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18:21: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土木工程是指除房屋建筑以外,为新建、改建或扩建各类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等所进行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维护等各项技术工作及其完成的工程实体。
3.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防灾减灾警示装置一般只是通过简单的警示牌来对过往的人员进行提示,而这类警示牌一般都是通过将支撑柱的底部掩埋在土壤内部并辅以浇筑来进行安装,因此这类警示牌的稳定性容易受到周围土壤的限制,一旦发生比较严重的灾害时,这种警示牌可能会直接被冲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掩埋和浇筑需要较多的施工量,同时还需要将警示牌焊接到支撑柱上,因此整体的安装步骤较多,并且需要多次焊接和位置校准,同时这种方法大部分都需要在天气较好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因此就导致实际的安装速度受到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整个过程只需要施工人员将触发对接平台安放到锁定平台上即可,大幅降低了安装的难度,并且无需额外的焊接或其他安装流程,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体的安装效率,有助于保护施工人员处于一个较为安全的状态下。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警示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和灾害提示装置,所述灾害提示装置的两端连接在支撑装置的一侧,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掩埋底座、初始固定杆、第一转轴、从动转杆、对接转杆、限位勾爪和内置防护架构,所述初始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掩埋底座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在初始固定杆的另一端,所述从动转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转轴上,所述对接转杆安装在从动转杆的另一端,所述对接转杆的中段设置有矩形外壳,所述限位勾爪安装在掩埋底座的底部,所述内置防护架构的一侧连接在掩埋底座上,所述内置防护架构的另一侧连接在矩形外壳的外壁上。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置防护架构包括防护面板、中心转杆、定位转轴、延伸支架和固定撑顶架,所述延伸支架的一侧连接在固定撑顶架的内部,所述定位转轴安装在延伸支架的内部,所述定位转轴位于延伸支架的另一侧,所述防护面板共设置有两
个,所述防护面板的两侧均连接在定位转轴的外壁上,所述中心转杆安装在防护面板的中心部位。
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直接收缩或扩大与地面的接触范围和防护面积,此方式能够大幅提升整个装置的稳定性,确保其能够进行长时间的使用,并且立体式的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冲击力,从而在灾害发生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减灾的效果。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灾害提示装置包括主支撑杆、分隔横杆、对接架构和警示架构,所述分隔横杆安装在主支撑杆的中段,所述分隔横杆贯穿主支撑杆,所述对接架构安装在主支撑杆的顶部,所述主支撑杆位于警示架构的两侧,所述警示架构的两端均连接在对接架构的内部。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此灾害提示装置采用多个结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安装难度,并且可以提升结构强度。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接架构包括锁定平台、触发对接平台、加固锁扣、衔接弧形板和限制突触,所述触发对接平台的底部连接在锁定平台的内部,所述加固锁扣安装在触发对接平台的顶部,所述触发对接平台的两端连接在锁定平台的外壁上,所述衔接弧形板的一侧连接在触发对接平台的一端,所述限制突触安装在衔接弧形板的外壁上。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孔可以配合衔接弧形板上的限制突触进行使用,既降低了定位的难度又可以配合焊接进行使用来提升结构强度。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定平台的内部开设有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底部设置有触发开关,所述锁定平台的内部设置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接线端与触发开关的接线端相连接,所述升降台的顶部设置有竖直对接杆,所述竖直对接杆的顶部设置有扩张卡块,所述扩张卡块与竖直对接杆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安装过程只需要施工人员将触发对接平台安放到锁定平台上即可,大幅降低了安装的难度。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触发对接平台的底部设置有插接凸块,所述触发对接平台的底部开设有对接孔,所述对接孔底部与触发对接平台的交接处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触发对接平台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前对各个结构的连接部位进行确定,可以进一步降低组装的难度。
1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接凸块的顶部连接在触发开关的顶部,所述竖直对接杆的顶部连接在对接孔的内部。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无需额外的焊接或其他安装流程,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体的安装效率,有助于保护施工人员处于一个较为安全的状态下。
1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警示架构包括固定外环、警示牌、对接中心杆、弧形面板和固定孔,所述固定外环安装在警示牌的边缘处,所述对接中心杆的一端连接固定外环的外壁上,所述对接中心杆的另一端贯穿弧形面板连接在衔接弧形板的内部,所述固定孔位于弧形面板的外壁上。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警示牌可以采用双面的设计,便于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警示信息。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21.1、本实用新型中,灾害提示装置通过对接架构中的锁定平台和触发对接平台来降低安装和固定的难度,在进行安装时可以将触发对接平台直接安放到锁定平台的内部,随后底部的插接凸块会直接插入到定位孔的内部来下压触发开关,从而将另一端的竖直对接杆推动到对接孔的内部,并最终由扩张卡块将锁定平台和触发对接平台连接到一起,整个过程只需要施工人员将触发对接平台安放到锁定平台上即可,大幅降低了安装的难度,并且无需额外的焊接或其他安装流程,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体的安装效率,有助于保护施工人员处于一个较为安全的状态下。
22.2、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装置利用两侧的掩埋底座推动中间的初始固定杆和内置防护架构,可以直接收缩或扩大与地面的接触范围和防护面积,此方式能够大幅提升整个装置的稳定性,确保其能够进行长时间的使用,并且立体式的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冲击力,从而在灾害发生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减灾的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警示装置的立体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警示装置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警示装置的内置防护架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警示装置的灾害提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警示装置的警示架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警示装置的主支撑杆和对接架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警示装置的锁定平台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警示装置的触发对接平台结构示意图。
31.图例说明:
32.1、支撑装置;2、灾害提示装置;
33.11、掩埋底座;12、初始固定杆;13、第一转轴;14、从动转杆;15、对接转杆;16、限位勾爪;17、内置防护架构;
34.171、防护面板;172、中心转杆;173、定位转轴;174、延伸支架;175、固定撑顶架;
35.21、主支撑杆;22、分隔横杆;23、对接架构;24、警示架构;
36.231、锁定平台;232、触发对接平台;233、加固锁扣;234、衔接弧形板;235、限制突触;
37.2311、容纳凹槽;2312、定位孔;2313、触发开关;2314、升降台;2315、扩张卡块;2316、竖直对接杆;
38.2321、插接凸块;2322、对接孔;2323、限位孔;2324、限位槽;
39.241、固定外环;242、警示牌;243、对接中心杆;244、弧形面板;245、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实施例1
4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警示装置,包括支撑装置1和灾害提示装置2,灾害提示装置2的两端连接在支撑装置1的一侧,支撑装置1包括掩埋底座11、初始固定杆12、第一转轴13、从动转杆14、对接转杆15、限位勾爪16和内置防护架构17,初始固定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掩埋底座11的内部,第一转轴13安装在初始固定杆12的另一端,从动转杆1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转轴13上,对接转杆15安装在从动转杆14的另一端,对接转杆15的中段设置有矩形外壳,限位勾爪16安装在掩埋底座11的底部,内置防护架构17的一侧连接在掩埋底座11上,内置防护架构17的另一侧连接在矩形外壳的外壁上,内置防护架构17包括防护面板171、中心转杆172、定位转轴173、延伸支架174和固定撑顶架175,延伸支架174的一侧连接在固定撑顶架175的内部,定位转轴173安装在延伸支架174的内部,定位转轴173位于延伸支架174的另一侧,防护面板171共设置有两个,防护面板171的两侧均连接在定位转轴173的外壁上,中心转杆172安装在防护面板171的中心部位。
43.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此装置时首先将支撑装置1部署到土壤当中,随后推动掩埋底座11向内收缩,通过初始固定杆12来推动从动转杆14围绕第一转轴13进行转动,完成整个支撑装置1范围的调节,而在掩埋底座11移动的过程中,位于底部的限位勾爪16将会进一步深入到土壤当中以获取更强的抓地力,最后直接进行掩埋即可,此过程中掩埋底座11会同步推动内置防护架构17中的防护面板171围绕定位转轴173和中心转杆172进行转动,以配合整体范围的缩小,并最终形成可以立体的防护结构,而此内置防护架构17会通过两侧的固定撑顶架175和延伸支架174来提升与掩埋底座11的结构强度,将其结合成以整体进行使用可以大幅提升抗压和抗冲击的能力,从而在灾害发生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减灾的效果,并且此方式可以直接收缩或扩大与地面的接触范围和防护面积,能够大幅提升整个装置的稳定性,确保其能够进行长时间的使用。
44.实施例2
45.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灾害提示装置2包括主支撑杆21、分隔横杆22、对接架构23和警示架构24,分隔横杆22安装在主支撑杆21的中段,分隔横杆22贯穿主支撑杆21,对接架构23安装在主支撑杆21的顶部,主支撑杆21位于警示架构24的两侧,警示架构24的两端均连接在对接架构23的内部,对接架构23包括锁定平台231、触发对接平台232、加固锁扣233、衔接弧形板234和限制突触235,触发对接平台232的底部连接在锁定平台231的内部,加固
锁扣233安装在触发对接平台232的顶部,触发对接平台232的两端连接在锁定平台231的外壁上,衔接弧形板234的一侧连接在触发对接平台232的一端,限制突触235安装在衔接弧形板234的外壁上,警示架构24包括固定外环241、警示牌242、对接中心杆243、弧形面板244和固定孔245,固定外环241安装在警示牌242的边缘处,对接中心杆243的一端连接固定外环241的外壁上,对接中心杆243的另一端贯穿弧形面板244连接在衔接弧形板234的内部,固定孔245位于弧形面板244的外壁上。
46.在本实施例中,灾害提示装置2利用主支撑杆21与支撑装置1进行对接,并通过中段的分隔横杆22直接对整个装置的长度进行限定,直接测量两根分隔横杆22之间的距离即可确定两个支撑装置1之间的距离,而在安装警示架构24时,将触发对接平台232与对接中心杆243连接起来即可,警示牌242位于固定外环241的内部,提升对警示牌242的限制效果,而弧形面板244上的固定孔245可以配合衔接弧形板234上的限制突触235进行使用,既降低了定位的难度又可以配合焊接进行使用来提升结构强度,而在安装好触发对接平台232之后将其整个放到锁定平台231上即可完成整个警示牌242的安装和固定。
47.实施例3
48.如图1、图6、图7和图8所示,锁定平台231的内部开设有容纳凹槽2311,容纳凹槽2311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孔2312,定位孔2312的底部设置有触发开关2313,锁定平台231的内部设置有升降台2314,升降台2314的接线端与触发开关2313的接线端相连接,升降台2314的顶部设置有竖直对接杆2316,竖直对接杆2316的顶部设置有扩张卡块2315,扩张卡块2315与竖直对接杆2316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触发对接平台232的底部设置有插接凸块2321,触发对接平台232的底部开设有对接孔2322,对接孔2322底部与触发对接平台232的交接处开设有限位孔2323,触发对接平台232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2324,插接凸块2321的顶部连接在触发开关2313的顶部,竖直对接杆2316的顶部连接在对接孔2322的内部。
49.在本实施例中,将触发对接平台232安放到锁定平台231内部时,触发对接平台232底部的插接凸块2321会直接插入到定位孔2312的内部来下压触发开关2313,从而启动升降台2314将另一端的竖直对接杆2316推动到对接孔2322的内部,并最终由扩张卡块2315将锁定平台231和触发对接平台232连接到一起,整个过程只需要施工人员将触发对接平台232安放到锁定平台231上即可,大幅降低了安装的难度,并且无需额外的焊接或其他安装流程,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体的安装效率,有助于保护施工人员处于一个较为安全的状态下。
50.工作原理:
5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首先将支撑装置1部署到土壤当中,随后推动掩埋底座11向内收缩,通过初始固定杆12来推动从动转杆14围绕第一转轴13进行转动,完成整个支撑装置1范围的调节,而在掩埋底座11移动的过程中,位于底部的限位勾爪16将会进一步深入到土壤当中以获取更强的抓地力,最后直接进行掩埋即可,此过程中掩埋底座11会同步推动内置防护架构17中的防护面板171围绕定位转轴173和中心转杆172进行转动,以配合整体范围的缩小,并最终形成可以立体的防护结构,而此内置防护架构17会通过两侧的固定撑顶架175和延伸支架174来提升与掩埋底座11的结构强度,将其结合成以整体进行使用可以大幅提升抗压和抗冲击的能力,灾害提示装置2利用主支撑杆21与支撑装置1进行对接,并通过中段的分隔横杆22直接对整个装置的长度进行限定,直接测量两根分隔横杆22之间的距离即可确定两个支撑装置1之间的距离,而在安装警示架构24时,将
触发对接平台232与对接中心杆243连接起来即可,警示牌242位于固定外环241的内部,提升对警示牌242的限制效果,而弧形面板244上的固定孔245可以配合衔接弧形板234上的限制突触235进行使用,既降低了定位的难度又可以配合焊接进行使用来提升结构强度,而在安装好触发对接平台232之后将其整个放到锁定平台231上,此时触发对接平台232底部的插接凸块2321会直接插入到定位孔2312的内部来下压触发开关2313,从而启动升降台2314将另一端的竖直对接杆2316推动到对接孔2322的内部,并最终由扩张卡块2315将锁定平台231和触发对接平台232连接到一起。
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