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眼镜及智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18:26: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眼镜及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2.智能眼镜产品通常需要集成高性能芯片、显示器、摄像头等元器件,但考虑到佩戴舒适性和美观性,这些元器件通常要布设在比较狭小的空间内,如镜框、镜腿等部位,因此它们通常要与人脸保持较近的距离,且面临严重的散热问题。热量的聚集会为用户的长时间佩戴带来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眼镜及智能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面向人体侧容易聚集热量的缺陷,实现智能眼镜的隔热。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眼镜,包括:
5.眼镜壳体,所述眼镜壳体包括安装位、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
6.至少一个功能组件,设于所述安装位,并用于实现一种或多种热功功能,所述第一散热面位于所述功能组件和人体之间,并与所述人体间隔第一距离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面与人体间隔第二距离设置,且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7.隔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眼镜壳体,并设置于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第一散热面之间;以及,
8.导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眼镜壳体,并设置于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第二散热面之间。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所述第一散热面为第一安装孔面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孔面;
10.当所述第一散热面为第一安装孔面时,所述隔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眼镜壳体,并封闭所述第一安装孔面;
11.当所述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孔面时,所述导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眼镜壳体,并封闭所述第二安装孔面。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所述第一散热面为第一安装面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面;
13.当所述第一散热面为第一安装面时,所述隔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眼镜壳体内,并与人体间隔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
14.当所述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面时,所述导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眼镜壳体,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功能组件之间。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件和散热件,所述导热件靠近所述功能组件设置,并与所述散热件热传导连接;所述散热件远离人体设置。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所述眼镜壳体具有容置所述安装位的内腔以及裸露设置的外侧,当所述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面时,所述导热件延伸出所述眼镜壳
体的内腔设置,所述散热件设于远离人体的所述眼镜壳体的外侧。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所述导热件为石墨烯薄膜或石墨烯薄片,所述石墨烯薄膜或石墨烯薄片靠近所述功能组件设置。
1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所述导热件的散热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散热面的面积。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所述隔热组件为气凝胶薄片或气凝胶薄膜。
2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隔热组件、所述功能组件以及所述导热组件依次层叠设置。
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智能眼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眼镜以及智能设备,通过将隔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第一散热面之间,并将导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第二散热面之间,且第一散热面位于所述功能组件和人体之间,并与所述人体间隔第一距离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面与人体间隔第二距离设置,且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从而使得在人体与功能组件之间设置有隔热组件,以解决智能眼镜面向人体侧容易聚集热量的问题,另外,在远离人体侧设置有导热组件,从而可以更加快速的散热,进一步避免热量堆积。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0:眼镜壳体;
ꢀꢀꢀꢀꢀꢀ
20:隔热组件;
ꢀꢀꢀꢀꢀꢀ
30:导热组件;
28.40:人体;
ꢀꢀꢀꢀꢀꢀꢀꢀꢀꢀ
50:功能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下面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眼镜,智能眼镜包括眼镜壳体10、至少一个功能组件50、隔热组件20以及导热组件30,眼镜壳体10包括安装位、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至少一个功能组件50设于安装位,并用于实现一种或多种热功功能,第一散热面位于功能组件50和人体40之间,并与人体40间隔第一距离设置,第二散热面与人体40间隔第二距离设置,且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隔热组件20安装于眼镜壳体10,并设置于功能组件50
与第一散热面之间。导热组件30安装于眼镜壳体10,并设置于功能组件50与第二散热面之间。
31.通过上述方案,在人体40与功能组件50之间设置有隔热组件 20,以解决智能眼镜面向人体40侧容易聚集热量的问题,另外,在远离人体40侧设置有导热组件30,从而可以更加快速的散热,进一步避免热量堆积导致的人体40侧过热。
3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面为第一安装孔面和/或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孔面;
33.当第一散热面为第一安装孔面时,隔热组件20安装于眼镜壳体 10,并封闭第一安装孔面;
34.当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孔面时,导热组件30安装于眼镜壳体 10,并封闭第二安装孔面。
35.此时包括三种方案,在第一种方案中,第一散热面为第一安装孔面。在第二种方案中,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孔面。在第三种方案中,第一散热面为第一安装孔面以及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孔面。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第一安装孔面以及第二安装孔面实际上是眼镜壳体10上的安装孔与眼镜壳体所处于同一平面所形成的面,为没有实际物体构成的面。当导热组件30封闭第二安装孔面或隔热组件20封闭第一安装孔面,对应的安装孔面可以被对应的隔热组件20活导热组件30填充。此时的封闭功能并不占用智能眼镜的体积,从而在实现隔离与人体40之间的热量传递以及加快散热的同时,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为外置散热器的增加导致智能眼镜体积增加的缺陷,同时还能保证智能眼镜不用远离佩戴人体40设置,保证了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6.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第一散热面为第一安装面和/或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面;
37.当第一散热面为第一安装面时,隔热组件20安装于眼镜壳体10 内,并与人体40间隔第一安装面设置;
38.当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面时,导热组件30安装于眼镜壳体10,并设置于第二安装面与功能组件50之间。
39.此实施例中包括三种方案,在第一种方案中,第一散热面为第一安装面。在第二种方案中,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面。在第三种方案中,第一散热面为第一安装面以及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面。参考图 2所示,此时的安装面实际上是由眼镜壳体10上的某个面或者多个面,此时的导热组件30或者隔热组件20安装在眼镜壳体10内部,可以保证安装的稳定性,避免导热组件30以及隔热组件20的散落。
40.在一实施例中,导热组件30包括导热件和散热件,导热件靠近功能组件50设置,并与散热件热传导连接;散热件远离人体40设置。
41.其中,通过将导热组件30分为导热件和散热件设置,可以将散热件的距离延伸,从而使得散热件在眼镜课题上更远离人体40设置,减少用户的热感。
42.在一实施例中,眼镜壳体10具有容置安装位的内腔以及裸露设置的外侧,当第二散热面为第二安装面时,导热件延伸出眼镜壳体 10的内腔设置,散热件设于远离人体40的眼镜壳体10的外侧。
43.其中,将导热件延伸出眼镜壳体10的内腔设置,散热件设于远离人体40的眼镜壳体10的外侧,可以增加散热件与空气接触面积,实现更为快速的散热。
44.可选地,导热件为石墨烯薄膜或石墨烯薄片,石墨烯薄膜或石墨烯薄片靠近功能组件50设置。
45.通过将导热件设置为石墨烯薄膜或石墨烯薄片,可以使得在眼镜壳体10上所占的体积和重量减小,从而避免智能眼镜过重,体积的减小为更多功能的设置提升了可能性,另外,通过石墨烯薄膜或石墨烯薄片方便了功能组件50的设置,可以将功能组件50设置在最合适的位置,不必为了热量考虑而需要远离人体40设置。
46.可选地,导热件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散热面的面积。
47.此时的导热件的面积可以为同一平面,也可以是处于不同平面的导热面积之和,通过扩大导热件的面积,可以实现更为快速的散热。
48.可选地,隔热组件20为气凝胶薄片或气凝胶薄膜。
49.通过将隔热组件20设置为石墨烯薄膜或石墨烯薄片,可以使得在眼镜壳体10上所占的体积和重量减小,从而避免智能眼镜过重,体积的减小为更多功能的设置提升了可能性。
50.在一实施例中,功能组件50包括电路板,隔热组件、功能组件 50以及导热组件依次层叠设置。
51.此时的隔热组件、功能组件50以及导热组件依次层叠设置可以使得设置于电路板上的每一元器件均能得到充分散热,保证其正常工作。
5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智能设备,包括如上的智能眼镜。
53.此时,智能眼镜可以配合投影仪、电视机、手机、电脑等多种设备形成智能设备使用。
5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智能设备包括了智能眼镜,因此也可以实现智能眼镜所实现的所有方案,在此并不赘述。
5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