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金属模具零部件暂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07:21: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模具零部件暂存装置,属于收纳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模具零部件指的是模具行业专有的用于冲压模具,塑料模具或fa自动化设备上的金属配件的总称,模具零部件包含有:冲针、冲头、导柱、导套、顶针、司筒、钢珠套、无给油导套、无给油滑板、导柱组件等,模具行业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模具零部件的种类繁多复杂,需要一个收纳装置来分别放置不同的模具零部件,目前生产模具零部件成品通常放在成品架上,各种不同零部件堆放在一起,需要取用时不方便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模具零部件,无法将成套的模具零部件进行储存,不能够对零部件进行夹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导致零部件在储存箱内发生晃动、磨损的情况,为此,提供一种金属模具零部件暂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金属模具零部件暂存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金属模具零部件暂存装置,包括放置盒,所述放置盒顶侧活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顶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顶部与密封板顶部等距贯通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依次贯穿防护板、密封板上的通孔,且所述第一螺纹杆底端与放置盒顶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顶端外壁上螺纹套接有压紧螺母。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放置盒顶侧中部嵌设固定有中立板,所述中立板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板,所述中立板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放置板。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放置板顶部对称挖设有第一矩形凹槽,所述第一矩形凹槽内壁四个分别设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外侧等距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外端分别与第一矩形凹槽内壁固定连接。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放置板顶部等距挖设有第二矩形凹槽,所述第二矩形凹槽前侧等距挖设有第三矩形凹槽,所述第二矩形凹槽内壁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三矩形凹槽内腔中设有调节钮。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螺纹杆前端分别伸入第三矩形凹槽,且分别与调节钮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矩形凹槽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板,所述第二螺纹杆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二螺纹杆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l型活动板,所述l型活动板与第二矩形凹槽内壁活动连接。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矩形凹槽右侧等距设有圆形孔槽,所述密封板底部左侧对称设有第一防滑垫,所述第一防滑垫右侧等距设有第二防滑垫,所述第二
防滑垫右侧等距设有橡胶柱,所述第二防滑垫底侧等距挖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一防滑垫与橡胶柱分别嵌设于第一矩形凹槽、圆形孔槽内部,所述弧形凹槽的位置分别与第二矩形凹槽的位置对应。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2.1、通过设置第一矩形凹槽、夹持板与复位弹簧,能够使夹持板对模具进行限位夹持,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模具进行暂存,同时能够在运输的过程中起到减震的效果,避免模具碰撞到装置的内壁上导致破损的情况发生;
13.2、通过设置第二螺纹杆、调节钮、l型固定板与l型活动板,能够将轴杆状的零部件两端分别抵接在l型固定板与l型活动板之间,将轴杆状的零部件夹持固定在第二矩形凹槽内部,进一步提高了不同尺寸的轴杆状零部件的适用范围;
14.3、通过设置第一防滑垫、第二防滑垫、橡胶柱与弧形凹槽,有效的防止零部件在暂存转运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相互碰撞导致磨损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整体装置对零部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模具零部件暂存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模具零部件暂存装置的防护板外观结构俯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模具零部件暂存装置的放置盒内部结构俯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模具零部件暂存装置的密封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放置盒;2、密封板;3、防护板;4、通孔;5、第一螺纹杆;6、压紧螺母;7、中立板;8、第一放置板;9、第二放置板;10、第一矩形凹槽;11、夹持板;12、复位弹簧;13、第二矩形凹槽;14、第三矩形凹槽;15、第二螺纹杆;16、调节钮;17、l型固定板;18、l型活动板;19、圆形孔槽;20、第一防滑垫;21、第二防滑垫;22、橡胶柱;23、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模具零部件暂存装置,包括放置盒1,所述放置盒1顶侧活动连接有密封板2,所述密封板2顶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板3,所述防护板3顶部与密封板2顶部等距贯通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5,所述第一螺纹杆5依次贯穿防护板3、密封板2上的通孔4,且所述第一螺纹杆5底端与放置盒1顶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5顶端外壁上螺纹套接有压紧螺母6,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5与压紧螺母6,将密封板2与防护板3分别套接在第一螺纹杆5外壁上,然后利用压紧螺母6旋转套接在第一螺纹杆5上,使压紧螺母6将密封板2与防护板3紧密的拼接在放置盒1顶侧,避免除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意外打开,防止在整体装置发生掉落发生整体结构散落的情况。
23.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放置盒1顶侧中部嵌设固定有中立板7,所述中立板7左侧
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板8,所述中立板7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放置板9,所述第一放置板8顶部对称挖设有第一矩形凹槽10,所述第一矩形凹槽10内壁四个分别设有夹持板11,所述夹持板11外侧等距设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外端分别与第一矩形凹槽10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矩形凹槽10、夹持板11与复位弹簧12,可以将上模具与下模具分别放入第一矩形凹槽10内腔中,然后将夹持板11对模具的四周进行贴合,在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能够使夹持板11对模具进行限位夹持,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模具进行暂存,同时能够在运输的过程中起到减震的效果,避免模具碰撞到装置的内壁上导致破损的情况发生。
24.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放置板9顶部等距挖设有第二矩形凹槽13,所述第二矩形凹槽13前侧等距挖设有第三矩形凹槽14,所述第二矩形凹槽13内壁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5,所述第三矩形凹槽14内腔中设有调节钮16,所述第二螺纹杆15前端分别伸入第三矩形凹槽14,且分别与调节钮16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矩形凹槽13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板17,所述第二螺纹杆15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二螺纹杆15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l型活动板18,所述l型活动板18与第二矩形凹槽13内壁活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螺纹杆15、调节钮16、l型固定板17与l型活动板18,将轴杆状的零部件分别放入第二矩形凹槽13内腔中,然后旋转调节钮16,使调节钮16带动第二螺纹杆15进行旋转,第二螺纹杆15上的螺母带动l型活动板18进行向l型固定板17靠近,从而能够将轴杆状的零部件两端分别抵接在l型固定板17与l型活动板18之间,将轴杆状的零部件夹持固定在第二矩形凹槽13内部,进一步提高了不同尺寸的轴杆状零部件的适用范围。
25.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矩形凹槽13右侧等距设有圆形孔槽19,所述密封板2底部左侧对称设有第一防滑垫20,所述第一防滑垫20右侧等距设有第二防滑垫21,所述第二防滑垫21右侧等距设有橡胶柱22,所述第二防滑垫21底侧等距挖设有弧形凹槽23,所述第一防滑垫20与橡胶柱22分别嵌设于第一矩形凹槽10、圆形孔槽19内部,所述弧形凹槽23的位置分别与第二矩形凹槽13的位置对应,通过设置第一防滑垫20、第二防滑垫21、橡胶柱22与弧形凹槽23,在将密封板2盖在放置盒1顶部后,第一防滑垫20嵌设于第一矩形凹槽10内部,对放置有模具的顶侧进行防护,第二防滑垫21底部的弧形凹槽23可以对第二矩形凹槽13内腔中放置的轴杆进行限位保护,橡胶柱22分别嵌设于圆形孔槽19内部,可以对放置于圆形孔槽19内部的小型的零部件进行限位,有效的防止零部件在暂存转运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相互碰撞导致磨损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整体装置对零部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上模具与下模具分别放入第一矩形凹槽10内腔中,然后将夹持板11对模具的四周进行贴合,在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能够使夹持板11对模具进行限位夹持,将轴杆状的零部件分别放入第二矩形凹槽13内腔中,然后旋转调节钮16,使调节钮16带动第二螺纹杆15进行旋转,第二螺纹杆15上的螺母带动l型活动板18进行向l型固定板17靠近,从而能够将轴杆状的零部件两端分别抵接在l型固定板17与l型活动板18之间,将轴杆状的零部件夹持固定在第二矩形凹槽13内部,在将密封板2盖在放置盒1顶部后,第一防滑垫20嵌设于第一矩形凹槽10内部,对放置有模具的顶侧进行防护,第二防滑垫21底部的弧形凹槽23可以对第二矩形凹槽13内腔中放置的轴杆进行限位保护,橡胶柱22分别嵌设于圆形孔槽19内部,可以对放置于圆形孔槽19内部的小型的零部件进行限位,密封板2与防护板3分别套接在第一螺纹杆5外壁上,然后利用压紧螺母6旋转套接在第一螺纹杆5上,使压紧螺母6将密封板2与防护板3紧密的拼接在放置盒1顶侧。
27.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