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铁路接触网系统智能监测用接触线线夹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05:52: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化铁路风区接触网智能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系统智能监测用接触线线夹。


背景技术:

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动车组列车运行时通过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线滑动接触从而获得电能,在这个过程中,接触线在机械上必然受收到列车受电弓滑板的抬升力,该力并随着列车运行时振动情况的变动而动态变化。
3.高速铁路的特点是行车密度大、速度快,接触线承受了比普速铁路更强、更频繁的受电弓冲击力,当列车双弓运行时,还会对接触线造成剧烈扰动现象;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环境比普速铁路运营环境复杂,白天运营,夜间检修,白天接触线电流大,发热多,夜间无阳光,温度低,接触线在一天当中承受了很大波动的外界干扰。
4.综上,如何实现获取列车运行时接触线的加速度、温度等情况成为了本领域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获取列车运行时接触线的加速度、温度等情况;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铁路接触网系统智能监测用接触线线夹,包括:线夹;接触线,其滑动设置在线夹的底部;传感器,其固定在线夹上,其适于获取接触线的状态。
8.在本方案中,接触线滑动设置在线夹上,线夹内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能够获取列车运行时接触线的加速度、温度等情况,从而能够对列车进行实时的监控。
9.为了说明线夹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线夹包括: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两者内侧面贴合固定连接;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底部均凸出设置有与接触线相适配的凹槽。
10.在本方案中,线夹包括结构一致的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两者贴合固定连接,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底部开设有凹槽,凹槽与接触线的侧壁凸起型面配合,这样一来能够实现接触线在线夹上的滑动。
11.如何实现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两者的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栓穿过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与螺母连接,将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固定;
12.通过螺栓、螺母将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两者贴合固定连接。
13.如何实现线夹与传感器的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线夹顶部开设有槽口,传感器的端部插入槽口内,将传感器与线夹固定连接;
14.将传感器的端部插入线夹顶部的槽口内,实现线夹与传感器的连接,需要注意的
是,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顶部均开设有缺口,两者合并形成槽口。
15.如何实现线夹与传感器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铆钉穿过一侧壁,并与传感器的端部固定连接;
16.也就是说,铆钉穿过线夹一侧壁,也就是说,铆钉穿过第一接触线夹板或第二接触线夹板后与传感器端部连接,将传感器与线夹固定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铁路接触网系统智能监测用接触线线夹,依据接触线与传感器二者的外部形状与工作特性而设计开发,有效实现了接触线与传感器之间的无缝对接,安装智能传感器后,可以在户外-20℃~45℃环境中正常工作5年时间,智能监测时,传感器动态监测接触线运行状态并将结果反馈给接收终端,及时排除接触线安全隐患,保证高铁的运行安全。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的侧视图;
22.图中:1.传感器,2.螺母,3.第一接触线线夹夹板,4.铆钉,5.螺栓,6.接触线,7.止动垫圈,8.第二接触线线夹夹板,9.通道,10.槽口,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铁路接触网系统智能监测用接触线线夹,其中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加工工艺采用精模锻造方法,并通过切边、时效、抛丸、钻孔攻丝、振动研磨等工序实现快速批量生产的目的。
25.锻造成型时,材料通过塑性变形将组织内部的粗大晶粒变成成分均匀的细小晶粒,同时将疏松、孔隙压实,锻造成型的产品内部组织和性能得到较大改善。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各处为等径圆柱体,折弯处无较大角度变化,不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26.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设计开发的该零件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强度高等特点。
27.该线夹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共用一副锻造模具与切边模具,有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28.该接触线线夹采用性能等级为a4-80的不锈钢螺栓螺母紧固,与常用的性能等级为a2-70的不锈钢螺栓相比,强度进一步提高,在机械性能安全方面均符合相关规定;
29.该锻压型接触线线夹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作用,毛坯接近零件的几何形状,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模具设计简单,生产效率较高,适合小型锻件的大批量生产。
30.如图1所示,一种铁路接触网系统智能监测用接触线线夹,包括第一接触线夹板3、第二接触线夹板8,两者之间有截面为长锥形的通道9,第一接触线夹板3、第二接触线夹板8顶部闭合,顶面中心有第二凹槽10,通道9下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接触线6的凹槽12;两接触线夹板通过不锈钢螺栓5、不锈钢螺母2、止动垫圈7紧固连接。
31.第一接触线夹板3、第二接触线夹板8顶部各预留了一半空间,形成了槽口10,减小了腔体深度,有利于锻压成型,且采用逐渐变深的设计理念,有效消除了因型腔过深而造成的填充不满、折叠等现象。
32.传感器1通过铆钉4与第一接触线夹板3铆接,使得第一接触线夹板3、第二接触线夹板8、传感器1,三者不发生相对运动。
33.第一接触线夹板3、第二接触线夹板8通过不锈钢螺栓5、不锈钢螺母2、止动垫圈4紧固连接,通道9与凹槽12的配合在工作时与接触线6接触并夹紧接触线6,保持与接触线6一样的运动状态,实现对列车运行时接触线6运动状态的实时监测,并获得波动、振动等相关参数,帮助及时排除接触网安全隐患,保证高铁的运行安全。
34.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铁路接触网系统智能监测用接触线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夹;传感器,其固定在所述线夹上,其适于获取接触线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接触网系统智能监测用接触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包括: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所述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两者内侧面贴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底部均凸出设置有与所述接触线相适配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接触网系统智能监测用接触线线夹,其特征在于,螺栓穿过所述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与螺母连接,将所述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接触网系统智能监测用接触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顶部开设有槽口,所述传感器的端部插入所述槽口内,将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线夹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铁路接触网系统智能监测用接触线线夹,其特征在于,铆钉穿过所述线夹一侧壁,并与所述传感器的端部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系统智能监测用接触线线夹,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两者内侧面贴合固定连接,两者中部开设有供接触线穿过的通道;通道内侧面向内开设有凹槽,凹槽与接触线顶部凸出的齿配合,将接触线与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固定连接;传感器,其底部固定插入第一接触线夹板、第二接触线夹板顶部内;依据接触线与传感器二者的外部形状与工作特性而设计开发,有效实现了接触线与传感器之间的无缝对接,安装智能传感器后,可以在户外-20℃~45℃环境中正常工作5年时间,智能监测时,传感器动态监测接触线运行状态并将结果反馈给接收终端,及时排除接触线安全隐患,保证高铁的运行安全。运行安全。运行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君 李飞 董斌国 王洪林 范瑞栋 畅浩栋 李大东 冯程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9
技术公布日:2022/7/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