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防后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20:01: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塔式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防后倾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动臂式塔式起重机均设有工作状态防后倾阻尼臂和机械式极限状态防后倾装置,以防止因起重臂变幅角度过大导致动臂式塔机倾翻,工作状态防后倾阻尼臂用于设备工作状态时控制起重臂临界变幅角度,机械式极限状态防后倾装置是将变幅角度控制在85
°
。动臂式塔机在非工作状态时须将起重臂竖起,防止起重臂阻碍其他车辆的通行,但现有动臂式塔机尚未设置非工作状态防后倾装置,在非工作状态时是依靠工作状态防后倾阻尼臂限制变幅角度,一旦设备停机断电,工作状态防后倾阻尼臂的电气传感器就会失效,只能依靠机械式极限状态防后倾装置,但其变幅角度为85
°
,一旦出现瞬时大风恶劣气候等不利工况,容易导致动臂式塔机倾翻,形成较大程度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防后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动臂式塔机在非工作状态时,一旦设备停机断电且出现瞬时大风恶劣气候等不利工况,容易导致动臂式塔机倾翻,形成较大程度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防后倾装置,包括塔头架体和塔机控制系统,还包括防倾架、收放撑杆和牵引装置,所述防倾架一端与塔头架体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牵引装置连接,所述牵引装置固定设置于塔头架体上且与塔机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收放撑杆一端活动连接于防倾架中部,另一端可拆卸式与塔头架体连接,所述防倾架朝向塔头架体一端处设置有防倾架位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防倾架与塔头架体的夹角α,所述防倾架末端设置有起重臂位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时起重臂的位置,所述防倾架位置控制装置和起重臂位置控制装置分别与塔机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防倾架包括连接端和防倾架架体,所述连接端和防倾架架体固定连接,所述防倾架架体为一面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塔头架体外侧固定设置有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所述收放撑杆设置有支撑端和自由端,所述防倾架的连接端通过第一销轴与上安装座铰接,所述收放撑杆的支撑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于防倾架架体中部,所述收放撑杆在自由端无约束时可置于防倾架架体箱体内,所述自由端也可通过第三销轴与下安装座铰接。
7.进一步的,所述防倾架架体尾部朝向塔头架体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在防倾架平靠在塔头架体侧面上时可与塔头架体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防倾架架体尾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在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时可与起重臂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电动葫芦、滑轮和牵引钢丝绳,所述电动葫芦固定设置于塔头架体上,所述滑轮固定设置于塔头架体上且位于电动葫芦上方,所述牵引钢丝绳绕过滑轮且末端与防倾架架体尾部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防倾架位置控制装置包括行程开关和触头,所述行程开关固定设置于上安装座,所述触头固定设置于防倾架的连接端的顶部。
11.进一步的,所述起重臂位置控制装置包括接近开关和定位板,所述接近开关固定设置于防倾架架体的末端,所述定位板固定设置于起重臂上,所述定位板在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时可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防倾架、牵引装置、防倾架位置控制装置和起重臂位置控制装置,在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时,利用牵引装置和防倾架位置控制装置使防倾架精确就位,利用起重臂位置控制装置操纵起重臂至形成非工作状态600变幅角度后,机械固定起重臂,达到非工作状态整机防后倾、消除整机安全隐患的目的。
14.2、动臂式塔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收放撑杆收放至防倾架内,防倾架平靠固定于塔头架体的侧面上,不占空间,不妨碍起重臂的提升,不影响动臂式塔机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时的位置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动臂式塔机工作状态时的位置图;
17.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18.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19.图5为图4中c-c剖视图;
20.图中:1-防倾架,101-连接端,102-防倾架架体,103-触头,104-第一安装板,105-第二安装板,2-收放撑杆,201-支撑端,202-自由端,3-第一销轴,4-第二销轴,5-第三销轴,6-行程开关,7-接近开关,8-牵引装置,801-电动葫芦,802-滑轮,803-牵引钢丝绳,9-塔头架体,901-上安装座,902-下安装座,10-起重臂,1001-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2.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23.一种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防后倾装置,包括塔头架体9和塔机控制系统,还包括防倾架1、收放撑杆2和牵引装置8,防倾架1一端与塔头架体9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牵引装置8连接,牵引装置8固定设置于塔头架体9上且与塔机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收放撑杆2一端活动连接于防倾架1中部,另一端可拆卸式与塔头架体9连接,防倾架1朝向塔头架体9一端处设置有防倾架位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防倾架1与塔头架体9的夹角α,防倾架1末端设置有起重臂位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时起重臂10的位置,防倾架位置控制装置和起重臂位置控制装置分别与塔机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24.其中,防倾架1包括连接端101和防倾架架体102,连接端101和防倾架架体102固定焊接,防倾架架体102为一面开口的箱体结构,其开口大小可以容纳收放撑杆2,塔头架体9
外侧焊接有上安装座901和下安装座902,收放撑杆2设置有支撑端201和自由端202,防倾架1的连接端101通过第一销轴3与上安装座901铰接,收放撑杆2的支撑端201通过第二销轴4铰接于防倾架架体102中部,收放撑杆2在自由端202无约束时可置于防倾架架体102箱体内,自由端202也可通过第三销轴5与下安装座902铰接,用于支撑防倾架1。
25.其中,防倾架架体102尾部朝向塔头架体9一侧焊接有第一安装板104,第一安装板104在防倾架1平靠在塔头架体9侧面上时可通过螺栓与塔头架体9固定连接,使防倾架1在动臂式塔机处于工作状态中能平靠固定于塔头架体9上。
26.其中,防倾架架体102尾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板105,第二安装板105在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时可通过螺栓与起重臂10固定连接,锁定起重臂10。
27.其中,牵引装置8包括电动葫芦801、滑轮802和牵引钢丝绳803,电动葫芦801固定安装于塔头架体9上,滑轮802固定安装于塔头架体9上且位于电动葫芦801上方,牵引钢丝绳803绕过滑轮802且末端与防倾架架体102尾部固定连接,通过启动电动葫芦801,可以提升或放下防倾架1。
28.其中,防倾架位置控制装置包括行程开关6和触头103,行程开关6固定安装于上安装座901,触头103固定焊接于防倾架1的连接端101的顶部,防倾架1提升过程中,当触头103随着防倾架1移动触发行程开关6时,塔机控制系统控制电动葫芦801停止运行,使防倾架1与塔头架体9成一角度悬挂于空中,本实施例中,此角度为57
°

29.其中,起重臂位置控制装置包括接近开关7和定位板1001,接近开关7固定安装于防倾架架体102的末端,定位板1001固定焊接于起重臂10上,起重臂10抬起过程中,当定位板1001随着起重臂10移动触发接近开关7时,塔机控制系统控制起重臂10停止运行,此时为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定位板1001在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时可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板105固定连接,锁定起重臂10的位置。
30.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1.动臂式塔机工作时,即处于工作状态中时,操作者事先将收放撑杆2收放至防倾架架体102的箱体内,再将防倾架1平靠在塔头架体9的侧面上(如图2所示),利用螺栓穿过第一安装板104将防倾架1固定安装于塔头架体9上,不占空间,不妨碍起重臂10的提升,不影响动臂式塔机的正常工作。
32.当动臂式塔机停止工作需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操作者拆除第一安装板104上的螺栓,解开防倾架1在塔头架体9上的固定状态,通过塔机控制系统启动电动葫芦801将防倾架1上抬,防倾架1上抬过程中,当触头103随着防倾架1移动触发行程开关6时,电动葫芦801停止运行,使防倾架1与塔头架体9成57
°
夹角悬挂于空中,此时收放撑杆2从防倾架架体102内放开支起,通过第三销轴5与下安装座902铰接,以支撑加固防倾架1,接着操纵起重臂10竖起,当定位板1001随着起重臂10移动触发接近开关7时,起重臂10停止运行,同时,防倾架1也会阻止起重臂10继续后倾,此时起重臂10变幅角度为60
°
,利用螺栓将定位板1001和第二安装板105固定连接,在动臂式塔机幅度钢丝绳的共同作用下,锁定起重臂10的位置。动臂式塔机处于非工作状态中,即使设备意外断电停机、工作状态防后倾阻尼臂失效且出现瞬时大风恶劣气候等不利工况时,由于防倾架1、收放撑杆2与塔头架体9、起重臂10的机械连接固定作用,也不会使动臂式塔机起重臂10的变幅角度超过60
°
,保证不会因变幅角度过大导致动臂式塔机倾翻的事故发生,有效提高动臂式塔机非工作状态的安全性。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