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直升机旋翼展向平衡配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8 21:36: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旋翼展向配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旋翼展向平衡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2.直升机旋翼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对旋翼可调节部分的调整,减少旋翼由于制造偏差和使用而引起的质量力和气动力的不平衡,从而降低全机的振动水平。一般来说,平衡调节分为锥体调节(垂向振动)与动平衡调节(水平振动),动平衡又分为弦向配重与展向配重。
3.桨叶与桨毂的连接一般依靠桨叶螺栓完成,桨叶螺栓所处位置承受较大的交变载荷。直升机上常用的展向配重安装方式是在桨夹上直接加工螺纹孔,用螺钉安装配重块的方式来实现;或者,在桨叶螺栓头部增加一个支杆,将配重块安装在支杆上,并用螺母压紧。但是在桨夹上打孔破坏了桨夹材料的连续性,不利于桨夹疲劳受力;在桨叶螺栓头部增加支杆的方式增加了原材料耗材,加大了原材料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直升机旋翼展向平衡配重装置,用以解决现有以下问题:(1)在桨夹上直接加工螺纹孔破坏桨夹材料的连续性,不利于桨夹疲劳受力;(2)在桨叶螺栓头部增加支杆的方式增加了原材料耗材,加大了原材料尺寸。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直升机旋翼展向平衡配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块、桨叶螺栓、弹性件、配重块和防松组件,所述桨叶螺栓的上端设有盲孔,所述弹性件和所述配重块均设于盲孔内,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盲孔的上端连接,所述防松组件连接所述配重块和所述第一限位块。
7.进一步地,所述盲孔与所述桨叶螺栓同心设置,且所述盲孔的横截面积等于所述配重块的横截面积。
8.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设于所述盲孔的下端,所述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抵在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下端和所述配重块的上端。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块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盲孔同心,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上端。
10.进一步地,所述防松组件包括中间支柱,所述中间支柱的上端设有第三通孔,下端设有第二限位块。
11.进一步地,所述盲孔的底部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配合以限制所述中间支柱的转动。
12.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设有与所述中间支柱配合的第四通孔。
13.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通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横截面积且等于所述中间支柱的上端的横截面积。
14.进一步地,所述防松组件还包括保险别针,所述保险别针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以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中间支柱。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块为拧紧螺钉,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7.(1)本实用新型利用桨叶螺栓进行展向配置,将配重块设于桨叶螺栓内,避免了在桨夹上打孔导致的桨夹材料的连续性破坏,有利于桨夹疲劳受力;同时避免了在桨叶螺栓头部增加支杆的方式而导致的原材料耗材的增加,减小了原材料尺寸。
18.(2)本实用新型在配重块和限位块之间设有弹性件,保证展向配重块较少时,其仍被压紧在第一孔的底部,避免了飞行过程中配重块在桨叶螺栓内部上下窜动,造成动平衡的变化。
19.(3)本实用新型利用中间支柱和保险别针对第一限位块进行防松,同时便于配重块的取放。
20.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1.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22.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直升机旋翼展向平衡配重装置剖视图;
23.图2为具体实施例的直升机旋翼展向平衡配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中间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保险别针;2-第一限位块;3-桨叶螺栓;4-中间支柱;5-弹性件;6-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
……
上方”、“下”和“在
……
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3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公开了一种直升机旋翼展向平衡配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块2、桨叶螺栓3、弹性件5、配重块6和防松组件,桨叶螺栓3的上端
设有盲孔,弹性件5和配重块6均设于盲孔内,第一限位块2与盲孔的上端连接,防松组件连接配重块6和第一限位块2。
31.为了保证配重的效果,盲孔与桨叶螺栓3同心设置。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桨叶螺栓3内设置盲孔时要保证桨叶螺栓3在挖除内部材料后依然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桨叶离心力,不能造成桨叶螺栓3的损伤。
33.为了避免配重块6沿盲孔的径向有活动余量,盲孔的横截面积等于配重块6的横截面积,此设置避免了飞行过程中配重块6在桨叶螺栓3内部左右窜动,造成动平衡的变化。本实施例中,盲孔为圆柱孔,其直径等于配重块6的直径。需要说明的是,定义垂直于桨叶螺栓3的轴线方向为横向。
34.本实施例中,配重块6设于盲孔的下端,第一限位块2设于盲孔的上端,弹性件5位于第一限位块2与配重块6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优选地,弹性件5为弹簧。
35.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一限位块2的下端和配重块6的上端,使得在展向配重块6较少时,保证其被压紧在盲孔的底部,避免飞行过程中配重块6在桨叶螺栓3内部上下窜动,造成动平衡的变化。
36.为了与第一限位块2连接,盲孔的上端设有螺纹,第一限位块2设有外螺纹,第一限位块2与盲孔的上端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2为拧紧螺钉。
37.为了与防松组件连接,第一限位块2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垂直,第一通孔与盲孔同心,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且位于第一限位块2的上端。
38.防松组件包括中间支柱4,中间支柱4的上端为一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上端设有第三通孔,下端设有第二限位块,盲孔的底部设有限位槽,第二限位块与限位槽配合限制中间支柱4的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块为四方头。配重块6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限位块的横截面积且等于中间支柱4的上端的横截面积,使得套装在中间支柱4上的配重块6没有横向(盲孔的径向)的活动余量,且方便配重块6的取出。
39.防松组件还包括保险别针1,保险别针1穿过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对第一限位块2做进一步防松。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与第二通孔对正,第三通孔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沿中间支柱4的顶部轴向均布,示例性地,第三通孔设有6个。
40.本实施例中,中间支柱4安装完成后,将上侧的第一限位块2(拧紧螺钉)旋入,需注意将中间支柱4的上部从拧紧螺钉的中间孔(第一通孔)内穿出;将第一限位块2的第二通孔与中间支柱4上侧孔(第三通孔)就近对齐,穿入保险别针1;拧紧螺钉利用四方头侧与保险别针1进行防松。
41.当需要安装配重块6时,需将桨叶螺栓3上端的保险别针1取下,再将第一限位块2取下,露出足够空间,将弹性件5取出,放入适量配重块6,再拧紧第一限位块2、连接上保险别针1;当需要调整配重块6的数量时,依次拆下保险别针1和第一限位块2,将中间支柱4向上提出,由于第二限位块的作用,可同时将内部的弹性件5和配重块6一并取出,按照需要调整配重块6的数量,然后将第二限位块对正限位槽安放,并依次连接第一限位块2和保险别针1。需要说明的是,若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在桨叶螺栓3内设置配重块6仍不能配平,需要检查桨叶或桨毂本身。
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旋翼展向平衡配重装置,利用桨叶螺栓进行展向配置,将配重块设于桨叶螺栓内,避免了在桨夹上打孔导致的桨夹材料的连续性
破坏,有利于桨夹疲劳受力;同时避免了在桨叶螺栓头部增加支杆的方式而导致的原材料耗材的增加,减小了原材料尺寸;在配重块和限位块之间设有弹性件,保证展向配重块较少时,其仍被压紧在盲孔的底部,避免了飞行过程中配重块在桨叶螺栓内部上下窜动,造成动平衡的变化;利用中间支柱和保险别针对第一限位块进行防松,同时便于配重块的取放。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