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止双侧同时开启的传递窗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1:45: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双侧同时开启的传递窗。


背景技术:

2.传递窗主要用于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物件传递,以减少洁净区的开门次数,最大限度地避免洁净区受到污染。传递窗使用时,一侧的密封门打开,另一侧的密封门关闭,以免导致污染物进入洁净区,如果操作不当发生两侧的密封门同时打开,造成洁净区与外界连通,将会严重影响洁净区的洁净度。现有的传递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双侧同时开启的传递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双侧同时开启的传递窗,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门框及后门框,所述前门框上设有可开启的前密封门,所述后门框上设有可开启的后密封门;所述箱体内设有互锁机构;
4.所述互锁机构包括有支撑梁、第一锁紧部、第二锁紧部及弹簧,所述支撑梁与所述箱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锁紧部包括有第一压杆、第一l型部及第一锁柱;所述前门框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柱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后门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压杆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前密封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柱配合的第一锁孔;所述第一l型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第一压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l型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l型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柱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一锁孔相对设置;
5.所述第二锁紧部包括有第二压杆、第二l型部及第二锁柱;所述后门框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柱配合的第三通孔,所述前门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压杆配合的第四通孔,所述后密封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柱配合的第二锁孔;所述第二l型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第二压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l型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l型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柱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锁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第二锁孔相对设置;
6.所述第一压杆与所述第二压杆之间通过所述弹簧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杆与所述第二压杆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压杆包括有金属圆杆及连接片,所述金属圆杆的一端设有螺杆,所述连接片的一端设有螺母座,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座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l型部可转动连接。
8.优选地,所述支撑梁上设有第一限位柱及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设于所述第一l型部旁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l型部的转动,所述第二限位柱设于所述第二l型部旁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l型部的转动。
9.优选地,还包括有灭菌装置,所述灭菌装置包括有控制机构及紫外线灭菌灯,所述紫外线灭菌灯设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紫外线灭菌灯连接并控制所述紫外线灭菌灯的开启与关闭。
10.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有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设于所述箱体的前端,所述第二开关设于所述箱体的后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电路及所述第二开关的电路并联相连,两者均可控制所述紫外线灭菌灯的开启与关闭。
11.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有两个行程开关,分别设于所述有前门框及所述后门框中,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紫外线灭菌灯电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前门框及所述后门框上分别设有密封胶条。
13.优选地,所述前密封门及所述后密封门上分别设有观察窗。
14.优选地,所述前密封门及所述后密封门上分别设有可转动的把手,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把手配合的锁扣槽。
15.优选地,所述把手包括有底座及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手柄的前端设有卡紧部,所述卡紧部与所述锁扣槽相接触;所述卡紧部为弧形结构,其与所述锁扣槽相接触的一面为斜坡面。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窗具有互锁的功能,采用第一锁紧部、第二锁紧部及弹簧对两侧的前密封门及后密封门进行锁紧,当其中一个密封门打开时,另一个密封门将被锁止住,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避免前密封门及后密封门同时打开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的传递窗通过物理的方式控制物品的单向传递,机械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员的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污染事故,提高了洁净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止双侧同时开启的传递窗的正面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止双侧同时开启的传递窗的后端结构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止双侧同时开启的传递窗的互锁机构的结构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止双侧同时开启的传递窗的互锁机构的互锁示意图;
21.图3为前密封门及后密封门均关闭状态下,互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前密封门打开后密封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4中,其中各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2]1‑‑
箱体、11
‑‑
前门框、111
‑‑
第一通孔、112
‑‑
第四通孔、12
‑‑
后门框、121
‑‑
第二通孔、122
‑‑
第三通孔、13
‑‑
前密封门、131
‑‑
第一锁孔、14
‑‑
后密封门、141
‑‑
第二锁孔、15
‑‑
密封胶条、16
‑‑
观察窗、17
‑‑
把手、171
‑‑
底座、172
‑‑
手柄、1721
‑‑
卡紧部、18
‑‑
锁扣槽、2
‑‑
互锁机构、21
‑‑
支撑梁、22
‑‑
第一锁紧部、221
‑‑
第一压杆、2211
‑‑
金属圆杆、2212
‑‑
连接片、2213
‑‑
螺母座、2214
‑‑
第一连接孔、222
‑‑
第一l型部、223
‑‑
第一锁柱、23
‑‑
第二锁紧部、231
‑‑
第二压杆、232
‑‑
第二l型部、233
‑‑
第二锁柱、24
‑‑
弹簧、25
‑‑
第一限位柱、26
‑‑
第二限位柱、3
‑‑
灭菌装置、31
‑‑
控制机构、311
‑‑
第一开关、312
‑‑
第二开关、32
‑‑
紫外线灭菌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双侧同时开启的传递窗,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门框11及后门框12,所述前门框11上设有可开启的前密封门13,所述后门框12上设有可开启的后密封门14;所述箱体1内设有互锁机构2;
[0027]
所述互锁机构2包括有支撑梁21、第一锁紧部22、第二锁紧部23及弹簧24,所述支撑梁21与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锁紧部22包括有第一压杆221、第一l型部222及第一锁柱223;所述前门框1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柱223配合的第一通孔111,所述后门框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压杆221配合的第二通孔121,所述前密封门1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柱223配合的第一锁孔131;所述第一l型部22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梁21上,所述第一压杆22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1,另一端与所述第一l型部22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l型部2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柱223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柱22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1并与所述第一锁孔131相对设置;
[0028]
所述第二锁紧部23包括有第二压杆231、第二l型部232及第二锁柱233;所述后门框12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柱233配合的第三通孔122,所述前门框1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压杆231配合的第四通孔112,所述后密封门1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柱233配合的第二锁孔141;所述第二l型部23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梁21上,所述第二压杆23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11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l型部23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l型部2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柱233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锁柱23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122并与所述第二锁孔141相对设置;
[0029]
所述第一压杆221与所述第二压杆231之间通过所述弹簧24连接。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前密封门13与后密封门14之间的互锁通过互锁机构2来实现,互锁机构2中设置了两个相对的第一锁紧部22和第二锁紧部23,两个锁紧部之间通过弹簧24来连接,两个锁紧部的工作过程相同,下面以第一锁紧部22的工作过程来进行说明:
[0031]
第一锁紧部22中包括有第一压杆221、第一l型部222及第一锁柱223,第一压杆221的一端穿过了后门框12上的第二通孔121,由于后密封门14是安装在后门框12上的,当后密封门14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压杆221在弹簧24的作用下,其端部伸出第二通孔121;当后密
封门14合上时,后密封门14的内侧挤压第一压杆221,并将第一压杆221往回顶,这时第一压杆221的端部与后密封门14相接触;
[0032]
当后密封门14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在弹簧24的作用下,第一压杆221向外伸出时,第一l型部222带动第一锁柱223穿过第一通孔111后伸出并卡住前密封门13的第一锁孔131,此时前密封门13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当第一压杆221受到后密封门14的挤压时,第一压杆221回退并作用于第一l型部222,第一l型部222带动第一锁柱223回退,第一锁柱223就从第一锁孔131中离开,这时前密封门13处于可开启的状态。
[003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传递物品时,比如从传递窗的前端送至后端,打开前密封门13并将物品送入箱体1内部,在弹簧24的作用下,第二l型部232带动第二锁柱233伸出并卡住第二锁孔141,此时后密封门14处于锁闭状态;当物品放置完毕,合上前密封门13后,前密封门13作用于第二压杆231,第二压杆231通过第二l型部232带动第二锁柱233回退,此时后密封门14处于可开启状态,于此同时在后密封门14没有开启的情况下,后密封门14作用于第一压杆221使得第一锁柱223回退,使得前密封门13也处于卡开启状态,这时候两个密封门中的任意一侧均可开闭,以便两侧的工作人员可对物品进行操作。当后端需要取出物品时,打开后密封门14,此时第二压杆231伸出,在弹簧24的作用下,第一l型部222带动第一锁柱223伸出并卡住第一锁孔131,前密封门13处于锁闭状态。
[0034]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当一侧的密封门处于闭合状态时,另一侧的密封门可根据需要进行开闭;当一侧的密封门打开时,则另一侧的密封门受到对应的锁柱的限制而无法开启;当两侧同时关闭时,则传递窗两端中的任意一侧都可以进行开闭。本技术方案的机械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易于检修,能够有效地避免前密封门13及后密封门14同时打开的情况。
[0035]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杆221与所述第二压杆23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压杆221包括有金属圆杆2211及连接片2212,所述金属圆杆2211的一端设有螺杆,所述连接片2212的一端设有螺母座2213,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座2213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片221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2214及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2214与所述弹簧2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l型部222可转动连接。通过采用金属圆杆2211与连接片2212的设计,使得金属圆杆2211的伸出长度能够进行调整,当需要可通过调整螺杆与螺母座2213的旋进位置,来对金属圆杆2211金属圆杆2211的伸出长度进行微调,以便更好地适应箱体1及密封门的情况。
[0036]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21上设有第一限位柱25及第二限位柱26,所述第一限位柱25设于所述第一l型部222旁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l型部222的转动,所述第二限位柱26设于所述第二l型部232旁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l型部232的转动。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柱25及第二限位柱26,能够很好地控制第一l型部222及第二l型部232的转动角度,避免两个l型部转动幅度过大导致在箱体1内卡住,或者第一压杆221与第二压杆231卡住出现无法弹出的情况。
[0037]
优选地,还包括有灭菌装置3,所述灭菌装置3包括有控制机构31及紫外线灭菌灯32,所述紫外线灭菌灯32设于所述箱体1内部,所述控制机构31与所述紫外线灭菌灯32连接并控制所述紫外线灭菌灯32的开启与关闭。通过设置灭菌装置3,当被传递的物品进入传递窗后,能够通过控制机构31触发紫外线灭菌灯32,紫外线灭菌灯32对被传递的物品进行消杀作业,提升物品的洁净度。
[0038]
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31包括有第一开关311及第二开关312,所述第一开关311设
于所述箱体1的前端,所述第二开关312设于所述箱体1的后端;所述第一开关311的电路及所述第二开关312的电路并联相连,两者均可控制所述紫外线灭菌灯32的开启与关闭。通过上述结构设计,第一开关311及第二开关312为双控设计,两者都可以控制紫外线灭菌灯32的开启与关闭,当被传递的物品进入传递窗后,工作人员能够通过任意一个开关来手动开启紫外线灭菌灯32进行消杀,控制方便。
[0039]
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31包括有两个行程开关,分别设于所述有前门框11及所述后门框12中,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紫外线灭菌灯32电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当被传递的物品进入传递窗后,前密封门13及后密封门14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前密封门13及后密封门14分别触发对应的门框内的行程开关,两个行程开关处于触发状态并控制紫外线灭菌灯32开启,紫外线灭菌灯32对被传递的物品进行消杀作业。当其中一个密封门打开时,对应的行程开关断开,此时紫外线灭菌关闭,工作人员就可以取出被传递的物品。本实施例的无需手动开启或者关闭紫外线灭菌,同时关上密封门即可自动开始消杀,打开密封门则自动关闭,使用方便。
[0040]
优选地,所述前门框11及所述后门框12上分别设有密封胶条15,通过设置密封胶条15,能够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
[0041]
优选地,所述前密封门13及所述后密封门14上分别设有观察窗16,通过设置观察窗16,能够直观地看到传递窗内的物品。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灯光,以便更清晰地看到物品。
[0042]
优选地,所述前密封门13及所述后密封门14上分别设有可转动的把手17,所述箱体1上设有与把手17配合的锁扣槽18。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把手17为可转动的设计,旋转后与锁扣槽18卡合,完成对密封门的锁紧。
[0043]
优选地,所述把手17包括有底座171及手柄172,所述手柄172与所述底座171可转动连接,所述手柄172的前端设有卡紧部1721,所述卡紧部1721与所述锁扣槽18相接触;所述卡紧部1721为弧形结构,其与所述锁扣槽18相接触的一面为斜坡面。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通过操作手柄172来带动整个把手17的旋转,前端的卡紧部1721在转动时卡入锁扣槽18中进行锁紧。在卡紧部1721的接触与面上设置斜坡面,在卡入的前端位置的厚度较薄,方便卡紧部1721的旋入,后端位置则的厚度较大,以便挤压锁扣槽18进行压紧,使得密封门能够牢牢地贴合对应的门框,提升密封效果。
[004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窗具有互锁的功能,采用第一锁紧部、第二锁紧部及弹簧对两侧的前密封门及后密封门进行锁紧,当其中一个密封门打开时,另一个密封门将被锁止住,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避免前密封门及后密封门同时打开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的传递窗通过物理的方式控制物品的单向传递,机械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员的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污染事故,提高了洁净区的安全性。
[004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