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固定试样并能够自动加水的手工磨样夹具

2022-07-16 03:23: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相试样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试样并能够自动加水的手工磨样夹具。


背景技术:

2.金相的试样经过线切割加工后,此时还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金相组织,为了得到清晰的金相组织形貌,在线切割加工后,需要对试样进行研磨处理,研磨分为磨平,磨光和抛光三个步骤。其中磨平和磨光需要在砂纸上进行手工的磨制,手工磨制不仅费力,并且无论是试样本身的尖刺还是砂纸都会对手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除此之外,为了降低研磨时带来的热量,在研磨时还需要进行加水降温,工作效率低下。所以考虑设计一种于固定试样并能够自动加水的手工磨样夹具。
3.现没有对固定试样并能够自动加水的手工磨样夹具相关的专利设计。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的用于固定试样并能够自动加水的手工磨样夹具。能够在研磨试样的过程防止手与砂纸的直接接触,降低了摩擦产生的热量,防止人员受热烫伤。避免研磨过程中手与试样的直接接触,有效预防了试样的尖刺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提高了工作效率。
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固定试样并能够自动加水的手工磨样夹具,包括把手主体,装配于把手主体上的把手顶盖,把手主体底部安装有底座,底座两侧形成有内凹槽,内凹槽内滑动装配有两个夹紧臂;两个夹紧臂之间形成有用于夹紧金相试样的定位腔,夹紧臂外侧安装有用于将两个夹紧臂紧固的锁紧组件。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把手顶盖与把手主体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把手主体底部安装有呈中空结构的螺杆,与此相对应的,底座中部形成有螺纹孔,螺杆旋紧于螺纹孔内,用于将把手主体装配于底座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把手主体内部为空心结构,把手主体内部布设有滤水膜。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紧臂包括夹紧块、布设于夹紧块底部两侧的滑动块;夹紧块与两个滑动块固定连接,一体成型;夹紧块两端形成有与锁紧组件相适配连接的通孔,通孔与滑动块相对布设。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和六角螺母,螺纹紧固件插入两个夹紧块的通孔中,螺纹紧固件一端抵靠于夹紧块内侧壁上,另一端穿过通孔通过六角螺母锁紧;其中,螺纹紧固件为六角头螺栓。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紧块的内侧中部形成有用于定位螺纹紧固件金相试样的凹槽,两夹紧块上的凹槽相对布设。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凹槽呈弧形结构或者方形结构。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相试样的厚度大于夹紧块的高度。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滑动块为燕尾板,与此相对应的,内凹槽为燕尾槽;该燕尾板插入燕尾槽中,并将两个夹紧块串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此夹具可以有效固定待研磨的试样,并能自动加水进行降温,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
18.2.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该夹具易于操作,结构简单,灵活多变,可以夹持方形的试样,也能夹持圆柱形的试样,可根据试样的大小来调节安装位置,除此之外,它还能夹持多个小的试样,并且不需要专门进行施工人员的培训,成倍提高了研磨的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把手主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紧臂结构示意图;
23.图中附图标记:把手顶盖1,把手主体2,滤水膜3,底座4,六角螺母5,夹紧臂6,金相试样7,螺纹紧固件8,内凹槽9,锁紧组件10,定位腔11,螺杆20,螺纹孔40,夹紧块60,滑动块61,通孔62,凹槽63。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
27.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固定试样并能够自动加水的手工磨样夹具,包括把手主体2,装配于把手主体2上的把手顶盖1,把手主体2底部安装有底座4,底座4两侧形成有内凹槽9,内凹槽9内滑动装配有两个夹紧臂6;两个夹紧臂6之间形成有用于夹紧金相试样7的定位腔11,夹紧臂6外侧安装有用于将两个夹紧臂6紧固的锁紧组件10。
28.底座4与夹紧臂6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以便两个夹紧臂6能够在内凹槽9上移动,进而用以夹持不同尺寸的需要打磨的金相试样7,此夹具可以有效固定待研磨的试样,
并能自动加水进行降温,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该夹具易于操作,结构简单,灵活多变,可以夹持方形的试样,也能夹持圆柱形的试样,可根据试样的大小来调节安装位置,除此之外,它还能夹持多个小的试样,并且不需要专门进行施工人员的培训,成倍提高了研磨的效率。
29.其中,把手顶盖1与把手主体2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把手主体2底部安装有呈中空结构的螺杆20,与此相对应的,底座4中部形成有螺纹孔40,螺杆20旋紧于螺纹孔40内,用于将把手主体2装配于底座4上。
30.把手主体2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内部材料需要良好的耐腐蚀性;把手主体2内部布设有一种可以缓慢渗水的滤水膜3;其中,滤水膜的滤水速度不能太快。
31.具体的,夹紧臂6包括夹紧块60、布设于夹紧块60底部两侧的滑动块61;夹紧块60与两个滑动块61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提高了夹紧臂6的结构强度和整体牢固性,进一步保证例使用安全;夹紧块60两端形成有与锁紧组件10相适配连接的通孔62,通孔62与滑动块61相对布设;夹紧块60两侧开设的通孔62为圆形通孔。
32.锁紧组件10包括螺纹紧固件8和六角螺母5,螺纹紧固件8插入两个夹紧块60的通孔62中,螺纹紧固件8一端抵靠于夹紧块60内侧壁上,另一端穿过通孔62通过六角螺母5锁紧;其中,螺纹紧固件8为六角头螺栓;夹紧臂6与底座4之间接触面光滑,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本实施例可通过调节带有内螺纹的六角螺母5控制夹紧臂6沿内凹槽9进行移动。
33.滑动块61为燕尾板,与此相对应的,内凹槽9为燕尾槽;该燕尾板插入燕尾槽中,并将两个夹紧块60串接;并且滑动块61的外侧呈圆弧过渡结构,使得燕尾板插入燕尾槽时更加方便,提高了两者的装配效率,采用燕尾板与燕尾槽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防止夹紧臂6从底座4上脱落,进而保证例使用安全。
34.夹紧块60的内侧中部形成有用于定位螺纹紧固件金相试样7的凹槽63,两夹紧块60上的凹槽63相对布设;凹槽63呈弧形结构或者方形结构以及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凹槽63为圆弧型结构,与金相试样7的外侧臂相匹配;方便夹紧块60的夹持。
35.需要打磨的金相试样7的厚度方向的长度需要大于夹紧臂6的高度;另外,当需要打磨的金相试样7当厚度不足时,可以在底座4增加垫片的方式来实现需要打磨的金相试样7的边缘高于夹紧臂6。
36.本实用新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
37.首先使用底座4将两个夹紧臂6的位置固定,然后将两个螺纹紧固件8插入到夹紧臂6的通孔62中,接着将需要打磨的金相试样7放置在底座4和两个夹紧臂6之间,通过不断调整来找寻到最佳位置,采用相配套的带有内螺纹的六角螺母5将需要打磨的金相试样7紧紧地固定在两个夹持臂6和底座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将底座4和把手主体2进行连接,研磨时,手紧握把手主体2,圆润的把手主体2外表对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更加有保障,最后在把手主体2的内部加少量的水之后,将把手顶盖1与把手主体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合在一起,防止水洒出。研磨时,手紧握把手主体2,将需要打磨的一面与砂纸接触,沿着规定的方向进行反复摩擦,在摩擦的过程中,水会缓慢地从把手主体内部随重力和惯性作用滴落到金相试样7上,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8.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该夹具易于操作,结构简单,灵活多变,可以夹持方形的试样,也能夹持圆柱形的试样,可根据试样的大小来调节安装位置,除此之外,它还能夹持多个小的试样,并且不需要专门进行施工人员的培训,成倍提高了研磨的效率。
3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4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把手顶盖1,把手主体2,滤水膜3,底座4,六角螺母5,夹紧臂6,金相试样7,螺纹紧固件8,内凹槽9,锁紧组件10,定位腔11,螺杆20,螺纹孔40,夹紧块60,滑动块61,通孔62,凹槽6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