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包括一体式分配喷嘴的液体分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7-29 20:48: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液体分配系统,该液体分配系统用于以高填充速度将两种或更多种液体分配到容器中来改善此类液体的均匀混合。


背景技术:

2.用于将两种或更多种液体(例如,浓缩物和稀释剂)同时分配到容器中的液体分配系统是熟知的。此类液体分配系统通常包括所谓的共注入喷嘴,该共注入喷嘴用于以高填充速度同时但单独分配两种或更多种液体。
3.当待分配的液体在组成、粘度、溶解度和/或混溶性方面显著不同时,难以确保此类液体在容器中均匀混合。此外,不可避免的是,当以相对高的填充速度分配到容器中时,液体趋于飞溅,并且液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可在容器壁上形成难以去除的残余物,这可进一步加剧不均匀混合的问题。又此外,当今可商购获得的大多数共注入喷嘴并不适用于高速液体填充,因为它们包含可在高压下变得松动的各种移动零件(例如,o形环、密封垫圈、螺栓、螺钉等),并且它们还可能产生可捕集液体的死空间,这可能对清洁造成挑战并且导致不良的卫生处理。此外,当以高填充速度分配液体时,很难确保此类液体的精确投配以及投配完成时液体流的100%关闭。
4.因此,需要具有共注入喷嘴的液体分配系统,所述共注入喷嘴可容纳高速液体填充,在混合结果中具有改善的均匀性并且减少容器壁上残余物的形成。还需要具有改善的精确投配和完全关闭的液体分配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将两种或更多种液体分配到容器中的液体分配系统来满足上述需要,所述液体分配系统:
6.(a)用于供应第一液体的第一液体源;
7.(b)用于供应第二液体的第二液体源,所述第二液体在组成、粘度、溶解度和/或混溶性方面与所述第一液体不同;
8.(c)与所述第一液体源和所述第二液体源处于流体连通的一体式分配喷嘴,所述一体式分配喷嘴是不含任何可移动零件的整体件并且包括:
9.(a)第一端部;
10.(b)相对的第二端部;
11.(c)处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侧壁;
12.(d)用于使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过所述喷嘴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流动通道中的每个第一流动通道由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限定;其中所述第一入口位于所述喷嘴的所述第一端部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喷嘴的所述第二端部处;以及
13.(e)用于使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过所述喷嘴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流动通道,其中所
述第二流动通道中的每个第二流动通道由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限定;其中所述第二入口位于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上或附近;其中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喷嘴的所述第二端部处,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流动通道延伸穿过所述侧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壁和所述喷嘴的所述第二端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出口基本上被所述第一出口包围,
14.(d)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的第一阀组件,所述第一阀组件位于所述一体式分配喷嘴的所述第一端部处或附近;以及
15.(e)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流动通道的第二阀组件,所述第二阀组件位于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处或附近。
16.优选地,所述第一液体源由以下控制:伺服驱动的泵,更优选地,伺服驱动的正位移泵,最优选地,伺服驱动的旋转正位移泵。
17.优选地,所述第二液体源由以下控制:伺服驱动的泵,更优选地,伺服驱动的活塞泵,最优选地,具有旋转阀的伺服驱动的活塞泵。
18.在阅读本发明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将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19.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体式分配喷嘴的透视图。
20.图1b为图1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的顶视图。
21.图1c为图1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的底视图。
22.图1d为图1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的侧视图。
23.图1e为图1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沿平面i-i的剖视图。
24.图1f为图1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沿垂直于i-i的平面的剖视图。
25.图2a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体式分配喷嘴的透视图。
26.图2b为图2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的顶视图。
27.图2c为图2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的底视图。
28.图2d为图2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沿平面ii-ii的剖视图。
29.图2e为图1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沿垂直于ii-ii的平面的剖视图。
30.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体式分配喷嘴的透视图。
31.图3b为图3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的顶视图。
32.图3c为图3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的底视图。
33.图3d为图3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沿平面iii-iii的剖视图。
34.图3e为图1a的一体式分配喷嘴沿垂直于iii-iii的平面的剖视图。
35.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液体分配系统的示意图。
36.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液体分配系统的各零件的透视图。
37.图6为来自图5的一体式分配喷嘴、第一阀组件和第二阀组件的剖视图。
38.图7为具有来自图5的陶瓷三通阀的伺服驱动的活塞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的特征和有益效果将由以下说明变得显而易见,该说明包括旨在给出本发明的广泛代表的具体实施方案的示例。从该描述和从本发明的实践,各种
修改形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本发明的范围不旨在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并且本发明涵盖了所有落入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内的修改、等同物和另选的替代方案。
40.如本文所用,当用于权利要求中时,冠词诸如“一种”和“一个”被理解为是指一个或多个受权利要求保护或描述的物质。术语“包含”、“含有”、“包括”都意味着非限制性的。
41.如本文所用,术语“基本上不含(substantially free of)”或“基本上不含(substantially free from)”意思是所指示的空间以按一体式分配喷嘴的总体积计0%至约1%,优选地0%至约0.5%,更优选地0%至约0.1%的体积存在。
42.本发明中使用的一体式分配喷嘴被制成为整体件,而没有任何移动零件(例如,o形环、密封垫圈、螺栓或螺钉)。这种整体结构使得其特别适用于粘滞液体的高速填充,其通常需要高填充压力。此类一体式分配喷嘴可由具有足够拉伸强度的任何合适的材料(诸如不锈钢、陶瓷、聚合物等)制成。优选地,本发明的一体式分配喷嘴由不锈钢制成。
43.本发明的一体式分配喷嘴可具有在约3mm至约200mm,优选地约10mm至约100mm,更优选地约15mm至约50mm范围内的平均高度。它可具有在约5mm至约100mm,优选地约10mm至约50mm,更优选地约15mm至约25mm范围内的平均横截面直径。
44.此类分配喷嘴提供两个或更多个流体通道以用于将不同组成、粘度、溶解度和/或混溶性的两种或更多种液体同时或基本上同时分配到容器中。例如,液体中的一种可为次要液体进料组合物并且另一种可为主要液体进料组合物(即,构成最终液体混合物的大部分重量的液体)。容器具有两种或更多种液体被分配到其中的开口,而容器的总体积可在约10ml至约10l,优选地约20ml至约5l,更优选地约50ml至约4l的范围内。
45.图1a至图1f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体式分配喷嘴。具体地,喷嘴10具有第一端部12和相对的第二端部14。优选地,但不是必须的,第一端部12在顶部,而相对的第二端部14在底部。更优选地,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4具有相对平坦表面。一个或多个侧壁16位于第一端部12与第二端部14之间。此类侧壁可为平面的或圆柱形的。
46.喷嘴10包含用于使第一流体(例如,主要液体进料组合物)从其中流过的多个第一流动通道11。第一流动通道11中的每个第一流动通道由位于第一端部12处的第一入口11a和位于第二端部14处的第一出口11b限定,如图1e所示。此外,喷嘴10包含用于使第二流体(例如,次要液体进料组合物)从其中流过的第二流动通道13。第二流动通道13由位于侧壁16附近的第二入口13a和位于第二端部14处的第二出口13b限定,使得第二流动通道13延伸穿过侧壁16和第二端部14,如图1e所示。
47.第一出口11b和第二出口13b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月牙形以及它们的组合。优选地但不是必须的,第一出口11b和第二出口13b两者是圆形的,如图1c所示。
48.此外,第二出口13b基本上被多个第一出口11b包围,如图1c所示。在次要液体进料组合物一旦沉积在容器壁上就易于形成难以去除的残余物的情况下,此类布置对于防止次要液体进料组合物沉积在容器壁上特别有效,因为离开第二出口13b的次要进料流将基本上被离开第一出口11b的多个主要进料流包围,该多个主要进料流在次要进料流周围形成“液体覆盖物”并且从而减少次要进料物在容器壁上形成的难以去除的残余物。
49.多个主要进料流被配置为在次要进料流周围形成分流的“液体覆盖物”。另选地,
多个主要进料流可基本上彼此平行,从而在次要进料流周围形成平行的“液体覆盖物”。主要进料流的这种平行布置在本发明中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它在容器内部次要进料流周围提供更大的局部湍流并且实现更好、更均匀的混合结果。
50.又此外,喷嘴10基本上不含任何死空间(即,不会直接位于流动通道中并且因此可截留液体残余物的空间)。因此,当在不同液体进料物之间切换时,它易于清洁并且不太可能引起交叉污染。
51.优选地,但不是必须的,第一出口11b的总横截面积与第二出口13b的总横截面积的比率可在约5:1至约50:1,优选地约10:1至约40:1,并且更优选地约15:1至约35:1的范围内。此类比率确保显著大的主次流速比率,这进而能够更有效地稀释容器中的次要成分,从而确保容器中不会存在局部高浓度次要成分的

热点’。
52.图2a至图2e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体式分配喷嘴。具体地,喷嘴20具有第一端部22和相对的第二端部24。第一端部22和第二端部24两者具有相对平坦表面。圆柱形侧壁26位于第一端部22与第二端部24之间。
53.喷嘴20包含用于使第一流体(例如,主要液体进料组合物)从其中流过的多个第一流动通道21。第一流动通道21中的每个第一流动通道由位于第一端部22处的第一入口21a和位于第二端部24处的第一出口21b限定,如图2b、图2c和图2e所示。此外,喷嘴20包含用于使第二流体(例如,次要液体进料组合物)从其中流过的第二流动通道23。第二流动通道23由位于圆柱形侧壁26附近的第二入口23a和位于第二端部24处的第二出口23b限定,使得第二流动通道23延伸穿过圆柱形侧壁26和第二端部24,如图2c和图2d所示。
54.所有第一出口21b具有月牙形形状,而此类月牙形以具有基本上相同半径中心的同心方式布置。相比之下,第二出口23b的形状为圆形。此外,第二出口23b位于第一出口21b的半径中心处并且基本上被多个第一出口21b包围,如图2c所示。在次要液体进料组合物一旦沉积在容器壁上就易于形成难以去除的残余物的情况下,此类布置对于防止次要液体进料组合物沉积在容器壁上特别有效,因为离开第二出口23b的次要进料流将基本上被离开第一出口21b的多个主要进料流包围,该多个主要进料流在次要进料流周围形成“液体覆盖物”并且从而减少次要进料物在容器壁上形成的难以去除的残余物。
55.喷嘴20也基本上不含任何死空间并且因此易于清洁,并且当改变液体进料物时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56.优选地,但不是必须的,第一出口21b的总横截面积与第二出口23b的总横截面积的比率可在约5:1至约50:1,优选地约10:1至约40:1,并且更优选地约15:1至约35:1的范围内。
57.图3a至图3d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体式分配喷嘴。具体地,喷嘴30具有第一端部32和相对的第二端部34。第一端部32和第二端部34两者具有相对平坦表面。圆柱形侧壁36位于第一端部32与第二端部34之间。
58.喷嘴30包含用于使第一流体(例如,主要液体进料组合物)从其中流过的多个第一流动通道31。第一流动通道31中的每个第一流动通道由位于第一端部32处的第一入口31a和位于第二端部34处的第一出口31b限定,如图3b、图3c和图3e所示。此外,喷嘴30包含用于使第二流体(例如,次要液体进料组合物)从其中流过的第二流动通道33。第二流动通道33由位于圆柱形侧壁36的一侧附近的第二入口33a和位于第二端部34处的第二出口33b限定,
使得第二流动通道33延伸穿过圆柱形侧壁36和第二端部34,如图3c和图3d所示。又此外,喷嘴30包括用于使第三流体(例如,另外的次要液体进料组合物)从其中流过的第三流动通道35。第三流动通道35由位于圆柱形壁36的另一侧附近的第三入口35a和位于第二端部34处的第三出口35b限定,使得第三流动通道35延伸穿过圆柱形侧壁36(在与第二流动通道33相反的一侧处)和第二端部34,如图3a、图3c和图3d所示。
59.所有第一出口31b具有月牙形形状,而此类月牙形以具有基本上相同半径中心的同心方式布置。相比之下,第二出口33b和第三出口35b的形状为圆形。此外,第二出口33b位于第一出口31b的半径中心处,而第三出口35b位于邻近于第一出口31b的半径中心处。这样,第二出口33b和第三出口35b两者基本上被多个第一出口31b包围,如图3c所示。在次要液体进料组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一旦沉积在容器壁上就易于形成难以去除的残余物的情况下,这种布置起作用来最小化次要液体进料组合物到容器壁上的沉积,因为离开第二出口33b和第三出口35b的次要进料流将基本上被离开第一出口31b的多个主要进料流包围,该多个主要进料流在次要进料流周围形成“液体覆盖物”并且从而减少次要进料物在容器壁上形成的难以去除的残余物。
60.喷嘴30也基本上不含任何死空间并且因此易于清洁,并且当改变液体进料物时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61.优选地,但不是必须的,第一出口31b的总横截面积与第二出口33b的总横截面积的比率可在约5:1至约50:1,优选地约10:1至约40:1,并且更优选地约15:1至约35:1的范围内。类似地,第一出口31b的总横截面积与第三出口35b的总横截面积的比率可在约5:1至约50:1,优选地约10:1至约40:1,并且更优选地约15:1至约35:1的范围内。
62.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液体分配系统40的示意图。具体地,此类液体分配系统40包括:(a)用于供应第一液体(未示出)的第一液体源41;(b)用于供应第二液体(未示出)的第二液体源43;(c)如上文所描述的一体式分配喷嘴45,所述一体式分配喷嘴与第一液体源41和第二液体源43处于流体连通;(d)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液体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452的第一阀组件47,所述第一阀组件位于一体式分配喷嘴45的第一端部处或附近;以及(e)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液体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流动通道454的第二阀组件49,所述第二阀组件位于一体式分配喷嘴45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处或附近。
63.第一液体优选地在大气压力下储存于储存罐中。为了确保液体在容器中充分混合,有必要的是,第一液体(即,主要进料液体组合物)由一体式分配喷嘴45以显著高的速度填充,以便在容器中产生足够强的流入和湍流。优选地,主要进料液体组合物以在约50ml/秒至约10l/秒,优选地约100ml/秒至约5l/秒,更优选地约500ml/秒至约1.5l/秒范围内的平均流速填充。为了在维持投配精确的同时实现主要进料液体组合物的这种高填充速度,优选的是第一液体源41由伺服驱动的泵410控制。伺服驱动的泵410优选地是伺服驱动的正位移泵,更优选地,伺服驱动的旋转正位移泵,诸如可从waukesha cherry-burrell(wisconsin,usa)商购获得的通用ii系列型号018旋转pd泵。由第一液体源41供应的第一流体可以流动通过流量计412,所述流量计测量第一流体的质量或体积流速以进一步确保其精确投配。
64.位于一体式分配喷嘴45的第一端部处或附近的第一阀组件47优选地由第一远程安装的气动螺线管420致动,所述第一远程安装的气动螺线管进而与加压空气供应装置42
处于流体连通。加压空气从空气供应装置42穿过气动螺线管420传送到所述第一阀组件47以打开和关闭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452,从而控制第一液体流动通过一体式分配喷嘴45。
65.由第二流体源43供应到一体式分配喷嘴45的第二流体优选地是次要液体进料组合物,并且更优选地是具有比主要液体进料组合物显著更高粘度的液体,其可以0.1ml/秒至约1000ml/秒,优选地约0.5ml/秒至约800ml/秒,更优选地约1ml/秒至约500ml/秒的平均流速填充。
66.第二液体源43优选地包括用于以升高的压力(即,高于大气压力)供应第二液体的加压头(未示出)。第二液体供应装置43优选地由伺服驱动的泵430控制,所述伺服驱动的泵优选地是伺服驱动的活塞泵,更优选地,具有旋转阀的伺服驱动的活塞泵。最优选的用于控制第二液体供应装置43的伺服驱动的泵是可从hibar systems limited(ontario,canada)商购获得的hibar 4s系列精确旋转分配泵,其包括特别适于处理高粘度液体的陶瓷3通旋转阀。伺服驱动的活塞泵430优选地由第二远程安装的气动螺线管440致动,所述第二远程安装的气动螺线管440将加压空气从空气源44传送到泵430的旋转阀中,以使所述阀在投配模式与分配模式之间旋转。在所述投配模式中,所述第二液体源43将预先确定量的所述第二液体投配到所述伺服驱动的活塞泵430中;并且在所述分配模式中,所述伺服驱动的活塞泵430将所述预先确定量的所述第二液体分配到所述一体式分配喷嘴45。
67.位于一体式分配喷嘴45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处或附近的第二阀组件49优选地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一体式分配喷嘴45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流动通道454的气控阀。气控阀优选地是夹紧阀,其通过挠曲内膜(未示出)来打开以允许流体流动通过,并且其特别适于将流体与任何内阀零件隔离并确保100%关闭。优选地,气控阀由远程安装的气动螺线管致动。更优选地,气控阀也由第二远程安装的气动螺线管440致动。
68.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液体分配系统50的各零件的透视图。具体地,由伺服驱动的旋转正位移泵510(优选地是可从waukesha cherry-burrell(wisconsin,usa)商购获得的通用ii系列型号018旋转pd泵)控制的第一液体源(未示出)通过第一阀组件57向一体式分配喷嘴55供应低粘度的主要进料液体(未示出)。由伺服驱动的活塞泵530(优选地是可从hibar systems limited(ontario,canada)商购获得的hibar 4s系列精确旋转分配泵,其具有陶瓷3通旋转阀)控制的第二液体源(未示出)通过第二阀组件59向一体式喷嘴55供应高粘度的次要进料液体(未示出)。
69.图6为来自图5的一体式分配喷嘴55、第一阀组件57和第二阀组件59的剖视图。一体式分配喷嘴55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552,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从所述一体式分配喷嘴55的第一端部延伸到第二端部,以允许低粘度的主要进料液体(未示出)从其中流过。一体式分配喷嘴55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流动通道554,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流动通道从喷嘴55的侧壁延伸到其第二端部,以允许高粘度的次要进料液体(未示出)从其中流过。
70.位于一体式分配喷嘴55的第一端部处或附近的第一阀组件57优选地包括具有内活塞572的气缸571、弹簧573以及流体柱塞575,所述内活塞将此类气缸571分成上部腔室571a和下部腔室571b。当加压空气被传送到所述气缸571的下部腔室571b或上部腔室571a中时,内活塞572能够沿气缸571上下移动。流体柱塞575连接并由所述内活塞572和所述弹
簧573致动。
71.通常,流体柱塞575被弹簧下推以坐置在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552的直接上方。当流体柱塞575处于此位置时,其封堵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552,从而防止低粘度的主要进料液体流动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552。
72.为了打开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552,触发第一远程安装的气动螺线管(未示出)以将加压空气从空气供应装置(未示出)传送到气缸571的底部腔室571b中以加压所述底部腔室571b。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内活塞572沿气缸571上升。因为内活塞572直接联接到流体柱塞575,所以内活塞572的向上运动使流体柱塞575抵抗弹簧573的关闭力而上移。当流体柱塞575上移并远离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552(如图6所示)时,允许低粘度的主要进料流体流动通过一体式分配喷嘴55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552。
73.为了再次关闭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552,触发第一远程安装的气动螺线管(未示出)以将空气排出气缸571的底部腔室571b,同时将加压空气从空气供应装置(未示出)传送到气缸571的上部腔室571a中。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内活塞572在加压上部腔室571a和弹簧573的组合力下沿气缸571下降,这进而将流体柱塞575下推以坐置在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552的上方。对应地,一个或多个第一流动通道552被封离,并且主要进料流体从其中流过被停止。
74.位于一体式分配喷嘴55的侧壁处或附近的第二阀组件59优选地包括具有内膜592的气控的夹紧阀591。当夹紧阀591填充有加压空气时,内膜592关闭并切断高粘度的次要进料液体向一个或多个第二流动通道554中的流动。当加压空气从夹紧阀591离开时,内构件592在液体流的力下挠曲以打开,从而允许高粘度的次要进料液体从其中流过进入一个或多个第二流动通道554。优选地,通过远程安装的气动螺线管控制夹紧阀591中的加压空气流入和流出。
75.图7为来自图5的伺服驱动的活塞泵530的剖视图。优选地,伺服驱动的活塞泵530包括流体入口531、内活塞532、流体投配室533、3通陶瓷旋转阀534和流体出口535。高粘度的次要进料液体(未示出)从第二液体供应装置(未示出)的加压头(未示出)流入伺服驱动的活塞泵530的流体入口531。在投配模式期间,次要进料液体(未示出)从流体入口531穿过3通陶瓷旋转阀534进入流体投配室533,因为内活塞532缩回以在次要进料液体中抽吸。一旦已经将预先确定量的次要进料液体拉入流体投配室533,伺服驱动的活塞泵530就准备好移动到分配模式中。为了开始分配次要进料液体,触发远程安装的气动螺线管以使3通陶瓷阀旋转90度。当3通陶瓷阀如此旋转时,流体入口531与流体投配室533之间的流体连通被切断,而流体投配室533与流体出口535之间的流体连通被打开,从而允许预先确定量的次要进料液体从流体投配室533流出流体出口535并进入下游的一体式分配喷嘴(未示出)。优选地,上文描述的远程安装的气动螺线管(未示出)也能够致动位于一体式分配喷嘴直接上游的夹紧阀(未示出),使得夹紧阀打开以允许次要进料液体流动通过下游的一体式分配喷嘴。当完成次要进料液体的分配时,触发远程安装的气动螺线管以关闭夹紧阀并使3通陶瓷阀回转90度到其原始起始位置。对应地,流体投配室533与流体出口535之间的流体连通被切断,并且次要进料液体的流动被完全切断。
76.本文所公开的量纲和值不应理解为严格限于所引用的精确数值。相反,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每个此类量纲旨在表示所述值以及围绕该值功能上等同的范围。例如,公开为“40mm”的量纲旨在表示“约40mm”。
77.除非明确排除或以其他方式限制,本文中引用的每一篇文献,包括任何交叉引用或相关专利或专利申请以及本技术对其要求优先权或其有益效果的任何专利申请或专利,均据此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对任何文献的引用不是对其作为与本发明的任何所公开或本文受权利要求书保护的现有技术的认可,或不是对其自身或与任何一个或多个参考文献的组合提出、建议或公开任何此类发明的认可。此外,当本发明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与以引用方式并入的文献中相同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矛盾时,应当服从在本发明中赋予该术语的含义或定义。
78.虽然已举例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各种其他变化和修改。因此,本文旨在于所附权利要求中涵盖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此类变化和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