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气缸电动固钉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21:55: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紧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气缸电动固钉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电气动固钉器主要分为单气缸和双气缸结构。对于单气缸固钉器来说,其主要通过在气缸中预置不同能量高压气体实现固钉动作,但单气缸固钉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其一,单气缸固钉器采用齿轮传动形式进行高压气体压缩,传动系统承载大而容易失效,使得单缸固钉器一直未能突破高威力固钉的瓶颈。其二,单气缸固钉器各参数固定,不具有调节打钉威力的功能。其三,单气缸固钉器无法自动补偿缸内气体的微泄漏量,气体泄漏影响打钉威力时须通过其他设备进行气缸补气,从而影响紧固作业的施工进度。
3.对于双气缸固钉器来说,其具有更为复杂的传动系统以及缸体结构,因其能够解决单气缸固钉器存在的上述部分技术问题而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各行各业中。
4.现阶段,涉及双气缸固钉器的主要代表技术有:如公开号为cn205685265u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气动紧固件驱动器,该驱动器包括位于壳体中且工作腔连通的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第一缸体的打钉活塞外伸端固连有撞针,所述撞针的击打端延伸至壳体一侧钉匣的前端;所述壳体远离钉匣的一端延伸出握持柄,所述第一缸体后端和打钉活塞分别固定磁性件和磁吸件;所述第二缸体位于第一缸体与握持柄之间,且内部装有往复运动机构带动的压气活塞。该驱动器由于两缸相互独立,因此气动动力性改善,即使以较高速度连续打钉,也不会空击。但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仍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该固钉器采用曲柄摇杆结构进行气体压缩蓄能,导致实现较高压力的气体压缩的难度大。
5.2、该固钉器中活塞的复位及限位通过磁性件的磁力来完成,当需要实现高威力打钉时,对磁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使得小磁性件如何实现大磁力成为了该固钉器实现高威力射钉的技术问题之一。
6.3、该固钉器在双缸之外还另外设置了一个小缸,通过借助旋拧螺旋机构带动可调位阀塞改变气室容腔大小来达到调节打钉威力的目的。但由于小缸自身容积小,导致威力可调范围较小。另外,此调节动作没有通过控制系统来精确控制,使得威力调节不精准。
7.4、该固钉器仍然没有解决缸体内气体微泄漏之后的精确自动补偿问题。
8.又如公开号为cn211940767u的文献公开了一种电动打钉枪,该技术在撞钉的一侧设置了阻挡结构,第一气缸活塞动动时,由于撞针受到阻挡,第二气缸先聚集压力,待第二气缸内积聚到一定压力,压力对撞钉的推力大于阻挡结构的阻力时,撞钉突破阻挡结构瞬间加速将钉子撞出,通过蓄势来提高输出压力,从而提高电动打钉枪的输出的冲击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仍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该固钉器采用曲柄摇杆结构进行气体压缩蓄能,采用单侧向阻挡结构实现活塞杆
的限位目的。但该种蓄能方式和活塞的限位方式均不适合高气压情况。当缸体内压力较大时,导致曲柄摇杆要实现蓄能的难度较大。而单侧向阻挡结构仅以一颗钢珠将难以实现对撞针的限位,且单侧向阻挡结构对撞针的限位能力,取决于弹簧性能、钢珠外形及摩擦系数,在使用过程中,这些参数将发生变化,也使得单侧向阻挡结构的限位能力不稳定,进而出现打钉效果不稳定的现象。
9.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对双气缸固钉器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双气缸电动固钉器,本发明通过特定结构的驱动机构能够在承载较小的状态下实现缸内高压气体的压缩,且可通过调节驱动机构的行程自动补偿缸内气体的微泄露量和自动调节缸内的气体压力,以满足不同威力的打钉要求。
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气缸电动固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气缸、副气缸、直线运动机构、击针和驱动机构,主气缸与副气缸固定连接,且主气缸与副气缸的内腔相通;,击针与主气缸内的主活塞连接,直线运动机构与副气缸内的副活塞连接,驱动机构分别与击针和直线运动机构连接;当驱动机构正转时,驱动机构控制击针和直线运动机构动作,使主气缸内的气体进入副气缸;当驱动机构反转时,驱动机构控制直线运动机构动作,使副活塞复位,并使副气缸内的气体进入主气缸。
1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单向离合器、传动轴、拨动组件和锥齿轮,其中,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单向离合器、传动轴和拨动组件依次连接,拨动组件设置在击针的一侧用于控制击针的动作,锥齿轮设置在第一减速器与第二减速器之间用于控制直线运动机构的动作。
13.所述拨动组件包括上转动轮、下转动轮、中心轴和多根拨动柱,中心轴固定在传动轴上,上转动轮和下转动轮分别固定在中心轴的两端,多根拨动柱以弧形排布的方式均匀固定在上转动轮与下转动轮之间的一侧;上转动轮和下转动轮分别位于击针的上方和下方,拨动组件通过拨动柱控制击针的动作。
14.所述拨动柱呈弧形固定后的弧形长度大于或等于上转动轮与下转动轮之间另一侧的弧形长度。
15.所述击针上均匀设有多个拨动齿,驱动机构通过拨动齿控制击针动作。
16.所述击针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前击发段、中控制段和后活塞连接端,前击发段为圆形,中控制段为扁平状结构,拨动齿均匀设置在中控制段的两侧。
17.所述的双气缸电动固钉器还包括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击针旁的限位释放机构,所述限位释放机构包括张合式限位部和控制组件,张合式限位部活动设置在连接件上,控制组件设置在连接件的下方,控制组件通过控制张合式限位部张开或合拢实现击针的释放或限位。
18.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连动臂、杠杆、扳机和固定在连接件下方的支撑座,支撑座包括横座体和垂直于横座体的竖座体,连动臂的一端与张合式限位部连接,另一端穿过竖座体后连接在杠杆的上端,杠杆的中上部活动连接在横座体上,杠杆的下端与扳机固定连接;扳
机通过杠杆和连动臂控制张合式限位部张开或合拢。
19.所述张合式限位部包括两个限位头,两个限位头通过轴承对称设置在连接件上,且限位头分别位于击针的两侧;连动臂上对称铰接有用于与限位头连接的锁扣,连动臂通过锁扣控制张合式限位部张开或合拢。
20.所述限位头包括凹形板、限位柱、限位转轴和连接轴,限位转轴的一端固定在凹形板的一侧下部,另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连接件上;限位柱固定在凹形板的另一侧用于限位或释放击针,连接轴的一端与凹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穿过连接件后活动连接在锁扣内。
21.所述限位柱为圆柱形结构,锁扣上设有椭圆形的锁孔,限位柱的下端位于锁孔内,且限位柱可在锁孔内移动。
22.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杆、丝杆轴承座和丝杆轴套,丝杆轴承座固定在副气缸的前端,丝杆轴套通过活塞杆与副活塞固定连接,滚珠丝杆的一端穿过丝杆轴承座后与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与丝杆轴套连接;驱动机构通过滚珠丝杆和丝杆轴套控制副活塞运动。
23.所述直线运动机构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和定位环,定位块对称固定在副气缸与丝杆轴承座之间,且沿定位块长度方向开设有定位槽;定位环固定在丝杆轴承座与副气缸之间,且定位环两侧分别设有伸入定位槽的定位凸台。
24.所述定位块由副气缸前端两侧的侧壁向丝杆轴承座方向直线延伸形成。
25.所述丝杆轴套和活塞杆上均固定有法兰盘,丝杆轴套与活塞杆通过法兰盘固定。
26.所述主气缸位于副气缸的正上方,且主气缸与副气缸通过气道垫板连通。
27.所述主气缸包括缸体、缸盖、减震垫座和垫圈,垫圈固定在缸盖与缸体之间,减震垫座固定在缸盖内。
28.所述主气缸的前端通过连接件固定有针管组件,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管、针管套、击针导向罩、击针导向座、底板和弹性复位件,针管通过针管套活动设置在击针导向罩的前端,击针导向罩的后端设有与连接件连接的固定板,击针导向座与固定板连接,且击针导向座的前端位于击针导向罩内,后端固定在连接件上;击针导向座内设有供击针运动的击发通道,底板通过固定板安装在击发通道的下方;弹性复位件分别以对称的方式活动设置在固定板的两侧,针管的两侧固定有对称的针管臂,针管分别通过针管臂与弹性复位件连接。
29.所述底板下方固定有钉夹,底板上开设有与击发通道相对应的进钉口,钉夹内的钉子可通过进钉口进入击发通道。
30.所述连接件上固定有分别与驱动机构和针管组件连接的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针管的位移/压力,并根据检测到的位移/压力控制驱动机构动作。
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发明所述双气缸电动固钉器包括主气缸、副气缸、直线运动机构、击针和驱动机构,由于驱动机构分别与击针和直线运动机构连接,且当驱动机构正转时,驱动机构能够控制击针和直线运动机构动作,使主活塞和副活塞分别相向运动,即主活塞向后端而副活塞向前端运动,并使主气缸内的气体进入副气缸;当驱动机构反转时,驱动机构能够控制直线运动机构动作,使副活塞复位,并使副气缸内的气体进入主气缸。因此,一方面,通过调节直线运动机构行程就能够灵活调整主气缸和副气缸内的压力,进而实现固钉器威力动态调
整,调控方式简单有效,准确率高。另一方面,气缸内的气体为高压状态时,将无可避免的出现泄漏,若气缸内的气压发生泄漏时,同样可通过驱动机构调整直线运动机构行程来补偿高压气体的微泄漏量,不仅弥补了气压泄漏导致威力不足的缺陷,还延长了固钉器的补气周期。再一方面,本发明将击针复位和加压蓄能分解为两个过程,复位过程时气缸内的压力低,传动系统承载小,蓄能时采用省力的丝杠旋转方式进行气体压缩。因此,本发明在提升威力的同时降低了驱动机构的负担,使其击针复位和加压蓄能过程更加平稳、安全。
32.综合而言,本发明采用省力、节约空间的机械结构实现大威力打钉的同时,降低了对高性能驱动机构和高质量机械结构的需求,另外还可通过调节直线运动机构行程自动调节缸内的气体压力,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威力的打钉要求,还实现了高压气体微泄漏时的自动补气。
33.2、本发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单向离合器、传动轴、拨动组件和锥齿轮组,采用该结构的驱动机构,在击针向主气缸的后端方向(向右)移动过程中,电机正转并通过传动结构向击针提供复位动力,副活塞在缸内压力作用下向左运动也可为击针复位提供动力,这可减少击针复位时对电机的要求。然后电机反转,单向离合器工作,使得电机与击针分离;电机通过与副气缸之间的直线运动机构向副活塞提供动力,实现缸内气体压缩。由于电机与副活塞之间的设置有直线运动机构,因而使得缸内高压气体的压缩蓄能并不费力,即固钉器的蓄能方式更加简单方便。
34.3、本发明采用上转动轮、下转动轮、中心轴和多根拨动柱构成拨动组件,其目的是为了增大拨动柱拨动时与击针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拨动的平稳性,使其受力更加均匀,以保证稳定的击发效果。
35.4、本发明将拨动柱呈弧形固定后的弧形长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上转动轮与下转动轮之间另一侧的弧形长度,一方面其在蓄能过程中能够有效拨动击针,另一方面保证了击针在击发过程中的空间需求。
36.5、本发明通过均匀设置的拨动齿实现击针的动作控制,有效地提高了固钉过程中的安全性。
37.6、本发明中的击针各部分承载环境不同,前击发端主要承受冲击载荷,中控制段主要承受接触应力,后活塞连接端主要承受气体压力和摩擦产热问题。本发明采用前述特定结构的击针,一方面根据各部分受力特点,采用不同的结构形状,使其受力更加合理。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布局空间的合理性,同时还具有便于拆卸的优点。
38.7、本发明采用张合式限位部与控制组件实现击针的释放或限位,其利用了机械式解锁击发装置,提高了固钉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9.8、本发明在控制组件中利用了杠杆结构,有利于更加省力的实现击针的释放。
40.9、本发明采用对称结构的限位头作为张合式限位部,使得击针在限位时受力更加均匀,有效避免了偏载现象对击针的破坏性,极大地提高了限位的安全性能。
41.10、本发明采用特定结构的限位头,使得固钉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并提高了释放效率。
42.11、本发明采用了圆柱形结构的限位柱与椭圆形的锁孔配合,其一方面使得圆柱形结构的限位柱可以在椭圆形的锁孔里面小范围移动而不带动扳机和其他构件移动,另一方面则便于实现击针的自动限位以及与扳机联动实现击针的有效释放。
43.12、本发明采用滚珠丝杆、丝杆轴承座和丝杆轴套作为直线运动机构,能够以较小的扭矩获得较大的轴向推力,使得高压气体压缩所需动力减小。
44.13、本发明通过定位组件能够限制丝杠轴套的旋转自由度,使其只能沿着轴向运动,从而保证副活塞运动的稳定性更好。
45.14、本发明通过副气缸前端两侧的侧壁向丝杆轴承座方向直线延伸形成定位块的结构,其优点在于消除了轴向间隙,提高了轴向精度。
46.15、本发明通过法兰盘实现丝杆轴套与活塞杆的固定连接,一方面便于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法兰固定强度高,刚性好,适用于高压力场合。
47.16、本发明将主气缸设置在副气缸的正上方,其目的在于当处于打钉状态时,高压气体绝大部分在主气缸,限位释放机构释放击针时,高压气体能够快速膨胀而对击针做功,有利于提高打钉威力。
48.17、本发明中击针受压沿着打钉方向快速移动,在完成击打钉子任务后,击针仍然具有一定能量,为了避免击针将能量释放至外壳而导致外壳被破坏,采用减震垫座可吸收剩余能量,同时有利于减少振动。
49.18、本发明采用特定结构的针管组件,一方面有利于防尘、防卡钉,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结构对称合理性布置,再一方面还有利于防止击针破坏基体。
50.19、本发明通过底板固定在钉夹,一方面便于实现钉子的连续击发,有利于提高打钉效率,另一方面则能够预留给钉子合理的加速行程,有利于增大钉子的末端速度。
51.20、本发明通过位移/压力传感器能够将位移/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只有使用者施加的位移/压力值达到安全线时驱动机构才会启动。为固钉器的安全击发提供了保障,能够避免危险击发,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52.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53.图2 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54.图3 为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55.图4 为本发明中拨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6.图5为本发明中限位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7.图6为本发明固钉器在不同档位时的击针速度示意图。
58.图7为本发明固钉器在不同档位时的打钉能量示意图。
59.图中标记为:1、主气缸,2、副气缸,3、直线运动机构,4、击针,5、针管组件,6、驱动机构,7、限位释放机构,8、主活塞,9、副活塞,10、连接件,11、拨动齿,12、前击发段,13、中控制段,14、后活塞连接端,15、气道垫板, 16、电机,17、第一减速器,18、第二减速器,19、传动轴,20、拨动组件,21、锥齿轮,22、上转动轮,23、下转动轮,24、中心轴,25、拨动柱,26、连动臂,27、杠杆,28、扳机,29、支撑座,30、锁扣,31、限位头,32、凹形板,33、限位柱,34、限位转轴,35、连接轴,36、滚珠丝杆,37、丝杆轴承座,38、丝杆轴套,39、定位块,40、定位环,41、定位槽,42、定位凸台,43、缸体,44、缸盖,45、减震垫座,46、垫圈,47、针管,48、针管套,49、击针导向罩,50、击针导向座,51、底板,52、弹性复位件,53、针管臂,54、钉夹,55、传感器,56、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60.实施例1作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气缸电动固钉器,如图1-3所示,该固钉器包括主气缸1、副气缸2、直线运动机构3、击针4、针管组件5、驱动机构6和限位释放机构7。以图示方向为例,设定主气缸1的左端和副气缸2的左端均为前端,主气缸1的右端和副气缸2的右端均为后端。其中,各组成的结构、位置及连接关系分别如下:所述主气缸1与副气缸2固定连接,且优选固定后的主气缸1位于副气缸2的正上方。主气缸1内和副气缸2内分别设有主活塞8和副活塞9,主气缸1与副气缸2通过固定在后端的气道垫板15连通,通过控制主活塞8和副活塞9在主气缸1和副气缸2内的位置即能够控制主气缸1和副气缸2内气体的流动。气道垫板15内部设有密封通道,气道垫板15的数量可为一块或两块,可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气缸1的后端和副气缸2的后端,从而使主气缸1的内腔与副气缸2的内腔相通。当然,使用气道垫板15一方面既有利于使主气缸1的内腔与副气缸2的内腔相通,又能够提高主气缸1与副气缸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但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使用气道垫板15,还可根据需要直接使用其它如管道类的结构件连通等。此外,本实施例优选主气缸1的长度大于副气缸2的长度,但两者的体积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设置。
61.所述针管组件5通过连接件10与主气缸1固定连接,固定后的针管组件5位于主气缸1的前端。连接件10优选为板状结构,其上根据需要开设有若干通孔,以便于与其它部件进行固定连接或供其它部件穿过。击针4的一端活动设置在针管组件5内,另一端与主活塞8连接。限位释放机构7设置在击针4旁,用于对击针4进行限位或释放,该限位释放机构7相当于固钉器的保险结构,通过限位释放机构7可实现击针4的限位与释放,当击针4被限位时可实现固钉器的加压蓄能,当击针4被释放后即可实现固钉器的击发。
62.所述直线运动机构3与副活塞9连接,用于控制副活塞9在副气缸2内的位置。驱动机构6分别与击针4和直线运动机构3连接,驱动机构6可通过击针4和直线运动机构3分别控制主活塞8和副活塞9在各自缸体43内的位置,进而实现主气缸1与副气缸2内的压力控制。另外,当驱动机构6正转时,驱动机构6控制击针4和直线运动机构3同时动作,当驱动机构6反转时,驱动机构6仅控制直线运动机构3动作。
63.本实施例在固钉器未使用处于初始状态时,主活塞8位于主气缸1的左端,副活塞9位于副气缸2的右端。当需要使用固钉器击发钉子时,其原理如下:先用力按压针管组件5,使针管组件5中的针管47受力向右端移动。再控制驱动机构6正转,由驱动机构6控制击针4和直线运动机构3同时动作。其中,击针4在驱动机构6的作用下向主气缸1的后端方向移动,同时带动主活塞8向后端运动。直线运动机构3将驱动机构6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带动副活塞9向前端运动,此时主活塞8和副活塞9分别相向运动,即主活塞8向后端而副活塞9向前端运动,主气缸1内的气体进入副气缸2,主气缸1内气体的压力减小。当击针4和主活塞8运动到设定位置时,击针4被限位释放机构7限位。然后控制驱动机构6反转,此时驱动机构6仅控制直线运动机构3动作,直线运动机构3将控制副活塞9向后端移动,使副活塞9复位,在副活塞9复位过程中,副气缸2内的气体进入主气缸1,主气缸1内的气体压力增大,实现固钉器的加压蓄能。当蓄能至设定值时,通过限位释放机构7释放击针4即可使击针4向针管组件5产生瞬时高速运动,将预先设置在针管组件5内的钉子击发出去。
6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击针4上均匀设有多个拨动齿11,且为了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承载能力高和使应力分布均匀,优选这些拨动齿11属于次摆线齿形。其中,击针4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前击发段12、中控制段13和后活塞连接端14,前击发段12为圆形结构,活动设置在针管组件5内。中控制段13为扁平状结构,多个拨动齿11均匀设置在中控制段13的两侧。后活塞连接端14与主活塞8的中心安装槽相适配,用于与主活塞8连接。拨动齿11均匀设置在中控制段13上靠近前击发段12一端的两侧,每侧拨动齿11的数量具体可为6-10个。驱动机构6可通过拨动齿11控制击针4实现向主气缸1后端运动的动作,限位释放机构7可通过拨动齿11实现击针4的限位或释放。
65.本实施例对直线运动机构3、针管组件5、驱动机构6和限位释放机构7的具体结构等均不作限定,其既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常规结构,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对应的定制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对应功能的结构件均可。
66.实施例2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主气缸1作了进一步改进。如图2-3所示,所述主气缸1包括缸体43、缸盖44、减震垫座45和垫圈46,缸盖44通过螺栓密封固定在缸体43上,垫圈46的四周设有螺栓孔,垫圈46通过螺栓和螺栓孔固定在缸盖44与缸体43之间,减震垫座45固定在缸盖44内用于减少打针枪使用过程中震动。其中,缸盖44具有一定的内部空间,为提高减震效果,优选减震垫座45的大小与形状与缸盖44的内部空间相适配,即使缸盖44的内部空间完全被减震垫座45填充。
67.实施例3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针管组件5作了进一步改进。如图1-3所示,所述针管组件5包括针管47、针管套48、击针导向罩49、击针导向座50、底板51和弹性复位件52。其中,击针导向罩49为半圆形结构,其后端固定有与连接件10固定连接的固定板56,其底面为平面,且平面上开设有槽道。击针导向座50的主体为方形结构,其底面设有供击针4运动的击发通道,其前端与击针导向罩49上的槽道相适配,其后端和中部上方均设有固定结构,击针导向座50的前端位于击针导向罩49的槽道内,其中部和后端分别与固定板56和连接件10固定连接。针管47为圆筒形结构,针管47的两侧对称固定有向后端延伸的针管臂53。底板51通过固定板56安装在击发通道的下方。针管套48固定在击针导向罩49的前端,针管套48的下部还可与底板51固定连接。针管套48的内径大于针管47的外径,针管套48的前端设有对称的缺口,针管47的后端活动设置在针管套48内,即针管47通过针管套48活动设置在击针导向罩49的前端。弹性复位件52分别以对称的方式活动设置在固定板56的两侧,弹性复位件52包括复位杆和复位簧,复位杆的一端限位在固定板56的一侧,另一端穿过固定板56后与针管臂53固定连接,复位簧套设在复位杆上并位于针管臂53与固定板56之间。当控制针管47向后端移动时,针管套48上的缺口刚好可容纳对应的针管臂53并进行限位。
68.本实施例还在底板51下方固定有钉夹54。其中,底板51上开设有与击发通道相对应的进钉口,钉夹54内的钉子可通过进钉口进入击发通道,一方面便于钉夹54中的钉子自动上钉,另一方面也便于实现钉子的高效击发。
69.本实施例在连接件10上还固定有分别与驱动机构6和针管组件5连接的传感器55,传感器55用于检测针管组件5中针管47的位移/压力,并根据检测到的位移/压力控制驱动
机构6动作。具体可使用其中一套弹性复位件52的复位杆(或将该复位杆延长)与传感器55配合实现针管47位移/压力的检测。当按压针管47向后端移动时,针管47上的针管臂53将带动复位杆向传感器55运动,检测复位杆的位置或对传感器55产生的压力即可检测出针管47的位移/压力,进而据此控制驱动机构6动作。
70.实施例4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为了更好地实现固钉器的控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驱动机构6作了进一步改进。如图1-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 16、第一减速器17、第二减速器18、单向离合器(图中未示出)、传动轴19、拨动组件20和锥齿轮21。其中,电机 16、第一减速器17、第二减速器18、单向离合器、传动轴19和拨动组件20依次连接,且优选单向离合器包裹在第二减速器18内。当然,根据需要,还可在单向离合器后端设置第三减速器。拨动组件20设置在击针4的一侧用于通过拨动齿11控制击针4的动作,锥齿轮21设置在第一减速器17与第二减速器18之间用于控制直线运动机构3的动作。另外,驱动机构6可另外设置相应结构件并配备轴承等进行固定。
71.如图4所示,所述拨动组件20包括上转动轮22、下转动轮23、中心轴24和多根拨动柱25,中心轴24固定在传动轴19上,上转动轮22和下转动轮23分别固定在中心轴24的两端,多根拨动柱25以弧形排布的方式均匀固定在上转动轮22与下转动轮23之间的一侧,且拨动柱25呈弧形固定后的弧形长度大于或等于上转动轮22与下转动轮23之间另一侧的弧形长度。将拨动组件20通过传动轴19设置在击针4的一侧后,上转动轮22和下转动轮23分别位于击针4的上方和下方,此时拨动组件20通过拨动柱25控制击针4的动作。
72.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拨动组件20中拨动柱25的数量优选为四根,该四根拨动柱25呈弧形排布后其弧形长度略大于未设置拨动柱25的另一侧的弧形长度。拨动柱25的大小及间距与拨动齿11相适配,以每根拨动柱25每次拨动一个拨动齿11为佳。在实际应用时,当拨动组件20开始转动至每根拨动柱25均完成一次拨动时,拨动组件20上未设置拨动柱25的一侧刚好位于拨动齿11的侧面,此时限位释放机构7刚好通过第一个拨动齿11限位击针4,防止击针4向前端移动。当拨动组件20再次转动至拨动柱25开始拨动击针4时,限位释放机构7将通过后续拨动齿11限位击针4,本实施例优选拨动组件20转动两圈即能够通过拨动齿11控制击针4运动至后端预定位置。由于拨动组件20中仅一侧设置有拨动柱25,因此将拨动组件20转动两圈后,其未设置拨动柱25的一侧刚好位于拨动齿11的侧面,此时控制限位释放机构7释放击针4就可使击针4向前端产生瞬时高速运动,即拨动组件20采用前述特定结构将不会对击针4造成阻挡,进而有利于击针4的稳定动作。
73.当然,上述结构的拨动组件20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结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优选结构,在实际应用时,还可采用类似结构的齿轮与拨动齿11配合控制击针4的动作。
74.实施例5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为了更好地实现固钉器的控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限位释放机构7作了进一步改进。如图1-3所示,所述限位释放机构7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击针旁,其包括张合式限位部和控制组件,张合式限位部活动设置在连接件10上并位于击针4旁,用于通过拨动齿11限位或释放击针4。控制组件设置在连接件10的下方并与张合式限位部连接,控制组件通过控制张合式限位部张开或合拢实现击针4的释放或限位。
75.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连动臂26、杠杆27、扳机28和固定在连接件10下方的支撑座29,支撑座29包括横座体和垂直于横座体的竖座体,横座体和竖座体优选一体成型,其大致为倒t形结构。横座体的左端设有铰接槽,右端可固定在直线运动机构3上。竖座体上端固定在连接件10下方,且竖座体的上部设有通孔。连动臂26的一端与张合式限位部连接,另一端穿过竖座体上的通孔后铰接在杠杆27的上端,杠杆27的中上部通过铰接槽活动连接在横座体上,杠杆27的下端与扳机28固定连接;扳机28可通过杠杆27和连动臂26控制张合式限位部张开或合拢。通常来说,由前述结构组成的控制组件,在没有外力介入的初始状态时,张合式限位部处于合拢状态,当击针4上的拨动齿11在驱动机构6的控制下运动至与张合式限位部相对应的位置时将被自动限位。而在有外力介入时,通过外力扣动扳机28就能够使张合式限位部张开,使张合式限位部脱离拨动齿11,进而实现击针4的释放。
76.如图5所示,所述张合式限位部包括两个限位头31,两个限位头31通过轴承对称设置在连接件10上,且两个限位头31分别位于击针4的两侧;连动臂26上对称铰接有用于与限位头31连接的锁扣30,且两个锁扣30在连动臂26上大致呈伞形结构,连动臂26通过锁扣30控制两个限位头31即可控制张合式限位部张开或合拢。
7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头31包括凹形板32、限位柱33、限位转轴34和连接轴35,凹形板32是指具有一定内凹空间的结构件,例如可为v形件、u形件、弧形件等。限位转轴34的一端固定在凹形板32的一侧下部,另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连接件10上,且安装后限位转轴34位于击针4下方。限位柱33固定在凹形板32另一侧的凹槽内,用于与拨动齿11配合限位或释放击针4。连接轴35的一端与凹形板32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穿过连接件10上的通孔后活动连接在锁扣30内。当限位释放机构7安装完成后,击针4刚好位于两个限位头31的凹形板32之间。当击针4上的拨动齿11在驱动机构6的控制下运动至两个限位头31的凹形板32之间时将被限位柱33自动限位。
7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柱33为圆柱形结构,锁扣30上设有椭圆形的锁孔,锁孔的孔径略大于限位柱33的外径,限位柱33的下端位于锁孔内或位于锁孔的下方,且限位柱33可在锁孔内小范围移动而不带动扳机28及其他构件移动。通过椭圆形的锁孔使得圆柱形结构的限位柱33可以在椭圆形的锁孔里面小范围移动而不带动扳机28和其他构件移动,进而便于拨动齿11在驱动机构6的控制下运动至与张合式限位部相对应的位置时被自动限位。
79.实施例6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直线运动机构3作了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直线运动机构3包括滚珠丝杆36、丝杆轴承座37和丝杆轴套38,丝杆轴承座37固定在副气缸2的前端,具体可通过主气缸1下方的结构件固定在副气缸2的正前方。副活塞9上设有控制副活塞9的活塞杆,丝杆轴套38可通过活塞杆与副活塞9固定连接。其中,丝杆轴套38和活塞杆上均固定有法兰盘,丝杆轴套38通过法兰盘与活塞杆固定。滚珠丝杆36的一端穿过丝杆轴承座37后与驱动机构6连接,另一端与丝杆轴套38连接;驱动机构6通过滚珠丝杆36和丝杆轴套38控制副活塞9运动。
80.为保证直线运动机构3控制副活塞9直线运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所述直线运动机构3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39和定位环40,定位块39的数量可为两个,两个定位块39对称固定在副气缸2与丝杆轴承座37之间,且沿定位块39长度方向开设有定位槽
41。具体的,为简化结构,定位块39可由副气缸2前端两侧的侧壁向丝杆轴承座37方向直线延伸形成。定位环40固定在丝杆轴承座37与副气缸2之间,且定位环40两侧分别设有伸入定位槽41的定位凸台42。当驱动机构6通过滚珠丝杆36控制副活塞9运动时,在定位凸台42和定位槽41的限位作用下,使得副活塞9只能在副气缸2内直线运动,从而保证了固钉器的稳定性。
81.实施例7作为本发明的最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气缸电动固钉器,如图1-5所示,其包括主气缸1、副气缸2、直线运动机构3、击针4、针管组件5、驱动机构6和限位释放机构7。其中,所述主气缸1与副气缸2固定连接,且固定后的主气缸1位于副气缸2的正上方。主气缸1内和副气缸2内分别设有主活塞8和副活塞9,且主气缸1与副气缸2通过固定在后端的气道垫板15连通,通过控制主活塞8和副活塞9在主气缸1和副气缸2内的位置即能够控制主气缸1和副气缸2内气体的流动。
82.进一步的,主气缸1的缸盖44与缸体4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垫圈46,主气缸1的缸盖44内固定有减震垫座45。
83.所述针管组件5通过连接件10与主气缸1固定连接,该连接件10优选为板状结构,其上根据需要开设有若干通孔,以便于与其它部件进行固定连接或供其它部件穿过。针管组件5包括针管47、针管套48、击针导向罩49、击针导向座50、底板51和弹性复位件52,针管47通过针管套48活动设置在击针导向罩49的前端,击针导向罩49的后端设有与连接件10连接的固定板56,击针导向座50与固定板56连接,且击针导向座50的前端位于击针导向罩49内,后端固定在连接件10上。击针导向座50内设有供击针4运动的击发通道,该击发通道的内径与击针4中前击发段12的内径相适配,而小于中控制段13的外径,以便于在击发时对击针4限位。底板51通过固定板56安装在击发通道的下方,底板51下方固定有钉夹54,底板51上开设有与击发通道相对应的进钉口,钉夹54内的钉子可通过进钉口进入击发通道。弹性复位件52分别以对称的方式活动设置在固定板56的两侧,针管47的两侧固定有对称的针管臂53,针管47分别通过针管臂53与弹性复位件52连接。弹性复位件52包括复位杆和复位簧,复位杆的一端限位在固定板56的一侧,另一端穿过固定板56后与针管臂53固定连接,复位簧套设在复位杆上并位于针管臂53与固定板56之间。
8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10上固定有分别与驱动机构6和针管组件5连接的传感器55,传感器55用于检测针管47的位移/压力,并根据检测到的位移/压力控制驱动机构6动作。具体的,可使用其中一套弹性复位件52的复位杆(或将该复位杆延长)与传感器55配合实现针管47位移/压力的检测。当按压针管47向后端移动时,针管47上的针管臂53将带动复位杆向传感器55运动,检测复位杆的位置或对传感器55产生的压力即可检测出针管47的位移/压力,进而据此控制驱动机构6动作。
85.所述击针4的一端活动设置在针管组件5内,另一端穿过减震垫座45后与主活塞8连接。击针4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前击发段12、中控制段13和后活塞连接端14,前击发段12为圆形,中控制段13为扁平状结构,中控制段13的宽度大于前击发段12的直径,中控制段13的两侧均匀设有多个拨动齿11。优选的,拨动齿11均匀设置在中控制段13上靠近前击发段12一端的两侧,每侧拨动齿11的数量具体可为6-10个。
86.所述限位释放机构7设置在击针4旁,用于通过拨动齿11对击针4进行限位或释放。其具体包括张合式限位部和控制组件,张合式限位部活动设置在连接件10上,用于通过拨动齿11限位击针4。控制组件设置在连接件10的下方并与张合式限位部连接,控制组件通过控制张合式限位部张开或合拢实现击针4的释放或限位。
8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连动臂26、杠杆27、扳机28和固定在连接件10下方的支撑座29,支撑座29包括横座体和垂直于横座体的竖座体,连动臂26的一端对称铰接有锁扣30,另一端穿过竖座体后连接在杠杆27的上端,杠杆27的中上部活动连接在横座体上,杠杆27的下端与扳机28固定连接。张合式限位部包括两个限位头31,两个限位头31通过轴承对称设置在连接件10上,且限位头31分别位于击针4的两侧。限位头31包括凹形板32、限位柱33、限位转轴34和连接轴35,限位转轴34的一端固定在凹形板32的一侧下部,另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连接件10上;限位柱33固定在凹形板32的另一侧用于限位或释放击针4,连接轴35的一端与凹形板32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下穿过连接件10后与活动连接在锁扣30内,其中,限位柱33为圆柱形结构,锁扣30上设有椭圆形的锁孔,限位柱33的下端位于锁孔内,且限位柱33可在锁孔内移动。需要释放时,扣动扳机28,扳机28将通过杠杆27控制连动臂26向左运动,然后连动臂26将通过锁扣30和连接轴35带动凹形板32向击针4外侧张开,进而使限位柱33脱离拨动齿11,实现击针4的释放。而在蓄能过程中,由于限位柱33可以在椭圆形的锁孔里面小范围移动而不带动扳机28和其他构件移动,因此也便于实现击针4的自动限位。
88.所述直线运动机构3与副活塞9连接,用于控制副活塞9在副气缸2内往复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构3包括滚珠丝杆36、丝杆轴承座37、丝杆轴套38和定位组件,丝杆轴承座37固定在副气缸2的前端,且丝杆轴承座37另外还通过结构件固定在主气缸1的前端下部。副活塞9上固定设有控制副活塞9的活塞杆,丝杆轴套38和活塞杆上均固定有法兰盘,丝杆轴套38与活塞杆通过法兰盘固定。滚珠丝杆36的一端穿过丝杆轴承座37后与驱动机构6连接,另一端与丝杆轴套38连接。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39和定位环40,定位块39对称固定在副气缸2与丝杆轴承座37之间,且沿定位块39长度方向开设有定位槽41,具体的,定位块39可由副气缸2前端两侧的侧壁向丝杆轴承座37方向直线延伸形成。定位环40固定在丝杆轴承座37与副气缸2之间,且定位环40两侧分别设有伸入定位槽41的定位凸台42。
89.所述驱动机构6分别与击针4和直线运动机构3连接;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 16、第一减速器17、第二减速器18、单向离合器、传动轴19、拨动组件20和锥齿轮21,其中,电机 16、第一减速器17、第二减速器18、单向离合器、传动轴19和拨动组件20依次通过转动轴连接,拨动组件20设置在击针4的一侧并可与拨动齿11啮合,电机 16转动时拨动组件20可通过拨动齿11控制击针4向后端动作。锥齿轮21设置在第一减速器17与第二减速器18之间并与直线运动机构3中的滚珠丝杆36,电机 16转动时可通过锥齿轮21控制滚珠丝杆36转动。当驱动机构6正转时,驱动机构6控制击针4和直线运动机构3同时动作,使主活塞8和副活塞9分别相向运动,即主活塞8向后端而副活塞9向前端运动,并使主气缸1内的气体进入副气缸2;当驱动机构6反转时,驱动机构6仅控制直线运动机构3动作,使副活塞9复位,并使副气缸2内的气体进入主气缸1。其中,为了便于击针4的有效控制,本实施例在击针导向座50的侧面开设有便于将拨动组件20安装在击针4一侧的弧形避位缺口。另外,为提高驱动机构6的稳定性,驱动机构6中的转动轴还可通过轴承和/或结构件与其它部件连接。
90.进一步的,所述拨动组件20包括上转动轮22、下转动轮23、中心轴24和多根拨动柱25,中心轴24固定在传动轴19上,上转动轮22和下转动轮23分别固定在中心轴24的两端,多根拨动柱25以弧形排布的方式均匀固定在上转动轮22与下转动轮23之间的一侧,且拨动柱25呈弧形固定后的弧形长度大于或等于上转动轮22与下转动轮23之间另一侧的弧形长度。将拨动组件20通过传动轴19设置在击针4的一侧后,上转动轮22和下转动轮23分别位于击针4的上方和下方,此时拨动组件20通过拨动柱25控制击针4的动作。
91.设定固钉器在未使用处于初始状态时,主活塞8位于主气缸1的左端,副活塞9位于副气缸2的右端。则当需要使用固钉器击发钉子时,其实施原理如下:先用力按压针管47使针管47受力向右端移动,再控制电机 16正转,在电机 16、第一减速器17、第二减速器18、单向离合器、传动轴19和拨动组件20配合作用下,控制击针4和直线运动机构3同时动作。其中,在拨动组件20中的拨动柱25对拨动齿11的驱动作用下,击针4向主气缸1的后端方向移动并带动主活塞8向后端运动。而直线运动机构3中的滚珠丝杆36则将电机 16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带动副活塞9向前端运动,此时主活塞8和副活塞9分别相向运动,主气缸1内的气体进入副气缸2,主气缸1内气体的压力减小。当击针4和主活塞8运动到设定位置时,限位释放机构7中的限位柱33通过拨动齿11限位击针4。
92.再控制电机 16反转,此时电机 16仅控制直线运动机构3动作,直线运动机构3将控制副活塞9向后端移动,使副活塞9复位,在副活塞9复位过程中,副气缸2内的气体进入主气缸1,主气缸1内的气体压力增大,实现固钉器的加压蓄能。当蓄能至设定值时,扣动扳机28使限位头31张开,在限位柱33与拨动齿11脱离的一瞬间,击针4被释放,在主气缸1内高压气体的推动作用下,击针4获得瞬时高速动能并向针管47运动,从而瞬时将预先设置在针管47内的钉子击发出去。
93.在上述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拨动组件20开始转动至每根拨动柱25均完成一次拨动时,拨动组件20上未设置拨动柱25的一侧刚好位于拨动齿11的侧面,此时限位释放机构7中的两个限位头31刚好通过第一个拨动齿11限位击针4,防止击针4向前端移动。当拨动组件20再次转动至拨动柱25开始拨动击针4时,限位释放机构7中的两个限位头31将通过后续拨动齿11持续限位击针4,直至击针4运动至后端预定位置。由于拨动组件20中仅一侧设置有拨动柱25,因此在击针4运动至后端预定位置时,其未设置拨动柱25的一侧刚好位于拨动齿11的侧面,此时控制两个限位头31张开释放击针4而不会对击针4造成阻挡,既保证了击针4的稳定动作,又保证了钉子的有效击发。
94.最后,申请人还对本实施例所述固钉器进行了测试,如下:通过构建虚拟样机模型对该型固钉器进行动力学数值仿真。
95.边界条件:第一减速器17和第二减速器18均为行星减速器,均设置为外齿圈固定,太阳轮对地转动、行星齿轮自转和公转;齿轮间、拨动组件20和击针4间设置接触,接触参数设置参考机械设计手册。将缸体43内打钉初始状态时的预置气压设定为0.8mpa,当击针4复位时,通过调节副活塞9的运动行程来使缸体43内气压达到不同打钉威力所需压力值,实现威力的精确可调。由此,在仿真试验中根据打钉气压将固钉器设定为5个档位:0.93mpa、1.04mpa、1.18mpa、1.36mpa、1.6mpa。击针4打钉行程设置为80mm.分析方法:根据气体的状态方程,首先推算出限位释放机构7释放击针4之后缸体43内压力的变化曲线,然后将其施加到主活塞8端面,仿真模拟打钉过程,计算击针4在缸体
43内气体压力推动下的运动速度,结合活塞质量求解击针4的动能。
96.得到的结果见下表1及图6、7所示,仿真结果表明:如图6所示5个档位切换过程中击针4具有不同飞行速度,速度范围为:29.73m/s~38.98m/s;图7为不同档位条件下打钉能量图,打钉能量范围:88.39j~151.93j。由此可知,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威力的有效调节,还能够在保持高威力情况下保证良好的稳定性。
9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所公开的所有特征、或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任何方式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