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式风机导风圈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21:5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导风圈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风机导风圈。


背景技术:

2.为了避免风机出现回流现象,通常需要在风机蜗壳的进风端设置导风圈,通过导风圈对气流的进行导向,引导气流快速流动至蜗壳内部,进而避免在进风端出现回流现象。但是现有的导风圈为固定结构,其导风通径固定,进而使得风机进风端的气流通量相对固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伴随使用环境、使用压力的不同,需要进入风机内部的气流量不同,这就需要导风圈具备对气流通量进行调节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风机导风圈,能够便捷调节导风圈的导风通径,进而适应不同的导风量需求。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可调式风机导风圈,包括环形安装座,所述环形安装座上同轴转动设置有调节环,所述环形安装座与调节环之间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调节扇叶,所述调节扇叶的一端与环形安装座的一侧铰接,所述调节扇叶上设置有渐开弧形槽,所述调节环的一侧上设置有延伸至渐开弧形槽内部并与渐开弧形槽滑动连接的调节杆;所述调节环的外侧设置有带动调节环转动的调节环转动装置。
6.渐开弧形槽的一端设置在调节环的转动圆周上,渐开弧形槽的另一端沿直径大于调节环的转动圆周的渐开线设置。通过调节环转动装置带动调节环转动,进而带动调节环上的调节杆沿着渐开弧形槽滑动,进而通过调节杆将调节扇叶朝向靠近环形安装座的轴线的方向挤压,进而使得调节扇叶绕着与环形安装座之间的铰接处朝向靠近环形安装座的轴线的方向转动,通过调节扇叶将环形安装座上的导风口部分遮挡,进而调节导风通径。
7.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扇叶远离环形安装座轴线的一侧上与调节环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调节环的内侧壁铰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调节扇叶远离环形安装座轴线的一侧挂接。
8.调节杆朝向靠近环形安装座的轴线的方向挤压调节扇叶时,弹性复位件拉伸。当调节环逆向转动时,调节杆不再朝向靠近环形安装座的轴线的方向挤压调节扇叶,此时弹性复位件回缩,进而带动调节扇叶朝向远离环形安装座的轴线的方向转动复位。
9.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通过连接销与调节环的内侧壁铰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挂钩与调节扇叶远离环形安装座轴线的一侧上的连接孔挂接。
1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环转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驱动齿圈,所述驱动齿圈同轴设置在调节环上,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调节环的一侧,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驱动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
1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齿圈包括同轴设置在调节环外侧的外齿圈或同轴设置在调节环内侧的内齿圈。
1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安装座的一侧上同轴设置有环形安装槽,所述调节环的一侧上设置有与环形安装槽滑动连接的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安装座与调节环之间构成供调节扇叶安装的空腔,所述空腔靠近环形安装座轴线的一端设置有供调节扇叶伸出的开口。
13.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扇叶与环形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垫。
14.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调节扇叶与调节环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垫。
15.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安装座与调节环之间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加强肋。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环形安装座的一侧同轴转动设置调节环,并在调节环与环形安装座之间对应环形安装座上的导风口的边缘沿着周向均匀设置有拖杆调节扇叶,通过调节环转动装置带动调节环转动,进而带动调节环上的调节杆沿着调节扇叶上的渐开弧形槽滑动,进而使得调节杆朝向靠近环形安装座的轴线的方向挤压调节扇叶,使得调节扇叶朝向导风口的内部伸出,进而通过调节扇叶将导风口部分遮挡,进而调节导风口的导风通径,以实现对气流通量的便捷调节,能够适用于不同环境下不同气流通量需求的导风作业。
附图说明
18.图1为调节环逆时针转动的示意图;
19.图2为调节环顺时针转动的示意图;
20.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21.图4为图3的b处局部放大图。
22.其中:1-环形安装座;2-调节环;3-调节扇叶;4-渐开弧形槽;5-调节杆;6-调节环转动装置;7-弹性复位件;61-驱动电机;62-驱动齿轮;63-驱动齿圈;111-第一减震垫;222-第二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
24.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调式风机导风圈,如图1-图4所示,包括环形安装座1,所述环形安装座1上同轴转动设置有调节环2,所述环形安装座1与调节环2之间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调节扇叶3,所述调节扇叶3的一端与环形安装座1的一侧铰接,所述调节扇叶3上设置有渐开弧形槽4,所述调节环2的一侧上设置有延伸至渐开弧形槽4内部并与渐开弧形槽4滑动连接的调节杆5;所述调节环2的外侧设置有带动调节环2转动的调节环转动装置6。
25.环形安装座1的中心设置有导风口,环形安装座1的一侧上同轴转动设置有调节环2,通过调节环转动装置6带动调节环2转动,进而带动调节杆5沿着调节扇叶3上的渐开弧形槽4滑动。
26.如图1所示,当调节环2逆时针转动时,进而带动调节杆5朝向靠近环形安装座1的轴线的方向挤压渐开弧形槽4,进而带动调节扇叶3绕着与环形安装座1之间的铰接处朝向靠近环形安装座1的轴线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调节扇叶3伸出至导风口中并将导风口部分遮挡,进而减小导风通径。
27.如图2所示,当调节环2顺时针转动时,调节杆5不再朝向靠近环形安装座1的轴线的方向挤压渐开弧形槽4,此时调节扇叶3绕着与环形安装座1之间的铰接处朝向远离环形安装座1的轴线的方向转动,使得调节扇叶3回缩不再遮挡导风口,进而恢复导风通径。
2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扇叶3的一侧上设置有导风弧面,使得经过导风口的气流能够沿着导风弧面平顺流动。
29.实施例2:
30.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调节扇叶3远离环形安装座1轴线的一侧上与调节环2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7,所述弹性复位件7的一端与调节环2的内侧壁铰接,所述弹性复位件7的另一端与调节扇叶3远离环形安装座1轴线的一侧挂接。
31.如图1所示,当调节环2逆时针转动时,进而带动调节杆5朝向靠近环形安装座1的轴线的方向挤压渐开弧形槽4,进而带动调节扇叶3绕着与环形安装座1之间的铰接处朝向靠近环形安装座1的轴线的方向转动,此时弹性复位件7拉伸。
32.如图2所示,当调节环2顺时针转动时,调节杆5不再朝向靠近环形安装座1的轴线的方向挤压渐开弧形槽4,此时弹性复位件7回缩,带动调节扇叶3绕着与环形安装座1之间的铰接处朝向远离环形安装座1的轴线的方向转动。
33.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复位件7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通过连接销与调节环2的内侧壁铰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挂钩与调节扇叶3远离环形安装座1轴线的一侧上的连接孔挂接。
34.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35.实施例3:
36.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环转动装置6包括驱动电机61、驱动齿轮62、驱动齿圈63,所述驱动齿圈63同轴设置在调节环2上,所述驱动电机61设置在调节环2的一侧,且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驱动齿圈63啮合的驱动齿轮62。
37.通过驱动齿轮62与驱动齿圈63之间的啮合,可以带动调节环2转动,同时通过驱动齿轮62与驱动齿圈63之间的互锁,进而对调节环2的转动位置进行锁定。
3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齿圈63包括同轴设置在调节环2外侧的外齿圈或同轴设置在调节环2内侧的内齿圈。
39.外齿圈同轴设置在调节环2的外侧,驱动齿轮62与外齿圈呈外啮合的状态;内齿圈同轴设置在调节环2的内侧,驱动齿轮62与内齿圈呈内啮合的状态。
40.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41.实施例4:
42.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环形安装座1的一侧上同轴设置有环形安装槽,所述调节环2的一侧上设置有与环形安装槽滑动连接的环形
凸缘,所述环形安装座1与调节环2之间构成供调节扇叶3安装的空腔,所述空腔靠近环形安装座1轴线的一端设置有供调节扇叶3伸出的开口。
43.环形凸缘延伸至环形安装槽的内部并与环形安装槽滑动配合连接,环形安装座1与调节环2之间构成的空腔的宽度大于调节扇叶3的厚度,即使得调节扇叶3的两侧分别与环形安装座1以及调节环2之间均留有间隙,使得调节扇叶3能够平顺无卡顿的在空腔中活动。同时在空腔靠近环形安装座1轴线的一端设置有供调节扇叶3伸出的开口,开口与环形安装座1上的导风口连接,使得调节扇叶3能够通过开口伸出至导风口中。
44.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调节扇叶3与环形安装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垫111,第一减震垫111通过橡胶、海绵、泡沫等材料制备得到,通过设置第一减震垫111,使得调节扇叶3伸出至导风口内部受到气流作用时,能够有效降低调节扇叶3的震动。
45.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调节扇叶3与调节环2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垫222,第二减震垫222通过橡胶、海绵、泡沫等材料制备得到,通过设置第二减震垫222,使得调节扇叶3伸出至导风口内部受到气流作用时,能够有效降低调节扇叶3的震动。
46.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安装座1与调节环2之间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加强肋,通过设置加强肋能够有效保证环形安装座1与调节环2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整个导风圈的稳固性。
47.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