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耐盐性的反硝化细菌菌群筛选培养方法

2022-07-16 16:03: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高耐盐性的反硝化细菌菌群筛选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物质准备: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回流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分别以硝酸钾(kno3),乙酸钠(ch3coona)和磷酸二氢钾(kh2po4)来提供反硝化细菌所需要的氮源、碳源和磷元素,碳氮比(c/n)控制在3.0-3.5之间,而磷元素的投加则以氮磷比(n/p)为100:1的比例进行投加。此外,也向污泥培养体系中投加微量元素溶液,每1l原水药液相应加入1ml的微量元素溶液,其中微量元素溶液的组成与浓度为:znso4·
7h2o为0.12mg/l,na2moo4·
2h2o为0.12mg/l,cocl2·
6h2o为0.15mg/l,fecl3·
6h2o为1.50mg/l,cuso4·
5h2o为0.03mg/l,nicl2·
6h2o为0.12mg/l,mn2so4·
h2o为0.12mg/l。对于污泥培养过程中ph的升高,则使用0.23mol/l的稀释硫酸溶液来进行调节;(2)培养方式:利用高浓度底物流加和间歇式运行实现对盐度值4%培养环境的快速建立与稳定维持,可根据该盐度值确定底物配制浓度与排水比例。间歇式运行的一个周期可分为反应阶段、沉淀阶段、排水阶段以及进水阶段,具体如下,反应阶段:通过调节加药计量泵的流量,对高浓度的硝酸盐、乙酸钠等底物进行定量流加,同时控制反应温度为26℃,ph则控制在8.00
±
0.50的范围内,搅拌转速控制为16r/s;沉淀阶段:监测水位变化,当达到预定的水位时,关闭搅拌静置2h;排水阶段:根据上述确定的排水比例,通过反应装置的排水口进行定量排水;进水阶段:向反应装置进行补水,待温度升高到26℃后又开始进入反应阶段,依次进行循环。在培养过程中对出水的硝态氮,亚态氮以及cod进行及时的检测:根据cod的剩余来调整碳氮比(c/n),避免反应器中较高的cod导致其他异养菌的生长;根据硝态氮与亚态氮的积累情况,去选择合适的进水负荷,避免高浓度亚态氮积累带来的高游离亚硝酸(fna)对反硝化细菌的抑制作用,保证出水中硝态氮与亚态氮的浓度之和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3)工况调整:在培养初期会出现7-10d的适应阶段,在该阶段中需要对污泥所处环境的溶解氧与氧化还原电位进行严格控制,其中溶解氧控制在0.5mg/l以下,氧化还原电位则控制在-200至-400mv之间,以保证反硝化细菌所需要的缺氧条件,并实现对接种污泥中好氧细菌的有效淘汰,此外调整碳氮比(c/n)为3.5以保证提供充足的碳源,进水负荷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在经过适应阶段之后,反硝化细菌会进入到快速增长阶段,由于在该阶段中脱氮速率会得到快速的提高,所以应及时对出水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进水负荷以避免污泥较长时间处于低负荷培养状态,此外该阶段的碳氮比(c/n)应控制在3.0-3.2之间,以避免较多的cod剩余;随着培养的进行,污泥浓度不断的增长,反硝化细菌菌群在高盐环境下得到了成功的筛选培养,而当污泥浓度增长到13000mg/l以上时,应进行及时的取泥以保持污泥良好的增长效果,提高细菌筛选培养的性价比。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硝化细菌菌群中第一优势功能菌属为盐单胞菌halomonas。

技术总结
一种高耐盐性的反硝化细菌菌群筛选培养方法,属于污、废水处理领域。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回流污泥作为接种污泥,人工配制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氮源以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利用高浓度底物流加和间歇式运行实现对盐度值4%培养环境的建立与维持,对运行参数如pH,温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并通过对出水各项指标的检测来调整进水负荷,以此成功筛选培养出一种高耐盐性的反硝化细菌菌群。盐性的反硝化细菌菌群。盐性的反硝化细菌菌群。


技术研发人员:杨宏 张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3.23
技术公布日:2022/7/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