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与显示方法与流程

2022-07-23 10:58: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进行购物或者账户交易等操作。在上述操作的过程中,用户经常需要在电脑、手机等显示装置上输入个人信息、密码等隐私信息,而周围的人可能查看到这些隐私信息造成用户隐私信息的泄露。因此,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具备防窥功能。
3.然而,现有的显示装置通常是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贴设防窥膜以实现防窥效果,从而显示装置无法实现正常显示功能和防窥显示功能的切换,进而不能满足显示装置的多样性显示需求,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与防窥显示方法,以解决现有显示装置无法实现正常显示功能和防窥显示功能的切换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膜片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所述显示膜片组件包括:第一导光板;及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上;防窥膜片组件,所述防窥膜片组件包括:第二导光板;及防窥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其中,所述防窥膜片用于调整经由所述第二导光板出射的发散光线为预设角度的防窥光线;光源,所述光源发射的入射光线能够被选择性地照射至所述第一导光板或所述第二导光板,以使得所述显示装置在正常显示模式和防窥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正常显示模式下,所述入射光线照射至所述第一导光板,并通过所述光学膜片传导经由所述第一导光板出射的发散光线至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防窥显示模式下,所述入射光线照射至所述第二导光板后射入所述防窥膜片,并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传导至所述显示面板。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板,所述光源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一发光件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所述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二发光件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所述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发光件和所述第二发光件交替工作。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板,所述光源活动设置在所述背板上,以使所述光源发射的入射光线能够被选择性地照射至所述第一导光板或所述第二导光板。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活动支架和固定于所述活动支架上的灯条单元;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支架带动所述灯条单元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来回往返活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具有弹性的顶起结构和电磁铁结构,所述顶起结构抵顶所述活动支架;所述电磁铁结构用于吸附所述活动支架而固定所述活动支架;或者,或者用于释放所述活动支架;在所述电磁铁结构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电磁铁结构吸附所述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抵压所述顶起结构而使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所述灯条单元正对所述第二导光板,其中,所述电磁铁结构的磁力大于所述顶起结构的弹力;在所述电磁铁结构处于断电状态时,所述电磁铁结构释放所述活动支架,所述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而抵顶所述活动支架,以使得所述灯条单元正对所述第一导光板,其中,所述电磁铁结构的磁力小于所述顶起结构的弹力。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活动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顶起结构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与所述活动支架相止挡,以使得所述灯条单元对准所述第一导光板。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板、导滑板及限位板,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导滑板滑动贴接于所述顶起结构及所述活动支架的侧壁,所述限位板用于与所述活动支架背离所述抵顶结构的一端相止挡。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起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背板上的壳体、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顶块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顶块之间的弹性件,所述顶块通过所述弹性件弹性地抵顶所述灯条单元。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起结构或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与所述顶块相止挡,以使得所述灯条单元对准所述第一导光板。
14.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正常显示模式和防窥显示模式,所述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切换至所述正常显示模式的第一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控制光源照射至第一导光板,以使得所述光源发射的入射光线在经由所述第一导光板扩散后,经由光学膜片传导至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基于射入至所述显示面板的光线进行正常显示;接收切换至所述防窥显示模式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控制所述光源照射至第二导光板,以使得所述光源发射的入射光线经由所述第二导光板扩散后射入防窥膜片,并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传导至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基于射入至所述显示面板的光线进行防窥显示;其中,所述防窥膜片用于调整经由所述第二导光板出射的发散光线为预设角度的防窥光线。
15.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及防窥显示方法,基于在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之间设置用于调整经由所述第二导光板出射的发散光线为预设角度的防窥光线的防窥膜片,所述光源发射的入射光线能够被选择性地照射至所述第一导光板或所述第二导光板,以使得所述显示装置在正常显示模式和防窥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从而显示装置在防窥显示模式下能够防止泄露显示面板上显示的信息,安全性高,而在正常显示模式下,用户能够从不同视觉角度观看显示内容,进而满足了显示装置的多样性显示需求。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在正常显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在防窥显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的放大图;图6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第一视角的剖视图;图7是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视角的剖视图;图8是图7中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视角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显示装置100、100a显示面板1显示膜片组件2光学膜片21第一导光板24反射件25防窥膜片组件3防窥膜片31第二导光板32光源4、4a第一发光件401第二发光件402灯条单元40灯珠41灯条42胶条43活动支架44安装板441支撑板442避位空间440可磁化件45背板5第一限位件501
连接板51导滑板52限位板53电磁铁结构6电磁铁主体61主体部611安装部612固定座62第一支座621第二支座622顶起结构7顶块71第二限位件72锁紧件73壳体74弹性件75弹簧751、752、75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所述”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此外,本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的目的是便于对本技术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21.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然而上述描述乃以说明本技术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22.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显示装置100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显示膜片组件2、防窥膜片组件3及光源4。显示膜片组件2包括第一导光板24及光学膜片21。光学膜片21设置于第一导光板24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上。其中,光学膜片21用于传导经由第一导光板24出射的光线至显示面板1。防窥膜片组件3包括第二导光板32及防窥膜片31。设置
于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之间。其中,防窥膜片31用于调整经由第二导光板32出射的发散光线为预设角度的防窥光线。光源4发射的入射光线能够被选择性地照射至第一导光板24或第二导光板32,以使得显示装置100在正常显示模式和防窥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在正常显示模式下,入射光线照射至第一导光板24;在防窥显示模式下,入射光线照射至第二导光板32。
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基于在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之间设置用于调整经由第二导光板32出射的发散光线为预设角度的防窥光线的防窥膜片31,光源4发射的入射光线能够被选择性地照射至第一导光板24或第二导光板32,以使得显示装置100在正常显示模式和防窥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从而显示装置100在防窥显示模式下能够防止泄露显示面板1上显示的信息,安全性高,而在正常显示模式下,用户能够从不同视觉角度观看显示内容,进而满足了显示装置100的多样性显示需求。
24.本领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图1仅是显示装置1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显示装置100的限定,且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比图1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主控电路板等。
25.光源4作为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的侧入式光源4。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用于将光源4发射的点光源4或线光源4转换成面光源。具体地,光源4位于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的侧边侧,侧边垂直于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的出光面。第一导光板24及第二导光板32的出光面和背光面与显示面板1的出光面相平行。第一导光板24及第二导光板32的出光面和背光面均为平面。
26.第一导光板24为透明导光板。第二导光板32可为透明导光板或非透明导光板。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均可以折射和/或反射光线。第一导光板24还能够透射准直光线。可选地,在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的背光面上均设置反射层。在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与第一光源4相对的侧面上也设置有反射层。如此,光源4发射的入射光线能够更多地朝显示面板1的出光面出射,从而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的材料可以相同,例如,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的材料均为pmma或pc。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的材料也可以不相同,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的材料可以采用现有的导光板材料,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导光板32背离防窥膜一侧的反射件25。反射件25用于反射第一导光板24及第二导光板32出射的发散光线,以使得反射光线朝显示面板1的出光面出射,从而提高了显示效果。
27.防窥膜片31均具有折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防窥膜片31用于调整经由第二导光板32出射的发散光线为单一方向的防窥光线。优选地,防窥光线为垂直于显示面板1的准直光线,即防窥光线与显示面板1的出光面的法线相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窥膜片31用于调整经由第二导光板32出射的发散光线为多方向的防窥光线,其中,防窥光线与显示面板1的出光面的法线形成夹角。夹角的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例如0-20度。预设角度可以根据显示装置100的使用场景选用不同规格的防窥膜片31。
28.光学膜片21包括但不局限于偏光板、电极层、相位膜片等。光学膜片21用于扩散第一导光板24出射的光线。显示面板1包括但不局限于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1,例如扭曲向列
型 (twisted nematic,tn)显示面板、平面转换型 (in-panel switching,ips)显示面板、垂直配向型 (vertical alignment,va)显示面板、多象限垂直配向型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mva)显示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29.请一并参看图3和图4,当显示装置100进入正常显示模式时,光源4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第一导光板24上,入射光线在第一导光板24内发生折射和/或反射后射入光学膜片21,光学膜片21能够对第一导光板24出射的发散光线进行扩散,再进入显示面板1,因此显示面板1基于射入至显示面板1的光线进行正常显示,以为用户呈现共享内容。当显示装置100进入防窥显示模式时,光源4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第二导光板32上,入射光线在第二导光板32内发生折射和/或反射后射入防窥膜片31,并依次经由第一导光板24和光学膜片21传导至显示面板1。由于防窥膜片31能够折射第二导光板32出射的扩散光线,且仅有准直光线穿出第二导光板32,因此显示面板1基于射入至显示面板1的光线进行防窥显示。
30.请一并参看图1、图2和图5至图6,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安装光源4显示面板1、显示膜片组件2、防窥膜片组件3及光源4的背板5。在本实施例中,光源4活动设置在背板5上,以使光源4发射的入射光线能够被选择性地照射至第一导光板24或第二导光板32。具体地,光源4能够沿背板5的z轴(即垂直于显示面板1的方向)方向上下移动,即光源4能够在与第一导光板24侧边对应的第一位置和第二导光板32侧边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实现显示装置100在正常显示模式和防窥模式之间切换。
31.光源4包括活动设置在背板5上的活动支架44和固定于活动支架44上的灯条单元40。显示装置100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活动支架44带动灯条单元40沿背板5的z轴方向来回往返活动。当驱动机构驱动灯条单元40位移至与第一导光板24正对的第一位置时,灯条单元40仅在第一导光板24左侧提供入射光线时,此时显示装置100处于正常显示模式。当驱动机构驱动灯条单元40位移至第二导光板32正对的第二位置时,灯条单元40仅在第二导光板32左侧提供入射光线时,此时显示装置100处于防窥显示模式。在本实施例中,灯条单元40包括灯条42和间隔设置在灯条单元40上的多个灯珠41。多个灯珠41设置在灯条42背离活动支架44的一侧。多个灯珠41凸设于灯条42上。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灯珠41设置在灯条42的相对两端,从而灯条42上的灯珠41发出光可被第一导光板24及二导光板的背光面随机反射,进而可以使得第一导光板24及二导光板的发出光比较均匀,保证显示装置100的出光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灯珠41还可以省略,即灯条单元40仅包括设置于活动支架44上的灯条42。
32.灯条单元40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机械连连接等方式固定于活动支架44上。例如,灯条42可以通过安装结构固定于活动支架44上,其中,安装结构例如是但不局限于卡扣结构、螺钉锁紧结构等。在本实施例中,光源4还包括胶条43,灯条42通过胶条43固定在活动支架44上。活动支架44大致呈l型。活动支架44包括安装板441和支撑板442。灯条单元40安装于安装板441上,以使得灯条单元40朝向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的侧壁。支撑板442用于支撑灯条单元40,从而确保灯条单元40与活动支架4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33.可选地,灯条单元4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或大致等于第一导光板24及第二导光板3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的方向上的厚度,从而确保灯条单元40发射的
入射光线仅从第一导光板24或第二导光板32的侧壁射入,进而确保显示装置100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能够具有不同的出光效果。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支架44的相对两端均对应设置有驱动机构,从而确保灯条42导员能够跟随活动支架44稳定地沿背板5的z轴方向移动,进而确保灯条单元40发射的入射光线更多地射入第一导光板24或第二导光板32。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支架44的中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或者,背板5在与活动支架44对应的其它位置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设置位置和/或数量可以根据显示装置100的类型、尺寸等规格参数来设计,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当显示装置100为手机时,可以在活动支架44的相对两端对应设置有两个驱动机构;当显示装置100为平板时,可以在活动支架44的相对两端及中部对应的位置设置三个或以上的驱动机构。
35.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具有弹性的顶起结构7和电磁铁结构6。顶起结构7抵顶活动支架44。电磁铁结构6用于吸附活动支架44而固定活动支架44;或者,或者用于释放活动支架44。在电磁铁结构6处于通电状态时,电磁铁结构6吸附活动支架44,活动支架44抵压顶起结构7而使弹性件75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灯条单元40正对第二导光板32,其中,电磁铁结构6的磁力大于顶起结构7的弹力。在电磁铁结构6处于断电状态时,电磁铁结构6释放活动支架44,弹性件75恢复弹性形变而抵顶活动支架44,以使得灯条单元40正对第一导光板24,其中,电磁铁结构6的磁力小于顶起结构7的弹力。本技术通过设置弹性顶起结构7和电磁铁结构6配合,从而简化驱动机构的整体机构,且确保灯条单元40能够跟随活动支架44稳定地上下移动。
36.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结构可以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活动支架44沿背板5的z轴方向上下移动;或者,可以仅包括电磁铁结构6,通过控制电磁铁结构6的磁力来定位活动支架44的高度。驱动机构还可以为其它可以用于驱动活动支架44上下移动的结构,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37.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6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支架44由可磁化材料制成,从而简化活动支架44的结构。可磁化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不锈钢、铁、钴、镍、铸钢、硅钢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支架44对应电磁铁结构6的位置处设置有可磁化件45,从而节省材料,降低活动支架44的生产成本。可磁化件45由上述可磁化材料制成。可磁化件45嵌设在活动支架44内,从而使得活动支架44与背板5的组装结构紧凑。可磁化件45与活动支架44在靠近电磁铁结构6的侧面共面设置,从而确保电磁铁结构6通电吸附可磁化件45时,灯条单元40能够正对第二导光板32。可磁化件45和电磁铁结构6在沿背板5的z轴方向上的正投影相重合,或部分重叠。
38.在一些实施例中,顶起结构7包括与背板5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及与固定端相对的活动自由端。活动支架44固定于顶起结构7的活动自由端,从而活动支架44能够带动灯条单元40跟随顶起结构7沿背板5的z轴方向上下活动,从而避免灯条单元40在上下活动的过程在发生移位,进而确保灯条单元40沿背板5的z轴方向上下活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支架44也可以可拆卸地抵接顶起结构7的活动自由端,从而方便组装结构的拆装。
39.可选地,顶起结构7和电磁铁结构6设置在灯条单元40的同一侧,从而显示装置100的组装结构更加紧凑,进而实现显示装置100做得更薄。在一些实施例中,顶起结构7和电磁
铁结构6还可以设置在灯条单元40的不同侧,例如,活动支架44与顶起结构7的活动自由端固定连接,活动支架44设置于活动支架44的下方,电磁铁结构6设置于活动支架44的上方。在电磁铁结构6处于通电状态时,电磁铁结构6吸附活动支架44,活动支架44抵压顶起结构7而使弹性件75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灯条单元40正对第一导光板24,其中,电磁铁结构6的磁力大于顶起结构7的弹力。在电磁铁结构6处于断电状态时,电磁铁结构6释放活动支架44,弹性件75恢复弹性形变而抵顶活动支架44,以使得灯条单元40正对第二导光板32,其中,电磁铁结构6的磁力小于顶起结构7的弹力。
40.可选地,背板5包括第一限位件501。活动支架44设置在第一限位件501和顶起结构7之间。第一限位件501用于与活动支架44相止挡,以使得灯条单元40对准第一导光板24,从而确保显示装置100进入正常显示模式的出光效果。具体地,第一限位件501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板51、导滑板52及限位板53。连接板51固定于背板5上。导滑板52滑动贴接于顶起结构7及活动支架44的侧壁,从而进一步保证灯条单元40随活动支架44上次移动的稳定性。限位板53用于与活动支架44背离抵顶结构的一端相止挡。具体地,第一限位件501夹设于活动支架44的支撑板442和顶起结构7之间。安装板441与支撑板442及灯条单元40之间形成由收容限位板53的避位空间440。可选地,限位板53与灯条单元40间隔设置,从而避免限位板53刮损灯条单元40。
41.顶起结构7包括固定于背板5上的壳体74、与壳体74活动连接的顶块71及设置于壳体74和顶块71之间的弹性件75,顶块71通过弹性件75弹性地抵顶灯条单元40。在本实施例中,顶块71可活动地收容于壳体74的内腔。弹性件75为弹簧。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75还可以为但不局限于弹片、海绵等其它弹性结构。弹性件7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为多个。多个弹性件75间隔设置在壳体74和顶块71之间,从而确保了顶起结构7的弹性。可选地,顶起结构7包括多个弹簧751、752、753。壳体74与背板5之间可以通过锁紧件73固定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壳体74的边缘向外延伸有连接板51,壳体74通过连接板51固定连接于背板5。连接板51开设有供锁紧件73穿过的通孔,背板5开设有与通孔对应的锁固孔,如此锁紧件73可以穿过连接板51设置的通过而锁固于背板5上开设的锁固孔内,从而实现壳体74与背板5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壳体74与背板5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扣、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定。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75的一端固定于顶块71,另一端固定于壳体74。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75的一端固定于顶块71或所述壳体74。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顶块71开设有卡接弹性件75的卡槽,弹性件75外露出卡槽的部分弹性抵顶壳体74,从而简化组装结构的安装,且弹性件75不容易过度形变,以确保弹性件75形变后更易恢复至原状,进而提高了弹性件75的使用寿命,从而进一步提高顶起结构7的使用寿命。
43.可选地,所述顶起结构7还包括第二限位件72。顶块71包括与活动支架44相抵顶的抵顶部和凸设于抵顶部的止挡部,第二限位件72与止挡部相止挡,以使得灯条单元40对准第一导光板2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72夹设于壳体74和背板5之间。第二限位件72与壳体74及背板5通过锁紧件7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限位件72与壳体74及背板5还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72还可以设置在壳体74或背板5上。例如,第二限位件72与背板5一体成型;或者,第二限位件72可拆卸地固定于壳体74上。
44.第二限位件72与壳体74之间合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顶起结构7的止挡部限定在第一限位空间内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的方向来回往返活动。第一限位件501与第二限位之间合围形成第二限位空间,顶起结构7的抵顶部限定在第二限位空间内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的方向来回往返活动。
45.电磁铁结构6包括固定于背板5上的固定座62和固定于固定座62上的电磁铁本体。固定座62位于活动支架44背离灯条单元40的一侧。固定座62包括第一支座621和第二支座622。电磁体本体包括位于第一支座621和第二支座622之间的主体部611和与第一支座621和第二支座622对应连接的两个安装部612。两个安装部612凸设于主体部611。
46.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9,图9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a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二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相似。不同的是,显示装置100a的光源4a固定在背板5上,显示装置100a省略驱动机构。光源4a包括固定设置在背板5上的第一发光件401和第二发光件402。第一发光件401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第一导光板24,第二发光件402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第二导光板32,第一发光件401和第二发光件402交替工作。
4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件401和第二发光件402均作为第一导光板24和第二导光板32的侧入式光源。第一发光件正对第一导光板24,第二发光件正对第二导光板32。当显示装置100进入正常显示模式时,第一发光件工作,第二发光件停止工作。第一发光件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第一导光板24上,入射光线在第一导光板24内发生折射和/或反射后射入光学膜片21,光学膜片21能够对第一导光板24出射的发散光线进行扩散,再进入显示面板1,因此显示面板1基于射入至显示面板1的光线进行正常显示,以为用户呈现共享内容。当显示装置100进入防窥显示模式时,第二发光件工作,第一发光件停止工作。第二发光件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第二导光板32上,入射光线在第二导光板32内发生折射和/或反射后射入防窥膜片31,并依次经由第一导光板24和光学膜片21传导至显示面板1。由于防窥膜片31能够折射第二导光板32出射的扩散光线,且仅有准直光线穿出第二导光板32,因此显示面板1基于射入至显示面板1的光线进行防窥显示。
48.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件401作为第一导光板24的侧入式光源,第二发光件402作为第二导光板32的直下式背光源。第一发光件401发射的入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导光板24的侧面、光学膜片21及显示面板1,因此显示面板1基于射入至显示面板1的共享光线进行正常显示。第二发光件402发射的入射光线依次经过第二导光板32的入光面、防窥膜片31、第一导光板24、光学膜片21及显示面板1,因此显示面板1基于射入至显示面板1的防窥光线进行防窥显示。
4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装置100、100a。显示装置100、100a具有正常显示模式和防窥显示模式。所述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0.步骤s101,接收切换至所述正常显示模式的第一指令,控制光源照射至第一导光板,以使得所述光源发射的入射光线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导光板及光学膜片扩散后传导至显示面板。
51.步骤s103,接收切换至所述防窥显示模式的第二指令,控制所述光源照射至第二导光板,以使得所述光源发射的入射光线经由所述第二导光板扩散,再经由防窥膜片调整
为预设角度的防窥光线后传导至所述显示面板。
52.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光源4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100的背板5上的活动支架44和固定于所述活动支架44上的灯条单元40。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活动支架带动所述灯条单元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来回往返活动,以使得所述灯条单元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所述第一导光板或所述第二导光板。
53.在其他一些示例中,光源4a包括固定设置在背板5上的第一发光件401和第二发光件402。第一发光件401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第一导光板24,第二发光件402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第二导光板32,第一发光件401和第二发光件402交替工作。所述显示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件工作,及控制所述第二发光件停止工作,以使得所述第一发光件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所述第一导光板;或者,控制所述第二发光件工作,及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件停止工作,以使得所述第二发光件发射的入射光线照射至所述第二导光板。
5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