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套管封口的纺织套筒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8:01: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纺织套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套管封口的纺织套筒。


背景技术:

2.在现代化生活中,许多的领域中许多的装置接电都需要使用线路进行连接,线路表面的防护套结构保护效果较差,为提升线路结构的防护,通常需要在线路表面安装纺织套筒,快速封口套管采用双面胶和魔术贴自封口,魔术贴与护套连接方式大多数采用针车,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善。
3.现有技术中纺织套筒存在的缺陷是:
4.专利文件cn107078483b保护性纺织套筒,其构建方法,包括“以及把套筒的至少一部分接合到其本身和穿过其空腔延伸的伸长构件中至少一项的方法。套筒具有交织纱的壁,所述壁具有最外面表面和最里面表面。最里面表面被配置成界定在相对的开放端部之间延伸的空腔。套筒还包括粘性涂层,该粘性涂层接合到最外面表面和最里面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粘性涂层具有第一干燥非粘性状态和第二湿润粘性状态,其中第二粘性状态经由向其施加水基液体而激活”,但是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常利用胶粘或者魔术贴等方式,成本高,并且无法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纺织套筒大小调节,不便于工作人员使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套管封口的纺织套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套管封口的纺织套筒,包括防护套、两端开口的纺织物套筒和重合自粘装置,所述纺织物套筒套设在所述防护套外壁,所述纺织物套筒通过所述重合自粘装置进行封口,所述重合自粘装置包括下自粘带、上自粘带和安装面。
7.优选的,所述纺织物套筒包括下蓬松毛面、上蓬松毛面、纺织面,所述纺织面的内壁安装有下蓬松毛面,所述下蓬松毛面与所述防护套贴合,所述纺织面的外壁安装有上蓬松毛面。
8.优选的,所述防护套的内壁设置有支撑网,所述支撑网套设在导线上。
9.优选的,所述重合自粘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纺织物套筒尾端,所述安装面靠近所述防护套一端安装所述下自粘带,所述安装面远离所述防护套一端设置所述上自粘带。
10.优选的,所述上自粘带与所述下蓬松毛面通过钩面进行粘合,所述下自粘带与所述上蓬松毛面通过钩面进行粘合。
11.优选的,所述纺织物套筒的顶部安装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顶部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的顶部安装有若干组嵌合块,安装座的顶部安装有组合座。
12.优选的,所述组合座的底部开设有嵌合槽,且嵌合槽位于嵌合块的外侧,组合座的
顶部安装有安装片。
13.优选的,所述防护套套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14.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一侧侧壁与所述纺织物套筒一侧贴合,所述第一固定圈套设在所述防护套上;
15.缓冲垫片,所述缓冲垫片设置在所述纺织物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圈一侧,所述缓冲垫片套设在所述防护套上;
16.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二固定圈设置在所述缓冲垫片远离所述纺织物套筒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圈套设在所述防护套上;
17.卡合块,所述卡合块设置在所述缓冲垫片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圈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圈靠近所述缓冲垫片开设有槽,所述卡合块与该槽相配合;
18.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圈外侧侧壁;
19.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圈外侧侧壁;
20.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
21.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
22.锥型齿,所述缓冲垫片靠近所述纺织物套筒一端设置所述锥型齿;
23.防震块,所述缓冲垫片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圈一侧侧壁设置所述防震块,所述防震块环绕所述卡合块分布在所述缓冲垫片上;
24.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原长小于所述纺织物套筒的长度。
25.优选的,所述重合自粘装置处设置扣合装置,所述扣合装置包括:
26.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用材质为纺织布料,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钩面固定在所述纺织物套筒尾部侧壁;
27.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钩面固定在所述纺织物套筒侧壁,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纺织物套筒靠近所述重合自粘装置处;
28.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纺织物套筒一侧侧壁铰接,所述连接板呈一定角度向所述第二固定板延伸,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固定柱;
29.凹槽,所述连接板内壁设置所述凹槽;
30.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所述凹槽内;
31.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侧壁;
32.第一转动座,所述固定座表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两端侧壁设有移动槽;
33.t型杆,所述t型杆短杆部位贯穿所述通孔,并在所述第一转动座内设置的所述移动槽内滑动;
34.折叠板,所述t型杆远离所述第一转动座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折叠板;
35.第二转动座,所述折叠板靠近所述t型杆一端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转动座;
36.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固定座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板设置的固定柱上;
37.压杆,所述压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所述压杆远离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转动杆铰接,所述压杆设置为t字型,所述压杆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在所述凹槽内滑
动;
38.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设置在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凹槽一端;
39.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贯穿所述第二转动座,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第二转动座一端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
40.卡槽,所述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转动座一端设置有卡槽;
41.卡块,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所述重合自粘装置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卡槽与卡块相配合。
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3.1、本发明通过安装有上自粘带,当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将上自粘带固定在纺织面的下蓬松毛面,通过上自粘带的挂钩直接与下蓬松毛面上的绒毛进行固定,再将下自粘带固定在纺织面的上蓬松毛面,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并且可以根据大小进行调节,便于工作人员使用装置。
44.2、本发明通过安装有嵌合块,传统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两组导线外侧的放纺织套筒会产生接触,不进行固定会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将安装座通过固定片与单组装置进行固定,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再将另一组组合座顶部的安装片与另一组纺织物套筒进行安装,安装即可增加稳定性,将嵌合块嵌入安装在嵌合槽的内侧,可以将组合座和安装座稳定的组合,保证两组纺织套筒之间不会产生摩擦,降低磨损从而延长装置的寿命。
附图说明
45.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6.图2为本发明的纺织面截面示意图;
47.图3为本发明的安装面截面示意图;
48.图4为本发明的组合座结构示意图;
49.图5为本发明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50.图6为本发明扣合装置示意图;
51.图7为本发明扣合装置第一固定板内部结构图。
52.图中:1、防护套;101、支撑网;102、导线;2、纺织物套筒;201、下蓬松毛面;202、上蓬松毛面;203、纺织面;3、重合自粘装置;301、下自粘带;302、上自粘带;303、安装面;4、安装座;401、固定片;402、嵌合块;5、组合座;501、嵌合槽;502、安装片;6、固定装置;601、第一固定圈;602、第二固定圈;603、缓冲垫片;604、卡合块;605、第一固定块;606、第二固定块;607、伸缩杆;608、第一弹簧;609、锥型齿;610、防震块;7、扣合装置;701第一固定板、;702、连接板;703、折叠板;704、凹槽;705、固定杆;706、滑动槽;707、第一转动座;708、t型杆;709、固定座;710、第二转动座;711、卡槽;712、滑动杆;713、第二固定板;714、卡块;715、压杆;716、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5.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套管封口的纺织套筒;
56.包括防护套1、两端开口的纺织物套筒2和重合自粘装置3,所述纺织物套筒2套设在所述防护套1外壁,所述纺织物套筒2通过所述重合自粘装置3进行封口,所述纺织物套筒2的顶部安装有固定片401,所述防护套1的内壁设置有支撑网101,所述支撑网101套设在导线102上,防护套1为装置的主体承载结构,用于为外侧的装置提供安装位置,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内部的支撑网101利用金属的丝线来增加导线102的韧性,避免出现过度弯折导致线路损坏,导线102用于进行线路连接保证装置能够正常使用。
57.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一种便于套管封口的纺织套筒;
58.所述纺织物套筒2包括下蓬松毛面201、上蓬松毛面202、纺织面203,所述纺织面203的内壁安装有下蓬松毛面201,所述下蓬松毛面201与所述防护套1贴合,所述纺织面203的外壁安装有上蓬松毛面202,所述重合自粘装置3包括下自粘带301、上自粘带302和安装面303,,所述重合自粘装置3固定设置在所述纺织物套筒2尾端,所述安装面303靠近所述防护套1一端安装所述下自粘带301,所述安装面303远离所述防护套1一端设置所述上自粘带302,所述上自粘带302与所述下蓬松毛面201通过钩面进行粘合,所述下自粘带301与所述上蓬松毛面202通过钩面进行粘合,防护套1的外侧安装有纺织物套筒2,纺织物套筒2的内侧安装有下蓬松毛面201,且下蓬松毛面201位于防护套1的外侧,纺织物套筒2的外侧安装有上蓬松毛面202,纺织面203两端的内侧安装有上自粘带302,上自粘带302的底部安装有安装面303,安装面303内侧安装有下自粘带301,可以直接将上自粘带302固定在纺织物套筒2的下蓬松毛面201,通过上自粘带302的钩面直接与下蓬松毛面201上的绒毛进行固定,再将下自粘带301固定在纺织物套筒2的上蓬松毛面202,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并且可以根据大小进行调节,便于工作人员使用装置,并且安装面3可以为外侧的两组蓬松毛面提供安装位置,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59.请参阅图4所示,一种便于套管封口的纺织套筒;
60.所述纺织物套筒2的顶部安装有固定片401,固定片401的顶部安装有安装座4,安装座4的顶部安装有若干组嵌合块402,安装座4的顶部安装有组合座5,组合座5的底部开设有嵌合槽501,且嵌合槽501位于嵌合块402的外侧,组合座5的顶部安装有安装片502,通过将安装座4通过固定片401与单组装置进行固定,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再将另一组组合座5顶部的安装片502与另一组纺织套筒进行安装,安装即可增加稳定性,将嵌合块402嵌入安装在嵌合槽501的内侧,可以将组合座5和安装座4稳定的组合,保证两组纺织套筒之间不会产生摩擦,降低磨损从而延长装置的寿命。
61.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可以直接将上自粘带302固定在纺织物套筒2的下蓬松毛面201,通过上自粘带302的钩面直接与下蓬松毛面201上的绒毛进行固定,再
将下自粘带301固定在纺织物套筒2的上蓬松毛面202,从而达成固定的效果,再将安装座4通过固定片401与单组装置进行固定,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再将另一组组合座5顶部的安装片502与另一组纺织套筒进行安装,安装即可增加稳定性,将嵌合块402嵌入安装在嵌合槽501的内侧,可以将组合座5和安装座4稳定的组合。
62.请参阅图5所示,一种便于套管封口的纺织套筒;
63.所述防护套1套设有固定装置6,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
64.第一固定圈601,所述第一固定圈601一侧侧壁与所述纺织物套筒2一侧贴合,所述第一固定圈601套设在所述防护套1上;
65.缓冲垫片603,所述缓冲垫片603设置在所述纺织物套筒2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圈601一侧,所述缓冲垫片603套设在所述防护套1上;
66.第二固定圈602,所述第二固定圈602设置在所述缓冲垫片603远离所述纺织物套筒2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圈602套设在所述防护套1上;
67.卡合块604,所述卡合块604设置在所述缓冲垫片603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圈602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圈602靠近所述缓冲垫片603一侧开设有槽,所述卡合块604与该槽相配合;
68.第一固定块605,所述第一固定块60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圈601外侧侧壁;
69.第二固定块606,所述第二固定块60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圈602外侧侧壁;
70.伸缩杆607,所述伸缩杆607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块605和所述第二固定块606之间,所述伸缩杆607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605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607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606固定连接;
71.第一弹簧608,所述第一弹簧608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块605和第二固定块60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08套设在所述伸缩杆607上;
72.锥型齿609,所述缓冲垫片603靠近所述纺织物套筒2一端设置所述锥型齿609;
73.防震块610,所述缓冲垫片603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圈602一侧侧壁设置所述防震块610,所述防震块610环绕所述卡合块604分布在所述缓冲垫片603上;
74.所述第一弹簧608的原长小于所述纺织物套筒2的长度。
75.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工作时,先将第二固定圈602以及缓冲垫片603向远离第一固定圈601的位置拉开,伸缩杆607伸长,此时第一弹簧608处于伸长状态,将纺织物套筒2在防护套1外壁进行扣合,然后松开对第一固定圈601及第二固定圈602的力,第一弹簧608由于发生形变,形变后产生回复力,带动第一固定块605、第二固定块606、缓冲垫片603及伸缩杆607回缩,从而对纺织物套筒2进行限位,此时缓冲垫片603侧壁设置的锥型齿609卡入纺织物套筒2靠近缓冲垫片603一侧侧壁,缓冲垫片603靠近第二固定圈602一侧设置防震块610,对第二固定圈602的回弹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因为回弹力过大损害纺织物套筒2,第一弹簧608的原长小于纺织物套筒2的长度,利用第一弹簧608的回复力对纺织物套筒2的滑动进行限位,利用锥型齿609能够增大缓冲垫片603与纺织物套筒2的摩擦,防止纺织物套筒2随意转动,并且,锥型齿609卡入纺织物套筒2内,防止纺织物套筒2松开,使得纺织物套筒2的扣合更加紧密,提高了纺织物套筒2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固定装置6,限制纺织物套筒2在防护套1上的水平移动,对防护套1的移位进行限定,防止因为纺织物套筒2与防护套1之间的滑动影响技术的使用效果,对封口部分进行限位,起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76.请参阅图6、图7所示,一种便于套管封口的纺织套筒;
77.所述重合自粘装置3处设置扣合装置7,所述扣合装置7包括:
78.第一固定板701,所述第一固定板701所用材质为纺织布料,所述第一固定板701通过钩面固定在所述纺织物套筒2尾部侧壁;
79.第二固定板713,所述第二固定板713通过钩面固定在所述纺织物套筒2侧壁,所述第二固定板713位于所述纺织物套筒2靠近所述重合自粘装置3处;
80.连接板702,所述连接板702与所述第一固定板701远离所述纺织物套筒2一侧侧壁铰接,所述连接板702呈一定角度向所述第二固定板713延伸,所述连接板702上设置有固定柱;
81.凹槽704,所述连接板702内壁设置所述凹槽704;
82.固定座709,所述固定座709固定设置所述凹槽704内;
83.第二弹簧716,所述第二弹簧716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座709侧壁;
84.第一转动座707,所述固定座709表面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转动座707,所述第一转动座707两端侧壁设有移动槽;
85.t型杆708,所述t型杆708短杆部位贯穿所述通孔,并在所述第一转动座707内设置的所述移动槽内滑动;
86.折叠板703,所述t型杆708远离所述第一转动座707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折叠板703;
87.第二转动座710,所述折叠板703靠近所述t型杆708一端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转动座710;
88.转动杆705,所述转动杆705远离所述固定座709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板702设置的固定柱上;
89.压杆715,所述压杆715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16,所述压杆715远离所述第二弹簧716一端与所述转动杆705铰接,所述压杆715设置为t字型,所述压杆715连接所述第二弹簧716一端在所述凹槽704内滑动;
90.滑动槽706,所述滑动槽706设置在所述转动杆705远离所述凹槽704一端;
91.滑动杆712,所述滑动杆712贯穿所述第二转动座710,所述滑动杆712远离所述第二转动座710一端在所述滑动槽706内滑动;
92.卡槽711,所述折叠板703远离所述第二转动座710一端设置有卡槽711;
93.卡块714,所述第二固定板713靠近所述重合自粘装置3一端设置有卡块714,所述卡槽711与卡块714相配合。
9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扣合装置7时,第二固定板713上的卡块714卡入折叠板703上的设置的卡槽711,对纺织物套筒2上的重合自粘装置3进行加固,进行扣合时,拉动折叠板703,折叠板703带动滑动杆712在滑动槽706内向凹槽704方向上滑动,此时转动杆705与压杆715铰接部分转动,压杆715向固定座709方向滑动,同时压杆715向固定座709方向对第二弹簧716进行压缩,此时第二弹簧716仍然处于伸长状态,在扣合时,有着带动压杆715向着固定座709运动的趋势,以此限定滑动杆712在扣合时的运动,从而对扣合时折叠板703在垂直于扣合位置方向的运动进行限定,滑动时折叠板703带动t型杆708在第一转动座707所设置的移动槽内进行滑动,连接板702通过铰接在第一固定板701
上进行转动,扣合装置7整体向着贴合纺织物套筒2的曲面进行转动,当折叠板703转动到与纺织物套筒2贴合时,将卡块714扣入卡槽711内扣合,通过设置扣合装置,对重合自粘装置3起到了加固的作用,防止因为使用时间过长钩面的粘性不够造成纺织物套筒2脱落,不仅可以起到更好的封口效果,还可以延长重合自粘装置3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95.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便于套管封口的纺织套筒;
96.为了保证重合自粘装置3的粘合效果,对重合自粘装置3粘合处所需的实际粘合面积进行计算:
97.根据所述下自粘带301和上自粘带302的材料密度以及粘力系数、下蓬松毛面201和上蓬松毛面202的材料密度以及粘力系数,通过公式(1)计算重合自粘装置3粘合处所需的实际粘合面积:
[0098][0099]
其中,s为重合自粘装置3粘合处所需的实际粘合面积,f为重合自粘装置3的粘合处的预设粘合力,m1为纺织物套筒2在的整体质量,m2为重合自粘装置3的整体质量,为下自粘带301的粘力系数,为上自粘带302的粘力系数,为下蓬松毛面201的粘力系数,为上蓬松毛面202的粘力系数,ρ1为下自粘带301的材料密度,ρ2为上自粘带302的材料密度,ρ3为下蓬松毛面201的材料密度,ρ4为下蓬松毛面201的材料密度,m3为安装面303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s0为重合自粘装置3粘合处所需的预设粘合面积。
[0100]
工作原理:通过公式(1)进行对重合自粘装置3粘合处所需的粘合面积计算,重合自粘装置3粘合处所需的预设粘合面积s0预设值为0.08m2,粘合处的预设粘合力f预设值为10.8n,下自粘带301的粘力系数为0.8,上自粘带302的粘力系数为0.6,下蓬松毛面201粘力系数为0.73,上蓬松毛面202的粘力系数为0.75,通过结合粘力系数进行计算使对重合自粘装置3的粘合力计算更加精准,将粘合处的预设粘合力、下自粘带301的粘力系数、上自粘带302的粘力系数、下蓬松毛面201粘力系数、上蓬松毛面202的粘力系数、纺织物套筒2在的整体质量,重合自粘装置3的整体质量、下自粘带301的材料密度、上自粘带302的材料密度、下蓬松毛面201的材料密度、下蓬松毛面201的材料密度、安装面303的质量、重力加速度g、重合自粘装置3粘合处所需的预设粘合面积s0代入公式(1)得出计算结果,用户根据计算结果能够准确获取重合自粘装置3的粘合处所需的实际粘合面积大小,并根据重合自粘装置3的粘合处所需的实际粘合面积选择合适的重合自粘装置3材料,一方面能够保证重合自粘装置3的粘合力能到达预设粘合力,避免重合自粘装置3与纺织物套筒2松开,另一方面能有效控制重合自粘装置3的用料量,节约成本,避免造成原材料浪费,进一步达到了环保的效果。
[010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