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车辆呼吸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呼吸系统与流程

2022-07-30 10:44: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呼吸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呼吸系统。


背景技术:

2.在汽车行业中,车辆的呼吸系统一般分为闭式循环呼吸系统和开式循环呼吸系统,其中,闭式循环呼吸系统是指经过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油气不直接排到大气中,而是通过出气管路连接到增压器前的进气管路上,然后再次重新进入发动机内;开式循环呼吸系统是指经过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油气直接排到大气中。
3.无论是闭式循环呼吸系统和开式循环呼吸系统,活塞组件的活塞和活塞缸之间的均存在一定的漏气现象,如若活塞和活塞缸之间的漏气量在限值范围内,则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但随着车辆的使用时长增长,发动机的活塞组件存在磨损甚至破裂的现象,也存在积碳现象,也存在空滤不满足使用要求以及机油不满足使用要求的现象,这些现象都会加剧发动机的漏气现象,严重时会造成拉缸和/或捣缸等重大故障,从而降低了车辆呼吸系统的使用寿命。针对上述的漏气现象,现有技术中并未公开通过监测发动机的漏气量监测活塞组件、空滤和机油是否异常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呼吸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呼吸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并未公开通过监测发动机的漏气量监测活塞组件、空滤和机油是否异常的方法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车辆呼吸系统的控制方法,车辆呼吸系统包括发动机和漏气测量仪,所述发动机的出气口通过管路和所述漏气测量仪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漏气测量仪的出气端能够通过管路选择性地和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连通或与大气连通,所述用于车辆呼吸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7.漏气测量仪实时监测发动机的漏气量;
8.判断单位时间内的漏气量增长值是否超过设定漏气量增长值;
9.若单位时间内的漏气量增长值超过所述设定漏气量增长值,则发出第一指令,依据所述第一指令修复车辆;
10.若单位时间内的漏气量增长值未超过所述设定漏气量增长值,则判断当前里程的漏气量是否异常;
11.若当前里程的漏气量增长异常,则发出漏气量异常指令,依据所述漏气量异常指令修复车辆。
12.作为优选,依据所述漏气量异常指令修复车辆的具体步骤包括:
13.判断当前里程的漏气量是否超过当前里程对应的漏气量限值;
14.若当前里程的漏气量超过当前里程对应的漏气量限值,发出第二指令,依据所述第二指令修复车辆;
15.其中,所述第二指令为:更换活塞、缸套、活塞环、活塞箱、空滤以及机油。
16.作为优选,若当前里程的漏气量未超过当前里程对应的漏气量限值,则依据map判断当前里程的漏气量是否超过当前里程对应的正常漏气量范围的最大值;
17.若当前里程的漏气量大于当前里程对应的正常漏气量范围的最大值,则发出第三指令,依据所述第三指令修复车辆;若当前里程的漏气量小于等于当前里程对应的正常漏气量范围的最大值,则漏气量未增长异常;
18.其中,map为由车辆行驶的公里数和漏气量形成的表格。
19.作为优选,所述正常漏气量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漏气量限值。
20.作为优选,所述表格由公式y=b*(10000*x)2 c*(10000*x) λ*l生成;
21.其中,y表示漏气量,l/min;x表示车辆行驶的公里数,km;b表示第一漏气量调节系数;c表示第二漏气量调节系数;λ表示设计漏气量调节系数,λ的取值范围为0.3~0.9;l表示设计漏气量值,l/min。
2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指令包括:检测活塞是否磨损异常或破裂;检测活塞环槽的积碳是否超过第一设定积碳量;检测活塞头部的积碳是否超过第二设定积碳量;检测缸套是否磨损异常;检测活塞环是否磨损异常;检测活塞箱是否磨损异常或破裂。
23.作为优选,依据所述第一指令修复车辆的具体步骤包括:
24.如若活塞磨损异常或破裂,则更换活塞;
25.如若活塞环槽的积碳超过第一设定积碳量,则清理活塞环槽的积碳或更换活塞;
26.如若活塞头部的积碳超过第二设定积碳量,则清理活塞头部的积碳或更换活塞;
27.如若缸套磨损异常,则更换缸套;
28.如若活塞环磨损异常,则更换活塞环;
29.如若活塞箱磨损异常或破裂,则更换活塞箱。
30.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指令包括:检测空滤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检测机油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31.作为优选,依据所述第三指令修复车辆的具体步骤包括:
32.如若空滤到达使用寿命极限,则更换空滤;
33.如若机油不满足使用要求,则更换机构。
34.一种车辆呼吸系统,其应用上述的用于车辆呼吸系统的控制方法。
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6.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呼吸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呼吸系统,其中,车辆呼吸系统包括发动和漏气测量仪,发动机的出气口通过管路和漏气测量仪的进气端连通,漏气测量仪的出气端能够通过管路选择性地和发动机的进气口连通或与大气连通,用于车辆呼吸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依据漏气测量仪实时监测发动机的漏气量;判断单位时间内的漏气量增长值是否超过设定漏气量增长值;若单位时间内的漏气量增长值超过设定漏气量增长值,则发出第一指令,依据第一指令修复车辆;判断漏气量是否异常;若漏气量异常,则发出漏气量异常指令,依据漏气量异常指令修复车辆。该用于车辆呼吸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依据漏气测量仪监测到的漏气量判断车辆的活塞组件、空滤和机油是否异常,避免车辆出
现因为空滤、机油以及活塞组件异常引起的拉缸和/或捣缸等重大故障,有效提高了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呼吸系统的结构示例图;
38.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呼吸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39.图中:
40.1、发动机;2、油气分离器;3、第一管路;4、漏气测量仪;5、第二管路;6、涡轮增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5.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呼吸系统,其中,如图1所示,该车辆呼吸系统包括发动机1和漏气测量仪4,发动机1的出气口通过管路和漏气测量仪4的进气端连通,漏气测量仪4的出气端能够通过管路选择性地和发动机1的进气口连通或与大气连通。
46.具体地,该车辆呼吸系统还包括油气分离器2,油气分离器2的进气端通过第一管路3与发动机1的出气口连通,油气分离器2的出气端通过第二管路5与漏气测量仪4的进气端连通,漏气测量仪4的出气端能够选择性地通过第三管路与发动机1的进气口连通或通过第四管路与大气连通。该车辆呼吸系统,通过将油气分离器2的出气端与漏气测量仪4的进气端连通,使得通过油气分离器2分离后的气体通过第二管路5输送至漏气测量仪4,漏气测量仪4能够监测发动机1的漏气量,从而实现通过漏气测量仪4实时监测车辆呼吸系统的漏气量,实用性强;其中,通过设置漏气测量仪4的出气端能够和发动机1的进气口或与大气连
通,使得该车辆呼吸系统既能设置成开式车辆呼吸系统,又能设置成闭式车辆呼吸系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车辆呼吸系统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47.其中,如图1所示,该车辆控制系统还包括涡轮增压器6,涡轮增压器6的进气端通过第五管路和发动机1的进气口连通,涡轮增压器6的出气端通过第六管路和发动机1的出气口连通,漏气测量仪4通过第三管道和涡轮增压器6的进气口连通。如此设置,以实现漏气测量仪4的出气端与发动机1的进气口连通。
4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呼吸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车辆呼吸系统,能够依据漏气测量仪4监测到的漏气量判断车辆的活塞组件、空滤和机油是否异常,避免车辆出现因为空滤、机油以及活塞组件问题引起的拉缸和/或捣缸等重大故障。其中,活塞组件至少包括活塞、缸套、活塞环、活塞箱等。
49.其中,拉缸是指气缸内壁被拉出很深的沟纹,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摩擦时丧失密封性,从而导致气缸压缩压力降低,动力性丧失;捣缸是指发动机内的活塞和缸套因使用不当发生猛烈撞击,导致活塞和缸套损坏,无法正常工作。
50.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用于车辆呼吸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s100、漏气测量仪4实时监测发动机1的漏气量。
52.s200、判断单位时间内的漏气量增长值是否超过设定漏气量增长值。
53.若单位时间内的漏气量增长值超过设定漏气量增长值,则进行s210。
54.其中,设定漏气量增长值为由前期大量实验获得的经验值。可以理解的是,不同车辆呼吸系统的设定漏气量增长值也可不同。
55.s210、发出第一指令,依据第一指令修复车辆。
56.其中,第一指令包括:检测活塞是否磨损异常或破裂;检测活塞环槽的积碳是否超过第一设定积碳量;检测活塞头部的积碳是否超过第二设定积碳量;检测缸套是否磨损异常;检测活塞环是否磨损异常;检测活塞箱是否磨损异常或破裂。
57.其中,依据第一指令修复车辆的具体步骤包括:
58.s211、如若活塞磨损异常或破裂,则更换活塞。
59.s212、如若活塞环槽的积碳超过第一设定积碳量,则清理活塞环槽的积碳或更换活塞。其中,第一设定积碳量为由前期大量实验获得的经验值。可以理解的是,不同车辆呼吸系统对应的第一设定积碳量可不同。
60.s213、如若活塞头部的积碳超过第二设定积碳量,则清理活塞头部的积碳或更换活塞。其中,第二设定积碳量为由前期大量实验获得的经验值。可以理解的是,不同车辆呼吸系统对应的第二设定积碳量可不同。
61.s214、如若缸套磨损异常,则更换缸套。
62.s216、如若活塞环磨损异常,则更换活塞环。
63.s217、如若活塞箱磨损异常或破裂,则更换活塞箱。
64.其中,s211至s217不分先后次序。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依次进行s211至s217。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依据其他次序进行s211至s217。
65.如此,以有效避免由于活塞磨损异常、活塞破裂、活塞环槽的积碳超过第一设定积碳量、活塞头部的积碳超过第二设定积碳量、缸套磨损异常、活塞环磨损异常、活塞箱磨损异常和/或活塞箱破裂等现象造成发生拉缸和/或捣缸等重大故障的现象。
66.若单位时间内的漏气量增长值未超过设定漏气量增长值,则进行s300。
67.s300、判断漏气量是否异常,若当前里程的漏气量异常,则发出漏气量异常指令,依据漏气量异常指令修复车辆。
68.其中,依据漏气量异常指令修复车辆的具体步骤包括:
69.s310、判断当前里程的漏气量是否超过当前里程对应的漏气量限值。
70.若前里程的漏气量超过当前里程对应的漏气量限值,则进行s311。
71.可以理解的是,漏气量限值为车辆呼吸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漏气量,如若超过漏气量限值,则表明车辆需要大修。则进行s311。
72.可以理解的是,车辆行驶的公里数被分为多个公里数区间,每个公里数区间对应一个漏气量限制值,具体地,车辆行驶的公里数越大,漏气量限值越大;车辆行驶的公里数越小,漏气量限值越小。
73.s311、发出第二指令,依据第二指令修复车辆。
74.其中,第二指令为包括:更换活塞、缸套、活塞环、活塞箱、空滤以及机油。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更换活塞、缸套、活塞环、活塞箱、空滤以及机油,使得车辆呼吸系统重新正常工作,从而避免出现拉缸和/或捣缸等重大故障。
75.若当前里程的漏气量未超过当前里程的漏气量限值,则进行s320。可以理解的是,若漏气量未超过漏气量限值,则表明车辆不需要大修。
76.s320、依据map判断当前里程的漏气量是否超过当前里程对应的正常漏气量范围的最大值。
77.若当前里程的漏气量大于当前里程对应的正常漏气量范围的最大值,则进行s321;若当前里程的漏气量小于等于当前里程对应的正常漏气量范围的最大值,则漏气量未增长异常。
78.其中,map为由车辆行驶的公里数和漏气量形成的表格。
79.其中,表格由公式y=b*(10000*x)2 c*(10000*x) λ*l生成;其中,y表示漏气量,l/min;x表示车辆行驶的公里数,km;b表示第一漏气量调节系数;c表示第二漏气量调节系数;λ表示设计漏气量调节系数,λ的取值范围为0.3~0.9;l表示设计漏气量值,l/min。
80.从而,可依据车辆行驶的公里数通过map查到对应的正常漏气量范围。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公里数对应一个正常漏气量范围的最大值,其中,每个正常漏气量范围的最小值均为零。
81.s321、发出第三指令,依据第三指令修复车辆。
82.具体地,第三指令包括:检测空滤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检测机油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83.具体地,依据第三指令修复车辆的具体步骤包括:
84.如若空滤到达使用寿命极限,则更换空滤。
85.如若机油不满足使用要求,则更换机油。机油不满足使用要求至少包括机油到达使用寿命极限。
86.如此,以有效避免由于空滤不满足使用要求和/或机油不满足使用要求造成出现拉缸和/或捣缸等重大故障。
87.其中,正常漏气量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漏气量限值。可以理解的是,漏气量限值为车
辆呼吸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漏气量,如若超过漏气量限值,则表明车辆需要大修。
88.其中,发动机1、油气分离器2、漏气测量仪4和涡轮增压器6的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89.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