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止悬浮液沉积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15:08: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浮液储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悬浮液沉积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船舶脱硫领域广泛使用的脱硫剂氢氧化镁悬浮液,由于悬浮液中溶质粒径小或者加入了各种防沉剂,悬浮液中的溶质,因布朗运动而不能很快下沉。但由于溶质和溶液的密度差异,悬浮液中的溶质始终趋于沉积导致溶质、溶液分层,一旦悬浮液分层则会加速溶质因重力压缩而沉淀结块,使得悬浮液始终无法避免分层和沉淀,严重的将导致溶质结块,最终使得悬浮液不仅无法使用泵输送,更严重时将难以从储存箱中清除干净。
3.而目前普遍采用的办法是通过泵将悬浮液打回到储存箱中循环,但此方法缺点在于:泵的吸口永远位于悬浮液的最低处,而底部的悬浮液因不可避免地分层而密度和粘度均较大,这使得底部的悬浮液流动性能很差,除了泵入口附近可以起到作用,其他地方循环效果有限,且因流动阻力大而能耗较高。
4.本技术针对目前悬浮液储存和打循环的技术缺点,提出了一种防止悬浮液沉积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实施方便、成本低廉的防止悬浮液沉积的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悬浮液沉积的装置适用于溶质溶液有密度差的悬浮液,包括位于容纳悬浮液的容器外的输送泵、连接该输送泵的输送管道和软管;
7.输送管道一端连接输送泵,另一端位于容器内的底部位置,且该输送管道位于容器内的部分设有多个开孔;
8.软管一端连接输送泵,另一端位于容器内并连接有一弯头,该弯头上连接有软绳,该软绳另一端与连接有浮球,以使得能够通过该浮球提供浮力使弯头悬浮于悬浮液中。
9.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悬浮液分层导致上部液体浓度偏低,密度小且黏度小,而浮球利用浮力带动弯头悬浮在悬浮液中,只要控制软绳的长度,就可以使得输送泵的入口始终位于悬浮液上部,由于使用了输送管道上的开孔,使得浓度低的悬浮液均匀地分散在底部,输送泵将上层密度低的液体输送到下层均匀分散,悬浮液因上下层密度差导致强烈对流,从而将原本无法避免的重力分层的缺陷变成了优势利用起来,而且输送泵输送的介质密度小且黏度小,管路的阻力也明显减小,同样的循环路线时能耗会降低。
10.进一步地,开孔沿输送管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11.此设置,使得输送泵将上层密度低的液体输送到下层均匀分散,分散效果更好。
12.进一步地,软绳通过耐腐蚀材料制成或表面包覆有耐腐蚀层。
13.此设置,可以提高软绳的使用寿命,使其不会因为长时间接触腐蚀性的悬浮液而破损断裂。
14.进一步地,浮球通过耐腐蚀材料制成或表面包覆有耐腐蚀层。
15.此设置,可以提高浮球的使用寿命,使其不会因为长时间接触腐蚀性的悬浮液而破损,无法提供足够的浮力。
16.进一步地,开孔朝下设置,且输送管道与容器底部设有间隙。
17.此设置,能够使得从上层输送过来的悬浮液能够更好地从容器底部位置排出。
18.进一步地,软绳长度为100~400mm。此设置,能够将弯头很好地控制在悬浮液的上层位置,又不至于露出液面。
19.进一步地,软绳长度为300mm或接近300mm。
20.进一步地,弯头悬浮于悬浮液中时,弯头的高度位于悬浮液高度的一半以上。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浮球;2、软绳;3、弯头;4、软管;5、输送泵;6、输送管道;7、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披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由于悬浮液分层导致上部液体浓度偏低,密度小且黏度小,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以下实施例:
26.如图1所示,本防止悬浮液沉积的装置适用于上述溶质溶液有密度差的悬浮液,包括位于容纳悬浮液的容器外的输送泵5、连接该输送泵5的输送管道6和软管4。
27.具体地,输送管道6一端连接输送泵5,另一端位于容器内的底部位置,且该输送管道6位于容器内的部分设有多个开孔7,开孔7沿输送管道6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开孔7朝下设置,且输送管道6与容器底部设有间隙。如此能够使得从上层输送过来的悬浮液能够更好地从容器底部位置排出。
28.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管道6通过耐腐蚀金属制成,或者在金属表面涂有耐腐蚀涂层。
29.具体地,软管4一端连接输送泵5,另一端位于容器内并连接有一弯头3,该弯头3上连接有软绳2,该软绳2另一端与连接有浮球1,以使得能够通过该浮球1提供浮力使弯头3悬浮于悬浮液中。
30.在本实施例中,软绳2和浮球1及软管4均通过耐腐蚀材料制成或表面包覆有耐腐蚀层。具体何种耐腐蚀材料为现有技术,而且软绳2和浮球1及软管4的耐腐蚀材料不同,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赘述,也不做限定。目的仅在于提高浮球1和软绳2的使用寿命。
31.优选地,软绳2长度为300mm或接近300mm,可以根据实际的容器大小情况设定,可以在100~400范围内,或者其他范围也是可以的,目的在于使得弯头3悬浮于悬浮液中时,弯头3的高度位于悬浮液高度的一半以上,或者说是位于悬浮液的上层位置。
32.如此浮球1利用浮力带动弯头3悬浮在悬浮液中,只要控制软绳2的长度,就可以使得输送泵5的入口始终位于悬浮液上部,由于使用了输送管道6上的开孔7,使得浓度低的悬浮液均匀地分散在底部,输送泵5将上层密度低的液体输送到下层均匀分散,悬浮液因上下层密度差导致强烈对流,从而将原本无法避免的重力分层的缺陷变成了优势利用起来,而且输送泵5输送的介质密度小且黏度小,管路的阻力也明显减小,同样的循环路线时能耗会降低。结构简单,相比传统的循环系统,不额外增加太多的设备和成本。
33.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故本实用新型未对其进行详述。
34.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35.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浮球1、软绳2、弯头3、软管4、输送泵5、输送管道6、开孔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36.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做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