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03:55: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行车记录仪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不断的普及,车辆内的各项辅助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行车记录仪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功能,能够记录行使中的画面。为了满足视频数据不丢失、便于保存的目的,开发出了具有云存储功能的行车记录仪,数据会通过车载t-box(telematics box车联网系统)进行上传,一般的车载t-box安装时,安装结构不便于拆装,使得装配和后期的检修均存在一定的不便,同时容易随着车辆的行使使安装结构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安装紧固并便于拆装的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包括车载t-box、行车记录仪和云端服务器,所述行车记录仪与所述车载t-box通信连接,所述车载t-box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车载t-box的底壁上贴合有缓冲气垫,所述缓冲气垫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四角上均固定连接有螺柱,所述车载t-box上扣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四角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柱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螺柱上依次安装有转动支撑组件和快拆螺母,所述转动支撑组件的底部贴合在所述外壳体的表面上,所述快拆螺母压紧所述转动支撑组件上并与所述转动支撑组件的顶部驱动连接;所述外壳体内安装有储能组件,所述转动支撑组件的侧壁上啮合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贯穿所述外壳体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传动盘,述储能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盘驱动连接。
5.上述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所述转动支撑组件包括上托板、下托板和滚珠,所述上托板和所述下托板同轴设置并套在所述螺柱上,所述滚珠支撑在所述上托板和所述下托板之间,所述下托板的底壁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搭接,所述上托板的顶部与所述快拆螺母的底部紧密贴合,所述上托板的侧壁上同轴固定安装有锥齿环,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锥齿环啮合。
6.上述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所述快拆螺母包括外套筒、两个以上的内牙板和铰接杆,所述内牙板为弧形,两个以上的所述内牙板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所述外套筒的内侧壁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内牙板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侧壁铰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侧壁铰接,所述铰接杆为弹性杆;所述内牙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牙板与所述螺柱螺纹连接;所述内牙板的底壁上沿其径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下托板的顶壁上沿其径向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插入所述连接槽内。
7.上述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所述外套筒的内侧壁顶部和底部均沿其周向
设置有凸环,所述内牙板的外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环压紧在所述凸块上,所述凸块的顶部和所述凸环的底部均为斜面;所述外套筒上套有套环,所述外套筒的外壁上开设有凹腔,所述外套筒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斜块,所述外套筒内沿其径向活动贯穿有拉杆,所述凸环的侧壁上开设有伸缩腔,所述拉杆的一端穿入所述伸缩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插入所述凸块侧壁的卡槽内,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上垂直安装有滚轴,所述滚轴搭接在所述斜块靠近所述套环的斜面上,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凹腔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腔的内壁搭接。
8.上述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安装板、转盘、第一顶块、第二顶块、摆动杆和棘齿轮,所述安装板的正面上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所述转盘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第一顶块和所述第二顶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转盘的两侧上,所述摆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转盘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板的正面上通过第一滑套滑动安装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所述第一压杆的内端位置与所述第一顶块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二压杆的内端位置与所述第二顶块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滑动架的形状为y形,所述滑动架的一侧端部抵顶在所述第一压杆的外端侧壁上,所述滑动架的一侧另一端部抵顶在所述第二压杆的外端侧壁上,所述滑动架的另一侧端部铰接有棘齿条;所述安装板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棘齿轮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并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棘齿轮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外盒罩,所述外盒罩内安装有涡卷弹簧,所述涡卷弹簧的外端与所述外盒罩固定连接,所述涡卷弹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棘齿条与所述棘齿轮啮合,所述安装板的侧壁上安装有卡齿,所述卡齿的端部卡在所述棘齿轮的齿上。
9.上述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所述安装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同轴套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上,所述固定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入有插销,所述插销的端部插入所述转轴侧壁的槽内,所述安装板的背面设置有伸缩气囊,所述伸缩气囊的第一端通过固定板与所述安装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气囊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联动板,所述联动板的第一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所述联动板的第二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插销的中部套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背面,所述插销的第二端弯折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驱动板之间固定安装有拉簧,所述伸缩气囊上流体导通有放气阀,所述放气阀的手柄位置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块上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放气阀的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的出气端分别与所述缓冲气垫的进气端和所述伸缩气囊的进气端流体导通;位于所述安装板背面的转轴端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侧壁上沿其径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上铰接有甩块,所述甩块的位置与所述传动盘的位置对应。
10.上述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弧形套和滑动块,所述弧形套固定安装在所述摆动杆的底端上,所述滑动块滑动配合在所述弧形套内,且所述滑动
块与所述弧形套密封配合,所述弧形套的两端上均流体导通有出气管和进气管,所述出气管上安装有单向出气阀,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所述出气管的端部与所述缓冲气垫和所述伸缩气囊的进气端流体导通。
11.上述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所述车载t-box的顶部安装有泡沫垫,所述泡沫垫的顶部与所述外壳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1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3.1、本发明,通过设置快拆螺母,能够便捷快速的进行拆装,传统的螺帽需要不断的旋转拧动才能实现安装,而本发明中的快拆螺母,能够通过按压和上提实现装和拆,且安装后仍然可以进行拧紧操作,从而提高紧固效果。
14.2、本发明,通过设置储能组件,能够将车辆行使过程中的颠簸转换为旋转力并利用涡卷弹簧进行储能,在储能达到一定程度后进行释放,并对快拆螺母进行不断的紧固,避免快拆螺母松动,从而避免了整个安装结构松动;通过设置转动支撑组件,能够实现快拆螺母在压紧后仍然能够进行旋转,从而利用储能组件进行驱动;通过设置充气组件,摆动杆在摆动停顿时,利用滑动块的惯性挤压空气,从而对缓冲气垫进行充气,从而保证底板与外壳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并对车载t-box提供良好的缓冲效果,同时对伸缩气囊进行充气,达到控制涡卷弹簧释放的目的。
15.3、本发明,通过设置甩块,当驱动盘转动时,能够实现不断的冲击传动盘,从而提高紧固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本发明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本发明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本发明转动支撑组件和快拆螺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本发明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本发明储能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本发明储能组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22.图7本发明储能组件的局部正视剖面图;
23.图8本发明储能组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4.图9本发明驱动盘和传动盘连接的示意图;
25.图10本发明快拆螺母松开后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底板;2-外壳体;3-泡沫垫;4-车载t-box;5-缓冲气垫;6-螺柱;7-转动支撑组件;701-上托板;702-下托板;703-滚珠;704-连接块;8-快拆螺母;801-内牙板;802-外套筒;803-铰接杆;804-第一凹槽;805-第二凹槽;806-凸块;807-凸环;808-伸缩腔;809-卡块;810-拉杆;811-套环;812-凹腔;813-连接板;814-斜块;815-第一弹簧;816-连接槽;9-储能组件;901-安装板;902-转盘;903-第一顶块;904-第二顶块;905-摆动杆;906-充气组件;907-滑动架;908-第一压杆;909-第二压杆;910-第一滑套;911-第二弹簧;912-棘齿条;913-棘齿轮;914-外盒罩;915-卡齿;916-涡卷弹簧;917-转轴;918-固定环;919-插销;920-第二滑套;921-固定板;922-伸缩气囊;923-拉簧;924-驱动板;925-联动板;926-第一限位块;927-第二限位块;928-放气阀;929-拉绳;930-驱动盘;931-连接杆;
932-甩块;933-弧形套;934-滑动块;935-出气管;936-进气管;10-传动盘;11-传动杆;12-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实施例中的带云存储空间的4g行车记录仪,请参阅图1-2,包括车载t-box4、行车记录仪和云端服务器,所述行车记录仪与所述车载t-box4通信连接,所述车载t-box4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车载t-box4的底壁上贴合有缓冲气垫5,所述缓冲气垫5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所述底板1的四角上均固定连接有螺柱6,所述车载t-box4上扣有外壳体2,所述车载t-box4的顶部安装有泡沫垫3,所述泡沫垫3的顶部与所述外壳体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2的四角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柱6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螺柱6上依次安装有转动支撑组件7和快拆螺母8,所述转动支撑组件7的底部贴合在所述外壳体2的表面上,所述快拆螺母8压紧所述转动支撑组件7上并与所述转动支撑组件7的顶部驱动连接;所述外壳体2内安装有储能组件9,所述转动支撑组件7的侧壁上啮合有传动齿轮12,所述传动齿轮12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1,所述传动杆11贯穿所述外壳体2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传动盘10,传动盘10的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受力杆,述储能组件9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盘10驱动连接。
28.如图3所示,所述转动支撑组件7包括上托板701、下托板702和滚珠703,所述上托板701和所述下托板702同轴设置并套在所述螺柱6上,所述滚珠703支撑在所述上托板701和所述下托板702之间,所述下托板702的底壁与所述外壳体2的顶部搭接,所述上托板701的顶部与所述快拆螺母8的底部紧密贴合,所述上托板701的侧壁上同轴固定安装有锥齿环,所述传动齿轮12与所述锥齿环,通过设置转动支撑组件7,能够实现快拆螺母8在压紧后仍然能够进行旋转,从而利用储能组件9进行驱动。
29.如图3所示,所述快拆螺母8包括外套筒802、两个以上的内牙板801和铰接杆803,所述内牙板801为弧形,两个以上的所述内牙板801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外套筒802内,所述外套筒802的内侧壁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805,所述内牙板80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804,所述铰接杆8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804的槽侧壁铰接,所述铰接杆8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805的槽侧壁铰接,所述铰接杆803为弹性杆;所述内牙板80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牙板801与所述螺柱6螺纹连接;所述内牙板801的底壁上沿其径向开设有连接槽816,所述下托板702的顶壁上沿其径向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04,所述连接块704插入所述连接槽816内;所述外套筒802的内侧壁顶部和底部均沿其周向设置有凸环807,所述内牙板801的外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806,所述凸环807压紧在所述凸块806上,所述凸块806的顶部和所述凸环807的底部为相互匹配的斜面。通过设置快拆螺母8,能够便捷快速的进行拆装,传统的螺帽需要不断的旋转拧动才能实现安装,而本发明中的快拆螺母8,能够通过按压和上提实现装和拆,且安装后仍然可以进行拧紧操作,从而提高紧固效果。
30.如图4所示,所述外套筒802上套有套环811,所述外套筒802的外壁上开设有凹腔812,所述外套筒80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13,所述连接板813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斜块814,所述外套筒802内沿其径向活动贯穿有拉杆810,所述凸环807的侧壁上开设有伸缩腔808,所述拉杆810的一端穿入所述伸缩腔808内并固定连接有卡块809,所述卡块809插入所述凸块806侧壁的卡槽内,所述拉杆810的另一端上垂直安装有滚轴,所述滚轴搭接
在所述斜块814靠近所述套环811的斜面上,所述连接板8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15,所述第一弹簧815的另一端与所述凹腔812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卡块809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腔808的内壁搭接。
31.如图5、图6所示,所述储能组件9包括安装板901、转盘902、第一顶块903、第二顶块904、摆动杆905和棘齿轮913,所述安装板901的正面上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所述转盘902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第一顶块903和所述第二顶块904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转盘902的两侧上,所述摆动杆905固定安装在所述转盘902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板901的正面上通过第一滑套910滑动安装有滑动架907,所述滑动架907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弹簧911,所述第二弹簧911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90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901上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第一压杆908和第二压杆909,所述第一压杆908的内端位置与所述第一顶块903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二压杆909的内端位置与所述第二顶块904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滑动架907的形状为y形,所述滑动架907的一侧端部抵顶在所述第一压杆908的外端侧壁上,所述滑动架907的一侧另一端部抵顶在所述第二压杆909的外端侧壁上,所述滑动架907的另一侧端部铰接有棘齿条912;如图7所示,所述安装板901上转动安装有转轴917,所述棘齿轮913安装在所述安装板901的正面并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917上,所述棘齿轮91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外盒罩914,所述外盒罩914内安装有涡卷弹簧916,所述涡卷弹簧916的外端与所述外盒罩914固定连接,所述涡卷弹簧916的内端与所述转轴917固定连接;所述棘齿条912与所述棘齿轮913啮合,所述安装板901的侧壁上安装有卡齿915,所述卡齿915的端部卡在所述棘齿轮913的齿上,通过设置储能组件9,能够将车辆行使过程中的颠簸转换为旋转力并利用涡卷弹簧916进行储能,在储能达到一定程度后进行释放,并对快拆螺母8进行不断的紧固,避免快拆螺母8松动,从而避免了整个安装结构松动。
32.如图8、图9所示,所述安装板90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918,所述固定环918同轴套在所述转轴917的另一端上,所述固定环918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入有插销919,所述插销919的端部插入所述转轴917侧壁的槽内,所述安装板901的背面设置有伸缩气囊922,所述伸缩气囊922的第一端通过固定板921与所述安装板901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气囊922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板924,所述驱动板92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联动板925,所述联动板925的第一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927,所述联动板925的第二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926,所述插销919的中部套有第二滑套920,所述第二滑套920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901的背面,所述插销919的第二端弯折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926和所述第二限位块927之间,所述固定板921和所述驱动板924之间固定安装有拉簧923,所述伸缩气囊922上流体导通有放气阀928,所述放气阀928的手柄位置与所述第一限位块926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块926上固定连接有拉绳929,所述拉绳929的另一端与所述放气阀928的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杆90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充气组件906,所述充气组件906的出气端分别与所述缓冲气垫5的进气端和所述伸缩气囊922的进气端流体导通;位于所述安装板901背面的转轴917端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盘930,所述驱动盘930的侧壁上沿其径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31,所述连接杆931的端部上铰接有甩块932,所述甩块932的位置与所述传动盘10的位置对应,即驱动盘930转动时,甩块932的轴线与连接杆931的轴线平行时,甩块932的端部刚好能够击打传动盘10上的受力杆侧壁,通过设置甩块932,当驱动盘930转动时,能够实现不断的冲击传动盘10,从而提高紧固的效果。
33.如图5所示,所述充气组件906包括弧形套933和滑动块934,所述弧形套933固定安装在所述摆动杆905的底端上,所述滑动块934滑动配合在所述弧形套933内,且所述滑动块934与所述弧形套933密封配合,所述弧形套933的两端上均流体导通有出气管935和进气管936,所述出气管935上安装有单向出气阀,所述进气管936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所述出气管935的端部与所述缓冲气垫5和所述伸缩气囊922的进气端流体导通,通过设置充气组件906,摆动杆905在摆动停顿时,利用滑动块934的惯性挤压空气,从而对缓冲气垫5进行充气,从而保证底板1与外壳体2之间的密封效果,并对车载t-box4提供良好的缓冲效果,同时对伸缩气囊922进行充气,达到控制涡卷弹簧916释放的目的。
34.工作流程:安装时,将底板1固定安装在车辆内,将车载t-box4放置在缓冲气垫5上,然后扣合外壳体2,将转动支撑组件7和快拆螺母8依次套在螺柱6上,拆螺母8初始状态如图10所示,内牙板801处于松开状态,随着不断的往下套,内牙板801的底端接触上托板701,同时使连接块704卡入连接槽816内,然后下压外套筒802,铰接杆803不断的向内推动内牙板801,直至内牙板801与螺柱6贴合,继续下压外套筒802,铰接杆803接近与内牙板801垂直时发生弹性变形,如图3所示,随着不断的下压,铰接杆803经过垂直阶段并处于内侧略微向上倾斜,铰接杆803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同时凸环807压紧凸块806,对内牙板801的两端进行压紧,此时,内牙板801与螺柱6完全咬合,可以根据需要拧动快拆螺母8,调整松紧程度;如图2所示,在安装支撑组件7时,使上托板701侧面的锥齿圈与传动齿轮12啮合,同时传动杆11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杆体,从而保证快拆螺母8在不同的压紧程度下,锥齿圈与传动齿轮12能够保持啮合;使摆动杆905的摆动方向与车辆的行使方向相同;
35.安装完成后,车辆在起步、刹车或者遇到颠簸时,摆动杆905绕固定轴转动发生摆动,同时充气组件906增加了摆动杆905末端的重量,从而提高摆动时的力度;如图5所示,当摆动杆905向前摆动时,带动第二顶块904向前撞击第二压杆909,第二压杆909绕铰接点转动,第二压杆909的另一端推动滑动架907运动,并带动棘齿条912推动棘齿轮913转动,同时收卷涡卷弹簧916,当摆动杆905反向运动时,第二弹簧911推动滑动架907复位,并同步带动棘齿条912复位,棘齿条912上的齿从棘齿轮913的齿上脱出时向上运动,当摆动杆905带动第一顶块903撞击第一压杆908时,同理,第一压杆908绕其铰接点转动,使其另一端推动滑动架907,棘齿条912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并与棘齿轮913咬合,继续利用棘齿条912推动棘齿轮913转动,不断的收卷涡卷弹簧916进行储能;
36.在摆动杆905从摆动至停顿时,滑动块934在自身惯性下,会将继续向前移动一部分,从而挤压其中的空气,将空气输入至伸缩气囊922和缓冲气垫5内,缓冲气垫5充气能够保证良好的密封和缓冲效果,伸缩气囊922随着不断的充气并伸长,如图8所示,伸缩气囊922伸长带动驱动板924、联动板925、第一限位块926和第二限位块927同步的运动,为了保证驱动板924能够直线运动,可以在安装板901的背面开设滑槽,驱动板924上固定滑块,利用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保证驱动板924直线运动,当第二限位块927接触插销919的尾端时,随着伸缩气囊922的不断伸长,第二限位块927带动插销919运动,直至将其抽出转轴917,使转轴917失去锁定,涡卷弹簧916储能的弹性势能释放,带动转轴917转动,如图9所示,转轴917带动驱动盘930和连接杆931转动,甩块932在离心力作用下与连接杆931平行,传动盘10的侧壁上固定有受力杆,甩块932击打到受力杆上,使传动盘10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杆11和传动齿轮12转动,传动齿轮12带动上托板701转动,上托板701利用连接块704与连接槽816
的配合,驱动快拆螺母8转动并锁紧;随着不断的充气,第一限位块926接触放气阀928的手柄并推动其打开,伸缩气囊922放气,在自身弹力和拉簧923的作用下复位,使驱动板924、联动板925复位,利用第一限位块926复位带动插销919重新插入转轴917内,同时第一限位块926拉动拉绳929使放气阀928的手柄复位;
37.拆卸时,如图4所示,上提套环811,连接板813和斜块814上移,利用斜块814的斜面驱动拉杆810向外运动,使卡块809脱出凸块806,并继续上拉套环811,由于内牙板801处于与螺柱6咬合的状态,上拉套环811会带动外套筒802上移,如图10所示,铰接杆803发生弹性形变,直至松开对内牙板801的压紧,此时内牙板801脱开与螺柱6的咬合,继续上提即可拆下。
3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