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灾害应急用水上救援船只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07:55: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灾害应急用水上救援船只。


背景技术:

2.船舶指的是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工具,救生船属于船舶的一种,用于援救打捞失事舰艇、飞机以及落水者。
3.救生船上一般都配备有辅助援救的工具,例如救生衣、救生圈等,但由于这些辅助工具一般体积较大,使得小型救援船的携带数量有限,在救援时,可能会出现救援工具缺乏的情况,从而为救援工作者带来不便,另外当救援工作者入水救援时,救援船停留在较为湍急的水面上容易飘走,而由于船锚的重量较大,小型救援船一般不会配备,从而为搜救工作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灾害应急用水上救援船只,通过将多个处于放气状态的救生圈堆叠放置于空腔内,从而减小了救生圈的体积,提高了可携带救生圈的数量,避免救援时救援工具缺乏的情况出现,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使救生圈充气后自动解除固定,便于救生员对其进行拿取,当需要将救援船停留在水面时,可以转动转杆使锚索脱离转杆,配重块沉入水底并陷入河床底部,从而利用配重块与河床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对救生船船体起到制动的效果,防止当救援工作者入水救援时,救援船停留在较为湍急的水面上容易飘走的情况出现,降低了救援工作的难度。
5.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灾害应急用水上救援船只,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上端外表面前侧开设有三个空腔,三个所述空腔的内部均安装有若干个救生圈,若干个所述救生圈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块凸块,两块凸块固定连接于救生圈的下端外表面,两块所述凸块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磁块,所述救生圈的上端外表面靠近磁块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由磁性金属材质制成,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磁块与第一凹槽相互吸合,所述救生圈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嘴,所述船体的上端外表面靠近空腔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气泵。
7.进一步的,所述空腔的内表面底端靠近气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a,所述电动伸缩杆a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根滑杆,若干根所述滑杆的一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卡环,所述弹性卡环与气嘴相互卡合,所述气嘴的外表面一侧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
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气嘴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气孔,所述船体的上端外表面靠近气泵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气泵的下端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的内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b,所述电动伸缩杆b的一端与气泵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若干根所述滑杆之间均滑动连接,且彼此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其中一根所述子滑杆a的外表面下端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与第二凹槽之间弹性连接有第二弹簧,与所述子滑杆a滑动连接的子滑杆b的外表面一侧靠近第二凹槽的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卡杆贯穿通槽并延伸至子滑杆b的外部。
9.进一步的,所述空腔的内表面一侧上端靠近卡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c。
10.进一步的,所述卡杆远离第二凹槽的一侧横截面呈弧形结构设计,所述通槽的横截面呈倒梯形结构设计。
11.进一步的,所述船体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与船体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外表面两端缠绕有锚索,所述锚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12.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浮块,所述浮块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微型泵。
13.进一步的,所述船体的后端开设有动力舱,所述动力舱的内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飞轮,所述主动飞轮的一端与动力舱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飞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传动链条,所述转杆的一端延伸至动力舱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飞轮,所述从动飞轮的一端与动力舱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链条与从动飞轮啮合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侧板。
15.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的上端外表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连接爪,所述连接爪的上端外表面中心位置与锚索固定连接。
16.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通过将多个处于放气状态的救生圈堆叠放置于空腔内,从而减小了救生圈的体积,提高了可携带救生圈的数量,避免救援时救援工具缺乏的情况出现,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使救生圈充气后自动解除固定,便于救生员对其进行拿取。
17.(2)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a以及电动伸缩杆b,控制二者对救生圈以及气泵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救生圈自动充气的目的,无需工作人员对救生圈的位置进行调节,缩短了操作时间,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
18.(3)本发明通过设置转动机构,当需要将救援船停留在水面时,可以转动转杆使锚索脱离转杆,配重块沉入水底并陷入河床底部,从而利用配重块与河床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对救生船船体起到制动的效果,防止当救援工作者入水救援时,救援船停留在较为湍急的水面上容易飘走的情况出现,降低了救援工作的难度。
19.(4)本发明通过在配重块的下端设置浮块,利用浮块的浮力抵消配重块自身的重力,从而降低了救援船船体整体所受的重量,当需要将配重块放入水底时,启动微型泵对浮块进行放气,使配重块所受浮力消失从而沉向水底,当需要将配重块收上来时,则再次启动
微型泵对浮块进行充气,使配重块收浮力影响向上浮起,从而便于对配重块进行收起。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空腔与救生圈的结合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气泵与滑槽的结合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视图;图5为本发明图3中的b处结构放大视图;图6为本发明救生圈与滑杆的结合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动力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图1中的c处结构放大视图。
21.图中标号说明:1、船体;2、空腔;3、救生圈;4、连接机构;41、凸块;42、磁块;43、连接块;44、第一凹槽;45、气嘴;46、气泵;47、电动伸缩杆a;48、滑杆;49、弹性卡环;40、第一弹簧;410、螺套;411、环形板;412、气孔;413、滑槽;414、电动伸缩杆b;415、第二凹槽;416、卡杆;417、第二弹簧;418、通槽;419、连接板;420、电动伸缩杆c;481、子滑杆a;482、子滑杆b;5、转动机构;51、转杆;52、锚索;53、配重块;54、浮块;55、微型泵;56、动力舱;57、电机;58、主动飞轮;59、传动链条;510、从动飞轮;511、侧板;512、连接爪。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5.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永磁电机21转子绕线机构,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的上端外表面前侧开设有三个空腔2,三个所述空腔2的内部均安装有若干个救生圈3,若干个所述救生圈3之间通过连接机构4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两块凸块41,两块凸块41固定连接于救生圈3的下端外表面,两块所述凸块4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磁块42,所述救生圈3的上端外表面靠近磁块42的位
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3,所述连接块43由磁性金属材质制成,所述连接块43的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44,所述磁块42与第一凹槽44相互吸合,所述救生圈3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嘴45,所述船体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空腔2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气泵46。
26.救生船上一般都配备有辅助援救的工具,例如救生衣、救生圈3等,但由于这些辅助工具一般体积较大,使得小型救援船的携带数量有限,在救援时,可能会出现救援工具缺乏的情况,从而为救援工作者带来不便,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机构4,当需要用到救生圈3时,可以通过启动气泵46,利用气泵46将气体由气嘴45充入到位于最上端的救生圈3内部,使最上端救生圈3充气膨胀,该救生圈3褶皱伸展开,带动两块凸块41自动分离,磁块42随之分离并脱离第一凹槽44,从而自动解除最上端救生圈3的固定,取出该救生圈3即可使用,本发明通过将多个处于放气状态的救生圈3堆叠放置于空腔2内,从而减小了救生圈3的体积,提高了可携带救生圈3的数量,避免救援时救援工具缺乏的情况出现,通过设置连接机构4,使救生圈3充气后自动解除固定,便于救生员对其进行拿取。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空腔2的内表面底端靠近气嘴4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a47,所述电动伸缩杆a4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根滑杆48,若干根所述滑杆48的一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卡环49,所述弹性卡环49与气嘴45相互卡合,所述气嘴45的外表面一侧螺纹连接有螺套410,所述螺套41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板411,所述气嘴45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气孔412,所述船体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气泵46的位置开设有滑槽413,所述气泵46的下端与滑槽413滑动连接,所述滑槽413的内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b414,所述电动伸缩杆b414的一端与气泵46固定连接。
28.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a47以及电动伸缩杆b414,当需要用到救生圈3时,可以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a47使其伸出并带动滑杆48向上移动,使位于最上端的弹性卡环49以及气嘴45向上移动至与气泵46相对应的位置,再控制电动伸缩杆b414伸出带动气泵46沿滑槽413移动,使气泵46充气端进入到螺套410内部并与环形板411相互贴合,然后启动气泵46使气体由气孔412进入到对该救生圈3内部,充气完成后,拧动螺套410使其发生移动,带动环形板411与气孔412相互贴合堵住气孔412,然后拉动气嘴45使其与弹性卡环49分离即可使用,按照同样的方式对下一救生圈3进行充气即可。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a47以及电动伸缩杆b414,控制二者对救生圈3以及气泵46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救生圈3自动充气的目的,无需工作人员对救生圈3的位置进行调节,缩短了操作时间,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
2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若干根所述滑杆48之间均滑动连接,且彼此之间通过第一弹簧40弹性连接,其中一根所述子滑杆48a的外表面下端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415,所述第二凹槽4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杆416,所述卡杆416与第二凹槽415之间弹性连接有第二弹簧417,与所述子滑杆48a滑动连接的子滑杆48b的外表面一侧靠近第二凹槽415的位置开设有通槽418,所述卡杆416贯穿通槽418并延伸至子滑杆48b的外部。
30.本发明通过设置卡杆416与通槽418相互卡合从而对多个滑杆48之间进行固定,当需要对最上端救生圈3充气时,按压卡杆416使其收缩并与通槽418分离,使子滑杆48a在第一弹簧40的弹力作用下沿子滑杆48b内部发生滑动,带动与之连接的弹性卡环49向上移动,气嘴45也随之向上移动至与气泵46位置对应处,再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b414伸出时气泵46充气端与气嘴45连接,对救生圈3进行充气,本发明利用卡杆416与通槽418相互卡合从而对
多个滑杆48之间进行固定,提高了多个救生圈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通过按压卡杆416使子滑杆48a向上移动,带动与之连接的气嘴45以及救生圈3向上移动,使该救生圈3与下一救生圈3之间拉动一定距离,为该救生圈3预留足够空间,使其能够充气膨胀。
3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空腔2的内表面一侧上端靠近卡杆416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19,所述连接板4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c420。
32.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板419以及电动伸缩杆c420,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c420使其伸出并按压卡杆416使其与通槽418下相互分离,使子滑杆48a在第一弹簧40的弹力作用下沿子滑杆48b内部发生滑动,无需工作人员对卡杆416进行按压,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使用时的便利性。
3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卡杆416远离第二凹槽415的一侧横截面呈弧形结构设计,所述通槽418的横截面呈倒梯形结构设计。
34.本发明通过将卡杆416远离第二凹槽415的一侧横截面呈弧形结构设计,并将通槽418的横截面呈倒梯形结构设计,从而便于卡杆416顺利与通槽418相互分离,避免按压卡杆416后卡杆416无法脱离通槽418的情况出现,保证充气操作的顺利进行。
3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与图8所示,所述船体1的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动机构5;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转杆51,所述转杆51的两端与船体1转动连接,所述转杆51的外表面两端缠绕有锚索52,所述锚索5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53。
36.当救援工作者入水救援时,救援船停留在较为湍急的水面上容易飘走,而由于船锚的重量较大,小型救援船一般不会配备,从而为搜救工作带来困难,本发明通过设置转动机构5,当需要将救援船停留在水面时,可以转动转杆51使锚索52脱离转杆51,配重块53沉入水底并陷入河床底部,从而利用配重块53与河床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对救生船船体1起到制动的效果,防止当救援工作者入水救援时,救援船停留在较为湍急的水面上容易飘走的情况出现,降低了救援工作的难度。
3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配重块5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浮块54,所述浮块54的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微型泵55。
38.本发明通过在配重块53的下端设置浮块54,利用浮块54的浮力抵消配重块53自身的重力,从而降低了救援船船体1整体所受的重量,当需要将配重块53放入水底时,启动微型泵55对浮块54进行放气,使配重块53所受浮力消失从而沉向水底,当需要将配重块53收上来时,则再次启动微型泵55对浮块54进行充气,使配重块53收浮力影响向上浮起,从而便于对配重块53进行收起。
3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与图8所示,所述船体1的后端开设有动力舱56,所述动力舱56的内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电机57,所述电机5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飞轮58,所述主动飞轮58的一端与动力舱56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飞轮58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传动链条59,所述转杆51的一端延伸至动力舱56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飞轮510,所述从动飞轮510的一端与动力舱56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链条59与从动飞轮510啮合连接。
40.本发明通过设置动力舱56,当需要将配重块53放下时,控制电机57正转带动主动飞轮58转动,在传动链条59的作用下带动两个从动飞轮510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两根转杆51转动,使锚索52与转杆51分离,四块配重块53顺利沉入水底,当需要将配重块53收回时,则
控制电机57逆转,带动两根转杆51转动使锚索52缠绕于转杆51外表面,使四块配重块53顺利收起,本发明通过设置动力舱56,控制电机57的正反转从而带动转杆51转动,能够实现同时对四块配重块53进行收起以及放下的操作,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为操作人员提供便利。
4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配重块53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侧板511。
42.本发明通过设置侧板511,利用侧板511与水流接触从而产生阻力,进一步提高了配重块53与河床之间的阻滞力,提高了对船体1的制动效果。
4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配重块53的上端外表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连接爪512,所述连接爪512的上端外表面中心位置与锚索52固定连接。
44.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爪512与配重块53螺纹连接,再利用连接爪512与锚索52相连接,从而便于对锚索52进行拆卸,以便于对其进行维修更换。
45.使用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机构4,当需要用到救生圈3时,可以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a47使其伸出并带动滑杆48向上移动,使位于最上端的弹性卡环49以及气嘴45向上移动至与气泵46相对应的位置,再控制电动伸缩杆b414伸出带动气泵46沿滑槽413移动,使气泵46充气端进入到螺套410内部并与环形板411相互贴合,然后启动气泵46使气体由气孔412进入到对该救生圈3内部,使该救生圈3充气膨胀,褶皱伸展开,带动两块凸块41自动分离,磁块42随之分离并脱离第一凹槽44,充气完成后,拧动螺套410使其发生移动,带动环形板411与气孔412相互贴合堵住气孔412,然后拉动气嘴45使其与弹性卡环49分离即可使用,按照同样的方式对下一救生圈3进行充气即可,通过设置卡杆416与通槽418相互卡合从而对多个滑杆48之间进行固定,当需要对最上端救生圈3充气时,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c420使其伸出并按压卡杆416使其与通槽418下相互分离,使子滑杆a481在第一弹簧40的弹力作用下沿子滑杆b482内部发生滑动,带动与之连接的弹性卡环49向上移动,气嘴45也随之向上移动至与气泵46位置对应处,再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b414伸出时气泵46充气端与气嘴45连接,对救生圈3进行充气,通过在配重块53的下端设置浮块54,利用浮块54的浮力抵消配重块53自身的重力,从而降低了救援船船体1整体所受的重量,当需要将配重块53放入水底时,启动微型泵55对浮块54进行放气,使配重块53所受浮力消失从而沉向水底,当需要将配重块53收上来时,则再次启动微型泵55对浮块54进行充气,使配重块53收浮力影响向上浮起,从而便于对配重块53进行收起,当需要将配重块53放下时,控制电机57正转带动主动飞轮58转动,在传动链条59的作用下带动两个从动飞轮510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两根转杆51转动,使锚索52与转杆51分离,四块配重块53顺利沉入水底,当需要将配重块53收回时,则控制电机57逆转,带动两根转杆51转动使锚索52缠绕于转杆51外表面,使四块配重块53顺利收起。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