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立式组装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18:28: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组装平台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立式组装平台。


背景技术:

2.在一些工业、公共场所,比如:工业厂区、重型货物搬运工地、物流运输现场、货物转运站、大型超市等均存在需要搬运重型货物的情况,在这些重型货物的搬运过程中通常需要调整货物的状态,使得货物处于竖直或放平,人工翻转重型货物人力消耗较大,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立式组装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组装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组装平台,包括立式翻转平台,所述立式翻转平台内装配有液压驱动结构,所述立式翻转平台上表面铺设有绝缘台面,所述立式翻转平台右端装配有触发开关结构,所述立式翻转平台前壁固定装配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液压驱动结构和触发开关结构电连接。
5.优选的,所述立式翻转平台包括钢制矩形框架,所述钢制矩形框架右下端一体成型有横向支架,所述钢制矩形框架右上端横向固定装配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铰接有工作台板,所述工作台板右端垂直固定装配有托架,所述托架右侧面上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装配有承重脚轮,所述钢制矩形框架内部和工作台板之间位置装配有液压驱动结构,所述横向支架内壁和托架右侧面上装配有触发开关结构。
6.优选的,所述液压驱动结构包括铰接于钢制矩形框架内腔左下端和工作台板之间位置的液压缸,所述钢制矩形框架内腔固定装配有液压泵和油箱,所述液压泵、油箱和液压缸之间通过液压管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触发开关结构包括固定装配于横向支架内壁的限位开关触发点,所述托架右侧面横梁上固定装配有限位开关触发支架,所述限位开关触发支架与限位开关触发点配合使用,所述限位开关触发支架和限位开关触发点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8.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部设有至少七个继电器,所述控制箱箱门上嵌入装配有开启按钮、停止按钮和急停按钮,所述开启按钮、停止按钮和急停按钮与控制箱内部的七个继电器电连接,且七个继电器与液压驱动结构和触发开关结构电连接。
9.优选的,所述绝缘台面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装配于立式翻转平台上表面的木板,所述木板上表面封装有绝缘绿板。
10.优选的,所述立式翻转平台前壁右侧固定装配有坡面滑道,所述立式翻转平台外壁下边缘均匀固定装配有固定支架,且固定支架的数量有五个。
11.优选的,所述立式翻转平台前后侧壁上边缘对称固定装配有安全锁扣。
12.优选的,所述钢制矩形框架左端装配有工作台板缓冲结构,所述工作台板缓冲结构包括横向固定装配于钢制矩形框架左端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表面均匀固定装配有缓冲橡胶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方案设计的立式组装平台,通过液压驱动结构对立式翻转平台的翻转进行驱动,通过控制器对翻转的开启、关闭和急停进行控制,通过触发开关结构对工作台板处于竖直状态时进行触发式停止控制,使得货物处于竖直状态时的液压泵的电机停止工作,可实现自动控制系统,避免了因重型货物造成人身伤害、误伤等危险因素,代替人力操作可以减少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放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立式翻转平台、11-钢制矩形框架、12-横向支架、13-轴承座、14-工作台板、15-托架、16-承重脚轮、2-液压驱动结构、21-液压缸、22-液压泵、23-油箱、3-工作台板缓冲结构、31-横梁、32-缓冲橡胶块、4-绝缘台面、41-木板、42-绝缘绿板、5-固定支架、6-触发开关结构、61-限位开关触发点、62-限位开关触发支架、7-坡面滑道、8-控制器、81-控制箱、82-开启按钮、83-停止按钮、84-急停按钮、9-安全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式组装平台,包括立式翻转平台1,立式翻转平台1内装配有液压驱动结构2,立式翻转平台1上表面铺设有绝缘台面4,立式翻转平台1右端装配有触发开关结构6,立式翻转平台1前壁固定装配有控制器8,控制器8分别与液压驱动结构2和触发开关结构6电连接。
21.装置通过液压驱动结构2对立式翻转平台1的翻转进行驱动,通过控制器8对翻转的开启、关闭和急停进行控制,通过触发开关结构6对工作台板14处于竖直状态时进行触发式停止控制,使得货物处于竖直状态时的液压泵22的电机停止工作,可实现自动控制系统,避免了因重型货物造成人身伤害、误伤等危险因素,代替人力操作可以减少人工成本。
22.具体而言,立式翻转平台1包括钢制矩形框架11,钢制矩形框架11右下端一体成型有横向支架12,钢制矩形框架11右上端横向固定装配有轴承座13,轴承座13上铰接有工作台板14,工作台板14右端垂直固定装配有托架15,托架15右侧面上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装配有承重脚轮16,钢制矩形框架11内部和工作台板14之间位置装配有液压驱动结构2,横向支架12内壁和托架15右侧面上装配有触发开关结构6。
23.钢制矩形框架11和横向支架12长宽高分别为154cm*65cm*80cm,其采用80cm*80cm
的方管焊接制作,工作台板14长宽高分别为150cm*65cm*3cm,其采用40cm*40cm的方管、3mm镀锌板焊接制作,两者的大小可以根据货物尺寸进行调整;钢制矩形框架11两侧设置有配重块,使得翻转稳定可靠,减少翻转震动;轴承座13的数量有三个,通过三个大号轴承座均匀受力,托架15上的两个承重脚轮16在工作台板14处于竖直状态时贴合地面,减轻工作台板14铰接处受力,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24.具体而言,液压驱动结构2包括铰接于钢制矩形框架11内腔左下端和工作台板14之间位置的液压缸21,钢制矩形框架11内腔固定装配有液压泵22和油箱23,液压泵22、油箱23和液压缸21之间通过液压管相连通;液压泵22的电机上设有温控开关,检测电机温度,温度过高时控制装置停止运行,通过液压泵22、油箱23和液压缸21的配合实现液压缸21的伸缩控制,用于驱动工作台板14的翻转状态。
25.具体而言,触发开关结构6包括固定装配于横向支架12内壁的限位开关触发点61,托架15右侧面横梁上固定装配有限位开关触发支架62,限位开关触发支架62与限位开关触发点61配合使用,限位开关触发支架62和限位开关触发点61分别与控制器8电连接;限位开关触发点61是经过计算固定在立式翻转平台1上的,其作用是让限位开关触发支架62触碰限位开关触发点,达到液压泵22电机停止工作的一个状态。
26.具体而言,控制器8包括控制箱81,控制箱81内部设有至少七个继电器,控制箱81箱门上嵌入装配有开启按钮82、停止按钮83和急停按钮84,开启按钮82、停止按钮83和急停按钮84与控制箱81内部的七个继电器电连接,且七个继电器与液压驱动结构2和触发开关结构6电连接。
27.如图3所示为控制器8内部的七个继电器与用电器件的电路图,通过开启按钮82、停止按钮83和急停按钮84分别控制液压驱动结构2进行启动、停止和急停,通过触发开关结构6对液压驱动结构2进行触发式停止操控;采用的控制箱81长宽高分别为25cm*14cm*28cm,控制线路经过严格计算采用上下布局,增加空间利用率,将控制箱81集成在立式翻转平台1上,实现智能便携,摆脱以往配电箱挂靠墙体引起的引线过长温度。
28.具体而言,绝缘台面4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装配于立式翻转平台1上表面的木板41,木板41上表面封装有绝缘绿板42;木板41的厚度为3cm,上面铺设绝缘绿板42进行封装,起到绝缘支撑作用。
29.具体而言,立式翻转平台1前壁右侧固定装配有坡面滑道7,立式翻转平台1外壁下边缘均匀固定装配有固定支架5,且固定支架5的数量有五个,五个固定支架5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防止装置移动;立式翻转平台1上设置坡面滑道,大型设备带轱辘可以推上去,避免人工搬运。
30.具体而言,立式翻转平台1前后侧壁上边缘对称固定装配有安全锁扣9,安全锁扣用于穿过安全绳,利用安装绳缠绕固定在产品上,起到辅助固定效果。
31.具体而言,钢制矩形框架11左端装配有工作台板缓冲结构3,工作台板缓冲结构3包括横向固定装配于钢制矩形框架11左端的横梁31,横梁31上表面均匀固定装配有缓冲橡胶块32;设置缓冲橡胶块32能够防止因碰撞产生噪音,同时对立式翻转平台1进行安全防护,延长立式翻转平台1的使用寿命。
32.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液压驱动结构2对立式翻转平台1的翻转进行驱动,通过控制器8对翻转的开启、关闭和急停进行控制,通过触发开关结构6对工作台板14处
于竖直状态时进行触发式停止控制,使得货物处于竖直状态时的液压泵22的电机停止工作,可实现自动控制系统,避免了因重型货物造成人身伤害、误伤等危险因素,代替人力操作可以减少人工成本。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