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贴标方法及贴标流水线与流程

2022-07-10 08:18: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产品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标方法及贴标流水线。


背景技术:

2.在对产品进行封装的过程中,在产品封装之前,需要在包装盒上贴附与产品信息相关标签。传统的贴标是靠工人手工进行或是使用半自动贴标设备辅助人工进行。然而在对一些复杂或特定的标签进行贴附时,半自动贴标设备通常无法使用,而手动贴附时,由于作业人员的作业习惯不同,每个作业人员的贴附过程可能存在差异,使得人工贴附的贴附过程无法统一,并且效率较低。
3.在针对标签包括需贴附于所述包装盒的底盒底面上的第一部分及需贴附于所述包装盒的上盖内侧面的第二部分的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通常先将标签贴附在底盒的底面上,然后将上盖略微扩张后,将上盖扣合在底盒上,随后挤压上盖的侧面,使标签的第二部分贴附在上盖上,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无法精准控制扩张上盖的力,使得上盖极易变形;并且在贴附过程中,底盒内部是承载有待封装的产品的,在贴附标签的第一部分的过程中,无法明显的对位标签,使得标签贴附的位置差异较大。
4.因此,亟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标方法及贴标流水线,以解决因操作人员无法精准控制扩张上盖的力,使得上盖极易变形及无法明显的对位标签而引起的贴标次品率较高的问题。
6.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贴标方法,该贴标方法用于将标签贴附于包装盒上,所述包装盒包括底盒及扣合于所述底盒上的上盖,所述标签包括需贴附于所述底盒的外底面上的第一部分及需贴附于所述上盖的内侧面的第二部分,所述贴标方法包括:
7.s1、使待封装的产品装入所述底盒内,随后倒置所述上盖,以使所述上盖的开口朝上;
8.s2、使所述标签的所述第二部分贴附于所述上盖的内侧面;
9.s3、在翻转贴附有所述标签的所述上盖后,使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底盒;
10.s4、使露出所述上盖的所述标签的所述第一部分翻折并贴附在所述底盒的外底面上。
11.作为优选,步骤s2包括:
12.s21、使所述标签的所述第二部分贴附于所述上盖的内侧面;
13.s22、检测标签露出于所述上盖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信息;
14.步骤s3包括:
15.s31、翻转贴附有所述标签的所述上盖;
16.s32、检测位于所述底盒内的待封装的产品,并比较待封装的产品是否与所述第一
部分的信息匹配;
17.s33、当所述信息匹配时,使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底盒上。
18.作为优选,所述贴标方法还包括:
19.s5、以预设压力使标签压紧于包装盒。
2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贴标流水线,该贴标流水线能够贴附标签至包装盒上,所述包装盒包括底盒及扣合于所述底盒上的上盖,所述标签包括需贴附于所述底盒的外底面的第一部分及需贴附于所述上盖的内侧面的第二部分,所述贴标流水线包括上料装置及输送装置,所述上料装置能够移送装有待封装的产品的所述底盒及倒置的所述上盖至所述输送装置上,所述贴标流水线还包括沿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路径依次设置的:
21.第一贴标装置,能够移载所述标签,并能够将所述标签的所述第二部分贴附于所述上盖的内侧面上;
22.提取装置,能够提取位于所述输送装置上的所述上盖,并能够翻转所述上盖至用于与所述底盒扣合的扣合姿态;
23.扣合装置,能够夹持所述上盖,并使所述上盖扣合于所述底盒上;及
24.第二贴标装置,能够将露出所述上盖的所述标签的所述第一部分翻折并贴附于所述底盒的外底面。
25.作为优选,所述贴标流水线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贴标装置能够移载所述标签至第一检测位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能够检测位于所述第一检测位置的所述标签。
26.作为优选,所述贴标流水线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能够检测位于所述底盒内部的所述产品。
27.作为优选,所述贴标流水线还包括下料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及所述下料装置均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能够使所述下料装置选择性地移载位于所述输送装置上的所述包装盒至第一下料位置或第二下料位置,所述第一下料位置为良品下料位置,所述第二下料位置为次品下料位置。
28.作为优选,所述贴标流水线包括一对所述输送装置及一对分别沿一对所述输送路径设置的所述第一贴标装置、所述提取装置、所述扣合装置、所述第二贴标装置,一对所述输送装置共用所述上料装置及所述下料装置。
29.作为优选,所述贴标流水线还包括保压装置,所述保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贴标装置的下游,所述保压装置能够将所述标签压紧于所述包装盒。
30.作为优选,所述上料装置包括:
31.第一供料机构,能够输送所述底盒和所述上盖;
32.第二供料机构,能够输送所述标签,所述第一贴标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供料机构的输送路径上;及
33.上料机构,能够移送位于所述第一供料机构的所述底盒及倒置的所述上盖至所述输送装置上。
3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先在倒置的上盖内贴附标签的第二部分,随后将上盖扣合在底盒上,并折弯贴附标签的第二部分,有效避免底盒内的产品移位,并且贴标的操作过程更加简便,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保证贴标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标方法的流程图;
3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标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图2中的贴标流水线的布置图;
38.图4是图2中的第一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图2中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是图2中的第一贴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图7是图2中的提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是图2中的保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图9是图2中的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0是图2中的良品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1是图2中的次品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46.图中:
47.11、第一供料机构;111、输送带;112、承载模组;1121、第一承载单元;1122、第二承载单元;12、上料机构;121、第一移载模组;122、上料模组;13、第二供料机构;
48.2、输送装置;
49.3、第一贴标装置;31、第二移载模组;32、第一贴标模组;
50.4、提取装置;
51.5、扣合装置;51、第三移载模组;52、夹持机构;
52.6、保压装置;61、驱动机构;62、配重组件;63、基座;64、压块;
53.71、第一检测装置;72、第二检测装置;
54.81、良品输送线;82、次品输送线;83、下料机构;831、第四移载模组;832、下料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5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9.现有技术中,在针对标签包括需贴附于所述包装盒的底盒的外底面上的第一部分及需贴附于所述包装盒的上盖内侧面的第二部分的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通常先将标签贴附在底盒的底面上,然后将上盖略微扩张后,将上盖扣合在底盒上,随后挤压上盖的侧面,使标签的第二部分贴附在上盖上。
60.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无法精准控制扩张上盖的力,使得上盖极易变形;并且在贴附过程中,底盒内部承载有待封装的产品,在贴附标签的第一部分的过程中,无法明显的对位标签,使得标签贴附的位置差异较大。
6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标方法,如图1所示,该贴标方法用于将标签贴附于包装盒上,该标签包括需贴附于包装盒的底盒的外底面上的第一部分及需贴附于包装盒的上盖内侧面的第二部分,贴标方法包括:
62.s1、使待封装的产品装入底盒内,随后倒置上盖,以使上盖的顶面朝下,从而使操作人员无需托举装载有待封装的产品,能够有效避免底盒内的产品移位;
63.s2、使标签的第二部分贴附于上盖的内侧面,不仅便于标签第二部分的贴附,而且能够方便、有效地对位标签,提升了贴附标签的成功率,此时,标签的第一部分露出上盖;
64.s3、在翻转贴附有标签的上盖后,使上盖扣合在底盒,此时的标签的延伸方向与上盖的扣合方向平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标签贴附在底盒上时还需要弯折标签的操作过程更加简便,扣合后,标签露出上盖的第一部分伸出底盒的外底面;
65.s4、使露出的标签的第一部分翻折并贴附在底盒的外底面上,从而完成标签的贴附。
66.通过先在倒置的上盖内贴附标签的第二部分,随后将上盖扣合在底盒上,并折弯贴附标签的第一部分,有效避免底盒内的产品移位,并且贴标的操作过程更加简便,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保证贴标的成功率。
67.进一步地,步骤s2包括:
68.s21、使标签的第二部分贴附于上盖的内侧面;
69.s22、检测标签露出于上盖的第一部分的信息;
70.步骤s3包括:
71.s31、翻转贴附有标签的上盖;
72.s32、检测位于底盒内的待封装的产品,并比较待封装的产品是否与第一部分的信息匹配;
73.s33、当信息匹配时,使上盖扣合在底盒上,从而能够在封装作业前,核查标签与底盒内的产品是否匹配,有效地减小因标签信息与产品不符而造成返工作业的时间。
74.为了能够使标签更紧固地贴附在包装盒上,贴标方法还包括:
75.s5、以预设压力使标签压紧于包装盒。从而能够有效地压紧标签,使标签更紧固地贴附在包装盒上。
76.由于人工贴附标签的过程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
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贴标流水线,该贴标流水线能够贴附标签至包装盒上,其中,标签包括需贴附于包装盒的底盒底面上的第一部分及需贴附于包装盒的上盖内侧面的第二部分,该贴标流水线包括上料装置及输送装置2,上料装置能够移送底盒及倒置的上盖至输送装置2上,贴标流水线还包括沿输送装置2的输送路径依次设置的第一贴标装置3、提取装置4、扣合装置5及第二贴标装置,第一贴标装置3能够移载标签,并能够将标签的第二部分贴附于上盖的内侧面上,提取装置4能够提取位于输送装置2上的上盖,并能够翻转上盖至用于与底盒扣合的扣合姿态,扣合装置5能够夹持上盖,并使上盖扣合于底盒上,此时标签的第一部分露出于底盒的底面,第二贴标装置能够将标签露出底盒的第一部分翻折并贴附于底盒的底面上,从而能够自动完成需贴附标签的第一部分至包装盒的底盒底面上及需贴附标签的第二部分至包装盒的上盖内侧面上的贴标作业,有效地提升了贴标效率,并且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
7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供料机构11、上料机构12及第二供料机构13,第一供料机构11能够输送上盖和装有工件的底盒,第二供料机构13能够输送多个待贴附的标签,上料机构12能够将位于第一供料机构11上的上盖及底盒搬运至输送装置2上,第一贴标装置3设置于第二供料机构13的输送路径上,第一贴标装置3具有吸取第二供料机构13上的标签的第一工作位置及为上盖贴附标签的第二工作位置。
78.请参见图4和图5,第一供料机构11包括输送带111及设置于输送带111上的多个承载模组112,多个承载模组112沿输送带111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第一供料机构11用于承接输送至贴标流水线的多个底盒及多个上盖,承载模组112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承载单元1121及第二承载单元1122,第一承载单元1121用于承载装有工件的底盒,第二承载单元1122用于承载倒置的上盖,上料机构12包括第一移载模组121及上料模组122,上料模组122设置于第一移载模组121的移动端,第一移载模组121能够使上料模组122依次将位于多个承载模组112上的底盒及上盖搬运至输送装置2上。
79.输送装置2包括输送线及设置于输送线上的载具,上料机构12能够将位于第一供料机构11上的上盖及底盒搬运至载具上,输送装置2的输送路径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贴标工位、提取工位、扣合工位及第二贴标工位,输送线输送载具依次经过第一贴标工位、提取工位、扣合工位及第二贴标工位。
80.请参见图6,第一贴标装置3包括第二移载模组31及第一贴标模组32,第一贴标模组32设置于第二移载模组31的移动端,第二移载模组31能够移动第一贴标模组32分别至第一工作位置及第二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位于第一贴标工位上,第一贴标模组32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吸取第二供料机构13上的标签,并能够在第二工作位置将标签的第二部分贴附在上盖的内侧面上。提取装置4能够提取输送至提取工位的载具上的上盖,并能够在翻转上盖后,将上盖重新放置在载具上。提取装置4可以为提取机械手,提取机械手能够提取输送装置2输送至提取工位的载具上的上盖,提取机械手的移动端包括夹具及翻转机构,夹具能够夹持上盖,翻转机构能够将被夹持的上盖翻转,由于夹具和翻转机构采用现有技术可以实现,本技术不再赘述。
81.请参见图7,扣合装置5包括第三移载模组51及夹持机构52,夹持机构52设置于第三移载模组51的移动端,夹持机构52能够夹持上盖,第三移载模组51能够移动夹持机构52至夹持位于载具上的上盖的夹持位置,随后提取上盖,并在使被夹持机构52夹持的上盖扣
合在底盒上之后,释放被夹持的上盖,夹持机构52可以为夹爪气缸,夹爪气缸能够夹持上盖,第三移载模组51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气缸能够将夹爪气缸及被其夹持的上盖移动扣合在底盒上。
82.第二贴标装置能够将输送至第二贴标工位的载具上的露出底盒的标签的第一部分翻折并贴附于底盒的底面上,从而自动完成需贴附标签的第一部分至包装盒的底盒底面上的作业过程及需贴附标签的第二部分至包装盒的上盖内侧面上的作业过程。
83.进一步地,贴标流水线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71,第一检测装置71设置于上料装置及提取装置4之间,第二移载模组31还能够移动第一贴标模组32至第一检测位置,第一检测装置71能够检测位于第一检测位置的标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位置靠近于第一贴标装置3为上盖贴附标签的第二工作位置,第一检测装置71不仅能够检测位于第一检测位置的标签上的信息,而且还能够检测位于第二工作位置上的标签露出于上盖的第一部分的位置,从而不仅能够识别标签的信息,还能够检测第一贴标装置3是否将标签的第二部分贴附在上盖的预定位置上。
84.进一步地,贴标流水线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72,第二检测装置72设置于提取装置4的附近,第二检测装置72能够检测位于底盒内部的产品,第二检测装置72电性连接于第一检测装置71,从而能够判断第一检测装置71测得的标签信息是否能够与第二检测装置72测得的产品信息对应。
85.在本实施例中,贴标流水线还包括下料装置及控制装置,下料装置设置于第二贴标装置的附近,第一检测装置71、第二检测装置72及下料装置均电性连接于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根据第一检测装置71及第二检测装置72的检测结果,使下料装置移载位于输送装置2上的包装盒分别至第一下料位置及第二下料位置,第一下料位置为良品下料位置,第二下料位置为次品下料位置,从而能够对良品的包装盒和次品的包装盒进行分类。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下料装置包括良品输送线81、次品输送线82及下料机构83,下料机构83包括第四移载模组831及下料模组832,下料模组832设置于第四移载模组831的移动端,第四移载模组831能够移动下料模组832分别至下料位置、良品输出位置及次品输出位置,下料位置位于输送装置2的输送路径上,下料模组832能够在下料位置夹持输送装置2上的完成扣合的包装盒,良品输出位置位于良品输送线81的输送路径上,下料模组832能够在良品输出位置释放良品的包装盒,次品输出位置位于次品输送线82的输送路径上,下料模组832能够在次品输出位置释放次品的包装盒。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装置可采用plc控制器控制下料装置,也可以采用电脑软件和运动控制卡控制下料装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86.进一步地,为了使标签更加紧固地贴附在包装盒上,在本实施例中,贴标流水线还包括保压装置6,保压装置6设置于第二贴标装置的下游,保压装置6能够将标签压紧于包装盒。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保压装置6包括驱动机构61、配重组件62、基座63及压块64,包装盒的顶面抵靠在基座63上,驱动机构61能够驱动配重组件62移动,压块64通过绕设于定滑轮组上的钢绳连接于配重组件62,驱动机构61在提取或下落配重组件62的过程中,压块64远离或靠近基座63,从而能够使压块64推抵标签位于包装盒的底部的第一部分,并将包装盒抵压在基座63上,进而能够使标签更加紧固地贴附在包装盒上。
87.较佳地,为了充分利用上料装置及下料装置的工作效率,减少上料装置及下料装置的等待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贴标流水线包括一对输送装置2及一对分别沿一对输送装置
2的输送路径设置的第一贴标装置3、提取装置4、扣合装置5、第二贴标装置、第一检测装置71、第二检测装置72,一对输送装置2共用上料装置及下料装置,从而能够减小贴标流水线的尺寸,减小了贴标流水线的占用空间,并有效降低了设备成本。
88.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