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脱力的四肢牵引训练装置

2022-07-02 08:4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四肢牵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脱力的四肢牵引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牵引疗法是康复方法之一,用特制的牵引装置,如牵引带、牵引机器人等,对人体某部位进行牵拉练习。
3.牵引可以增大骨头的间隙,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使凸出的椎间盘复位,当患者的下肢、手臂受到严重损伤或者患者长期卧床休养,而导致下肢、手臂在长时间内无法活动,最后会导致下肢、手臂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在身体康复训练中,需要对发生肌肉萎缩的下肢、手臂进行拉伸,帮助患者康复,现有的拉伸方法:第一,患者站立通过抓住吊起的挂绳对手臂进行拉伸,必须要等到患者的身体恢复到可以下床了才能使用,延缓了对手臂进行拉伸的时间,第二,患者坐下通过腿部伸直、收缩带脚下的滑块移动对下肢进行拉伸,初期患者差动滑块过于吃力,难以实现,患者使用拉伸装置进行拉伸时,无法合适掌握四肢的拉力,容易摔倒。
4.目前有的四肢牵引训练装置在使用中也有些问题,在恢复的前期、中期、后期中,患者四肢的灵活度不同,现有的装置无法配合身体恢复状况不同的患者使用,患者的手臂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导致患者使用时容易出现脱力,患者可能因为四肢脱力而摔倒,导致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力的四肢牵引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力的四肢牵引训练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设有床体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滑动设于所述底板外壁,所述床体内壁设有拉伸机构一,所述拉伸机构一外壁设有拉伸机构二,所述床体内壁设有头部放置块。
7.进一步的,所述拉伸机构一包括滑槽一,所述滑槽一设于所述床体内壁,所述滑槽一内壁转动设有上肢放置板,所述床体内壁转动设有传动轴一和传动轴二,所述传动轴一通过皮带一与所述传动轴二转动连接,所述床体内壁设有电机一,所述传动轴一顶端延伸至所述滑槽一内壁与所述上肢放置板连接,所述床体内壁于所述电机一下方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壁滑动设有齿条,所述传动轴二底端设有齿轮一,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一相啮合,所述齿条外壁靠近所述调节机构一侧设有双面齿条,所述空腔内壁远离所述齿条一端对称设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内壁通过支撑轴与所述空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二底端设有连接块,所述底板上方设有大腿放置板,所述大腿放置板内壁转动设有小腿放置板,所述大腿放置板外侧转动设有连杆一,所述连杆一外侧转动设有连杆二,所述连杆二外壁远离所述连杆一一端通过转轴一与所述小腿放置板转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一位于所述传动轴二外侧,所述双面齿条滑动设于所述空腔内壁,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空腔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一通过转轴二与所述连杆二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一通过转轴三与所述大腿放置板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和所述转轴二均与所述连杆二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滑块滑动设于所述底板外壁,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块外壁连接,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连接块外壁远离所述双面齿条的一侧,所述底板内壁设有与所述滑块相匹配的滑槽二,所述支撑板顶端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内壁设有通孔,所述转轴二与所述通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板外壁于所述通孔上方设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外壁设有调节绳,所述转轴二延伸至所述通孔外侧与所述调节绳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大腿放置板外侧,所述调节绳与所述调节板外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杆一底端通过弹簧二与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床体内壁靠近所述大腿放置板一端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壁转动设有背板,所述床体内壁设有自动伸缩杆,所述自动伸缩杆外壁与所述收纳槽内部活动连接,所述自动伸缩杆外壁与所述背板外壁铰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拉伸机构二包括转向轴一,所述转向轴一对称设于所述床体顶端,所述底板顶端设有侧板,所述侧板顶端对称设有转向轴二和转向轴三,所述床体顶端于所述转向轴一外侧设有挂环一,所述侧板顶端于所述转向轴三外侧设有挂环二,所述侧板内壁设有电机三,所述转向轴二顶部设有牵引绳一和牵引绳二,所述牵引绳一和所述牵引绳二外壁均设有羊角吊钩,所述牵引绳一与所述转向轴一滑动连接,所述牵引绳二与所述转向轴三滑动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一位于两个所述转向轴一之间,所述转向轴三位于两个所述转向轴二之间,所述电机三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所述转向轴二连接,两个所述转向轴二之间通过皮带二转动连接,所述羊角吊钩与所述挂环一活动连接,所述羊角吊钩与所述挂环二活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上肢放置板内壁对称设有拉伸槽一,所述小腿放置板内壁远离所述大腿放置板一端设有拉伸槽二,所述拉伸槽二和所述拉伸槽一内壁均设有滑块三,所述滑块三通过弹簧一与所述拉伸槽一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三外壁设有c型腕圈。
15.进一步的,所述c型腕圈采用记忆棉结构,所述c型腕圈外壁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通过魔术贴与所述c型腕圈外壁活动连接,所述滑块三外壁于所述c 型腕圈外侧设有挂环三,所述挂环三与所述羊角吊钩活动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恢复的前期、中期、后期中,患者四肢的灵活度不同,现有的装置无法配合身体恢复状况不同的患者使用,患者的四肢力量较弱,在拉伸时患者使用时容易出现脱力情况,患者可能因为四肢脱力而摔倒,导致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17.1、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块、齿轮一、齿轮二、齿条、双面齿条和c型腕圈,使得上肢放置板、大腿放置板可以自动来回摆动,在恢复的前期提供外力辅助的患者的四肢张开、闭合,便于患者适应该装置,在中期、后期中,当患者锻炼中体力不足时,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减少发力,然后上肢放置板、大腿放置板转动的力可以及时平衡患者撤去的力,可以避
免患者脱离本装置同时带动患者继续拉伸,患者稳定的与本装置接触而不会摔倒,从而避免二次伤害,第二,进而本装置可以配合不同恢复时期的患者使用,通过挂环三、羊角吊钩、转向轴三、转向轴一和皮带二,可使滑块三带动c型腕圈向外移动,通过四个c 型腕圈分别向外拉动四肢,弹簧一失去拉力而收缩,带动滑块三复位,从而带动四肢复位,进一步对四肢进行拉伸锻炼,对于恢复的前期的患者或者体力较差的患者,使用牵引绳一自动进行拉伸,无需人工逐一对四肢进行拉伸锻炼。
18.2、本发明通过设置小腿放置板、连杆一、连杆二、支撑板和转轴二,可使转轴一与小腿放置板转动连接,连杆二通过转轴一推动小腿放置板转动至水平,使得患者可以躺在本装置上进行训练,连杆一带动转轴二沿着通孔向下移动复位,连杆二带动小腿放置板转至垂直复位,使得患者可以坐立使用本装置,使得本装置具有坐立和平躺两种使用方法,设置调节绳、弹簧二、通孔、和电机二,电机二的输出轴转动,调节绳缠绕在电机二的输出轴上,调节绳收缩带动转轴二沿着通孔向上移动,电机二的输出轴反向转动,调节绳松弛,弹簧二失去拉力而收缩,弹簧二的弹力带动连杆一向下复位,从而可以带动小腿放置板上下转动,从而带动腿部弯曲、伸直,使得本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多方位的拉伸。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的俯视图;
21.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整体的正视刨面图;
23.图4是本发明中传动轴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的中双面齿条的俯视图;
25.图6是本发明中大腿放置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8是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中:1、底板;2、床体;3、调节机构;4、拉伸机构一;5、拉伸机构二; 6、头部放置块;7、上肢放置板;8、传动轴一;9、传动轴二;10、电机一; 11、齿条;12、双面齿条;13、齿轮二;14、齿轮一;15、大腿放置板;16、小腿放置板;17、连杆一;18、连杆二;19、转轴二;20、转轴三;21、支撑板;22、连接块;23、调节板;24、通孔;25、电机二;26、调节绳;27、背板;28、自动伸缩杆;29、转向轴一;30、转向轴二;31、转向轴三;32、皮带二;33、电机三;34、拉伸槽一;35、拉伸槽二;36、滑块三;37、弹簧一; 38、c型腕圈;39、羊角吊钩;40、挂环三;41、挂环二;42、牵引绳一;43、牵引绳二;44、挂环一;45、固定带;46、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防脱力的四肢牵引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端设有床体2和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滑动设于所述底板1外壁,所述床体2内壁设有拉伸机构一4,所述拉伸机构一4外壁设有拉伸机构二5,所述床体2内壁设有头部放置块6。
31.进一步的,所述拉伸机构一4包括滑槽一,所述滑槽一设于所述床体2内壁,所述滑槽一内壁转动设有上肢放置板7,所述床体2内壁转动设有传动轴一 8和传动轴二9,所述传动轴一8通过皮带一与所述传动轴二9转动连接,所述床体2内壁设有电机一10,所述传动轴一8顶端延伸至所述滑槽一内壁与所述上肢放置板7连接,所述床体2内壁于所述电机一10下方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壁滑动设有齿条11,所述传动轴二9底端设有齿轮一14,所述齿条11与所述齿轮一14相啮合,所述齿条11外壁靠近所述调节机构3一侧设有双面齿条 12,所述空腔内壁远离所述齿条11一端对称设有齿轮二13,所述齿轮二13内壁通过支撑轴与所述空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二13底端设有连接块22,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大腿放置板15,所述大腿放置板15内壁转动设有小腿放置板 16,所述大腿放置板15外侧转动设有连杆一17,所述连杆一17外侧转动设有连杆二18,所述连杆二18外壁远离所述连杆一17一端通过转轴一与所述小腿放置板16转动连接。
32.进一步的,所述拉伸机构二5包括转向轴一29,所述转向轴一29对称设于所述床体2顶端,所述底板1顶端设有侧板,所述侧板顶端对称设有转向轴二 30和转向轴三31,所述床体2顶端于所述转向轴一29外侧设有挂环一44,所述侧板顶端于所述转向轴三31外侧设有挂环二41,所述侧板内壁设有电机三 33,所述转向轴二30顶部设有牵引绳一42和牵引绳二43,所述牵引绳一42和所述牵引绳二43外壁均设有羊角吊钩39,所述牵引绳一42与所述转向轴一29 滑动连接,所述牵引绳二43与所述转向轴三31滑动连接。
33.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一位于两个所述转向轴一29之间,所述转向轴三31 位于两个所述转向轴二30之间,所述电机三33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所述转向轴二30连接,两个所述转向轴二30之间通过皮带二32转动连接,所述羊角吊钩39与所述挂环一44活动连接,所述羊角吊钩39与所述挂环二41活动连接。
34.进一步的,所述上肢放置板7内壁对称设有拉伸槽一34,所述小腿放置板 16内壁远离所述大腿放置板15一端设有拉伸槽二35,所述拉伸槽二35和所述拉伸槽一34内壁均设有滑块三36,所述滑块三36通过弹簧一37与所述拉伸槽一34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三36外壁设有c型腕圈38。
35.进一步的,所述c型腕圈38采用记忆棉结构,所述c型腕圈38外壁设有固定带45,所述固定带45通过魔术贴与所述c型腕圈38外壁活动连接,所述滑块三36外壁于所述c型腕圈38外侧设有挂环三40,所述挂环三40与所述羊角吊钩39活动连接。
3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用时,患者躺在本装置上,头部位于头部放置块6处,臀部位于背板27处,两侧的手臂张开放置上肢放置板7上,两个大腿位于大腿放置板15处,小腿位于小腿放置板16处,将小腿放置板16调节至水平,打开固定带45,将手腕、脚腕分别放置对应的c型腕圈38中,拉动固定带45通过魔术带调节c型腕圈38的大小,使得c型腕圈38与患者的手腕相匹配,完成对患者手腕、脚腕处的固定,从而完成对四肢的固定,第一,电机一10的输出轴带动传动轴一8、上肢放置板7转动,转动角度小于四十五度,上肢放置板7 在滑槽一内
转动,从而带动一只手臂沿着滑槽一向上摆动,另一只手臂沿着滑槽一向下摆动,对手臂肌肉进行拉伸锻炼,传动轴一8通过皮带一带动传动轴二9转动,传动轴二9带动齿轮一14转动,齿轮一14带动齿条11向靠近齿轮二13的方向移动,齿条11带动双面齿条12向靠近齿轮二13的方向移动,双面齿条12与两侧的齿轮二13相啮合,带动齿轮二13向外侧转动,齿轮二13 带动连接块22向外侧转动,连接块22带动支撑板21向外侧转动,支撑板21 带动大腿放置板15、小腿放置板16处向外侧转动,从而带动两条腿向外侧打开,对腿部肌肉进行拉伸锻炼,电机一10的输出轴带动传动轴一8、上肢放置板7 反向转动,使得上肢放置板7带动两侧的胳膊反向移动,大腿放置板15、小腿放置板16处向内侧转动,带动两条腿向内侧闭合复位,循环重复上述过程,使得手臂、两腿分别来回张开闭合,从而对手臂、腿部进行拉伸锻炼,使得上肢放置板7、大腿放置板15可以自动来回摆动,在恢复的前期提供外力辅助的患者的四肢张开、闭合,便于患者适应该装置,在中期、后期中,当患者锻炼中体力不足时,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减少发力,然后上肢放置板7、大腿放置板15转动的力可以及时平衡患者撤去的力,可以避免患者脱离本装置同时带动患者继续拉伸,患者稳定的与本装置接触而不会摔倒,从而避免二次伤害,第二,将从挂环一44取下的羊角吊钩39与手部的挂环三40连接,挂环二41取下的羊角吊钩39与脚部的挂环三40连接,电机三33的输出轴带动转向轴二30 转动,通过皮带二32带动两个转向轴二30同步转动,转向轴二30将牵引绳一 42和牵引绳二43拉紧缠绕在外壁,牵引绳一42和牵引绳二43分别拉动两个羊角吊钩39,两个羊角吊钩39分拉动滑块三36在拉伸槽二35和拉伸槽一34内滑动,弹簧一37受到拉力,滑块三36带动c型腕圈38向外移动,通过四个c 型腕圈38分别向外拉动四肢,电机三33的输出轴带动转向轴二30反向转动,可以使牵引绳一42和牵引绳二43松弛,弹簧一37失去拉力而收缩,带动滑块三36复位,从而带动四肢复位,进一步对四肢进行拉伸锻炼,对于恢复的前期的患者或者体力较差的患者,可以使用牵引绳一42自动进行拉伸,无需人工逐一对四肢进行拉伸锻炼。
37.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防脱力的四肢牵引训练装置,所述传动轴一8位于所述传动轴二9外侧,所述双面齿条12滑动设于所述空腔内壁,所述连接块22与所述空腔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一17通过转轴二19与所述连杆二18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一17通过转轴三20与所述大腿放置板15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和所述转轴二19均与所述连杆二18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通过滑块滑动设于所述底板1外壁,所述支撑板21与所述连接块22外壁连接,所述支撑板21位于所述连接块22 外壁远离所述双面齿条12的一侧,所述底板1内壁设有与所述滑块相匹配的滑槽二,所述支撑板21顶端设有调节板23,所述调节板23内壁设有通孔24,所述转轴二19与所述通孔24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板23外壁于所述通孔24 上方设有电机二25,所述电机二25的输出轴外壁设有调节绳26,所述转轴二 19延伸至所述通孔24外侧与所述调节绳26连接,所述调节板23位于所述大腿放置板15外侧,所述调节绳26与所述调节板23外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杆一17 底端通过弹簧二46与所述支撑板21活动连接,所述床体2内壁靠近所述大腿放置板15一端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壁转动设有背板27,所述床体2内壁设有自动伸缩杆28,所述自动伸缩杆28外壁与所述收纳槽内部活动连接,所述自动伸缩杆28外壁与所述背板27外壁铰接。
38.具体实施方式为:具有坐立和平躺两种使用方法,电机二25的输出轴转动,调节绳
26缠绕在电机二25的输出轴上,调节绳26收缩带动转轴二19沿着通孔24向上移动,直到转轴二19到达通孔24的最高处,弹簧二46被拉伸,转轴二19与连杆二18固定连接,转轴二19与连杆一17转动连接,转轴二19带动连杆二18的高度上升至与大腿放置板15平齐,转轴二19拉动连杆一17由垂直至水平,连杆二18与转轴一固定连接,转轴一与小腿放置板16转动连接,连杆二18通过转轴一推动小腿放置板16转动至水平,使得患者可以躺在本装置上进行训练,电机二25的输出轴反向转动,调节绳26松弛,弹簧二46失去拉力而收缩,弹簧二46的弹力带动连杆一17向下复位,从而连杆一17带动转轴二19沿着通孔24向下移动复位,连杆二18带动小腿放置板16转至垂直复位,使得患者可以坐立使用本装置,自动伸缩杆28伸长带动背板27抬起,便于患者背靠使用,使得坐立时也可以带动弯曲的两腿张开、闭合,电机二25的输出轴正向、反向转动的配合,可以带动小腿放置板16上下转动,从而带动腿部弯曲、伸直,使得本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多方位的拉伸。
3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40.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8,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块22、齿轮一14、齿轮二 13、齿条11、双面齿条12和c型腕圈38,使得上肢放置板7、大腿放置板15 可以自动来回摆动,在恢复的前期提供外力辅助的患者的四肢张开、闭合,便于患者适应该装置,在中期、后期中,当患者锻炼中体力不足时,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减少发力,然后上肢放置板7、大腿放置板15转动的力可以及时平衡患者撤去的力,可以避免患者脱离本装置同时带动患者继续拉伸,患者稳定的与本装置接触而不会摔倒,从而避免二次伤害,第二,进而本装置可以配合不同恢复时期的患者使用,通过挂环三40、羊角吊钩39、转向轴三31、转向轴一29和皮带二32,可使滑块三36带动c型腕圈38向外移动,通过四个c型腕圈38分别向外拉动四肢,弹簧一37失去拉力而收缩,带动滑块三36复位,从而带动四肢复位,进一步对四肢进行拉伸锻炼,对于恢复的前期的患者或者体力较差的患者,使用牵引绳一42自动进行拉伸,无需人工逐一对四肢进行拉伸锻炼。
41.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4,本发明通过设置小腿放置板16、连杆一17、连杆二18、支撑板21和转轴二19,可使转轴一与小腿放置板16转动连接,连杆二18通过转轴一推动小腿放置板16转动至水平,使得患者可以躺在本装置上进行训练,连杆一17带动转轴二19沿着通孔24向下移动复位,连杆二18带动小腿放置板16转至垂直复位,使得患者可以坐立使用本装置,使得本装置具有坐立和平躺两种使用方法,设置调节绳26、弹簧二46、通孔24、和电机二25,电机二25的输出轴转动,调节绳26缠绕在电机二25的输出轴上,调节绳26收缩带动转轴二19沿着通孔24向上移动,电机二25的输出轴反向转动,调节绳26松弛,弹簧二46失去拉力而收缩,弹簧二46的弹力带动连杆一17向下复位,从而可以带动小腿放置板16上下转动,从而带动腿部弯曲、伸直,使得本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多方位的拉伸。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