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发动机冷却液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06:11: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冷却液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2.冷却液是汽车发动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工作中产生的多余热能带走,使发动机能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当冷却液不足时,将会使发动机水温过高,而导致发动机机件的损坏,发动机在运行时发动机功率的变化即发动机热负荷的变化很大,同时发动机的转速瞬间变化大,因此对冷却液的需求严格。
3.发动机在试验中会进行瞬态工况、混合工况、排气分析等复杂工况试验,发动机功率的变化即发动机热负荷的变化很大,同时发动机的转速瞬间变化大,因此恒温系统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和流量也是不断变化的。
4.发动机在试验中会进行瞬态工况试验、混合工况试验、排气分析试验等复杂工况变化,由此引起了发动机功率的变化即发动机热负荷的变化;同时发动机的转速瞬间变化大,由于发动机的水泵是随转速等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冷却液温度也是不断变化的,影响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而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由四部分功能部件组成:热交换器与冷却水进出循环回路,提供冷却能力,实现热转冷工况;冷却液循环管路,给发动机提供设定水温;补液小车与补液排气循环回路,实现系统补液;排污管路,实现水质变差或长期不用时的排污清空功能,不能达到冷却液恒温的目的,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较低。
5.为保证发动机参数测定的准确性,对试验过程冷却液进入发动机时温度必须进行恒定,以便在规定的范围内真实测量发动机的各项性能参数,而发动机本身不具备温度的恒定控制功能,所以只能通过外部条件保障系统来支持。
6.在申请号为cn201620446771.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中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恒温控制系统,包括热交换器与冷却水进出循环管路(9)、冷却液循环管路(10)、补液排气循环回路(11)以及排污管路(12),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a(1)、控制主机(2)、文本显示器(3)、温度传感器b(4)、报警装置(5)以及多个传输模块(8),其中,温度传感器a(1)安装在热交换器与冷却水进出循环管路(9)中热交换器的排气口,温度传感器b(4)安装在冷却液循环管路(10)中,温度传感器a(1)和温度传感器b(4)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主机(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主机(2)的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传输模块(8)分别与文本显示器(3)以及报警装置(5)相连,但该装置结构复杂,且控制精度不够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发动机冷却液恒温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液温度不断变化,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9.发动机冷却液恒温装置,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恒温装置连接控制箱,其包括: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一入口端连接冷却水进口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一出口端
连接冷却水出口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二出口端管道连接发动机输入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二出口端与发动机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屏蔽泵,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二入口端管道连接发动机输出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三入口端连接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上设置有磁翻板液位计。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进口管道上依次设置有阀门ⅱ和过滤器ⅰ,所述冷却水出口管道上依次设置有阀门ⅰ和流量开关ⅰ,所述发动机输入管道设置有阀门ⅵ,所述发动机输出管道设置有阀门


11.更进一步的,所述屏蔽泵与板式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电动执行器,所述电动执行器一端连接发动机输出管道的支路管道。
12.更进一步的,还包括与发动机输出管道的支路管道连接的放水管道和补液管道,其中,所述放水管道输出口设置有阀门ⅲ,所述补液管道输入口设置有阀门ⅳ。
13.更进一步的,所述补液管道上还设置有电磁阀和过滤器ⅱ。
14.更进一步的,所述膨胀水箱上设置有手动加水口,所述手动加水口与膨胀水箱之间设置有过滤器ⅲ。
15.更进一步的,所述膨胀水箱上还设置有管路自动排气阀ⅱ。
16.更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输入管道上还依次设置有流量开关ⅱ、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ⅰ和压力传感器ⅰ。
17.更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输出管道上还依次设置有压力传感器ⅱ、温度传感器ⅱ、过滤器ⅱ和管道自动排气阀ⅰ。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1、在温度调节过程中不会因阀门开度的调节改变水流量。
20.2、控制精度高,响应快。
21.3、加热器可以减少发动机预热时间。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控制箱,2-板式换热器,3-阀门ⅰ,4-流量开关ⅰ,5-管道自动排气阀ⅰ,6-过滤器ⅱ,7-温度传感器ⅱ,8-压力传感器ⅱ,9-阀门

,10-阀门ⅵ,11-压力传感器ⅰ,12-温度传感器ⅰ,13-电加热器,14-流量开关ⅱ,15-,16-电磁阀,17-过滤器ⅱ,18-过滤器ⅰ,19-阀门ⅱ,20-阀门ⅲ,21-阀门ⅳ,22-磁翻板液位计,23-管路自动排气阀ⅱ,24-过滤器ⅲ,25-手动加水口,26-膨胀水箱,27-电动执行器,28-发动机;
2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
用新型。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发动机冷却液恒温装置,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恒温装置连接控制箱1,其包括:板式换热器2,其中,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一入口端连接冷却水进口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一出口端连接冷却水出口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二出口端管道连接发动机28输入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二出口端与发动机28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屏蔽泵15,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二入口端管道连接发动机28输出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三入口端连接膨胀水箱26,所述膨胀水箱26上设置有磁翻板液位计22。
31.该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32.1、该装置主要有板式换热器、屏蔽泵、电动调节阀、电加热器、自动排气装置、膨胀水箱、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计、控制系统等组成
33.2、该系统与发动机对接,发动机冷却液恒温装置出口水路“阀门ⅵ10”与发动机进水对接,发动机出水与发动机冷却液恒温装置进口水路“阀门

9”对接。
34.3、恒温控制:通过屏蔽泵按照恒温装置—管道—发动机循环,根据系统设定温度电动执行阀通过系统pid进行调节来达到恒温目的(当发动机设定
35.4、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电动调节阀通过b-ab调整开度,使水循环进入加热状态。当实测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根据阀门的调节a-ab使水流通过板式换热器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进口管道上依次设置有阀门ⅱ19和过滤器ⅰ18,所述冷却水出口管道上依次设置有阀门ⅰ3和流量开关ⅰ4,所述发动机28输入管道设置有阀门ⅵ10,所述发动机28输出管道设置有阀门

9。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泵15与板式换热器2之间设置有电动执行器27,所述电动执行器27一端连接发动机28输出管道的支路管道。
38.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发动机28输出管道的支路管道连接的放水管道和补液管道,其中,所述放水管道输出口设置有阀门ⅲ20,所述补液管道输入口设置有阀门ⅳ21。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补液管道上还设置有电磁阀16和过滤器ⅱ17。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膨胀水箱26上设置有手动加水口25,所述手动加水口25与膨胀水箱26之间设置有过滤器ⅲ24。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膨胀水箱26上还设置有管路自动排气阀ⅱ23。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28输入管道上还依次设置有流量开关ⅱ14、电加热器
13、温度传感器ⅰ12和压力传感器ⅰ11。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28输出管道上还依次设置有压力传感器ⅱ8、温度传感器ⅱ7、过滤器ⅱ6和管道自动排气阀ⅰ5。
4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