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马口鱼鱼卵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31 06:19: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淡水鱼鱼卵孵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马口鱼鱼卵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淡水鱼类进行人工繁殖时,为了便于孵化操作,常需要用到相应的鱼卵孵化装置。但是,马口鱼鱼卵孵化受限于水温,一般水温高于28℃以上胚胎容易死亡或畸形,基本无法孵化。而南方地区到5月下旬开始,局部水温会快速升高到28℃以上,从而对马口鱼鱼卵孵化造成影响。而且,常规的鱼卵孵化装置在使用时,不具有净化的功能,不适用水体的循环利用,否则容易造成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浓度的积累,造成鱼卵的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马口鱼鱼卵孵化装置。
4.一种新型马口鱼鱼卵孵化装置,包括蓄水箱、孵化桶和净化箱;
5.所述孵化桶为顶端开口的锥形结构,所述孵化桶的底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孵化桶的内部设置有增氧纳米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底端穿过通孔位于孵化桶的下方,且设置有第一阀门并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延伸至净化箱的上方,所述出水管的顶端位于孵化桶内,且设置有敞口漏斗,所述敞口漏斗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筛绢网,所述增氧纳米管呈环状套设于出水管的外部且位于孵化桶的底部,所述增氧纳米管的一端接增氧泵气管,所述增氧纳米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增氧纳米管的顶端开设有若干出气孔;
6.所述蓄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连接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制冷机,所述制冷机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孵化桶的上方且设置有第二阀门;
7.所述净化箱为顶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净化箱可拆卸连接于蓄水箱的内部顶端,所述净化箱的一侧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净化箱的内底壁上铺设有块状的珊瑚砂,所述珊瑚砂的顶端铺设有过滤棉。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蓄水箱内储存孵化用水,孵化用水为经曝气处理的地下水。启动水泵,水泵通过第一输水管将孵化用水输送至制冷机,制冷机控制孵化用水的水温在22-24℃,打开第二阀门,孵化用水通过第二输水管进入孵化桶内,且通过第二阀门可以控制进水量。孵化桶内的水面逐渐升高,将鱼卵放入孵化桶内,通过增氧泵气管为增氧纳米管输送氧气,氧气从出气孔排出,进行曝气翻卵,并提升孵化用水的溶氧度,且形成微流水孵化。从而使鱼卵在适宜的水温、水流和含氧条件下被孵化,有效提高孵化率。当水位到达进水口处时,孵化用水通过筛绢网流入敞口漏斗中并进入出水管内,而鱼卵可以被筛绢网挡住,防止鱼卵进入敞口漏斗中。当孵化用水进入出水管后,打开第一阀门,孵化用水经
排水管流入净化箱内,经过滤棉和珊瑚砂过滤净化后的孵化用水通过出水口流回至蓄水箱内。本发明通过增氧纳米管提升孵化用水的溶氧度,且形成微流水孵化;通过净化箱实现达到孵化用水的净化处理的效果,方便使用,解决了常规的鱼卵孵化装置在使用时,不具有净化的功能,容易造成水中多种杂质积累,影响鱼卵的孵化,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通过制冷机将孵化用水的水温保持在22-24℃。从溶氧度、微流水孵化、净化处理和水温控制四个方面共同提升了马口鱼鱼卵的孵化率。
9.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敞口漏斗的顶端与孵化桶平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鱼卵从敞口漏斗的顶端进入敞口漏斗中。
11.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增氧纳米管的底端绑定有铁环,所述增氧纳米管随铁环一起沉降到孵化桶的底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环的设置能够避免增氧纳米管上浮。
13.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净化箱上开设有出水口的一侧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副箱体,所述副箱体为顶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副箱体与净化箱之间通过出水口相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口进入副箱体内,水不会被马上从出水口排出,增加水与珊瑚砂的接触时间,从而保证水被完全净化。当副箱体内的水装满时,被完全净化的水从副箱体的顶端的开口处溢出并流回到蓄水池内。
15.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副箱体的顶端高度低于净化箱。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净化后的水回流到净化箱内。
17.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净化箱的顶端两侧均固定有卡板,所述卡板卡放于蓄水箱的顶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板卡放于蓄水箱的顶端,从而将净化箱稳定地位于蓄水箱内。
19.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卡板的底端开设有可供蓄水箱的箱壁插入的卡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板卡放于蓄水箱的顶端时,蓄水箱的箱壁插入卡槽内,从而提升净化箱的稳定性。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一、一种新型马口鱼鱼卵孵化装置,通过增氧纳米管提升孵化用水的溶氧度,且形成微流水孵化;
23.二、通过净化箱实现达到孵化用水的净化处理的效果,方便使用,解决了常规的鱼卵孵化装置在使用时,不具有净化的功能,容易造成水中多种杂质积累,影响鱼卵的孵化,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
24.三、通过制冷机将孵化用水的水温保持在22-24℃。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马口鱼鱼卵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型马口鱼鱼卵孵化装置的净化箱和副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蓄水箱;2、孵化桶;3、净化箱;4、增氧纳米管;5、出水管;6、第一阀门;7、排水管;8、敞口漏斗;9、筛绢网;10、水泵;11、第一输水管;12、制冷机;13、第二输水管;14、第二阀门;15、滤网;16、珊瑚砂;17、过滤棉;18、铁环;19、副箱体;20、卡板;2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一种新型马口鱼鱼卵孵化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蓄水箱1、孵化桶2和净化箱3。
30.孵化桶2为顶端开口的锥形结构。孵化桶2的底端开设有通孔。孵化桶2的内部设置有增氧纳米管4和出水管5。出水管5的底端穿过通孔位于孵化桶2的下方,且设置有第一阀门6并连接有排水管7。排水管7的出水端延伸至净化箱3的上方。出水管5的顶端位于孵化桶2内,且设置有敞口漏斗8。敞口漏斗8的顶端与孵化桶2平齐,避免鱼卵从敞口漏斗8的顶端进入敞口漏斗8中。敞口漏斗8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水口,进水口上设置有筛绢网9。增氧纳米管4的底端绑定有铁环18,增氧纳米管4与铁环18扎在一起环绕成圆形,增氧纳米管4和铁环18一起套设于出水管5的外部,由于铁环18较沉,将增氧纳米管4一起沉降到孵化桶2底部,防止增氧纳米管4上浮。增氧纳米管4的一端接增氧泵气管,增氧纳米管4的另一端封闭。增氧纳米管4的顶端开设有若干出气孔。
31.蓄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水泵10,水泵10上连接有第一输水管11,第一输水管11的另一端连接有制冷机12,制冷机1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输水管13,第二输水管13的另一端延伸至孵化桶2的上方且设置有第二阀门14。
32.净化箱3为顶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净化箱3可拆卸连接于蓄水箱1的内部顶端。净化箱3的顶端两侧均固定有卡板20,卡板20卡放于蓄水箱1的顶端,卡板20的底端开设有可供蓄水箱1的箱壁插入的卡槽21。净化箱3的内底壁上铺设有块状的珊瑚砂16,珊瑚砂16的顶端铺设有过滤棉17。净化箱3的一侧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处设置有滤网15。净化箱3上开设有出水口的一侧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副箱体19,副箱体19为顶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副箱体19与净化箱3之间通过出水口相连通。副箱体19的顶端高度低于净化箱3,避免净化后的水回流到净化箱3内。
33.工作原理:将净化箱3放在蓄水箱1的内部顶端,卡板20卡放于蓄水箱1的顶端,蓄水箱1的箱壁插入卡槽21内,从而提升净化箱3位于蓄水箱1内时的稳定性,且当需要将净化箱3从蓄水箱1中拆下时,只要向上提拉净化箱3即可,安装和拆卸的过程简单方便。
34.在蓄水箱1内储存孵化用水,孵化用水为经曝气处理的地下水。启动水泵10,水泵10通过第一输水管11将孵化用水输送至制冷机12。制冷机12控制孵化用水的水温在22-24℃,打开第二阀门14,孵化用水通过第二输水管13进入孵化桶2内,且通过第二阀门14可以控制进水量。
35.孵化桶2内的水面逐渐升高,将鱼卵放入孵化桶2内,通过增氧泵气管为增氧纳米管4输送氧气,氧气从出气孔排出,进行曝气翻卵,并提升孵化用水的溶氧度,且形成微流水孵化。从而使鱼卵在适宜的水温、水流和含氧条件下被孵化,有效提高孵化率。
36.当水位到达进水口处时,孵化用水通过筛绢网9流入敞口漏斗8中并进入出水管5内,而鱼卵可以被筛绢网9挡住,防止鱼卵进入敞口漏斗8中。
37.当孵化用水进入出水管5后,打开第一阀门6,孵化用水经排水管7流入净化箱3内,
经过滤棉17和珊瑚砂16过滤净化后的孵化用水通过出水口进入副箱体19内,水不会被马上从出水口排出,增加水与珊瑚砂16的接触时间,从而保证水被完全净化。当副箱体19内的水装满时,被完全净化的水从副箱体19的顶端的开口处溢出并流回到蓄水池内。
38.本发明通过增氧纳米管4提升孵化用水的溶氧度,且形成微流水孵化;通过净化箱3实现达到孵化用水的净化处理的效果,方便使用,解决了常规的鱼卵孵化装置在使用时,不具有净化的功能,容易造成水中多种杂质积累,影响鱼卵的孵化,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通过制冷机12将孵化用水的水温保持在22-24℃。从溶氧度、微流水孵化、净化处理和水温控制四个方面共同提升了马口鱼鱼卵的孵化率。
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