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Y型换热器和带有换热装置的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9:03: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21、沿水平面向上设置的换热管b 22、沿水平面向上设置的换热管c 23,换热器外壳9与换热管a 21、换热管b 22、换热管c 23组成换热舱室15,换热管a 21、换热管b 22、换热管c 23分别与气液分离腔7相通;换热管a 21下端设有回流口3,换热管b 22上端设有气体进口1,换热管c 23上端设有气体出口2。
10.进一步的,换热器外壳9的回流口端设有换热介质进口4,换热器外壳9的气体进口端和气体出口端分别设有换热介质出口5/6。y型换热器换热介质采用从低进高出布置,保障混合气体的冷却效果。换热介质在换热管外部及换热器外壳9内流动,保障混合气体冷却效果。
11.进一步的,换热管b 22和换热管c 23之间的夹角大于0
°
且小于180
°
,换热管a 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大于0
°
且小于180
°
,可根据反应和换热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换热管a 21与水平面的夹角优选为10-170
°
,15-165
°
,30-150
°
,60-120
°
,进一步优选为90
°
;换热管b 22和换热管c 23之间的夹角优选为10-170
°
,15-165
°
,30-150
°
、60-120
°
。进一步优选换热管a 21、换热管b 22、换热管c 23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
°
,换热管a21垂直水平面设置。
12.进一步的,换热管a 21、换热管b 22、换热管c 23的类型相同或不同,选自直形换热管、球形换热管、蛇形换热管或列管式换热管。
13.进一步的,气液分离腔7种类如下:1、气液分离腔7为空腔,采用重力沉降形式,y型换热器立式布置,利用重力形式进行气液分离;2. 气液分离腔7为空腔离心分离腔,采用离心力分离形式,物料以一定的速度进入气液分离腔7,并在气液分离腔内形成涡流旋转力,进行气液分离;3.气液分离腔7内布置除沫器丝网或者填料等,进行气液分离;4.在气液分离腔7内部布置折流板,增加气液在分离腔内部的流动路程,进行气液分离;5.气液分离腔7内布置超滤膜等,有效聚集小分子物质并进行气液分离;可根据实际反应需要进行设计。
14.进一步的,气液分离腔7的类型包含如下的类型:球形、多面体型、三面体等类型,所述多面体可以是正方体型,可根据实际反应需要进行设计。
15.进一步的,气体进口1、气体出口2和回流口3与换热器外壳9之间设置有隔板或密封垫,利用隔板及密封垫进行隔离,保障混合气体及冷凝液不进入换热器外壳,换热介质不进入换热管内。
16.进一步的,换热介质进口管线和换热介质出口管线上设有阀门,通过调节阀门来控制换热介质流量,对冷凝液及不凝气的温度进行调节。
17.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带有换热装置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11和y型换热器10,y型换热器的气体进口1与反应器11相连,y型换热器的回流口3与反应器11或回收釜12相连。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y型换热器10换热后,液体流入气液分离腔7,不凝气体通过气体出口2排出,液体从气液分离腔7流入回流口3。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换热器能有效保障不凝气和冷凝液的分离,并且保障了反应过程中冷凝液回流到反应容器内,保障了反应物质的有效回收,避免了反应物质的损失;减少了由于冷凝液在换热器底部聚集产生的水击,进而避免对换热器产生损伤。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y型换热器的结构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y型换热器列管式布置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y型换热器蛇形换热管布置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y型换热器安装状态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y型换热器安装状态示意图;
24.其中:1. 气体进口,2. 气体出口,3. 回流口,4. 换热介质进口,5. 换热介质出口a,6. 换热介质出口b,7. 气液分离腔,9. 换热器外壳,10. y型换热器,11. 反应器,12. 回收釜,15. 换热舱室,21. 换热管a,22. 换热管b,23. 换热管c,81. 列管式换热管,82. 蛇形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和效果,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26.实施例1
27.如图1所示,y型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9、气液分离腔7、沿水平面向下设置的换热管a 21、沿水平面向上设置的换热管b 22、沿水平面向上设置的换热管c 23,换热器外壳9与换热管a 21、换热管b 22、换热管c 23组成换热舱室15,换热管a 21、换热管b 22、换热管c 23分别与气液分离腔7相通;换热管a 21下端设有回流口3,换热管b 22上端设有气体进口1,换热管c 23上端设有气体出口2。
28.使用时:混合气体从气体进口1进入换热管b 22,经换热后进入气液分离腔7,不凝气体通过气体出口2排出,冷凝液通过回流口3流入反应器11或回收釜12。换热介质从换热介质进口4进入y型换热器10,换热介质从换热介质出口5和6流出。
29.实施例2
30.如图4所示,带有换热装置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11和y型换热器10,y型换热器10的气体进口1和回流口3与反应器11相连;y型换热器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换热管a 21、换热管b 22、换热管c 23均为列管式。
31.实施例3
32.如图5所示,带有换热装置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11和y型换热器10,y型换热器10的气体进口1与反应器11相连,y型换热器10的回流口3与回收釜12相连;y型换热器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换热管a 21、换热管b 22、换热管c 23均为列管式。
33.y型换热器10的工艺流程形式不限于以上工艺流程,相关使用y型换热器的流程均包含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y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外壳(9)、气液分离腔(7)、沿水平面向下设置的换热管a(21)、沿水平面向上设置的换热管b(22)、沿水平面向上设置的换热管c(23),换热器外壳(9)与换热管a(21)、换热管b(22)、换热管c(23)组成换热舱室(15),换热管a(21)、换热管b(22)、换热管c(23)分别与气液分离腔(7)相通;换热管a(21)下端设有回流口(3),换热管b(22)上端设有气体进口(1),换热管c(23)上端设有气体出口(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外壳(9)的回流口端设有换热介质进口(4),换热器外壳(9)的气体进口端和气体出口端分别设有换热介质出口(5、6);换热管b(22)和换热管c(23)之间的夹角大于0
°
且小于180
°
,换热管a(21)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
°
且小于18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y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管a(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170
°
,换热管b(22)和换热管c(23)之间的夹角为10-17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y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管a(21)、换热管b(22)、换热管c(23)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
°
,换热管a(21)垂直水平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管a(21)、换热管b(22)、换热管c(23)的类型相同或不同,选自直形换热管、球形换热管、蛇形换热管或列管式换热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腔(7)为空腔或离心分离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腔(7)中设置有除沫丝网、填料、折流板或超滤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腔(7)为球形、多面体或三面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气体进口(1)、气体出口(2)和回流口(3)与换热器外壳(9)之间设置有隔板或密封垫,换热介质进口管线和/或换热介质出口管线上设有阀门。10.一种带有换热装置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11)和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y型换热器(10),所述y型换热器的气体进口(1)与反应器(11)相连,y型换热器的回流口(3)与反应器(11)或回收釜(12)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Y型换热器和带有换热装置的反应器,所述Y型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9)、气液分离腔(7)、沿水平面向下设置的换热管A(21)、沿水平面向上设置的换热管B(22)、沿水平面向上设置的换热管C(23),换热器外壳(9)与换热管A(21)、换热管B(22)、换热管C(23)组成换热舱室(15),换热管A(21)、换热管B(22)、换热管C(23)分别与气液分离腔(7)相通;换热管A(21)下端设有回流口(3),换热管B(22)上端设有气体进口(1),换热管C(23)上端设有气体出口(2)。本实用新型用于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可以完全避免危险气体聚集,保障气液分离效果及换热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意 马奔 王魁 田峰 鲁峰波 魏鹏辉 范沈鸿 刘胜永 武阳 曹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8
技术公布日:2022/8/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