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起重机用配重装置及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08 22:23: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用配重装置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2.大吨位起重机通常会配备超起装置以提高起重机的起重性能,其中超起装置主要包含桁架式超起桅杆和超起配重。在起吊重物时,通过将超起配重悬挂在超起桅杆上,以使起重机在起吊重物时保持平衡。现有的超起配重包括配重托架和码放在配重托架上的配重块,每个配重块的重量在5吨至10吨不等。当起重机的工况改变时,需要通过辅助起重设备对配重底座上的配重块进行拆装以满足当前工况的需求。一般超起工况下配重托架上码放的配重块数量较多,辅助起重设备每次只能起吊一至两块配重块,因此装卸配重块会耗时较多,严重影响起重机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用配重及起重机,旨在解决现有的起重机需要辅助起重设备来增加或拆卸超起配重上的配重块,导致拆卸过程耗时较多且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用配重装置,其中起重机用配重装置包括起吊机构、配重底座和第一配重块;起吊机构用于与起重机连接;配重底座包括吊装于起吊机构上的座本体以及设置在座本体上的第一吊装组件;第一配重块与第一吊装组件可拆卸连接并置于座本体的下方。
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配重底座还包括第二吊装组件,第一吊装组件和第二吊装组件分设于座本体的相对两端,第一配重块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吊装组件和第二吊装组件一一对应地可拆卸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吊装组件和第二吊装组件均包括拉板和第一连接销,拉板的上端与座本体连接,拉板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销与第一配重块可拆卸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配重块的相对两端伸出于座本体并分别设置有第一吊装耳板,拉板与对应的第一吊装耳板同侧设置,拉板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销与第一吊装耳板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吊装组件和第二吊装组件还均包括有第二连接销,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吊装耳板,拉板通过第二连接销与第二吊装耳板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拉板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下端分设于第一吊装耳板的两侧,且第一连接销依次穿过第一板体、第一吊装耳板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上端分设于第二吊装耳板的两侧,且第二连接销依次穿过第一板体、第二吊装耳板和第二板体。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配重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配重块沿座本体的底壁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至少两个第一配重块分别通过第一吊装组件与座本
体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起吊机构包括吊索、提升油缸和连接架,吊索用于与起重机的桅杆连接,连接架设置在座本体的顶壁上,提升油缸安装于连接架上并与吊索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起重机用配重装置还包括第二配重块,第二配重块置于在座本体的顶壁上。
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其中,起重机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起重机用配重装置。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起重机用配重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当起重机使用上述的配重装置时,第一配重块可以通过与第一吊装组件的可拆卸连接吊装于座本体的下方,则当配重装置需要增加重量时,可以通过起重机自身设备将座本体置于第一配重块的上方,然后再将第一吊装组件与第一配重块连接,此时便可完成增重,而当配重装置需要减少重量时,通过起重机自身设备将带有第一配重块的配重底座移至指定位置,此时只需拆除第一吊装组件与第一配重块的连接,便可实现减重。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用配重装置仅依靠起重机自身设备即可完成第一配重块的加装和拆卸,无需辅助起重设备的介入,简化了第一配重块的装卸步骤,从而达到提升起重机作业效率、省时省力的目的。
1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起重机用配重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1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拉板、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起吊机构
ꢀꢀꢀꢀꢀꢀꢀꢀꢀꢀ
11
ꢀꢀꢀꢀꢀꢀꢀꢀꢀ
吊索
[0023]
12
ꢀꢀꢀꢀꢀꢀꢀꢀꢀ
提升油缸
ꢀꢀꢀꢀꢀꢀꢀꢀꢀꢀ
13
ꢀꢀꢀꢀꢀꢀꢀꢀꢀ
连接架
[0024]2ꢀꢀꢀꢀꢀꢀꢀꢀꢀꢀ
配重底座
ꢀꢀꢀꢀꢀꢀꢀꢀꢀꢀ
21
ꢀꢀꢀꢀꢀꢀꢀꢀꢀ
座本体
[0025]
211
ꢀꢀꢀꢀꢀꢀꢀ
第二吊装耳板
ꢀꢀꢀꢀꢀꢀꢀ
22
ꢀꢀꢀꢀꢀꢀꢀꢀ
第一吊装组件
[0026]
23
ꢀꢀꢀꢀꢀꢀꢀꢀ
第二吊装组件
ꢀꢀꢀꢀꢀꢀꢀ
24
ꢀꢀꢀꢀꢀꢀꢀꢀꢀ
拉板
[0027]
241
ꢀꢀꢀꢀꢀꢀꢀꢀ
第一板体
ꢀꢀꢀꢀꢀꢀꢀꢀꢀ
242
ꢀꢀꢀꢀꢀꢀꢀꢀ
第二板体
[0028]
25
ꢀꢀꢀꢀꢀꢀꢀꢀ
第一连接销
ꢀꢀꢀꢀꢀꢀꢀꢀꢀ
26
ꢀꢀꢀꢀꢀꢀꢀꢀꢀ
第二连接销
[0029]3ꢀꢀꢀꢀꢀꢀꢀꢀꢀ
第一配重块
ꢀꢀꢀꢀꢀꢀꢀꢀꢀ
31
ꢀꢀꢀꢀꢀꢀꢀꢀ
第一吊装耳板
[0030]
32
ꢀꢀꢀꢀꢀꢀꢀꢀꢀ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2]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用配重装置。
[0033]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用配重装置,其中,起重机用配重装置包括:
[0034]
起吊机构1,用于与起重机连接;
[0035]
配重底座2,包括吊装于所述起吊机构1上的座本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座本体21上的第一吊装组件22;和
[0036]
第一配重块3,所述第一配重块3与所述第一吊装组件22可拆卸连接并置于所述座本体21的下方。
[0037]
当起重机使用上述的配重装置时,第一配重块3可以通过与第一吊装组件22的可拆卸连接吊装于座本体21的下方,则当配重装置需要增加重量时,可以通过起重机自身设备将座本体21置于第一配重块3的上方,然后再将第一吊装组件22与第一配重块3连接,此时便可完成增重,而当配重装置需要减少重量时,通过起重机自身设备将带有第一配重块3的配重底座2移至指定位置,此时只需拆除第一吊装组件22与第一配重块3的连接,便可实现减重。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用配重装置仅依靠起重机自身设备即可完成第一配重块3的加装和拆卸,无需辅助起重设备的介入,简化了第一配重块3的装卸步骤,从而达到提升起重机作业效率、省时省力的目的。
[0038]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配重底座2还包括第二吊装组件23,第一吊装组件22和第二吊装组件23分设于座本体21的相对两端,第一配重块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吊装组件22和第二吊装组件23一一对应地可拆卸连接。第一配重块3通常为方形的铁块,通过在座本体2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吊装组件22和第二吊装组件23,以对第一配重块3的相对两端分别进行吊装,从而使第一配重块3被吊装时能更加稳固。
[0039]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吊装组件22和第二吊装组件23均包括拉板24和第一连接销25,拉板24的上端与座本体21连接,拉板24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销25与第一配重块3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吊装组件22和第二吊装组件23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在座本体21的相对两端,第一配重块3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插销孔,两端的插销孔分别与第一吊装组件22和第二吊装组件23的第一连接销25对应,通过第一连接销25依次穿过对应的拉板24和第一配重块3上的插销孔,方便第一配重块3的安装。同时,为防止第一连接销25的窜动,可通过在第一连接销25上设置弹簧插销。当然,第一吊装组件22和第二吊装组件23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的连接件与第一配重块3连接,如铁链,螺栓等。
[004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配重块3的相对两端伸出于座本体21并分别设置有第一吊装耳板31,拉板24与对应的第一吊装耳板31同侧设置,拉板24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销25与第一吊装耳板31连接。其中,第一吊装耳板31对称分布在第一配重块3的相对两侧。并且两侧的第一吊装耳板31上均开设有供第一连接销25插入的插销孔,即通过在第一配重块3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吊装耳板31,能使第一配重块3更加方便地与拉板24连接,同时由于第一吊装耳板31设置在伸出于座本体21的区域,方便人工安装和拆卸,并且可以使拉板24连接第一配重块3时更加稳固,进一步地,第一配重块3上相对两端开设有凹槽32,第一吊装耳板31分别位于凹槽32内,并且第一吊装耳板31的顶端低于第一配重块3的顶壁,从而保证第一配重块3的顶壁的平整性,方便第一配重块3的顶壁与座本体21的底壁贴合。
[0041]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吊装组件22和第二吊装组件23还均包括有第二连接销26,座本体21上设置有第二吊装耳板211,拉板24通过第二连接销26与第二吊装耳板211连接,通过在座本体2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第二吊装耳板211,从而实现第一吊装组件22和第二吊装组件23与座本体21的可拆卸连接,同时在吊装有第一配重块3的情况下,保证座本体21两端受力均匀。具体地,座本体2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吊装耳板211,并且每个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吊装耳板211沿座本体21的侧壁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从而可使座本体能吊装更多的第一配重块3。
[0042]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拉板24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的下端分设于第一吊装耳板31的两侧,且第一连接销25依次穿过第一板体241、第一吊装耳板31和第二板体242;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的上端分设于第二吊装耳板211的两侧,且第二连接销26依次穿过第一板体241、第二吊装耳板211和第二板体242。即通过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可增加第一配重块3与座本体2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第一连接销25或第二连接销26的窜动导致的第一配重块3连接松动。并且在拉板24受力时,第一配重块3对拉板24的拉力由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均匀分摊,增加拉板24的连接可靠性。
[004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配重块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配重块3沿座本体21的底壁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至少两个第一配重块3分别通过第一吊装组件22与座本体21连接。其中第一吊装组件22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座本体21相对另一端同时也设置有多个第二吊装耳板211,因此可分别通过多个第一吊装组件22和多个第二吊装组件23来分别连接多个第一配重块3,以此增加起重机用配重装置的重量调节的范围,从而能使起重机用配重装置适应更多的起重工况。
[0044]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起吊机构1包括吊索11、提升油缸12和连接架13,吊索11用于与起重机的桅杆连接,连接架13设置在座本体21的顶壁上,提升油缸12安装于连接架13上并与吊索11连接。其中吊索11的上端连接桅杆的顶端,下端连接提升油缸12,其中提升油缸12可实现配重底座2的升降,并且起重机的机身可实现周向旋转,通过起重机自身的动作便可将配重底座2以及连接在配重底座2上的第一配重块3摆放在机身周围一定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004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起重机用配重装置还包括第二配重块,第二配重块置于在座本体21的顶壁上,当置于座本体21底壁的第一配重块3难以满足当前起重工况时,可通过在座本体21的顶壁上先预装一定数量的第二配重块,然后再通过加装或拆卸第一配重块3,以调节起重机用配重装置的重量。
[0046]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其中,起重机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起重机用配重装置。由于起重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4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8]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9]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50]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