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围条装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2022-07-29 18:34: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围条装配生产线。


背景技术:

2.在一些使用翻盖盒作为包装盒的结构中,比如烟盒,往往会在翻盖盒的下盖口沿处设置围条,这些围条属于包装盒中的一部分,围条的作用是包装盒成型后作为下盖内部的支撑结构,附图5中提供了一种带围条的翻盖盒烟盒的爆炸图。当翻盖盒为纸质时,现有技术中向下盖中装入围条的工艺路线是这样的:运用独立的内模与围条共同成型,围条以围框形态包绕在内模的周围形成组合体;组合体再作为上、下盖来料的成型模具,上、下盖来料将组合体包覆,并辅以透明胶带贴角连接,形成内盒;外面纸来料继续以内盒为模具,沿着内盒的外表面贴附包面,形成外盒;外盒进入开盒机中开盒口并将内模取出即可。
3.然而,市场中有一种类型的烟盒,其盒体包含上盖和下盖。制造此烟盒的生产厂家,其上盖、下盖的来料却是硬质塑胶材质的两个独立盖体,不再是轻薄的纸质材料,也就是说,制备这种盒型时,无需借助组合体来充当上盖、下盖的成型模具,故其围条也不能预先制备在盒体内部。发明人开发的新的技术路线中,围条的成型工艺与翻盖盒的成型工艺不再是上下游的关系,该盒型将按照“分开制备再组合装配”的思路进行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设备不适应新盒型生产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围条装配生产线,能将独立制备的围条成型后组装进盒体中。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围条装配生产线,包括:
7.围条输送线,能够沿既定方向输送长条形的围条;
8.成型载具,能够在一平面内转动;并在其转动的路径上设置有上料工位、折边工位和组装工位;所述围条输送线与成型载具相交于上料工位处并将围条转移至成型载具上;所述折边工位处,围条能够被折成方框状;所述组装工位处,成型载具能够将围条装入盒体内;
9.盒体输送线,用于输送盒体至组装工位。
10.作为上述方案的备选方案或补充设计:所述围条输送线上设置有贴胶工位,所述围条的一面于所述贴胶工位处贴附双面胶。
11.作为上述方案的备选方案或补充设计:所述围条输送线上的围条由吸盘吸附至成型模具;所述双面胶采用弱粘性胶,且所述吸盘直径小于围条的宽度,使吸盘不与双面胶粘连。
12.作为上述方案的备选方案或补充设计:所述成型载具上设置有成型模具,所述折边工位处设置有折边滚轮,该折边滚轮能够沿成型模具的侧边递推所述围条,以使围条折成方框状的第一围框状态并包覆成型模具。
13.作为上述方案的备选方案或补充设计:所述折边滚轮具有两组,每组折边滚轮均对应设置一个横向折边滑轨机构和一个纵向折边滑轨机构;横向折边滑轨机构和纵向折边滑轨机构分别控制折边滚轮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递推围条。
14.作为上述方案的备选方案或补充设计:所述折边滚珠具有两组,每组折边滚珠均对应设置一个横向折边滑轨机构和一个纵向折边滑轨机构;横向折边滑轨机构和纵向折边滑轨机构分别控制折边滚珠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递推围条;所述双面胶不与折边滚珠粘连;双面胶可选用聚氨酯材质。
15.作为上述方案的备选方案或补充设计: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四个滑块;所述四个滑块能够向内聚拢,并带动围条从第一围框状态变形为第二围框状态,所述第二围框状态的围条的四个边呈内凹状。
16.作为上述方案的备选方案或补充设计:所述滑块上具有吸气孔,吸气孔能够形成空气负压以吸附围条;所述成型载具上滑动有微调形件,成型模具四边的中部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微调形件,所述微调形件能够辅助于推动围条的四个边内凹。
17.作为上述方案的备选方案或补充设计:在盒体输送线上设置有掀盖工位,所述掀盖工位处能够将盒体的上盖掀开。
18.作为上述方案的备选方案或补充设计:所述成型载具设置于一个可转动的立式转盘上,围条能够随立式转盘在一竖立面上翻转转动。
19.作为上述方案的备选方案或补充设计:所述成型载具能够沿其转动路径的径向移动,并在组装工位处将围条推入盒体。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1.本方案中围条通过上胶工艺将围条的a面(朝上的一面)上胶使其具备粘贴性能,再通过成型工艺将围条的外周面的粘贴性能保持,又将围条整体形态控制在凹变形态装入打开的翻盖盒中,实现了独立成型围条并装配的工艺路线;本段工艺路线的兼容性强,可拼接在其他同类型盒型的生产工艺中,提高了可加工盒型的适配范围;
22.2.提供了围条装入盒体的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结构配合,能够完成围条输送、围条折边成型、围条装配以及盒体输送的动作,从而实现盒体的装配加工;本方案中通过将围条进行内凹为第二围框状态并减少面积的方式,降低其装入盒体时对自动化设备精度的要求和工艺难度;
23.3.本方案中并充分实现结构空间的优化,利用立式转盘式设计,使得其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实现不同输送线之间的流转切换;并且在围条装配之前对围条进行双面胶贴附,实现带胶加工。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5.图1是本方案中围条折边成型的过程图;
26.图2是本方案中成型载具的示例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折边机构的示例结构图;
28.图4是立式转盘与成型载具的布局结构图;
29.图5为带围条的盒体的爆炸结构图。
30.图中:1-围条;11-固定边;12-第一左折边;13-第一右折边;14-第二左折边;15-第二右折边;2-盒体;21-下盖;22-上盖;3-成型载具;31-成型台;32-滑块;33-微调形件;34
‑ꢀ
顶出件;35-推台;36-升降台;37-微调形台;4-折边机构;41-折边滚轮;42-横向折边滑轨机构;43-纵向折边滑轨机构;5-立式转盘;6-推出伸缩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是全部,基于本方案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32.翻盖盒一般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盒体、支撑在盒体侧壁的围条和包覆在盒体外侧的包面纸,而且其盒体2包含下盖21和盖设于下盖上方的上盖22,围条1紧贴于下盖21的侧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将围条先折边成型,再将围条装入并紧贴于下盖侧壁的生产线。
33.实施例1
34.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围条装配生产线,用于对围条1进行折弯加工,并将围条1折成方框状的后装入到下盖21中,实现盒体与围条构成的组合体的自动化生产。本实施例中下盖21的侧壁由四个侧壁围设形成俯视图呈长方形的构造,围条折成方框状与下盖的四个侧壁相匹配,在其他实施例中,下盖21的侧壁还可以是六个侧壁围设形成俯视图呈六边形的构造.
35.在围条1折成方框状的过程中,会形成固定边11、第一左折边12、第一右折边13、第二左折边14、第二右折边15等结构,其中固定边11、第一左折边12、第一右折边13分别构成方框状的结构的三个边,而第二左折边14和第二右折边15相互对接并作为方框状的结构的第四个边,在相应的工艺要求中,第二左折边14和第二右折边15的端部需要对接且不能够重叠。
36.围条1折成方框状的后将装入到盒体2的下盖内,此时,要求盒体2的上盖22处于掀开状态。
37.为了实现上述围条1折边的动作,本实施例中的该围边成型生产线包括储料机构(未图示)、第一整理机构(未图示)、贴胶机构(未图示)、围条输送线(未图示)、第二整理机构 (未图示)、转盘式成型机构、盒体输送线(未图示)和掀盖机构(未图示)等结构。所述围边成型是将围条1这一部件折成方框状的工艺动作。
38.该储料机构设置在预设的储料工位处,该储料工位处能够堆叠放置若干围条1,所述储料机构包括储料托台、储料伸缩器和导向杆;所述储料托台呈水平布置的长条状,从而使得长条形的围条1能够水平堆叠到该储料托台的上方,在储料托台的下方设置有储料伸缩器,该储料伸缩器的伸缩杆与储料托台相连,并能够推动该储料托台竖向升降,从而将最上方的围条1顶升到指定的高度,所述导向杆设置在储料托台的一侧,并用于围条1上升过程中的导向。
39.所述围条输送线可以选用现有的带式输送机构,并包括水平布置的输送带,该输送带能够沿水平方向将围条1输送至指定位置处。
40.在围条输送线的输入端与储料工位之间设置有第一整理工位,并且在该第一整理
工位处设置有第一整理机构,该第一整理机构包括有整理台、横向整理推板和纵向整理推板,在整理台的横向和纵向上的侧边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挡块,横向整理推板和纵向整理推板分别连接一个整理伸缩器,两个整理伸缩器的伸缩方向相互垂直;当围条1放置到该整理台上时,使得横向整理推板和纵向整理推板能够配合对应的固定挡块将围条1的限定到指定位置上。
41.在第一整理工位处还设置有第一吸盘组件,该第一吸盘组件包括有第一平移模组、第一竖向伸缩器和第一整理吸盘等部件,第一平移模组沿水平方向布置,并能够自储料机构移动至第一整理机构上方,然后移动至围条输送线输入端的上方。第一竖向伸缩器设置在第一平移模组上,并由其控制水平移动,第一真空吸盘设置在第一竖向伸缩器的伸缩轴上,该第一真空吸盘能够吸附围条1并将其抓放到第一整理工位处或者围条1输送带上。
42.贴胶机构设置于预设的贴胶工位处,该贴胶工位位于围条输送线中部的一侧,在该贴胶功机构的作用是在围条1的上表面贴附双面胶,该贴胶机构可以采用现有的结构,具体结构不再赘述;此外,在贴胶工位处或者围条输送线的其他位置还可以设置油纸撕除工位和切断工位,油纸撕除工位和切断工位处分别将油纸进行撕除和切断双面胶,从而使得围条1上的双面胶形状与围条1吻合。该双面胶采用弱粘性胶,当物体与双面胶接触后,在达到一定压力和一定接触面积前,该双面胶不与该物体发生粘连。
43.在围条输送线输出端处的侧面处设置有第二整理工位,该第二整理工位处设置有第二整理机构,该第二整理机构的结构与第一整理机构的作用和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4.在第二整理工位的上方设置有小吸盘组件,该小吸盘组件包括有第二平移模组、第二竖向伸缩器和第二整理吸盘等部件,第二平移模组沿水平方向布置,并能够在围条输送线输出端、第二整理机构、上料工位处的成型载具3三者的上方往复移动。第二竖向伸缩器设置在第二平移模组上,并由其控制水平移动,第二真空吸盘设置在第二竖向伸缩器的伸缩轴上,该第二真空吸盘能够吸附围条1并将其抓放到第二整理工位处或者成型载具3上。第二整理吸盘的吸盘口直径较小,从而使其抓放围条1过程中,该第二真空吸盘不会与围条1上的双面胶发生粘连。
45.转盘式成型机构设置在第二整理机构的一侧,该转盘式成型机构包括立式转盘5和成型载具3等结构,成型载具3上设置有成型模具。
46.在立式转盘5能够在竖立面上转动,该立式转盘5的转动方向与围条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垂直,沿立式转盘5的转动方向,先后设置有上料工位、折边工位、预留工位和组装工位。该立式转盘5呈十字形,在立式转盘5的四个端处分别设置有一个成型载具3,立式转盘5 旋转时,该成型载具3能够在上料工位、折边工位、预留工位和组装工位等工位之间循环流转。成型模具设置于成型载具3上。在上料工位处,围条1由小吸盘组件吸附并放置到成型模具上。
47.成型载具3包括成型台31、顶出件34、成型模具和微调形件33等部件。其中,在成型台31靠近立式转盘5的一侧设置有侧立板,该侧立板的一面上设置有两条载具滑座,而在立式转盘5上设置有相应的载具滑轨,成型台31可以沿该载具滑轨滑动并靠近或者远离立式转盘5的中心。在成型台31的一侧设置有推台35,该推台35的四个角处分别通过导向杆与成型台31固定连接,在推台35与成型台31之间设置有升降台36和微调形台37,微调形台37与成型台31相对固定,升降台36与导向柱滑动配合,成型模具设置在该升降台36,并能够具有
三个伸出长度位置,三个伸出长度分别对应于伸出状态、半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在微调形台37上滑动设置有四个微调形件33,其中两个为圆柱形,另外两个为扁平状,该微调形件33分别对应于成型台31的四个边,并能够朝向成型模具滑动,当成型模具从伸出状态移动至半伸出状态时,围条1能够刚好移动至四个微调形件33的内侧,通过微调形件 33能够将方框状的围条1的四个边推至内凹状态。在成型台31孔位处的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顶出件34,微调形件33的一端从成型台31中部的孔位处伸出,并且该微调形件33伸出的一端的高度相对于成型台31的高度高于顶出件34,当成型模具从半伸出状态收缩至缩回状态的过程中,该顶出件34能够抵住围条1,从而使得围条1与成型模具脱离。
48.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有一个中心块和四个滑块32,四个滑块32呈矩阵状分布,在相邻滑块32中间设置有间隙,而四个微调形件33分别对应设置在相邻滑块32的间隙的外侧,中心块设置在四个滑块32的中心处,在中心块与每个滑块32中间均设置有弹簧,弹簧能够提供将滑块32推离中心块的弹力,每个滑块32均能够通过相应的伸缩器连接到升降台36上,当四个滑块32向内聚拢时,能够带动围条1内凹,而当四个滑块32向外展开时,四个滑块 32辅助围条1形成方框状的四个边。在每个滑块32的侧面均设置有负压孔或者吸气孔,通过该负压孔或者吸气孔,能够将围条1吸附到成型模具上。
49.当围条1由小吸盘组件抓放到上料工位处的成型模具上时,该成型模具能够利用空气负压吸附围条1。完成以上动作后,立式转盘5顺时针旋转90度,此时,围条1将被移动至折边工位处。在此过程中,围条1由水平状态被旋转至宽度方向为竖立的状态,在该折边工位处能够通过折边机构4进行折弯,将长条形的围条1折弯成方框状,并作为第一围框状态。
50.折边机构4包括折边座、折边滚轮41、横向折边滑轨机构42和纵向折边滑轨机构43等部件,该折边座能够通过相应的滑动机构在竖向上和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折边座靠近或远离成型载具3。横向折边滑轨机构42连接在折边座上,纵向折边滑轨机构43连接在横向折边滑轨机构42上,折边滚轮41连接在纵向折边滑轨机构43上。折边滚轮41具有两个,能够分别对围条1的两端进行递推;当需要对折边工位处的围条1进行折弯时,首先将折边滚轮41移动至围条1的一侧,使得折边滚轮41对准围条1,该动作不由横向折边滑轨机构 42和纵向折边滑轨机构43完成;折边滚轮41采用窄滚轮的结构,从而减少折边滚轮41与围条1上的双面胶的接触面积,使得折边滚轮41不与双面胶发生粘连;对准围条1后,首先由横向折边滑轨机构42控制折边滚轮41横向滑动,从而使得围条1发生第一次弯折,并使得围条1的第一左折边12和第一右折边13能够贴合到成型模具的两个相对侧上。然后,由纵向折边滑轨机构43控制折边滚轮41纵向滑动,从而使得围条1发生第二次弯折,并使得围条1的第二左折边14和第二右折边15能够贴合到成型模具的同一侧上,使得第二左折边14和第二右折边15对接于同一平面内。
51.此外,上述折边滚轮可以使用折边滚珠作为替代结构,并且双面胶的材质可以选择聚氨酯材料,保证折边滚轮或折边滚珠不与双面胶粘连。
52.围条1在上述折边工位处由折边机构4折成方框状的第一围框状态后,需要由滑块32 和微调形件33配合,将围条1的四个边内凹从而形成第二围框状态;该动作可以在折边工位处完成或者由立式转盘5带动围条1并旋转至预留工位处完成。
53.当围条1处于第二围框状态时,成型模具的四个滑块32处于相互靠拢的状态,此时,围条1将会由立式转盘5带动至组装工位处;在该组装工位处,位于立式转盘5中心处的
推出伸缩器6将会推动成型载具3上的推台35,从而使得围条1直接伸入盒体2的下盖内,然后移动升降台36,使得成型模具从半伸出状态变为收缩状态,此时,由于顶出件34的限位作用,顶出件34能够相对于成型模具顶出围条1,从而使得第二围框状态的围条1保留到下盖内;之后推出伸缩器6收缩,连接于成型台31与立式转盘5之间的拉伸弹簧将拉动成型载具3返回原位。而围条1将会在自身内凹所形成的弹力作用下变回第一围框状态,从而使得围条1贴附双面胶的一面能够粘贴到下盖的四个侧壁上。
54.盒体输送线设置在围条输送线的斜下侧,该盒体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围条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可以相互平行,该盒体输送线可以与围条输送线一样,都选用现有的带式输送机构。该盒体输送线与立式转盘的转动轨迹相交于组装工位处,盒体由该盒体输送线水平方输送至组装工位处时,盒体停止输送并等待围条装入。成型载具能够朝向盒体移动,从而将第二围框状态的围条装入到盒体的下盖内,然后由盒体输送线送出盒体于围条的组合体。盒体在放入盒体输送线上时可以处于开盖状态或者闭合状态,若处于盒体是闭合状态放置到盒体输送线上的,那么在盒体的输送过程中,需要掀开该盒体的上盖。沿盒体输送线方向可以设置导向轨道,从而对盒体的位置进行调节。
55.在盒体输送线的中部设置有掀盖工位,在该掀盖工位处设置有用于掀开盒体的上盖的掀盖机构,所述掀盖机构包括掀盖吸盘、转动架、下盖固定架和多个伸缩器。下盖固定架由伸缩器控制朝向盒体输送线伸出并夹持固定下盖;转动架由对应的多个伸缩器控制靠近盒体,并控制转动架以盒体上的轴为支点转动;掀盖吸盘设置在转动架上,用于吸附盒体的上盖的外顶面,从而掀开该上盖。完成以上动作后,掀盖机构复位。
56.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所做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