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尾门锁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22:03: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门锁,属于汽车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开启尾门锁。


背景技术:

2.授权公告号为cn214035181u的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一种汽车尾门锁,其主要解决了传统汽车尾门锁存在的锁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锁体重量大,体积大,制造难度较大及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历经一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中,发现该汽车尾门锁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缺陷:
3.1、所述汽车尾门锁的雪载限位结构是通过雪载杆的弹性臂与卡板上的限位凸筋接触配合以达到反向限位功能,当反向通电时,该限位结构则表现为强度不足,极易发生弹性臂断裂的现象,进而造成雪载功能失效。
4.2、所述汽车尾门锁的开关触发功能是通过雪载杆端部结构与信号开关接触配合,而锁止解锁则是由止动爪与卡板之间的啮合脱离来实现的,一旦发生雪载杆复位触发开关但止动爪并未完全复位时,就会存在假锁状况,这种情况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5.3、所述汽车尾门锁的传动部分包括电机输出连接的蜗杆以与蜗杆啮合的齿轮,在对于蜗杆端部的锁壳体上直接成型一个与蜗杆端部配合的槽,蜗杆端部卡嵌于该槽内。锁壳体的材料通常为硬质金属,蜗杆材料为表面具有一定润滑效果的塑料件,配合过程中因壳体硬于蜗杆,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蜗杆磨损问题以及由磨损问题而导致的传动卡顿不稳定和失效问题。
6.对于上述提到的几点不足,将在本技术中得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汽车尾门锁,所述汽车尾门锁分别从雪载限位功能、开关触发问题以及传动功能几个方面进行结构优化,以使所述汽车尾门锁的操作更加稳定、安全、可靠。
8.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由电动控制部和锁止解锁部组成的锁闭机构以及基于锁闭机构所配置的雪载组件,所述电动控制部包括马达、由马达输出连接的蜗杆,以及与蜗杆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锁止解锁部包括相互啮合的止动爪和卡板;所述雪载组件包括一雪载杆,所述电动控制部与锁止解锁部之间经由所述雪载杆传动连接;其特殊之处在于,
9.所述雪载杆具有:与电动控制部的齿轮相联动的第一端、与止动爪相联动的第二端、与卡板联动的第三端,以及与卡板凸台配合的第四端;
10.所述雪载杆的第四端为一刚性臂,其在全开位置与卡板的第一凸筋配合,二者相互配合实现全开限位功能。
11.所述止动爪的末端设置有与信号开关接触配合的凸轮结构,通过雪载杆与止动爪配合沿解锁方向共同运动,实现开关的信号转换,从而识别锁闭状态并将相应状态向外部
指示。
12.所述蜗杆的端部位置设有一个固定在锁壳体上的轴套,所述蜗杆端部轴端嵌于所述轴套内。
13.所述雪载杆的第一端具有凹槽,所述电动控制部的齿轮上布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齿轮拨杆,通过齿轮拨杆与凹槽之间的拨动配合,以使齿轮转动时带动所述雪载杆的第一端摆动;
14.所述齿轮拨杆设有两个,且两个齿轮拨杆与齿轮轴的轴心呈中心对称。
15.所述止动爪压装于雪载杆的下部且二者具有同一转动中心,所述雪载杆的第二端为突设于其底部的加强筋,所述止动爪端部设有与所述加强筋配合的凸台,通过加强筋与凸台的配合,以使雪载杆运动时能够同时驱动止动爪转动。
16.所述雪载杆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
17.所述卡板上布有第一凸筋和第二凸台,且二者之间有过渡段;
18.在卡板开启过程中,卡板上第一凸筋和第二凸台通过位置变化与雪载杆一侧弹性臂及刚性臂进行接触配合,以实现雪载功能。
19.雪载杆弹性臂与所述第一凸筋和第二凸台的配合位置应满足:在卡板全锁状态下,雪载杆的刚性臂抵触与卡板的第一凸筋上,弹性臂的抵触端为自由状态;在卡板解锁之初即雪载触发时,雪载杆弹性臂的扣槽脱出第一凸筋且弹性臂的抵触端抵触于第一凸筋的边侧;在卡板解锁过程中,雪载杆弹性臂的抵触端由抵触于第一凸筋的边侧脱出;在卡板全开时,过渡为刚性臂与第二凸台配合;在卡板锁闭过程中,雪载杆的刚性臂抵触于第二凸筋的边侧且同时其扣槽重新卡扣于第一凸筋上;在卡板全锁后,雪载杆弹性臂扣槽重新与第一凸筋配合,且刚性臂重新抵在凸台边侧上。
20.所述蜗杆的末端与轴套配合,所述轴套采用自润滑耐磨材料,轴套一侧通过结构与锁壳体之间过渡配合,固定安装在锁壳体上,另一端与蜗杆间隙配合。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首先,通过在雪载杆上增加一个刚性臂与卡板上的凸筋接触配合,有效提高了限位结构的整体强度,当反向通电的时侯,能够避免因雪载杆弹性臂直接接触而发生的断裂问题。其次,将信号开关的触发位置转移至卡动爪上,有效避免了假锁现象,保障安全性。最后,在蜗杆末端设置一个单独的轴套与之配合,解决了蜗杆磨损问题,使整个传动部分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22.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锁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23.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锁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锁闭机构的电动控制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锁闭机构的锁止解锁部结构示意图;
26.图5:雪载杆与止动爪配合结构示意图;
27.图6:全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28.图7:雪载触发位置状态示意图;
29.图8:雪载解除位置示意图;
30.图9:蜗杆轴套配合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一
33.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锁壳体1,以及集成于锁壳体1内部的:用于实现基本锁闭功能的锁闭机构,用于实现雪载功能的雪载组件,以及用于实现信号指示功能的信号组件。其中,所述锁闭机构由马达10、蜗杆11、齿轮12、雪载杆13、止动爪14和卡板15构成,马达10输出连接蜗杆11,蜗杆端部限位与轴套16配合,所述轴套16安装于锁壳体上,蜗杆11与齿轮12啮合传动,齿轮12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拨杆12.1和第二齿轮拨杆12.2,且两个齿轮拨杆与齿轮轴呈中心对称。电动开启时,由马达10驱动蜗杆11,蜗杆11带动齿轮12旋转,齿轮12转动的同时带动其上的第一齿轮拨杆12.1和第二齿轮拨杆12.2转动。在齿轮12的转动过程中,第一齿轮拨杆12.1和第二齿轮拨杆12.2交替着与雪载杆13端部的凹槽13.1配合,以带动雪载杆13的一端沿预定的方向摆动。雪载杆13的底部通过第二端的关联结构与止动爪14联动,因此当雪载杆13沿解锁方向摆动时,能够带动止动爪14与一侧的卡板15脱离啮合,进而实现解锁。
34.当尾门重力较大、密封反力不足等情况下,电动开启后,仍无法直接解锁,此时则需要启动雪载功能。本实施例的雪载组件包括一个与止动爪14联动的雪载杆13以及布设于卡板15预定位置上的第一凸筋15.1和第二凸台15.2,所述雪载杆13是一个功能集成部件,一方面通过其底部的关联结构13.2与止动爪14相联动,带动止动爪14动作以实现基本的解锁功能;另一方面又通过一个侧向延伸的弹性臂13.3与卡板14相联动,以实现雪载功能。所述弹性臂13.3具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凸筋15.1卡扣适配的扣槽13.3b及用以与第一凸筋15.1相抵接的抵触端13.3a。
35.雪载功能伴随着电动开启有以下几个过程:
36.1、雪载触发
37.在全锁状态下,止动爪与卡板啮合,雪载杆一侧弹性臂的扣槽完全锁扣于第一凸筋上。电动开启时,齿轮驱动雪载杆动作,弹性臂在雪载杆的拖动下沿第一凸筋滑动,与此同时,与雪载杆联动的止动爪向解锁方向转动,雪载杆继续拖动弹性臂,直至其扣槽从第一凸筋中弹出,致使其端部的抵触端抵触于第一凸筋的边侧,此为雪载触发位置,此时卡板与止动爪完全脱开啮合,可以通过外力转动卡板,以克服重力实现开锁。
38.2、雪载解除
39.卡板转动开启过程中,弹性臂的抵触端一直沿第一凸筋的边侧滑动,直至脱离第一凸筋的端部而顺势雪载杆刚性臂13.4与卡板第二凸台相抵接,卡板继续转动,直至达到卡板全开位置,此时为雪载完全解除位置。
40.3、雪载复位
41.卡板在重新锁入过程中,雪载杆的第四端刚性臂沿着第二凸筋的边侧向下滑移,当雪载杆第三端滑移至第一凸筋的端部时,弹性臂的扣槽又重新完全扣合于第一凸筋且同时第四端一直抵在第二凸筋上,卡板继续回转,直至弹性臂复位到全锁的初始位置,此时雪
载也处于雪载触发前的状态。
42.信号组件包括在锁壳体上安装的一个信号开关,所述信号开关安装于雪载杆的一侧,通过止动爪末端的凸轮结构实现各状态的信号指示功能。
4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