贯穿所述杯盖1的内部后、在所述内部区域10与所述出液管路9的内部之间移动、以控制所述出液管路9的开闭状态;
11.手轮4位于所述杯盖1的外侧、且套设在截止阀针5的顶端外侧。
12.优选的,所述截止阀针5包括依次连接的圆柱部与针尖部55,圆柱部的上端依次贯穿所述杯盖1与所述手轮4的内部,针尖部55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控制所述出液管路9的开闭状态。
13.优选的,所述出液管路9包括纵向出液管路,其顶端开口开设在所述底座3的内端部上;
14.所述针尖部55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控制纵向出液管路的开闭状态。
15.优选的,还包括呈倾斜状围绕在所述纵向出液管路外侧的多个出液导管8,出液导管8位于所述内端部中,其顶端开口开设在所述内端部上,末端开口与所述纵向出液管路相连通。
16.优选的,所述纵向出液管路的末端开口开设在所述底座3的外端部上。
17.优选的,所述出液管路9还包括与所述纵向出液管路对接的横向出液管路,横向出液管路的末端开口开设在所述底座3的外端部上。
18.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仪表校验装置,包括上述的介质杯体。
19.优选的,还包括气压产生部件与电磁阀,气压产生部件产生的气压通过管路与电磁阀被注入所述介质杯体中。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21.增加介质传输组件后,通过介质传输组件向杯体内部注入气体介质,液体介质在气体介质的作用下,可以进一步增加液体介质在输出至杯体外侧时的流速,大幅度缩短液体介质输出至杯体外侧的时间;
22.通过在介质杯体上增设出液控制组件,并且使得出液控制组件的末端可以在内部区域与出液管路的内部之间移动,可在无需外部机构驱使的情况下实现对出液管路状态的控制,以将杯体中的液体介质输出至杯体的外侧;
23.由于出液控制组件的末端为针尖结构,其在内部区域与出液管路的内部之间移动时还可以控制出液管路打开大小,从而调节液体介质被输出至杯体外侧时的流速;
24.增加多个与出液管路连通的出液导管,可以缩短液体介质输出至杯体外侧的时间。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26.图2为图1的主视图;
27.图3为图2的侧视图;
28.图4为图1的剖视图;
29.图5为图1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30.图6为图5中截止阀针向上移动后的剖视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剖视图。
32.主要附图标记内容如下:
33.1-杯盖;2-杯壁;3-底座;31-底座外端;311-下延伸部;32-底座内端;
34.4-手轮;5-截止阀针;51-第一部;52-第二部;53-第三部;54-针尖部;6-导管;
35.7-介质管路;71-介质管路a;72-介质管路b;8-出液导管;9-出液管路;91-出液管
路a;92-出液管路b;93-出液管路c;10-内部区域;11-螺母;12-通孔;121-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杯体,主要包括杯体、出液控制组件与出液组件。
37.杯体包括杯盖1、杯壁2与底座3,底座3包括底座外端31与底座内端32,且底座内端32的直径小于底座外端31的直径。其中,底座内端32与底座外端31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部。杯壁2套设在底座内端32外侧,杯壁2内壁面的一部分与底座内端32的外壁面紧密接触,且杯壁2的底端与台阶部紧密接触。
38.另外,为了增加杯壁2的底端与台阶部之间的密封效果,在二者之间还增设有密封件(图中未示出)。
39.另外,在杯壁2上还设有的液面标识线(图中未示出),且其位置远离杯盖1的位置。
40.杯盖1采用螺纹连接方式扣合在杯壁2的顶部,在杯盖1的轴心位置还开设有通孔12,出液控制组件的一部分贯穿通孔12置于杯体1的内部区域10中。
41.为了增加杯盖1与杯壁2的顶部之间的密封效果,在二者之间还增设有密封件(图中未示出)。
42.另外,在通孔12的内部还嵌入有密封件121。
43.出液组件包括出液管路9、与控制出液管路9开闭状态的出液控制组件。出液管路9置于底座3的内部,其包括依次对接、且管路连通的纵向出液管路与横向出液管路。纵向出液管路的顶端开口开设在底座内端32上,横向出液管路的末端开口开设在底座外端31上。
44.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出液管路包括依次对接的出液管路a91与出液管路b92、且出液管路a91的直径大于出液管路b92的直径,出液管路a91的顶端开设在底座内端32的顶端。横向出液管路为出液管路c93,其前端与出液管路b92相连通,其末端开设在底座外端31的侧壁面上。
45.另外,在出液管路a91的内壁面上分布还设有螺纹。
46.另外,还包括呈倾斜状围绕在出液管路a91与出液管路b92外侧的多个出液导管8。
47.在本实施例中,出液导管8的数量为4个。4个出液导管8位于底座内端32的内部,其顶端开口呈倾斜状开设在底座内端32上,末端与出液管路a91相连通。通过4个出液导管8可将内部区域10中的液体介质导入出液管路a91中,从而缩短液体介质输出至杯体外侧的时间。
48.出液控制组件包括截止阀针5与手轮4,截止阀针5的末端贯穿杯盖1的内部后、且在内部区域10与纵向出液管路的内部之间移动。手轮4位于杯盖1的外侧、且套设在截止阀针5的顶端外侧,通过旋转手轮4可以带动截止阀针5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截止阀针5的下端部可以在内部区域10与纵向出液管路的内部之间移动。
49.另外,为了避免旋转手轮4时发生打滑的现象,在手轮4的侧壁面上还分布有防滑纹路。
50.其中,截止阀针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51、第二部52、第三部53与针尖部54。其中,第一部51的一部分置于手轮4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手轮4的上端,螺母11套设在第一部51的上端部外侧,以对第一部51和手轮4进行固定。
51.第二部52的直径小于第三部53的直径,其贯穿通孔12的内部,且与密封件121紧密接触。通过密封件121可以避免杯体外侧的气体经第二部52与通孔12之间进入杯体的内部。第二部52的一部分置于杯体的内部,另一部分置于杯体的外侧。
52.第三部53与针尖部54均是位于内部区域10的内部。
53.在第三部53的外壁面上分布有螺纹,第三部53外壁面上的螺纹与出液管路a91的内壁面上的螺纹相配合,使得第三部53可以在出液管路a91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
54.旋转手轮4带动截止阀针5向上方位置移动时,通过螺纹使得第三部53在出液管路a91中也向其上方移动,且使得第三部53远离4个出液导管8的末端开口处,同时,针尖部54的末端也远离出液管路b92的顶端开口,液体介质可通过4个出液导管8、出液管路a91、出液管路b92与出液管路c93输出至杯体的外侧。
55.第三部53与针尖部54在移动时,通过调节第三部53与4个出液导管8的末端开口处、以及针尖部54的末端与出液管路b92之间的相对间距,还可以起到调节液体介质输出流速的效果。
56.在本实施例中,当针尖部54处于第一位置时,针尖部54的末端置于出液管路b92中,其一部分的外壁面与出液管路b92内壁面的一部分紧密接触,针尖部54的末端对出液管路b92的内部形成阻塞,使得出液管路9处于关闭状态。当针尖部54处于第二位置时,针尖部54的末端置于出液管路b92的外侧,针尖部54的外壁面与出液管路b92的内壁面不接触,从而不对出液管路b92形成阻塞,使得出液管路9处于打开状态。
57.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液体介质被输出至杯体外侧时的流速,大幅度降低液体介质输出至杯体外侧的时间,在杯体中还增加有介质传输组件,气体介质通过介质传输组件被输入至杯体内部,介质传输组件包括介质导管6与介质管路7。
58.介质管路7位于底座3的内部,包括依次对接、且管路连通的介质管路a71与介质管路b72。其中,介质管路a71的顶端开口开设在底座内端32上,介质管路b72的末端开口开设在底座外端31的侧壁面上,使得介质管路7两端分别与内部区域10和杯体的外侧连通。
59.介质导管6的顶端靠近杯盖1的位置,且高于杯壁2上设置的液面标识线。介质导管6的底端与介质管路a71的顶端相对接、且管路连通。
60.通过旋转手轮4带动截止阀针5向上方位置移动,使得出液管路9处于溢流状态或打开状态。通过介质管路7与介质导管6将杯体外侧的气体输入内部区域10中,并在杯体内部形成一定的气压。液体介质在气压的作用下,经4个出液导管、出液导管b92与出液导管c93输出至杯体的外侧,可以增加液体介质输出至杯体外侧时的流速,大幅度缩短液体介质输出至杯体外侧的时间。
6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仪表校验装置,包括如图1至6中记载的介质杯体、气压产生部件与电磁阀,气压产生部件产生的气体通过管路与电磁阀被注入介质杯体中。
62.其中,气压产生部件可选用气泵等气压产生部件。
63.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杯体,主要包括杯体、出液控制组件与出液组件。该介质杯体与实施例一记载的介质杯体的区别在于,出液管路9只包括纵向出液管路。纵向出液管路包括依次对接的出液管路a91与出液管路b92、且出液管路a91的直径大于出液管路b92的直径,出液管路a91的顶端开口开设在底座内端32的顶端。
64.在底座外端31设有向其下方位置延伸的下延伸部311,出液管路b92贯穿下延伸部
311的内部,且其末端开口开设在下延伸部311的底端。
6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仪表校验装置,包括如图7中记载的介质杯体、气压产生部件与电磁阀,气压产生部件产生的气体通过管路与电磁阀被注入介质杯体中。
66.其中,气压产生部件可选用气泵等气压产生部件。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