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模式调节的支架旋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15 20:56: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摄影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模式调节的支架旋转机构。


背景技术:

2.在摄影摄像的过程中,需要对摄影机的摄影角度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的摄影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呈现效果,拍摄角度不仅影响拍摄内容的表达,同时对形成优美的构图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拍摄现场选择和确定拍摄角度是摄影师的重点工作。
3.相关技术手段中,摄像机往往是固定在三脚架上进行拍摄,而角度调节装置也是设置在三脚架上端,需要进行调节角度时直接对安装摄影摄像设备的云台进行调节,单纯调节角度较为简单。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摄影需求时,需要在支撑架上额外添加辅助臂进行固定摄像设备,完成多定点角度拍摄等一系列较高难度的摄影方式,但是配合额外添加的辅助臂进行角度调节时,辅助臂受到摄像机重量等因素影响,难以调节快速的调节至准确位置,对于一些摄影需求难以满足,影响拍摄。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手段,存在有摄影支架对摄影角度调节的效率低以及精度不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摄影支架对摄影角度调节的效率低以及精度不高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模式调节的支架旋转机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模式调节的支架旋转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双模式调节的支架旋转机构,包括,
8.基架;
9.连接杆,用于安装摄像机,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基架转动连接;
10.切换组件,位于所述基架与所述连接杆之间,所述切换组件设置有容置腔室;
11.底盘,所述底盘位于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基架之间,且所述底盘与所述基架固定连接,所述底盘设置有沿所述调节件运动轨迹分布的若干第一定位槽;
12.波簧,用于提供运动空间,所述波簧位于所述底盘和所述基架之间;
13.调节件,用于实现两种调节模式,所述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室,所述调节件具有完全位于所述容置腔室的收态和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室的凸态;收态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底盘接触;凸态时,所述调节件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卡接,所述底盘抵压所述波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件处于收态时,调节件完全位于容置腔室内,调节件与底盘朝向刻度件的端面相对运动且与底盘不产生使得波簧压缩的力,连接杆带动切换组件转动,实现连接杆相对于基架进行各个角度的精细调节;调节件处于收态时,调节件距离底盘近的一端位于第一定位凹槽内且与第一定位凹槽卡接,调节件在运动到下一个第一定位槽时,调节件与底盘抵压使得底盘朝向波簧的方向运动,底盘压缩波簧产生形变使得调
节件进入下一个第一定位槽内,切换组件带动连接件转动实现固定角度的粗调。
15.可选的,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拨动件和刻度件,所述拨动件朝向所述刻度件的端面为抵压面,所述拨动件设置有位于所述调节件运动轨迹内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抵压面;调节件收态时,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调节件凸态时,所述调节件与抵压面接触,调节件处于收态与凸态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刻度件均同步转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槽为调节件提供了运动空间,使得调节件从收态转换为凸态时,调节件能够转换自如;同时第二定位槽与抵压面的配合实现状态的切换,加工的复杂性低,降低了成本。
17.可选的,所述拨动件设置有限位柱和供限位柱穿设的腰形孔,所述限位柱穿设所述腰形孔与所述刻度件连接;所述腰形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二定位槽槽底抵压,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端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抵压面抵压。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拨动件的运动范围,拨动件与调节件的相互配合,使得拨动件从第一端运动到第二端的距离等于调节件从第二定位槽运动到抵压面的距离,定位柱和腰形孔保证了拨动件调整的准确性,实现了调节件状态切换的正确性。
19.可选的,所述刻度件设置有弹簧、拨珠以及用于容纳弹簧和拨珠的容纳槽,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容纳槽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拨珠转动连接;所述拨动件沿所述拨珠的运动轨迹设置有一组转接槽,所述拨珠位于其一所述转接槽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件转动时,拨珠从其一的转接槽内转出至抵压面,拨珠压缩弹簧朝向容纳槽槽底的方向运动,拨珠转动至另一转接槽时,转接槽为拨珠提供了运动空间,使得弹簧利用自身的弹力回弹,弹簧驱使拨珠与转接槽的槽底抵压;在拨动件转动的过程中,拨珠从其中一转接槽运动至另一转接槽产生阻尼的效果,进而增强了使用者调节中的感知,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满意度。
21.可选的,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刹车片,所述刹车片位于所述刻度件与所述底盘之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刻度件与底盘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调节件在进行角度调节时,需要对刻度件施加大于刹车片与刻度件之间摩擦力的施加力,在角度调节完毕之后,使得调节件的稳定性提升,降低了使用者的误操作概率。
23.可选的,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用于减少摩擦力的胶套,所述胶套位于所述刻度件与所述底盘之间,所述胶套内壁与所述底盘接触,所述胶套的内壁与所述刻度件接触,所述胶套与所述刻度件滑移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盘压缩波簧运动的过程中,底盘与刻度件滑移配合,从而长期的磨擦容易造成零件的磨损,当底盘与刻度件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更换零件,胶套的外周壁与底盘接触,胶套的内周壁与刻度件接触,增设胶套使得底盘与刻度件连接紧密的同时可以减少底盘与刻度件的磨损,当胶套磨损到一定程度进行更换,可以节约因更换底盘与刻度件的成本。
25.可选的,所述刻度件设置有凸缘,所述底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凸缘限位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凸缘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缘插接于限位槽,限制了底盘与刻度件之间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滑动,使得底盘与刻度件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保证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均处于调节件的运动轨迹内。
27.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垫片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垫片限位配合的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底盘与所述波簧之间,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波簧远离所述第一垫片的一侧。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位于波簧两侧,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配合,减少在角度调节过程中波簧对底盘的磨损,降低零件的更换成本。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0.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中调节件处于收态时,连接杆相对于基架能够进行各个角度的精细调节;调节件处于收态时,连接件带动刻度盘相对于底盘转动实现固定角度的粗调。
31.2.限位柱和供限位柱穿设的腰形孔,限制拨动件的运动范围,拨动件与调节件的相互配合,使得拨动件从第一端运动到第二端的距离等于调节件从第二定位槽运动到抵压面的距离,定位柱和腰形孔保证了拨动件调整的准确性,实现了调节件状态切换的正确性。
32.3.拨动件转动时,拨珠从其一的转接槽内转出至抵压面,拨珠压缩弹簧朝向容纳槽槽底的方向运动,拨珠转动至另一转接槽时,转接槽为拨珠提供了运动空间,使得弹簧利用自身的弹力回弹,弹簧驱使拨珠与转接槽的槽底抵压,增强了使用者调节中的感知度。
33.4.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位于波簧两侧,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配合,减少在角度调节过程中波簧对底盘的磨损,降低零件的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图;
3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截面图;
3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凸显切换组件和底盘的部分结构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基架;2、连接杆;3、切换组件;31、容置腔室;32、拨动件;321、抵压面;322、第二定位槽;323、腰形孔;3231、第一端;3232、第二端;324、限位柱;325、转接槽;326、避让槽;327、持握块;33、刻度件;331、弹簧;332、拨珠;333、容纳槽;334、容置通道;335、凸块;336、凸缘;34、刹车片;35、胶套;4、底盘;41、第一定位槽;42、限位槽;5、波簧;6、调节件;7、第一垫片;8、第二垫片;9、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双模式调节的支架旋转机构。
42.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双模式调节的支架旋转机构包括基架1、连接杆2、切换组件3、底盘4、波簧5、调节件6、第一垫片7以及第二垫片8;其中,基架1用于提供安装基础,连接杆2用于安装摄像机,基架1与连接杆2转动连接,波簧5产生形变用于提供运动空间;切换组件3
和底盘4位于基架1与连接杆2之间,波簧5位于底盘4和基架1之间,波簧5和底盘4的中心轴线与基架1和连接杆2的转动轴线重合,调节件6用于实现精调和粗调两种调节模式,调节件6安装于切换组件3内,第一垫片7位于底盘4与波簧5之间,第二垫片8位于波簧5远离第一垫片7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6具有凸态和收态两种调节模式,切换组件3通过切换调节件6相对于底盘4的转动关系,从而实现连接杆2与基架1处于精调或粗调。
43.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螺栓同时穿设切换组件3和连接杆2,使得连接杆2与切换组件3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基架1与切换组件3通过双头螺纹杆螺纹连接,双头螺纹杆具有隔挡板,基架1和底盘4位于隔挡板一侧,转动双头螺纹杆时,使得基架1和底盘4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为了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便捷性,双头螺纹杆远离基架1的一端设置有旋钮9,旋钮9与双头螺纹杆螺纹连接,旋转旋钮9带动双头螺纹杆转动,进而调整基架1和底盘4之间的距离。
44.参照图2和图3,切换组件3包括拨动件32、刻度件33、用于容纳调节件6的容置腔室31、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刹车片34以及用于减少摩擦力的胶套35;拨动件32、刻度件33、刹车片34和胶套35的中心轴线重合。
45.参照图2和图4,拨动件32呈圆饼状设置,拨动件32朝向刻度件33的端面为抵压面321,拨动件32设置有第二定位槽322,第二定位槽322位于调节件6运动轨迹内,且第二定位槽322的开口朝向抵压面3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槽322设置有八个,每两个第二定位槽322为一组,四组第二定位槽322沿拨动件32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
46.刻度件33具有圆饼状的第一安装部和圆管状的第一连接部,刻度件33设置有
47.弹簧331、拨珠332以及容纳槽333;弹簧331一端与容纳槽333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拨珠332转动连接,弹簧331和拨珠332位于容纳槽333内,容纳槽333的开口朝向拨动件32。
48.刻度件33设置有容置通道334。在本实施例中,容置通道334设置有八个,每两个容置通道334为一组,四组容置通道334沿刻度件33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容置通道334与第二定位槽322对齐。
49.容置通道334与第二定位槽322连通构成容置腔室31,调节件6安装于容置腔室31内;当调节件6的一端位于第二定位槽322,调节件6完全位于所述容置腔室31时,调节件6处于收态;当调节件6的一端与抵压面321相互抵压,调节件6部分位于容置腔室31时,调节件6处于凸态;调节件6处于收态与凸态时,拨动件32与刻度件33均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6为两个滚球。
50.拨动件32设置有限位柱324和供限位柱324穿设的腰形孔323,限位柱324穿设腰形孔323与刻度件3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拨动件32的最大直径与刻度件33的最大直径相同;腰形孔323和限位柱324设置有两组,且腰形孔323和限位柱324分别位于拨动件32的直径两端的位置,两组限位柱324位于拨动件32中轴线两侧呈中心对称设置。腰形孔323具有第一端3231和第二端3232,限位柱324位于腰形孔323内,限位柱324与腰形孔323在第一端3231和第二端3232之间往复滑移连接,限位柱324位于第一端3231时,调节件6与第二定位槽322抵压,调节件6处于收态;限位柱324位于第二端3232时,调节件6与抵压面321抵压,调节件6处于凸态。
51.拨动件32沿拨珠332的运动轨迹设置有一组转接槽325,拨珠332位于其一转接槽
325内,拨珠332在两个转接槽325之间的运动距离与定位柱从第一端3231运动至第二端3232的距离相同;为了增大使用者调节中的感知效果,弹簧331和拨珠332均设置两组,转接槽325设置为两组共四个,四个转接槽325两两一组位于拨动件32中轴线两侧呈对称设置,弹簧331和拨珠332位于拨动件32中轴线两侧呈中心对称设置,且弹簧331和拨珠332与一组转接槽325一一对应。
52.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调节件6状态切换的正确性,刻度件33设置有凸块335,拨动件32设置有用于容纳凸块335的避让槽326,凸块335位于避让槽326内且凸块335与避让槽326侧壁具有用于拨动件32转动的避让空间,调节件6处于收态,凸块335与避让槽326一侧抵压,调节件6处于凸态,凸块335经过避让空间与避让槽326另一侧抵压。
53.参照图2和图3,底盘4位于基架1与刻度件33之间,底盘4具有圆饼状的第二安装部和圆管状的第二连接部,底盘4的第二安装部与刻度件33的第一安装部的最大直径相同,底盘4第二连接部的内壁直径大于刻度件33的第一连接部的外壁直径。底盘4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槽41,若干第一定位槽41沿调节件6的运动轨迹分布,第一定位槽41的开口朝向刻度件33,且第一定位槽41与容置通道334对齐。调节件6处于收态时,调节件6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槽41之间;凸态时,调节件6与第一定位槽41槽底抵压。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6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定位槽41之间的运动夹角为7.5度。
54.基架1设置有连接孔,底盘4的第二连接部位于连接孔内;底盘4的第二安装部和基架1均设置有用于螺栓穿设的孔,螺栓同时穿设使得底盘4与基架1螺纹连接。
55.进一步的,为了提升拨动件32的使用便捷性,拨动件32外周壁设置有持握块327,持握块327大体呈矩形设置,持握块327与地面平行且持握块327距离地面近的端面与刻度件33的第一安装部外周壁接触。
56.刻度件33的第一安装部外周壁设置有刻度表,拨动件32的第二安装部外周壁设置有指示标志,在调节件6处于凸态时,转动刻度盘进行角度调节,指示标志与刻度表相互配合能够明确调节的角度。
57.刹车片34位于刻度件33的第一安装部和底盘4的第二安装部之间,刹车片34为圆环状,刹车片34与刻度件33和底盘4的中轴线重合,刻度件33与底片转动的过程中,刹车片34增加了刻度件33与底盘4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调节件6在不同的第一定位槽41之间切换时,需要对刻度件33施加大于刹车片34与刻度件33之间摩擦力的施加力,在角度调节完毕之后,刹车片34提高调节件6位于第一定位槽41内的稳定性。
58.胶套35为圆管状,胶套35套设于刻度件33的第一连接部,且胶套35与刻度件33滑移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胶套35的内壁与刻度件33的第一连接部外壁接触,胶套35的外壁与底盘4的第二连接部内壁接触,使得底盘4与刻度件33紧密接触;同时胶套35可以减少底盘4与刻度件33的磨损,当胶套35磨损到一定程度进行更换,可以节约因更换底盘4与刻度件33的成本。
59.进一步的,为了限制了底盘4与刻度件33之间的滑动,刻度件33设置有凸缘336,底盘4设置有限位槽42,凸缘336插接于限位槽42内,凸缘336与限位槽42限位配合使得底盘4与刻度件33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保证第一定位槽41和第二定位槽322均处于调节件6的运动轨迹内。
60.波簧5为圆环状,调节件6处于收态时,调节件6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定位凹槽之
间,调节件6在若干第一定位槽41内运动与底盘4不产生使得波簧5压缩的力,实现连接杆2相对于基架1进行各个角度的精细调节;调节件6处于收态时,调节件6距离底盘4近的一端位于第一定位凹槽内且与第一定位凹槽卡接,调节件6在运动到相邻的第一定位槽41时,调节件6与底盘4抵压使得底盘4朝向波簧5的方向运动,底盘4压缩波簧5产生形变使得调节件6进入下一个第一定位槽41内,切换组件3带动连接件转动实现固定角度的粗调。
61.第一垫片7和第二垫片8为圆环状,第一垫片7和第二垫片8的中轴线与波簧5的中轴线重合。第一垫片7与第二垫片8位于波簧5两侧,第一垫片7与第二垫片8配合,减少在角度调节过程中波簧5对底盘4的磨损,降低零件的更换成本。
6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双模式调节的支架旋转机构的实施原理为:粗调状态时,拨珠332位于转接槽325内,容置通孔与第二定位槽322不连通,调节件6一端位于两个第二定位槽322之间的抵压面321处,调节件6另一端位于第一定位槽41内,调节件6处于凸态;转动连接杆2,连接杆2带动刻度盘转动,调节件6从第一定位槽41内移动同时与底盘4抵压,从而底盘4朝向波簧5的方向运动,底盘4压缩波簧5产生形变使得调节件6进入相邻的两个第一定位槽41之间,继续转动连接杆2,调节件6从相邻的两个第一定位槽41之间进入下一个第一定位槽41内,波簧5回弹使得底盘4朝向刻度件33的方向运动,调节件6与第一定位槽41槽底抵压,即完成一次7.5度的角度调节。
63.切换精调时,对持握块327施加力,使得持握块327带动拨动件32进行转动,拨珠332压缩弹簧331,使得拨珠332与弹簧331均位于容纳槽333内,继续转动拨动件32,使得拨珠332从转接槽325进入相邻的另一个转接槽325内,弹簧331回弹使得拨珠332与转接槽325槽底抵压,容置通孔与第二定位槽322连通,调节件6一端位于第二定位槽322内,调节件6处于收态,调节件6的另一端位于容置通孔内;根据指示标识与刻度表,转动连接杆2至特定的角度,连接杆2带动和刻度盘转动,调节件6与底盘4朝向刻度件33的端面相对转动,且调节件6与底盘4接触不与底盘4抵压,波簧5不产生形变,连接杆2即可完成精准角度的调节。
6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