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件、支撑结构及铝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7-31 06:11: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件、支撑结构及铝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上通常有铝合金模板与木模板两种,铝合金模板由于能够重复使用、混凝土成型质量好、施工效率高等原因,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在铝模板系统中包括铝模板、固顶及铝模板顶撑结构,铝模板顶撑结构通过固顶与铝模板连接。
3.因此,目前的固顶通常只能够跟现有的铝模板顶撑结构连接,但是目前支撑铝模板的铝模板顶撑结构复杂,重量大,导致铝模板顶撑结构长度不超过标准长度。若在工厂预制超过标准长度的铝模板顶撑结构,由于结构及重量等因素,在实际使用中则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对铝合金模板顶撑结构进行安装,而每个建筑又需要安装多个顶撑结构,导致制造及人工成本大大增加。而木模板的顶撑结构简单、重量轻且使用方便,所以目前层高过高的建筑通常是使用木模板,但是木模板又会比铝模板的施工效率低,混凝土成型质量比铝模板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件、支撑结构及铝模板系统,在层高高于标准长度后,仍能够使用铝模板。
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件,用于将支撑组件与固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部、至少两衔接部及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支撑组件的一端抵持。至少两所述衔接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相对两侧,用于与支撑组件的相对两侧抵持。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用于与固顶连接。
6.上述实施例的连接件中,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柱能够与固顶连接,第一支撑部与支撑组件的一端抵持,至少两衔接部抵持于支撑组件的相对两侧,从而能够与支撑组件连接。通过连接件固顶能够不与传统的铝模板顶撑结构连接,而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其他的支撑组件连接,例如可以选择结构与木模板顶撑结构相同的支撑组件连接,此时支撑组件的长度能够超过标准长度,使得在不增加人工及制造成本的前提下,铝模板能够应用于层高超过标准长度的建筑。
7.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两侧的所述衔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形成卡拉空间,所述支撑组件的相对两侧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卡拉空间。
8.上述实施例的连接件中,衔接部与第一支撑部能够形成卡拉空间,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卡拉空间内,从而让连接件与支撑组件连接,连接简单。
9.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两侧的所述衔接部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并与第一支撑部形成卡拉空间,所述支撑组件的相对两侧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卡拉空间。
10.上述实施例的连接件中,衔接部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以与第一支撑部形成卡
拉空间,从而提升连接件与支撑组件的连接稳定性。
11.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柱具有预设轴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组件间具有预设夹角,所述连接件沿所述预设轴线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转动,以调节所述预设夹角,当所述预设夹角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所述支撑组件的相对两侧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卡拉空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组件为锁紧状态,当所述预设夹角未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卡拉空间分离,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组件为松开状态。
12.上述实施例的连接件中,连接件与支撑组件相对转动,以使预设夹角达到预设值,从而支撑组件至少部分位于卡持空间,以便于连接件与支撑组件连接方式简单快捷。
1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固顶及连接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及与所述支撑件可调节连接的顶筒,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支撑部抵持于所述支撑件,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两所述衔接部抵持所述支撑件相对两侧,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固顶连接。
14.上述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通过连接件将支撑件与固顶连接,支撑件与顶筒可调节连接,从而能够调节固顶的高度,进而调节铝模板的高度。
15.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部及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抵持。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并与所述顶筒可调节连接。
16.上述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相抵持,至少两衔接部抵持于第二支撑部相对连接,以使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连接稳定。第二连接柱与顶筒可调节连接,能够调整第二支撑部与顶筒的相对位置。
17.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至少两限位部,至少两所述限位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两侧,且朝向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至少两所述限位部之间。
18.上述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第一支撑部位于两个限位部之间,能够在水平方向上限定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的相对位移,以提升稳定性。
19.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第一长度及第一宽度,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第二长度及第二宽度,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形成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衔接部形成卡拉空间,当所述预设夹角达到预设值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两侧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卡拉空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件为锁紧状态,当所述预设夹角未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件为松开状态。
20.上述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相对转动,当预设夹角达到预设值时,第二支撑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卡拉空间,从而将连接件与支撑件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快捷。
21.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顶包括主体及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连杆,所述第一连接柱套设于所述连杆并抵持于所述主体。
22.上述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第一连接柱套设于连杆,并能够抵持于主体上,从而提升连接件与固顶的连接稳定性。
23.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至少两定位部,至少两定位部沿所述第
二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当所述预设夹角达到预设值时,所述定位部抵持所述连接件相对两侧,用于与所述衔接部配合,以限定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位置。
24.上述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当连接件与支撑件的预设角度达到预设值时,定位部能够抵持连接件的相对两侧,从而配合衔接部抵持第二支撑部,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对连接件与支撑件定位,以提升顶筒对固顶的支撑稳定性。
25.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铝模板系统,包括多个铝模板及多个支撑结构,多个所述支撑结构的固顶与所述铝模板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铝模板。
26.上述实施例的铝模板系统中,铝模板与固顶连接,由于支撑结构长度长,能够让铝模板在层高高于标准长度的建筑中使用。
27.本技术的铝模板系统,固顶用于与铝模板连接,固顶能够通过连接件与支撑组件连接,从而固顶能够不与铝模板顶撑结构连接,而是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支撑组件,甚至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木模板顶撑结构,从而在层高标准长度的建筑中,也能够使用铝模板。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方式中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29.图2是图1中固顶与连接件的分解图。
30.图3是图1中支撑结构的部分立体结构图。
31.图4是图1中另一实施例的连接件与支撑件的立体结构图。
32.图5是图1中连接件与支撑件的俯视图。
33.图6是图5中另一实施例的连接件与支撑件的俯视图。
34.图7是图5中再另一实施例的连接件与支撑件的仰视图。
35.图8是图1中支撑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36.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方式中铝模板系统的侧视图。
3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8.支撑结构
ꢀꢀꢀꢀꢀꢀꢀꢀꢀꢀꢀꢀꢀꢀꢀꢀꢀꢀꢀꢀꢀ
100
39.连接件
ꢀꢀꢀꢀꢀꢀꢀꢀꢀꢀꢀꢀꢀꢀꢀꢀꢀꢀꢀꢀꢀꢀꢀ
10
40.第一支撑部
ꢀꢀꢀꢀꢀꢀꢀꢀꢀꢀꢀꢀꢀꢀꢀꢀꢀꢀꢀ
11
41.第一长度
ꢀꢀꢀꢀꢀꢀꢀꢀꢀꢀꢀꢀꢀꢀꢀꢀꢀꢀꢀꢀꢀ
l142.第一宽度
ꢀꢀꢀꢀꢀꢀꢀꢀꢀꢀꢀꢀꢀꢀꢀꢀꢀꢀꢀꢀꢀ
w143.第一连接柱
ꢀꢀꢀꢀꢀꢀꢀꢀꢀꢀꢀꢀꢀꢀꢀꢀꢀꢀꢀ
12
44.第一通孔
ꢀꢀꢀꢀꢀꢀꢀꢀꢀꢀꢀꢀꢀꢀꢀꢀꢀꢀꢀꢀꢀ
121
45.衔接部
ꢀꢀꢀꢀꢀꢀꢀꢀꢀꢀꢀꢀꢀꢀꢀꢀꢀꢀꢀꢀꢀꢀꢀ
13
46.卡拉空间
ꢀꢀꢀꢀꢀꢀꢀꢀꢀꢀꢀꢀꢀꢀꢀꢀꢀꢀꢀꢀꢀ
14
47.支撑组件
ꢀꢀꢀꢀꢀꢀꢀꢀꢀꢀꢀꢀꢀꢀꢀꢀꢀꢀꢀꢀꢀ
20
48.支撑件
ꢀꢀꢀꢀꢀꢀꢀꢀꢀꢀꢀꢀꢀꢀꢀꢀꢀꢀꢀꢀꢀꢀꢀ
21
49.第二支撑部
ꢀꢀꢀꢀꢀꢀꢀꢀꢀꢀꢀꢀꢀꢀꢀꢀꢀꢀꢀ
211
50.第二长度
ꢀꢀꢀꢀꢀꢀꢀꢀꢀꢀꢀꢀꢀꢀꢀꢀꢀꢀꢀꢀꢀ
l251.第二宽度
ꢀꢀꢀꢀꢀꢀꢀꢀꢀꢀꢀꢀꢀꢀꢀꢀꢀꢀꢀꢀꢀ
w252.第二连接柱
ꢀꢀꢀꢀꢀꢀꢀꢀꢀꢀꢀꢀꢀꢀꢀꢀꢀꢀꢀ
212
53.限位部
ꢀꢀꢀꢀꢀꢀꢀꢀꢀꢀꢀꢀꢀꢀꢀꢀꢀꢀꢀꢀꢀꢀꢀ
213
54.定位部
ꢀꢀꢀꢀꢀꢀꢀꢀꢀꢀꢀꢀꢀꢀꢀꢀꢀꢀꢀꢀꢀꢀꢀ
214
55.预设夹角
ꢀꢀꢀꢀꢀꢀꢀꢀꢀꢀꢀꢀꢀꢀꢀꢀꢀꢀꢀꢀꢀ
α
56.顶筒
ꢀꢀꢀꢀꢀꢀꢀꢀꢀꢀꢀꢀꢀꢀꢀꢀꢀꢀꢀꢀꢀꢀꢀꢀꢀ
22
57.调节部
ꢀꢀꢀꢀꢀꢀꢀꢀꢀꢀꢀꢀꢀꢀꢀꢀꢀꢀꢀꢀꢀꢀꢀ
221
58.筒部
ꢀꢀꢀꢀꢀꢀꢀꢀꢀꢀꢀꢀꢀꢀꢀꢀꢀꢀꢀꢀꢀꢀꢀꢀꢀ
222
59.固顶
ꢀꢀꢀꢀꢀꢀꢀꢀꢀꢀꢀꢀꢀꢀꢀꢀꢀꢀꢀꢀꢀꢀꢀꢀꢀ
30
60.主体
ꢀꢀꢀꢀꢀꢀꢀꢀꢀꢀꢀꢀꢀꢀꢀꢀꢀꢀꢀꢀꢀꢀꢀꢀꢀ
31
61.连杆
ꢀꢀꢀꢀꢀꢀꢀꢀꢀꢀꢀꢀꢀꢀꢀꢀꢀꢀꢀꢀꢀꢀꢀꢀꢀ
32
62.第二通孔
ꢀꢀꢀꢀꢀꢀꢀꢀꢀꢀꢀꢀꢀꢀꢀꢀꢀꢀꢀꢀꢀ
321
63.铝模板系统
ꢀꢀꢀꢀꢀꢀꢀꢀꢀꢀꢀꢀꢀꢀꢀꢀꢀꢀꢀ
200
64.铝模板
ꢀꢀꢀꢀꢀꢀꢀꢀꢀꢀꢀꢀꢀꢀꢀꢀꢀꢀꢀꢀꢀꢀꢀ
50
65.预设轴线
ꢀꢀꢀꢀꢀꢀꢀꢀꢀꢀꢀꢀꢀꢀꢀꢀꢀꢀꢀꢀꢀo具体实施方式
6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67.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68.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平行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与大致平行两种。其中大致平行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于0
°
且小于或等于10
°

69.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垂直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垂直与大致垂直两种。其中大致垂直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80
°
且小于90
°

70.当某参数大于、等于或小于某一端点值时,应该理解为端点值允许存在
±
10%的公差,比如,a比b大于10,应该理解为包括a比b大于9的情况,也包括a比b大于11的情况。
7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7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用于将支撑组件与固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部、至少两衔接部及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支撑组件的一端抵持。至少两所述衔接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相对两侧,用于与支撑组件的相对两侧抵持。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用于与固顶连接。
73.上述实施例的连接件中,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柱能够与固顶连接,第一支撑部与支撑组件的一端抵持,至少两衔接部抵持于支撑组件的相对两侧,从而能够与支撑组件连接。通过连接件固顶能够不与传统的铝模板顶撑结构连接,而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与其他的支撑组件连接,例如可以选择结构与木模板顶撑结构相同的支撑组件连接,此时支撑组
件的长度能够超过标准长度,使得在不增加人工及制造成本的前提下,铝模板能够应用于层高超过标准长度的建筑。
7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75.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支撑结构100,包括连接件10、支撑组件20及固顶30,固顶30通过连接件10与支撑组件20连接,固顶30的周侧用于与铝模板50连接,以保持位于建筑顶层的铝模板50(如图9所示)位置稳定。由于固顶30是通过连接件10与支撑组件20连接,支撑组件20能够选择的类型多样,例如支撑组件20能够选择与木模板顶撑结构相同,从而在建筑层高大于标准长度时,通过使用与木模板顶撑结构相同的支撑组件20,能够在不增加人工及制造成本的前提下仍能够使用铝模板50。具体的,标准长度可以是五米。
76.请参阅图2,固顶30包括主体31及连杆32,连杆32固定于主体31上,主体31用于与铝模板5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31是由一个板体四周围绕四个侧板形成具有一个下开口的钣金件,主体31的侧板上开设有插销孔,用于通过销钉与铝模板50连接。连杆32通过焊接固定于该主板上,并从该主板的下开口伸出。可以理解的是,主体31的结构不限于此,还可以是由一个板体及两个设置于板体两侧的侧板形成,以使主体31的截面呈u型等结构。
77.连接件10包括第一支撑部11、至少两衔接部13及第一连接柱12,至少两衔接部13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的相对两侧,第一连接柱12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上,并朝固顶30延伸,第一连接柱12能够与固顶30的连杆32连接。
7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12的形状为圆筒形,连杆32穿设于第一连接柱12,且第一连接柱12背离第一支撑部11一端抵持于主体31。第一连接柱12开设有第一通孔121,连杆3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21,第一通孔121与第二通孔321相通,并通过紧固件(图中未标出)穿设于第一通孔121与第二通孔321。可选的,紧固件为铁丝,通过铁丝缠绕将固顶30的连杆32与连接件10的第一连接柱1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紧固件不限于铁丝,还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销钉等。
7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柱12与连杆32的关系不限于连杆32穿设于第一连接柱12,也可以是第一连接柱12穿设于连杆32。同样的,也不限于第一连接柱12抵持于主体31,也可以是第一连接柱12与主体31分离,连杆32抵持于第一支撑部11,或者第一连接柱12与主体31抵持,连杆32与第一支撑部11抵持。
8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12具有预设轴线o,并且第一连接柱12与连杆32的尺寸相匹配,以使连杆32穿设于第一连接柱12时,连杆32与第一连接柱12能够稳定地同轴设置。
81.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支撑部11能够与支撑组件20的一端相抵持,至少两个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相对两侧的衔接部13能够与支撑组件20的相对两侧抵持,以使连接件10与支撑组件20稳定地连接。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的形状为矩形,并具有第一长度l1及第一宽度w1,预设轴线o与第一长度l1的中心及第一宽度w1的中心相交(如图5所示)。
83.在一些实施例中,衔接部13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的相对两侧,衔接部13朝背离第一连接柱12一端延伸,以使衔接部13能够与支撑组件20的相对两侧
相抵持(如图4所示)。可选的,两个衔接部13沿第一长度l1的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相对两侧。
84.在一些实施例中,衔接部13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的四个边角处。
85.可以理解的是,衔接部13的数量不限于两个或四个,还可以是其他数量,例如三个、五个等。
86.在一些实施例中,衔接部13与第一支撑部11相互配合形成卡拉空间14,支撑组件20的至少部分位于卡拉空间14内,以使衔接部13抵持于支撑组件20,从而连接件10与支撑组件20相连接。
87.在一些实施例中,衔接部13两两位于第一支撑部11相对两侧,且位于相对两侧的衔接部13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以与第一支撑部11形成卡拉空间14,以便于衔接部13能够勾持支撑组件20的相对两侧,从而提升连接件10与支撑组件20的连接稳定性(如图3所示)。
88.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0与支撑组件20之间具有预设夹角α,连接件10相对支撑组件20沿预设轴线o转动后能够调整预设夹角α的角度。当预设夹角α的角度达到预设值时,位于第一支撑部11对角的两衔接部13分别抵持于支撑组件20的相对两侧,通过连接件10与支撑组件20的相对转动,以实现连接件10与支撑组件20的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快捷。其中,预设值大于0
°
,且小于或等于90
°
,具体需要根据连接件10与支撑组件20的尺寸确定,可选的,预设值可以是30
°
、45
°
等。
89.请再参阅图3和图4,支撑组件20包括支撑件21及顶筒22,支撑件21与顶筒22可调节连接,以调节支撑组件20的长度。支撑件21包括第二支撑部211及第二连接柱212,第二支撑部211设置于第二连接柱212上,第二连接柱212与顶筒22可调节连接。第一支撑部11抵持于第二支撑部211背离第二连接柱212一侧,衔接部13抵持于第二支撑部211相邻于第二连接柱212的相对两侧,以使第一支撑部11与第二支撑部211连接。
90.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11的形状为矩形,并具有第二长度l2及第二宽度w2。第一长度l1大于第二宽度w2,第二长度l2大于第一宽度w1。可选的,衔接部13抵持于第二支撑部211沿第二长度l2方向的相对两侧。
91.第一支撑部11与第二支撑部211相对转动,以使第一支撑部11与第二支撑部211的预设夹角α达到预设值时,第二支撑部211相对两侧的部分位于卡拉空间14,此时衔接部13与第二支撑部211相抵持。具体地,第一支撑部11与第二支撑部211的预设夹角α为第一长度l1方向与第二长度l2方向的夹角。
9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1还包括至少两限位部213,至少两限位部213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11的相对两侧,并朝背离第二连接柱212方向延伸。第一支撑部11抵持于第二支撑部211,并位于至少两限位部213之间。可选的,限位部213的数量为两个,并沿第二支撑部211的第二长度l2方向间隔设置。
93.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213能够抵持于第一支撑部11,以对第一支撑部11及第二支撑部211定位。可选的,如图4所示,当预设夹角α及预设值均为90
°
时,限位部213抵持于第一支撑部11的相对两侧,衔接部13抵持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11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件10与所述支撑件21不需要相对转动即可连接。
94.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1还包括至少两定位部214,至少两定位部214沿第二长度l2方向间隔设置,并抵持于连接件10,以对第一支撑部11及第二支撑部211定位。
95.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214的数量为两个,并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11背离第二连接柱212一侧,第一支撑部11设置于两定位部214之间,且两定位部214能够随第一支撑部11转动,以使衔接部13抵持于第二支撑部211。通过定位部214与衔接部13的配合能够对对第一支撑部11及第二支撑部211定位,从而提升支撑结构100的稳定性。
96.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214的数量为两个,并固定于第二支撑部211朝向第二连接柱212一侧,当第一支撑部11与第二支撑部211的预设夹角α达到预设值时,对角设置的两个衔接部13分别抵持于对应的定位部214上,以进行定位。可以理解的是,定位部214设置的位置不限于第二支撑部211朝向第二连接柱212一侧,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11背离第二连接柱212一侧,并抵持于第一支撑部11。定位部214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等。
97.请参阅图8,支撑件21的第二连接柱212与顶筒22可调节连接,从而能够调节支撑组件20的长度。顶筒22包括调节部221及筒部222,调节部221位于筒部222上,第二连接柱212具有外螺纹,调节部221具有内螺纹,第二连接柱212与调节部221螺纹连接,并穿设于筒部222。通过转动调节部221能够调节第二连接柱212与筒部222的相对位置,以对应调节高度。可选的,筒部222与第二连接柱212的长度之和大于五米。
98.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木模板顶撑结构相同,具有质量轻,伸出长度长便于安装等优点。通过连接件10能够让结构与木模板顶撑结构相同的支撑组件20与固顶30连接,而固顶30又能够与铝模板50连接,使得木模支撑结构100能够支撑铝模板50。从而在层高大于标准长度的建筑中,在不增加制造成本及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仍能够使用铝模板50。
99.请参阅图9,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铝模板系统200,包括多个铝模板5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支撑结构100,因此具有该支撑结构100安装简单、方便的优点。多个支撑结构100间隔设置,铝模板50通过销钉与支撑结构100的固顶30连接,多个支撑结构100的筒部222通过连接杆相连接。
100.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铝模板系统200,通过设置连接件10,使得固顶30能够不与传统的铝模板50顶撑结构连接,而是与本技术的支撑组件20连接。而本技术的支撑组件20具有质量轻、安装方便的优点,甚至支撑组件20可以是木模板顶撑结构。从而在层高大于标准长度的建筑中,不需要增加人工及制造成本的前提下,仍能够使用铝模板50。
101.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