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组件及车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13:27: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装配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2.汽车车顶经常会安装有用于装载行李或装饰车身的支架,在现有技术中,车顶的行李架通常会安装于车顶与两车身侧围之间的槽中,这种槽通常被成为雨槽,主要用于在雨天对雨水起导流作用,也常用于加装行李架等车顶附件,能够实现无损安装的效果。
3.然而,随着目前全景玻璃天窗的在汽车领域的普及,车顶雨槽空间不断在缩小,导致目前很多汽车的车顶雨槽已不足以提供行李架以固定于车顶雨槽的空间,因此市场急需一种能使车顶附件无损安装于车顶的产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用于将行李架等车顶附件固定于车顶雨槽的连接组件及车体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以及第四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第四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之间形成有第六连接部,且第六连接部连接于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其中,第一连接部设于车体槽,且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车体槽,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配合卡接于第一连接部,且第三连接部与第五连接部分别设于车顶梁背离于车体槽的一侧;第三连接部与第五连接部配合连接于第六连接部,以配合第二固定部固定于车横梁上,和/或配合第三固定部固定于车顶梁上;其中,车体槽是由车横梁的端部下陷形成,车顶梁盖设于车体槽。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可以利用固定于车横梁的第一连接件,将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配合固定于车顶梁和车横梁之间,进而第四连接件可配合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固定在车顶梁和/或车横梁上,以提供安装空间给外部车顶附件。
6.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体组件,包括:车横梁、车顶梁以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与车横梁和/或车顶梁固定连接。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组件,利用车横梁、车顶梁以及连接组件之间的配合结构,使得外部的车顶附件可以安装于连接组件上,进而实现车顶附件在车顶的无损安装。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装设有车体组件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车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图2实施例中的车体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图2实施例中的车体组件沿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图2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6是图5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5.图7是图2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8是图2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9是图2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初步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0是图9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进一步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1是图10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进一步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12是图2实施例中第四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说明:
22.图中:10、车体组件,20、连接组件,101、车体槽,110、第一表面,102、车顶梁,120、第二表面,103、车横梁,130、第三表面,200、第一连接件,201、第一固定部,210、第一子固定部,220、第二子固定部,230、排水位,202、第一连接部,240、第一卡接部,250、第一限位部,260、加强部,300、第二连接件,301、第二连接部,310、第二卡接部,302、第三连接部,303、第七连接部,320、第四卡接部,400、第三连接件,401、第四连接部,410、第三卡接部,402、第五连接部,403、第八连接部,420、第五卡接部,500、第四连接件,501、第二固定部,502、第三固定部,503、第六连接部,510、通孔,600、锁紧件,α、第一预设角,β、第二预设角。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26.目前的行李架与车顶的连接方式中,粘接是比较主要的一种,申请人研究发现,利用3m胶将行李架的底部粘接于车顶,是一种较为方便的方式,然而通过这种方式安装的行李架对重物的承载能力有限,仅适用于安装作为装饰的行李架,而不能用于安装能够承载
行李的行李架,否则会存在有安全隐患。申请人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在车顶雨槽位置开孔,并在内部预埋螺母,进而使行李架通过螺栓与雨槽内部预留的螺母锁紧固定,从而可以将行李架稳固地安装于车顶,且不会损伤车顶表面,此外,通过在车顶雨槽位置碰焊设有螺栓或落螺母的金属支架的方式,使得行李架可以通过螺母或螺栓固定于金属支架,也可以将行李架无损稳固地安装于车顶。然而,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种将行李架安装于车顶方式对车顶雨槽的空间有一定的要求,而随着目前全景玻璃天窗在汽车领域的普及,车顶雨槽空间不断在缩小甚至取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行李架安装方法在部分汽车上的使用。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体组件10,以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7.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装设有车体组件10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车体组件10包括但不限于车顶梁102、车横梁103以及连接组件20;其中,车横梁103的端部下陷形成车体槽101,连接组件20可以固定于车体槽101,并与车顶梁102和/或车横梁103固定连接。具体地,车顶梁102可以设于汽车的顶部,车横梁103可以设于汽车的两侧,车横梁103朝向汽车车身中部的端部可以下陷形成车体槽101,车顶梁102可以盖设于车体槽101;连接组件20可以固定于车体槽101,并固定连接于车顶梁102和/或车横梁103的顶部,以使得外部支架等附件可以安装于连接组件20。举例而言,车横梁103可以是汽车的车身侧围,车顶梁102可以是汽车的车身顶部,车体槽101可以是汽车的车身侧围和车身顶部之间的雨槽,连接组件20可以设于该雨槽中,并分别固定在汽车的车身侧围和车身顶部上,进而行李架可以借由连接组件20固定在车顶上,以实现行李架在车顶的无损安装。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车顶梁102和车横梁103也可以分别是设于汽车车身侧围以及车身顶部的梁,连接组件20可以借由车顶梁102和/或车横梁103固定于车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组件10,可以利用连接组件20与车体槽101、车顶梁102以及车横梁103的配合结构,将连接组件20设于车体槽101并固定于车顶梁102和/或车横梁103的顶部,进而使得外部车顶附件可以借由连接组件20固定于车顶梁102和/或车横梁103,以实现外部车顶附件在汽车车顶的无损安装。
29.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车体组件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0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连接件200、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和第四连接件500;其中,第一连接件200可以设于车体槽101,并固定在车体槽101形成的表面上;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靠近车体槽101的一端可以相配合在车体槽101中与第一连接件200卡接,以使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可拆卸地固定在车体槽101中;第四连接件500可以盖设于车顶梁102和/或车横梁103上,并连接于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背离于车体槽101的一端,以使得第四连接件500能够在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的配合下固定于车顶梁102和/或车横梁103上。
30.具体地,车体槽101可以形成有第一表面110,车顶梁102可以形成有第二表面120,车横梁103可以形成有第三表面130,其中,车横梁103的端部可以下陷形成车体槽101,第一表面110可以是车体槽101的底部的上表面,第二表面120可以是车顶梁102的上表面,第三表面130可以是未下陷形成车体槽101的车横梁103的上表面;其中,车顶梁102可以盖设于车体槽101,且与车体槽101之间存在有缝隙。第一连接件200可以固定于第一表面110,并与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配合卡接于车体槽101中,进而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
件400可以与第四连接件500配合连接以将第四连接件500固定于车顶梁102和/或车横梁103上。
31.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图3是图2实施例中的车体组件1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实施例中的车体组件10沿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201和第一连接部202,第二连接件3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部301和第三连接部302,第三连接件4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连接部401和第五连接部402,第四连接件5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固定部501和第三固定部502,第二固定部501和第三固定部502之间形成有第六连接部503。
32.其中,第一连接件200的第一固定部201可以固定于第一表面110,第一连接部202可以设于车体槽101中;第二连接件300的第二连接部301以及第三连接件400的第四连接部401可以在车体槽101中配合与第一连接部202卡接,以使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可拆卸地固定于车体槽101中,第三连接部302和第五连接部402设于车顶梁102背离于车体槽101的一侧;第四连接件500的第二固定部501抵接于第二表面120,和/或第三固定部502抵接于第三表面130;第四连接件500的第六连接部503连接于第三连接部302和第五连接部402,进而第六连接部503与第三连接部302及和第五连接部402配合将第二固定部501固定在车顶梁102上,和/或将第三固定部502固定在车横梁103上。
33.进一步地,连接组件20还可以包括锁紧件600,锁紧件600可以配合第三连接部302、第五连接部402与第六连接部503将第二固定部501固定在第二表面120上,和/或将第三固定部502固定在第三表面130上。其中,第五连接部402、第六连接部503可以形成有通孔,第三连接部302可以设有相应的螺母,锁紧件600能够贯穿第五连接部402、第六连接部503的通孔,进而锁紧件600能够螺纹连接于第三连接部302,进而锁紧件600能够配合第三连接部302和第五连接部402抵接于第六连接部503,以将形成于第六连接部503端部的第二固定部501固定于第二表面120,和/或将形成于第六连接部503端部的第三固定部502固定于第三表面130。
34.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件500可以是一支架,第二固定部501和第三固定部502分别是该支架的两侧壁,第六连接部503可以是两侧壁之间形成的分别连接于两侧壁的顶壁,该顶壁可以形成有一能够容纳锁紧件600的通孔,第三连接部302和第五连接部402可以设有相应的通孔,且第五连接部402可以盖设于第三连接部302,第三连接部302底部还可以设有螺栓,锁紧件600可以是与该螺栓对应的螺钉,进而当锁紧件600贯穿第六连接部503、第五连接部402和第三连接部302时,锁紧件600可以与第三连接部302底部的螺栓螺纹连接并抵接于第六连接部503上,随着锁紧件600逐渐旋入螺栓,锁紧件600可以施加给第三连接部302和第五连接部402一个背离于车体槽101的力,从而使第二连接部301进一步固定于第一连接部202,同时,锁紧件600可以相应地施加给第六连接部503一个朝向车体槽101的力,以使得第二固定部501相应地受到抵接在第二表面120的力,和/或使得第三固定部502相应地受到抵接在第三表面130的力,进而第四连接件500能够固定于车顶梁102和/或车横梁103上。
35.需要注意的是,锁紧件600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在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和第四连接件500之间,以给第二连接件300及第三连接件400施加一个向车体槽101的力和并施加给第四连接件500一个相反的力,以加固车体组件10的连接结构。可以理解地,
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锁紧件600也可以是其他能够与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和第四连接件500配合实现相应功能的元件,例如锁紧件600可以是能够与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卡接且能够利用该卡接结构限制第二连接件300向车体槽101方向移动的元件,进而当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在外力作用下与锁紧件600卡接后车体也能够在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和第四连接件500以及锁紧件600的配合下形成稳固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36.此外,第二连接件300还包括第七连接部303,第三连接件400还包括第八连接部403,第七连接部303设于第二连接部301与第三连接部302之间,第八连接部403设于第四连接部401与第五连接部402之间,第七连接部303可卡接于第八连接部403。
37.此外,第一固定部201固定在第一表面110上,第一固定部201与第一连接部202可以形成第一预设角α,以使得第一连接部202设于车体槽101中,同时第二连接部301与第七连接部303可以形成第二预设角β,第四连接部401与第八连接部403可以形成第二预设角β,以使第一连接部202能够在车体槽101卡接于第二连接部301、第四连接部401,进而使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能够从车顶梁102与车体槽101之间的缝隙插入车体槽101并卡接于固定在第一表面110上的第一连接件200,进而第四连接件500能够借由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固定于车顶梁102和/或车横梁103上,以使得外部的行李架等车顶附件能够借由第四连接件500无损稳固地固定于车顶。
38.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元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是铆接、焊接、粘接、螺栓连接、销键连接、卡扣联接等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采取何种连接方式。
39.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6,图5是图2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0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201和第一连接部202。
40.其中,第一固定部201的两端分别下陷形成第一子固定部210和第二子固定部220,第一子固定部210和第二子固定部220分别固定于第一表面110,以加强第一连接件200的整体强度,防止第一连接件200的强度不足导致车体组件10损坏。
41.进一步地,第一子固定部210与第二子固定部220之间形成排水位230,以使得流至第一固定部201的水分能够经由排水位230流出。其中,排水位230可以是第一子固定部210与第二子固定部220之间形成的孔位,用于防止流入车体槽101的水分被第一固定部201阻碍。
42.进一步地,第一表面110可以设有排水部,例如倾斜向外部的导水槽等,用于将第一表面110上的水分排至外部,此外,第二表面120、第三表面130也可以设有排水部,用于将水分排至外部或车体槽101中。可以理解地,排水位230可以使得流至第一固定部201的水分可以流出而不会被阻碍在第一固定部201处。
43.此外,第一固定部201和第一连接部202之间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加强部260,加强部260可以是突起于第一连接件200表面的加强筋位,用于增加第一卡接部240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01和第一连接部202之间设有三处突起的加强筋位,以防止第一卡接部240的强度不够而导致车体组件10损坏。
44.可选地,第一连接部202背离于第一固定部201外凸形成有第一卡接部240,用于将
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卡接于第一连接部202的两端。此外,第一卡接部240背离于第一固定部20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限位部250,用于限制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相对于第一卡接部240沿第三方向的移动,其中,第三方向可以是背离于第一连接部202的方向,换而言之,第一限位部250能够进一步稳固第一卡接部240与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的卡接结构,防止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沿背离于第一连接部202的方向移动。
45.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8,图7是图2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00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400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连接件3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部301和第三连接部302,第三连接件4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连接部401和第五连接部402,其中,第二连接部301、第四连接部401用于与第一连接件200配合卡接于车体槽101中,第三连接部302、第五连接部402用于与第四连接件500配合连接于车顶梁102背离于车体槽101的一侧。
46.其中,第二连接部301的一端内凹形成有与第一卡接部240相匹配的第二卡接部310,第四连接部401的一端内凹形成有分别与第一卡接部240、第二卡接部310相匹配的第三卡接部410,第二卡接部310、第三卡接部410可配合卡接于第一卡接部240。
47.具体而言,第一卡接部240可以是第一连接件200的一端设置的用于卡接于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的凸台,第二卡接部310和第三卡接部410可以是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端部的与第一卡接部240相匹配的凹台,用于配合卡接于第一卡接部240,以实现第一连接件200、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之间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4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七连接部303还设有第四卡接部320,第八连接部403还设有第五卡接部420,其中,第四卡接部320可以是第七连接部303的一端朝向第三连接件400外凸形成,第五卡接部420可以是第八连接部403的一端背离于第二连接件300内凹形成,第四卡接部320与第五卡接部420可以匹配卡接,以限制第二卡接部310相对于第一卡接部24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同时限制第四卡接部320相对于第一卡接部240沿第二方向的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可以是背离于第三连接件400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背离于第二连接件300的方向,换而言之,第四卡接部320与第五卡接部420之间的卡接可以稳固第二连接件300与第三连接件400之间连接结构,进而实现第一连接件200与第二连接件300便捷、稳固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49.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卡接部320可以是一燕尾状的凸部,第五卡接部420可以是与第四卡接部320相匹配的燕尾槽,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卡接部320和第五卡接部420的形状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第四卡接部320可以是中部可以形成有凸部的凸台,第五卡接部420可以是与第四卡接部320相匹配的凹槽,或第五卡接部420可以是凸台,第四卡接部320是相应的凹槽等,只要使得第四卡接部320和第五卡接部420能够卡接并限制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相背移动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0.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250可以用于稳固第一卡接部240、第二卡接部310以及第三卡接部410之间的卡接结构,以限制第二卡接部310以及第三卡接部410背离于第一连接件200移动,可以理解地,第一限位部250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形状结构,例如第一限位部250也可以是第一卡接部240背离于第一固定部201的一端向上凸起的凸部等,只要能限制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背离于第一连接件200的移动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1.申请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卡接件在结构上存在有拆卸不方便或连接不牢固的问题,将这种卡接件应用于连接外部行李架等车顶附件与雨槽之间的连接结构中容易导致连接结构拆卸不便或安装不稳的缺点。其中,可拆卸安装是卡接结构的主要优点之一,可拆卸安装结构应用于雨槽于车顶附件的连接结构能够便于车顶附件的拆卸,也能够在车顶附件拆卸后将安装结构一并拆卸,而不会影响车体的美观性;而安装稳固是避免车顶附件安装存在安全隐患的必要功能。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可拆卸连接且连接稳固的车体组件10,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00与第二连接件300可以利用第一卡接部240与第二卡接部310、第三卡接部410以及第四卡接部320和第五卡接部420配合结构,实现可稳固连接的可拆卸式连接。
52.请结合参阅图9至图11,图9是图2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00、第二连接件300与第三连接件400初步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00、第二连接件300与第三连接件400进一步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00、第二连接件300与第三连接件400进一步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53.在第一连接件200与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的卡接过程中,首先将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插入车体槽101,直至第二卡接部310和第三卡接部410的位置与第一卡接部240的位置相对应。
54.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301与第四连接部401相向移动,以使第二卡接部310和第三卡接部410相向插入第一卡接部240,完成第一卡接部240与第二卡接部310、第三卡接部410的配合卡接,进而第七连接部303和第八连接部403相向移动,以使第四卡接部320与第五卡接部420相应卡接。
55.进一步地,第三连接部302和第五连接部402进行匹配调整移动,以使第二连接件300和第三连接件400进一步稳固连接,并使第三连接部302、第五连接部402与第四连接件500的连接位置相对应。
56.进一步地,当第一连接件200与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在车体槽101中形成固定连接结构时,第三连接部302和第五连接部402设于车顶梁102背离于车体槽101的一侧,用于与第四连接件500连接。请结合参阅图12及图2至图4,图12是图2实施例中第四连接件500的结构示意图。
57.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件500包括第二固定部501、第三固定部502,以及形成于第二固定部501和第三固定部502之间的第六连接部503,第六连接部503分别连接于第二固定部501和第三固定部502。第六连接部503中部可以形成有与第三连接部302相匹配的通孔510,第三连接部302能够贯穿通孔510并配合锁紧件600将第二固定部501固定于车顶梁102上,和/或将第三固定部502固定于车横梁103上,同时进一步加固了第一连接件200与第二连接件300的连接结构,具体过程上述已有说明,在此不作赘述。
58.需要注意的是,第三连接部302、第五连接部402、第四连接件500以及锁紧件600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第三连接部302、第五连接部402的通孔内壁可以设置有螺纹,锁紧件600可以是相应的螺钉,进而锁紧件600可以配合第三连接部302、第五连接部402实现车体组件10的稳固连接;此外,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锁紧件600,同时第六连接部503可以设有与第三连接部302、第五连接部402相匹配的螺钉,进而第六连接部503可以配合第三连接部302、第五连接部402实现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与第四连接
件500的连接,以使第四连接件500固定于车顶,同时进一步加固第一连接件200与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的卡接,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采取其他可实现相应功能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9.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或设备,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6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1.此外,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62.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组件10,可以利用第一连接件200、第二连接件300与第三连接件400的配合结构实现可拆卸式稳固安装结构,进而可以利用第二连接件300、与第三连接件400与第四连接件500和锁紧件600的配合结构实现第四连接件500在车顶梁102和/或车横梁103上的固定,并进一步加固第一连接件200与第二连接件300、第三连接件400的连接,从而将连接组件20可拆卸地固定于车顶,以便于外部行李架等车顶附件在车顶的安装。
6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组件10为狭隘、深凹坑等不寻常位置无法预装螺栓或螺母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且车体组件10在安装中不存在安装错位的现象,具有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同时拆卸简单的特点。
64.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