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精拉线的尺寸控制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7:02: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精拉线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拉线的尺寸控制模具。


背景技术:

2.精拉线在汽车领域应用十分广泛,通常装设在发动机化油器、燃油泵、节气门、变速器、离合器等部件上,用于配合汽车的刹车、离合、油门、换挡等操作。
3.现有的精拉线生产加工设备,加工的精拉线尺寸固定。生产不同规格的精拉线需要更换相应型号的成型模具,甚至另置生产加工设备用于生产不同规格的精拉线,生产成本高。
4.因此,基于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一些情况,本技术针对现有的精拉线加工生产设备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拉线的尺寸控制模具,能够通过调节成型腔以生产不同规格的精拉线,结构简单,调节精度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7.一种精拉线的尺寸控制模具,包括定模板,所述定模板两侧通过若干伸缩连接杆分别装设有第一动模板和第二动模板。所述第一动模板中间设有第一通料孔,所述第一动模板上绕第一通料孔环设有若干可径向移动的第一成型件。所述第二动模板中间设有第二通料孔,所述第二动模板上绕第二通料孔环设有若干可径向移动的第二成型件。所述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相向交错配置并在中心形成成型腔,所述成型腔与第一通料孔、第二通料孔同轴。所述定模板中间设有贯通的限制口,所述成型腔位于限制口中。推动第一动模板和第二动模板向中间的定模板移动或远离,所述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在限制口的限位作用下相互靠近聚拢或分开,使得成型腔得以变大或变小,以此达到控制精拉线的尺寸的目的。
8.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成型件包括第一成型块,所述第一成型块内侧设有第一成型槽。所述第二成型件包括第二成型块,所述第二成型块内侧设有第二成型槽。所述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装配合成侧面完整闭合的成型腔。通过调节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可以调节成型腔的大小尺寸调节。
9.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成型块端部设有第一成型端,所述第一成型端侧面呈向中心倾斜聚拢的圆锥状,所述第一成型端位于限制口中。所述第二成型块端部设有第二成型端,所述第二成型端侧面呈向中心倾斜聚拢的圆锥状,所述第二成型端位于限制口中。第一成型端和第二成型端的侧面和限制口配合使得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向中间收束。
10.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制口两侧口径大于中间口径,分别形成动模板中部向侧端面扩大的第一斜口和第二斜口。所述第一成型端侧面与第一斜口表面适应抵接,所述第二成型端侧面与第二斜口表面适应抵接。能够精确调节成型腔尺寸且能避免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成型端、第二成型端和定模板两侧端面发生卡顿,产生损坏。
11.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成型块底部固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动模板上设有对应第一连接柱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连接柱端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底座,所述第一滑动槽底部设有对应的第一限位槽。使得第一成型件能够按照特定的轨道运动,完成第一成型件的聚拢和分离。所述第二成型块底部固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动模板上设有对应第二连接柱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连接柱端部连接有第二限位底座,所述第二滑动槽底部设有对应的第二限位槽。使得第二成型件能够按照特定的轨道运动,完成第二成型件的聚拢和分离。
12.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成型件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第一装配环,所述第一装配环上环设有若干沿径向伸缩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与第一成型件连接。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使第一成型件在后退时自行复位。所述第二成型件之间设有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包括第二装配环,所述第二装配环上环设有若干沿径向伸缩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与第二成型件连接。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使第二成型件在后退时自行复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精拉线的尺寸控制模具,能够通过调节成型腔以生产不同规格的精拉线,结构简单,调节精度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剖视图。
16.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7.图4为本技术局部剖视的立体示意图。
18.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6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7为限制口处的截面剖视图。
21.以下为本技术附图中的标记说明:
22.1、定模板;11、伸缩连接杆;12、限制口;13、第一斜口;14、第二斜口;
23.2、第一动模板;21、第一通料孔;22、第一滑动槽;23、第一限位槽;
24.3、第二动模板;31、第二通料孔;32、第二滑动槽;33、第二限位槽;
25.4、第一成型件;41、第一成型槽;42、第一成型端;43、第一连接柱;44、第一限位底座;
26.5、第二成型件;51、第二成型槽;52、第二成型端;53、第二连接柱;54、第二限位底座;
27.6、第一复位件;61、第一装配环;62、第一伸缩杆;
28.7、第二复位件;71、第二装配环;72、第二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0.以下实施方式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原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原件,以下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示技术特征的数量。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性中的具体含义。
32.参照图1至图7,一种精拉线的尺寸控制模具,包括定模板1,所述定模板1两侧通过若干伸缩连接杆11分别装设有第一动模板2和第二动模板3。所述第一动模板2中间设有第一通料孔21,所述第一动模板2上绕第一通料孔21环设有若干可径向移动的第一成型件4。所述第二动模板3中间设有第二通料孔31,所述第二动模板3上绕第二通料孔31环设有若干可径向移动的第二成型件5。所述第一成型件4和第二成型件5相向交错配置并在中心形成成型腔,所述成型腔与第一通料孔21、第二通料孔31同轴,用以供线料通过。所述定模板1中间设有贯通的限制口12,所述成型腔位于限制口12中。推动第一动模板2和第二动模板3向中间的定模板1移动或远离,所述第一成型件4和第二成型件5在限制口12的限位作用下相互靠近聚拢或分开,使得成型腔得以变大或变小,以此达到控制精拉线的尺寸的目的。
3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成型件4的具体结构为:包括第一成型块,所述第一成型块内侧设有第一成型槽41。所述第一成型块端部设有第一成型端42,所述第一成型端42侧面呈向中心倾斜聚拢的圆锥状,所述第一成型端42位于限制口12中。第一成型块底部固设有第一连接柱43,所述第一动模板2上设有对应第一连接柱43的第一滑动槽22。所述第一连接柱43端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底座44,所述第一滑动槽22底部设有对应的第一限位槽23。使得第一成型件4能够按照特定的轨道运动,完成第一成型件4的聚拢和分离。
3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成型件5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二成型件5包括第二成型块,所述第二成型块内侧设有第二成型槽51。所述第一成型槽41和第二成型槽51装配合成侧面完整闭合的成型腔,避免线料通过成型腔时产生毛刺飞边。通过调节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可以调节成型腔的大小尺寸调节。所述第二成型块端部设有第二成型端52,所述第二成型端52侧面呈向中心倾斜聚拢的圆锥状,所述第二成型端52位于限制口12中。第一成型端42和第二成型端52的侧面和限制口12配合使得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向中间收束。所述第二成型块底部固设有第二连接柱53,所述第二动模板3上设有对应第二连接柱53的第二滑动槽32。所述第二连接柱53端部连接有第二限位底座54,所述第二滑动槽32底部设有对应的第二限位槽33。使得第二成型件5能够按照特定的轨道运动,完成第二成型件5的聚拢和分离。
35.特别地,参考图3,本技术所述限制口12两侧口径大于中间口径,从而形成两个向端面扩大的斜面,所述斜面分别形成动模板中部向侧端面扩大的第一斜口13和第二斜口
14。所述第一成型端42侧面与第一斜口13表面适应抵接,所述第二成型端52侧面与第二斜口14表面适应抵接。避免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成型端42、第二成型端52和定模板1两侧端面发生卡顿,产生损坏。
36.在所述第一成型件4和第二成型件5上还设有复位机构:参考图5和图6,所述第一成型件4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6,所述第一复位件6包括第一装配环61,所述第一装配环61用于连接各第一复位件6以及供线料从环中心通过。所述第一装配环61上环设有若干沿径向伸缩的第一伸缩杆62,所述第一伸缩杆62与第一成型件4连接。所述第一复位件6用于使第一成型件4在后退时自行复位。所述第二成型件5之间设有第二复位件7,所述第二复位件7包括第二装配环71,所述第一装配环61用于连接各第二复位件7以及供线料从环中心通过。所述第二装配环71上环设有若干沿径向伸缩的第二伸缩杆72,所述第二伸缩杆72与第二成型件5连接。所述第二复位件7用于使第二成型件5在后退时自行复位。在成型腔调节过程中,所述第一复位件6和第二复位件7能够保证第一成型件4和第二成型件5能够始终与限制口12抵接,保证对成型腔尺寸的精确控制。
37.本技术所述的模具通过调节第一动模板2和第二动模板3来控制成型腔的尺寸进而调节精拉线的尺寸,其具体为:第一定模板1和第二定模板31未受力时,成型腔尺寸即为本技术允许的精拉线最大尺寸。推动第一动模板2和第二动模板3向中间的定模板1移动,所述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相向移动并在限制口12的限制作用下向中间收束,使得成型腔尺寸减小,当第一动模板2和第二动模板3被推动到极限点时,成型腔尺寸即为本技术允许的精拉线最小尺寸。相比现有的拉线生产加工设备,本技术能够通过调节成型腔以生产不同规格的精拉线,结构简单,调节精度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8.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