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外科手术洞巾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16:36: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洞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科手术洞巾。


背景技术:

2.手术洞巾是医院各类手术中用来铺盖手术野四周皮肤的屏障材料,目的是使无菌区与有菌区绝对分开,避免或减少手术中的污染,以保护抵抗力低下的病人免受交叉感染,同时对手术人员也有保护作用;手术洞巾多为带开洞的手术铺单,手术铺单覆盖在病人身上,手术铺单上的开洞位置则对准手术部位形成手术野,手术洞巾是一种手术中必备的耗材。
3.相关技术中,为了将患者的患处或体内多余的“液体或气体”排出体外,避免不良“液体或气体”聚集过多而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对患者的躯干部位进行插管,即外科引流。在对患者进行插管前会对对应的插管部位铺设洞巾。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存在有以下缺陷:在对患者插管时,当从一边插管不顺利时,需从另一边对患者进行插管,此时需要重新铺设新的洞巾,降低了插管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当插管不顺利时需要重新更换洞巾,降低插管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科手术洞巾。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科手术洞巾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外科手术洞巾,包括洞巾,所述洞巾上开设有两个用于展露患者插管位置的孔洞,所述洞巾上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两个所述孔洞之间的距离进行限位,所述洞巾通过定位组件定位在患者的插管位置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患者进行插管时,将洞巾铺设在患者身上,利用限位组件对两个孔洞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使得在对不同身材体型的患者进行插管时,两个孔洞可以对准患者的插管位置,实现了对患者插管位置的定位;最后利用定位组件将洞巾定位在患者的插管位置上,在插管过程中洞巾移位易造成患者交叉感染,此时需对洞巾进行更换,增加了对洞巾的更换次数,降低了插管的效率。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抽绳,所述两个所述孔洞之间的所述洞巾上设有若干第一穿设孔和若干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一穿设孔和所述第二穿设孔间隔设置,若干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延伸方向和两个所述孔洞之间圆心的连线平行,若干所述第二穿设孔的延伸方向和两个所述孔洞之间圆心的连线平行,所述抽绳的一端和所述洞巾远离患者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抽绳穿入所述第一穿设孔的一端从所述第二穿设孔内穿出,所述抽绳远离所述洞巾的一侧设有固定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两个孔洞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时,通过抽动抽绳,此时,通过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套设在抽绳上的洞巾堆叠起来,缩短了两个孔洞之间的
位置,利用固定件对抽绳远离洞巾的一侧进行限位,尽量避免堆叠在抽绳上的洞巾松脱,实现了对两个孔洞之间位置的缩短;反之,同理,通过将固定件向远离抽绳固定端的一侧移动,通过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套设在抽绳上的洞巾舒展开来,延长了两个孔洞之间的位置;利用抽绳对两个孔洞之间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两个孔洞之间的洞巾堆叠在抽绳上,尽量避免堆叠的洞巾对孔洞进行遮挡,进而影响医生的操作空间。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块、连接杆、夹板和弹簧,所述连接块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抽绳远离所述洞巾一侧从所述安装孔内穿出,所述夹板滑移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由所述连接块的侧壁滑移穿入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夹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连接块的侧壁,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和所述夹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抽绳被夹持在所述夹板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固定件移动位置时,首先将连接杆远离连接块侧壁的一端向安装孔内挤压,弹簧拉伸,夹板和安装孔孔壁之间的距离变大,减小了夹板、安装孔孔壁和抽绳之间的摩擦力,此时,抽绳在安装孔内滑移;在将固定件定位在抽绳上时,松开连接杆,夹板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安装孔孔壁方向运动,此时,抽绳、夹板和安装孔孔壁之间的摩擦力变大,抽绳被夹持在夹板和安装孔孔壁之间,实现了对连接块的定位,继而限制了堆叠在抽绳上的洞巾的铺展距离,实现了对两个孔洞之间位置的调节。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粘附层,所述粘附层设置在所述洞巾朝向患者的一侧,所述粘附层围绕所述孔洞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围绕孔洞设置的粘附层将洞巾和患者粘接起来,既不影响医生的操作空间又实现了对洞巾的定位,尽量避免在插管过程中洞巾位移,导致需对洞巾进行更换,降低插管效率的后果。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洞巾远离患者的一侧设有和所述孔洞相对应的贴布,所述贴布和所述洞巾胶粘连接,所述贴布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和所述孔洞同轴设置,所述连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孔洞的直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贴布将孔洞的内环壁贴合在患者身上,尽量避免孔洞边缘翘起,提高了孔洞和患者的贴合度,尽量避免加工洞巾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入插管的刀口内,进而造成患者感染的后果。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洞巾远离患者的一侧设有和所述孔洞相对应的吸血巾,所述吸血巾上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和所述孔洞同轴设置,所述贯通孔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连通孔的直径,所述吸血巾和所述贴布通过胶粘层胶粘连接,所述吸血巾远离所述洞巾的侧壁内环上设有垂坠块。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吸血巾对患者刀口溢出的血液以及体液进行吸收,尽量避免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浸湿洞巾,使得患者交叉感染的后果;吸血巾和贴布胶粘连接,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首先流入贴布远离洞巾的侧壁上,然后吸血巾对贴布上的血液和体液进行吸收,当一条吸血巾吸满后,将这条吸血巾从贴布上撕下,更换另一条吸血巾与贴布胶粘连接,降低了洞巾沾到血液和体液造成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利用垂坠块将吸血巾靠近连通孔的边缘压紧在贴布上,提高了吸血巾和贴布的贴合度,实现良好的吸收血液和体液的效果。
1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吸血巾上设有引流条,所述引流条的一端和所述吸血巾远离所述洞巾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引流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孔洞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引流条将孔洞内的血液和体液吸引至吸血巾内,实现良好的吸收血液和体液的效果,实现了良好的手术视野。
2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吸血巾由吸血面料层制成,所述吸血面料层为由靠近所述洞巾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洞巾的一侧依次复合的底膜层、吸收层和亲水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亲水层对血液和体液进行吸收,使得吸血巾远离洞巾的一侧保持干燥,利用吸收层对血液和体液进行吸收,尽量避免血液和体液回流,提高了对血液和体液的吸收的能力,利用底膜层将吸收层和贴布之间分隔开来,尽量避免吸收层内吸收的血液和体液渗入贴布内,提高了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对患者进行插管时,将洞巾铺设在患者身上,利用限位组件对两个孔洞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使得在对不同身材体型的患者进行插管时,两个孔洞可以对准患者的插管位置,实现了对患者插管位置的定位;最后利用定位组件将洞巾定位在患者的插管位置上,在插管过程中洞巾移位易造成患者交叉感染,此时需对洞巾进行更换,增加了对洞巾的更换次数,降低了插管的效率;
25.2.利用吸血巾对患者刀口溢出的血液以及体液进行吸收,尽量避免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浸湿洞巾,使得患者交叉感染的后果;吸血巾和贴布胶粘连接,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首先流入贴布远离洞巾的侧壁上,然后吸血巾对贴布上的血液和体液进行吸收,当一条吸血巾吸满后,将这条吸血巾从贴布上撕下,更换另一条吸血巾与贴布胶粘连接,降低了洞巾沾到血液和体液造成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利用垂坠块将吸血巾靠近连通孔的边缘压紧在贴布上,提高了吸血巾和贴布的贴合度,实现良好的吸收血液和体液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外科手术洞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沿a-a面的剖视图。
28.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洞巾;2、孔洞;3、限位组件;31、抽绳;4、定位组件;5、第一穿设孔;6、第二穿设孔;7、固定件;71、连接块;72、连接杆;73、夹板;74、弹簧;8、安装孔;9、插接孔;10、粘附层;11、贴布;12、连通孔;13、吸血巾;14、胶粘层;15、贯穿孔;16、垂坠块;17、引流条;18、吸血面料层;19、底膜层;20、吸收层;21、亲水层;22、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外科手术洞巾。参照图1和图2,外科手术洞巾包括洞巾1,洞巾1上开设有两个孔洞2,其中一个孔洞2对准一侧插管位置,其中另一个孔洞2对准另一侧插管位置,洞巾1上设有对两个孔洞2之间距离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3,洞巾1上设有定位组件4,定位组件4用于将孔洞2定位在插管位置上。
33.在对患者进行插管时,首先将洞巾1铺设在患者的身上,通过限位组件3对两个孔洞2之间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在对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插管时,两个孔洞2均可对准患者的插管位置,实现了对患者插管位置的定位;然后利用定位组件4将洞巾1固定在患者的插管位置上,尽量避免在对患者进行插管时洞巾1移位,提高了患者交叉感染的概率,此时需要对洞巾1进行更换,增加了对洞巾1的更换次数,降低了对患者插管的效率。
34.参照图1和图2,限位组件3包括抽绳31,抽绳31的一端和洞巾1远离患者的侧壁固定连接,洞巾1上设有三个第一穿设孔5和三个第二穿设孔6,三个第一穿设孔5和三个第二穿设孔6间隔设置,抽绳31远离洞巾1的一侧从第一穿设孔5内穿入并从第二穿设孔6内穿出,抽绳31的延伸方向和两个孔洞2的圆心的连线平行,抽绳31远离洞巾1的一侧上设有固定件7,堆叠在抽绳31上的洞巾1在抽绳31的固定端和固定件7之间运动。
35.在对两个孔洞2之间的位置进行调节时,通过将固定件7向远离抽绳31的一端移动,使得堆叠在抽绳31上的洞巾1的运动距离发生改变;当固定件7向远离抽绳31的固定端移动后,堆叠在抽绳31上的洞巾1的移动距离变大,进而使得两个孔洞2之间的距离变大;当固定件7向靠近抽绳31的固定端移动后,堆叠在抽绳31上的洞巾1的移动距离变小,进而使得两个孔洞2之间的距离变小,由此方便根据患者的体型来调节两个孔洞2之间的距离;利用抽绳31对两个孔洞2之间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两个孔洞2间的洞巾1均堆叠在抽绳31上,尽量避免堆叠的洞巾1对孔洞2进行遮挡,进而影响医生手术的操作空间。
36.参照图3,固定件7包括连接块71、连接杆72、夹板73以及弹簧74,连接块71上设有安装孔8,连接杆72的侧壁上设有插接孔9,插接孔9和安装孔8连通,夹板73设置在安装孔8内,连接杆72的一端插入插接孔9内并和夹板73的侧壁固定连接,连接杆72的另一端延伸出连接块71的侧壁,弹簧74设置在安装孔8内,弹簧74套设在连接杆72上,弹簧74的一端和夹板73固定连接,弹簧74的另一端和安装孔8的孔壁固定连接,抽绳31远离洞巾1的一侧穿过安装孔8,夹板73在弹簧74的拉力作用下向安装孔8的孔壁运动,抽绳31被夹持在夹板73和安装孔8的孔壁之间。
37.在调节固定件7在抽绳31上的位置时,利用人手将连接杆72伸出连接块71侧壁的一端向安装孔8内挤压,此时,弹簧74拉伸,夹板73和安装孔8孔壁之间的距离变大,使得夹板73、安装孔8孔壁以及抽绳31之间的摩擦力变小,此时,便于连接块71在抽绳31上滑移,在将固定件7定位在抽绳31上时,松开对连接杆72的挤压,夹板73在弹簧74弹力的作用下向安装孔8孔壁的方向运动,抽绳31被夹持在夹板73和安装孔8孔壁之间,实现了对连接块71的定位,进而限制了堆叠在抽绳31固定端和连接块71之间的洞巾1的铺展距离,实现了对两个孔洞2之间位置的调节。
38.参照图4,定位组件4包括设置在洞巾1朝向患者一侧的粘附层10,粘附层10设置在孔洞2的周向,利用粘附层10将洞巾1粘在患者待插管的部位上,既不影响医生操作,又实现了孔洞2的定位,使得在对患者插管时尽量避免洞巾1移位,减少更换洞巾1的次数,提高插管的效率。
39.洞巾1远离患者的一侧设有贴布11,贴布11和洞巾1胶粘连接,贴布11上开设有连通孔12,连通孔12的直径小于孔洞2的直径,连通孔12和孔洞2同轴设置。
40.利用贴布11将孔洞2的内环壁贴在患者身上,尽量避免在对病人插管时孔洞2边缘翘起,影响孔洞2边缘和患者身体之间的贴合度,使得加工孔洞2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掉入患
者刀口内,进而导致患者交叉感染的后果。
41.参照图4,洞巾1远离患者的一侧设有吸血巾13,吸血巾13和贴布11远离患者的侧壁通过胶粘层14胶粘连接,吸血巾13上设有贯通孔22,贯通孔22和孔洞2同轴设置,贯通孔22的直径大于连通孔12的直径小于孔洞2的直径,吸血巾13朝向洞巾1的侧壁上设有垂坠块16,垂坠块16为有机玻璃材质。
42.利用吸血巾13对患者刀口溢出的血液以及体液进行吸收,尽量避免在插管过程中洞巾1被患者的血液以及体液浸湿而提高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吸血巾13和贴布11胶粘连接,吸血巾13对贴布11上的血液和体液进行吸收,当一条吸血巾13吸满后,将吸满的吸血巾13从贴布11上撕下,将另一条吸血巾13胶粘连接在贴布11上,实现了对吸血巾13的更换,提高了对患者血液和体液的吸收能力,降低了洞巾1沾到血液和体液造成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利用垂坠块16对吸血巾13靠近连通孔12的边缘压紧在贴布11上,提高了吸血巾13和贴布11之间的贴合度,实现了良好的对血液和体液的吸收效果。
43.吸血巾13远离洞巾1的侧壁上设有四根引流条17,引流条17的一端和吸血巾13固定连接,引流条17的另一端延伸至孔洞2内,利用引流条17将孔洞2内的血液和体液吸引至吸血巾13内,实现了良好的吸收血液和体液的效果。
44.参照图4,吸血巾13由吸血面料层18制成,吸血面料层18由靠近患者的一侧向远离患者的一侧依次复合的底膜层19、吸收层20和亲水层21组成。底膜层19为pe膜层,吸收层20为高分子吸收体层,亲水层21为纯棉无纺布层。
45.在对患者进行插管时,利用亲水层21对血液和体液进行吸收,使得吸血巾13远离洞巾1的一侧保持干燥,尽量使得医生按压吸血巾13时没有血液和体液渗出,利用吸收层20对血液和体液进行吸收,提高了吸血巾13吸收血液和体液的能力,利用底膜层19将吸收层20和贴布11之间分隔开来,隔水透气,尽量避免吸收层20内的血液和体液渗入贴布11内,提高了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外科手术洞巾的实施原理为:在对患者进行插管时,将洞巾1铺设在患者身上,利用人手将连接杆72伸出连接块71侧壁的一端向安装孔8内挤压,此时,弹簧74拉伸,夹板73和安装孔8孔壁之间的距离变大,连接块71在抽绳31上滑移,当连接块71移动至相合适位置时,松开对连接杆72的挤压,夹板73在弹簧74弹力的作用下向安装孔8孔壁的方向运动,抽绳31被夹持在夹板73和安装孔8孔壁之间,实现了对连接块71的定位,进而限制了堆叠在抽绳31固定端和连接块71之间的洞巾1的铺展距离,两个孔洞2可以对准患者的插管位置,实现了对患者插管位置的定位;然后利用粘附层10将洞巾1粘在患者待插管的部位上,使得在对患者插管时尽量避免洞巾1移位,减少更换洞巾1的次数,提高了插管的效率。
47.利用贴布11将孔洞2的内环壁贴在患者身上,吸血巾13和贴布11远离患者的侧壁固定连接,吸血巾13上设有贯通孔22,贯通孔22和孔洞2同轴设置,贯通孔22的直径大于孔洞2的直径小于连通孔12的直径,吸血巾13远离洞巾1的侧壁上设有引流条17,引流条17的一端和吸血巾13固定连接,引流条17的另一端延伸至孔洞2内,利用引流条17将孔洞2内的血液和体液吸引至吸血巾13内,实现了良好的吸收血液和体液的效果,吸血巾13对贴布11上的血液和体液进行吸收,当一条吸血巾13吸满后,将吸满的吸血巾13从贴布11上撕下,将另一条吸血巾13胶粘连接在贴布11上,实现了对吸血巾13的更换,提高了对患者血液和体
液的吸收能力,降低了洞巾1沾到血液和体液造成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48.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