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2022-07-22 23:43: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针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因针织效率,针织形式等因素,同一行上既有翻针又有编织的针织方式在全成型工艺里是很常见,同一个区域的针在不同针织形式区域里的出针方式会不同,有编织也有翻针,编织和翻针需要的拉力是不一样的,目前传统的控制方式要么以编织的力工作,要么以翻针的力工作,或是以其它方式,只能在完成了其中一种针织形式后,再进行下一种针织形式,不能同时满足各不同针织形式区域的需求,大大降低了针织效率。
3.目前存在一些生产花型织物的研究,例如公开号为cn11410817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网状花型布生产工艺,采用全削光大有光丝作为原料,包括以下步骤:s1、设计:采用设计软件对网状花型进行设计;s2、整纱:整经机通过软件程序对全削光大有光丝进行整纱操作,使全削光大有光丝形成组合结构;s3、经编:将全削光大有光丝形成的组合结构于经向喂入经编机的工作针上,形成针织物;s4、成型:对针织物进行刻幅操作,形成带有网状花型的坯布。该发明能够对网状花型布进行连续的生产加工,操作简便,能够连续、快速的实现对网状花型布料的加工操作,并且能够满足网状花型布料的加工品质。例如公开号为cn11391400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凉感面料的花型加工方法,所述花型由纵向格子与横向格子构成,所述纵向格子的每条边均与一个所述横向格子相连接,所述横向格子的每条边均与一个所述纵向格子相连接;所述纵向格子由半针三角织造而成;所述横向格子由满针三角织造而成;所述纵向格子或所述横向格子的高度由三角基本单元的循环次数控制;所述纵向格子或所述横向格子的宽度由排针基本单元的循环次数控制。通过本工艺不仅可以制备出透气性好,凉感度高的面料,而且通过调节三角与排针的循环次数可对该面料的风格进行调节,能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但是,均未针对如何实现不同针织形式区域可同时进行针织展开研究。
4.因此,亟需一种可根据全成型织物各区域的针织形式,同时对针板上相应织针区域进行不同拉力输出的系统,同时满足各不同针织形式区域的拉力需求,以实现不同针织形式区域可同时进行针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系统及方法,可根据全成型织物各区域的针织形式,同时对针板上相应织针区域进行不同拉力输出,同时满足各不同针织形式区域的拉力需求,以实现不同针织形式区域可同时进行针织。
6.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系统,包括机头、针板、牵拉模块、控制模块,控
制模块包括预设单元、控制单元、织针区域获取单元、重叠区域获取单元;机头包括分区域设置的多个针织模块,针板包括平行布设的多根织针,针板固定不动,机头可相对于针板进行平移;织针区域获取单元分别与机头、重叠区域获取单元联接,控制单元分别与预设单元、重叠区域获取单元、牵拉模块联接;预设单元,用于预设各针织模块的针织形式、选针区域;织针区域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机头平移过程中,各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重叠区域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各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各针织模块的选针区域,获取各针织模块的重叠区域;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各针织模块的针织形式、重叠区域,动态控制牵拉模块同时输出不同拉力并作用至各重叠区域的织针,以对各针织模块进行作用。
7.作为优选方案,牵拉模块包括多个牵拉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多个牵拉单元联接,各牵拉单元分别通过织物与针板上相应数量的织针连接;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各牵拉单元的拉力输出,以同时输出不同拉力至各重叠区域的织针。
8.作为优选方案,控制单元,还用于当织针离开重叠区域时,控制该织针对应的牵拉单元恢复初始化拉力输出。
9.作为优选方案,多个针织模块为分区域间隔设置。
10.作为优选方案,针织形式包括翻针形式、编织形式。
11.作为优选方案,多个针织模块均设有图像识别单元,图像识别单元与织针区域获取单元联接;图像识别单元,用于在机头移动过程中对针板进行图像识别,以获取针织模块对应的织针图像;织针区域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织针图像获取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
12.作为优选方案,机头包括坐标计算单元,坐标计算单元与织针区域获取单元联接;坐标计算单元,用于在在机头移动过程中,计算针织模块的位置坐标;织针区域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针织模块的位置坐标获取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
13.还提供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的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系统,包括步骤:s1、预设各针织模块的针织形式、选针区域;s2、获取机头平移过程中,各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s3、根据各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各针织模块的选针区域,获取各针织模块的重叠区域;s4、根据各针织模块的针织形式、重叠区域,动态控制牵拉模块同时输出不同拉力并作用至各重叠区域的织针,以对各针织模块进行作用。
14.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s5:s5、当织针离开重叠区域时,控制牵拉模块输出至该织针的拉力恢复至初始化拉
力。
15.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2中,具体为:根据机头移动过程中,针织模块的位置坐标获取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全成型织物各区域的针织形式,同时对针板上各重叠区域的织针进行不同拉力输出,同时满足各不同针织形式区域的拉力需求,以实现不同针织形式区域可同时进行针织,提高了针织效率。
17.由于不同针织形式所需要用到的织针数量并不相同,因此本技术针对各针织模块预设选针区域,而不是所有针织模块均采用同样区域范围内的织针,提高了系统对各不同针织形式的适配性,这样的设置也为同时进行多种针织形式的针织奠定基础。
18.机头移动过程中,通过动态调整牵拉单元的拉力输出,同一织针可先后对不同的针织模块进行针织,提高了织针的利用率,在实现同时对不同针织模块进行针织的基础上,减少了织针的数量设置,降低了针织成本。
19.当织针离开重叠区域时,控制该织针对应的牵拉单元恢复初始化拉力输出,且多个针织模块为分区域间隔设置,因此为动态调整牵拉单元的拉力输出提供了缓冲,避免了拉力来不及调整的现象。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实施例一: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系统,包括机头、针板、牵拉模块、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预设单元、控制单元、织针区域获取单元、重叠区域获取单元;机头包括分区域设置的多个针织模块,针板包括平行布设的多根织针,针板固定不动,机头可相对于针板进行平移;织针区域获取单元分别与机头、重叠区域获取单元联接,控制单元分别与预设单
元、重叠区域获取单元、牵拉模块联接;预设单元,用于预设各针织模块的针织形式、选针区域;织针区域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机头平移过程中,各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即将针织模块设置区域投影至针板上时,落入该投影区域内的织针区域);重叠区域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各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各针织模块的选针区域,获取各针织模块的重叠区域;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各针织模块的针织形式、重叠区域,动态控制牵拉模块同时输出不同拉力并作用至各重叠区域的织针,以对各针织模块进行作用。
24.可知,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各针织模块的针织形式、选针区域,当机头从针板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过程中,各针织模块都将经过针板上不同的织针区域,在该移动过程中,区域获取单元将获取各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进一步根据各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各针织模块的选针区域,获取各针织模块的重叠区域(即织针区域与选针区域的重叠部分),最后,根据各针织模块的针织形式、重叠区域,动态控制牵拉模块同时输出不同拉力并作用至各重叠区域的织针,以对各针织模块进行作用。
25.本发明可根据全成型织物各区域的针织形式,同时对针板上各重叠区域的织针进行不同拉力输出,同时满足各不同针织形式区域的拉力需求,以实现不同针织形式区域可同时进行针织,提高了针织效率。
26.由于不同针织形式所需要用到的织针数量并不相同,因此本技术针对各针织模块预设选针区域,而不是所有针织模块均采用同样区域范围内的织针,提高了系统对各不同针织形式的适配性,当然这样的设置也为同时进行多种针织形式的针织奠定基础(若不进行预设,机头移动过程中各针织模块路过的织针都将进行针织,若某一针织模块已完成针织,此时多余的织针对其进行针织,将对其造成破坏)。
27.具体地:牵拉模块包括多个牵拉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多个牵拉单元联接,各牵拉单元分别通过织物与针板上相应数量的织针连接,数量可以是1或2或3等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各牵拉单元的拉力输出,以同时输出不同拉力至各重叠区域的织针。
28.控制单元,还用于当织针离开重叠区域时,控制该织针对应的牵拉单元恢复初始化拉力输出。
29.多个针织模块为分区域间隔设置。
30.机头移动过程中,通过动态调整牵拉单元的拉力输出,同一织针可先后对不同的针织模块进行针织,提高了织针的利用率,在实现同时对不同针织模块进行针织的基础上,减少了织针的数量设置,降低了针织成本。
31.当织针离开重叠区域时,控制该织针对应的牵拉单元恢复初始化拉力输出,这里所述初始化拉力是指不会对针织模块造成影响的拉力大小,以避免离开重叠区域的织针继续进行针织,且多个针织模块为分区域间隔设置,因此为动态调整牵拉单元的拉力输出提供了缓冲,即当织针离开当前针织模块的重叠区域时,控制单元可先将牵拉单元的拉力输出恢复至初始化拉力,经过所述间隔再次进入下一针织模块的重叠区域时,再进行拉力调
整,起到一种缓冲的作用,避免了拉力来不及调整的现象。
32.控制模块还包括与控制单元联接的存储单元,针织形式包括翻针形式、编织形式等等(需要说明的是:针织形式还可包括其他针织形式,本实施例中仅举例进行说明),且每种形式都有其对应的拉力数据,可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每种针织形式对应的拉力数据。控制单元进行拉力控制时,根据各针织模块的针织形式提取相应拉力数据进行控制即可。
33.更进一步地,若考虑生产不同花型织物,则不同花型织物对应的翻针拉力、编织拉力也将不同,因此可在存储单元中存储各花型对应的翻针拉力、编织拉力,并形成对应关系,例如:花型1:编织拉力为400n,翻针拉力为-1n;花型2:编织拉力为300n,翻针拉力为100n;
……
花型n:编织拉力为400n,翻针拉力为10n。
34.当考虑生产不同花型织物时,还需要在预设单元中预设本次针织所需生产的花型,控制单元根据花型种类、各针织模块的针织形式提取相应拉力数据进行拉力控制即可。
35.更为具体地,对于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的获取,本实施例给出两种方案,一种为图像识别法,另一种为坐标法。
36.其中,图像识别方法具体为:多个针织模块均设有图像识别单元,图像识别单元与织针区域获取单元联接;图像识别单元,用于在机头移动过程中对针板进行图像识别,以获取针织模块对应的织针图像;织针区域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织针图像获取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
37.其中,坐标法具体为:机头包括坐标计算单元,坐标计算单元与织针区域获取单元联接;坐标计算单元,用于在在机头移动过程中,计算针织模块的位置坐标;织针区域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针织模块的位置坐标获取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
38.实施例二: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方法,基于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系统,包括步骤:s1、预设各针织模块的针织形式、选针区域;s2、获取机头平移过程中,各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s3、根据各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各针织模块的选针区域,获取各针织模块的重叠区域;s4、根据各针织模块的针织形式、重叠区域,动态控制牵拉模块同时输出不同拉力并作用至各重叠区域的织针,以对各针织模块进行作用。
39.具体地: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s5:s5、当织针离开重叠区域时,控制牵拉模块输出至该织针的拉力恢复至初始化拉力。
40.步骤s2中,具体为:根据机头移动过程中,针织模块的位置坐标获取针织模块对应针板上的织针区域。
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成型织物区域拉力动态控制方法,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多做赘述。
4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