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多料号活塞杆的渐变距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9:2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料号活塞杆的渐变距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2.机加工领域中,对于加工完毕的零件通常需要转移到存放处,或者转移到下一工位,进行继续精加工,而对于较重的零件,从机床取下后人工搬运转移较为不便,通常采用传送带机构辅助转移,由于生产制备的产品通常是同种产品多种规格,例如一种活塞杆产品,其主要区别在于轴径尺寸不同,再由于活塞杆需要竖立摆放送料,因此需要两侧同速的传送带机构进行转移。在物料转移过程中,传统采用的传送带结构无法实现对不同轴径尺寸的活塞杆进行转移送料,后来工程师们设计了可以通过双向丝杆调节两侧传送带间距的传送带机构,但是在相邻两只不同规格的活塞杆传送时,就难以实现物料转移,只能单一规格产品传送,使用条件受限,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将不同轴径尺寸的两只或多只活塞杆同时输送,自动调节两侧传送带间距,提升物料传送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鉴于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我们设计一种用于多料号活塞杆的渐变距输送机构,采用两组双向丝杆副独立调节两侧的传送带的间距,并配合传感器检测到的活塞杆位置变化,逐渐对称地调节两侧传送带的间距,使得前方活塞杆顺利输送的同时,也方便后方活塞杆便捷输送,效率高,适用性广。
4.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用于多料号活塞杆的渐变距输送机构,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传送带、进出料两端架设的间距调节组件,以及出料端设有的限位组件和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位置传感器,
6.所述传送带包括框架、框架前后端设置的带轮、架设在两带轮之间的皮带、制动牵引皮带的传动电机和导引轮,所述传动电机主轴上设置有主动轮,带动皮带传动,所述引导轮设置在主动轮两侧,所述框架下端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均配合有间距调节组件,
7.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滑杆、滑套、底板、调节架、双向丝杆副和调距电机,所述滑套通过螺栓活动铰接在框架下端面,滑套与滑杆穿套配合,所述滑杆两端通过支架与底板固连,所述双向丝杆副设置有自中心向两侧旋向相反的螺杆,螺杆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调距电机,所述螺杆还配合有螺套,两侧的螺套还与两侧的框架通过调节架固连,即在调距电机带动下,两侧的螺套反向同步滑移,
8.所述间距调节组件由plc独立控制启停,带动两侧的传送带由平行姿态逐渐调整为喇叭状姿态,以适应不同规格轴径尺寸的活塞杆输送。
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出料端,包括限位电机、丝杆副、滑块滑轨组件、立柱、限位板和位置传感器以及定位在限位板上的行程开关,所述丝杆副由限位电机带动旋
转,丝杆副前端螺接有定位块,定位块与限位板固连,进而带动限位板前后挪移一定距离,所述限位板将输送进给的活塞杆限定终点位置。
10.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两侧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用于监测活塞杆是否到位,所述行程开关控制传送带启停动作。
11.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包括活塞部和轴部,所述轴部放置在两侧传送带之间,所活塞部呈圆盘状,并放置在皮带上,由皮带带动活塞杆输送滑移。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该用于多料号活塞杆的渐变距输送机构采用两组双向丝杆副独立调节两侧的传送带的间距,并配合传感器检测到的活塞杆位置变化,逐渐对称地调节两侧传送带的间距,使得前方活塞杆顺利输送的同时,也方便后方活塞杆便捷输送,效率高,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施例用于多料号活塞杆的渐变距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间距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传送带,2-进料端的间距调节组件,3-传动电机,4-出料端的间距调节组件,5-活塞杆,6-限位组件,7-框架,8-带轮,9-皮带,10-主动轮,11-支架,12-底板,13-调距电机,14-行程开关,15-调节架,16-双向丝杆副,17-轴承座,18-限位电机,19-丝杆副,20-定位块,21-滑块滑轨组件,22-位置传感器,23-感应探头,24-限位板,25-活塞部,26-轴部,27-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多料号活塞杆的渐变距输送机构,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传送带1、进出料两端架设的间距调节组件,以及出料端设有的限位组件6和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位置传感器22,监控活塞杆到达位置,由plc控制间距变化,逐渐调节两侧的间距调节组件。
22.具体地说,所述传送带1包括框架7、框架7前后端设置的带轮8、架设在两带轮8之间的皮带9、制动牵引皮带9的传动电机3和导引轮,所述传动电机3主轴上设置有主动轮10,带动皮带9传动,所述引导轮设置在主动轮10两侧,所述框架7下端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均配合有间距调节组件。
23.参阅图3,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滑杆27、滑套(图中未标识)、底板12、调节架15、双向丝杆副16和调距电机13,所述滑套通过螺栓活动铰接在框架7下端面,滑套与滑杆27穿套配合,所述滑杆两端通过支架11与底板12固连,所述双向丝杆副16设置有自中心向两侧旋向相反的螺杆,螺杆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调距电机13,所述螺杆还配合有螺套,两侧的螺套还与两侧的框架7通过调节架15固连,即在调距电机13带动下,两侧的螺套反向同步滑
移。
24.工作过程是:所述间距调节组件由plc独立控制启停,带动两侧的传送带1由平行姿态逐渐调整为喇叭状姿态,以适应不同规格轴径尺寸的活塞杆5输送。
25.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限位组件6设置在出料端,包括限位电机18、丝杆副19、滑块滑轨组件21、立柱、限位板24和位置传感器22以及定位在限位板24上的行程开关14,所述丝杆副19由限位电机18带动旋转,丝杆副19前端螺接有定位块20,定位块20与限位板24固连,进而带动限位板24前后挪移一定距离,所述限位板24将输送进给的活塞杆5限定终点位置。
26.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限位板24两侧设置有位置传感器22,用于监测活塞杆5是否到位,所述行程开关14控制传送带1启停动作。
27.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活塞杆5包括活塞部25和轴部26,所述轴部26放置在两侧传送带1之间,所活塞部25呈圆盘状,并放置在皮带9上,由皮带9带动活塞杆5输送滑移。
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多料号活塞杆的渐变距输送机构,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传送带、进出料两端架设的间距调节组件,以及出料端设有的限位组件和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位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包括框架、框架前后端设置的带轮、架设在两带轮之间的皮带、制动牵引皮带的传动电机和导引轮,所述传动电机主轴上设置有主动轮,带动皮带传动,所述导引轮设置在主动轮两侧,所述框架下端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均配合有间距调节组件,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滑杆、滑套、底板、调节架、双向丝杆副和调距电机,所述滑套通过螺栓活动铰接在框架下端面,滑套与滑杆穿套配合,所述滑杆两端通过支架与底板固连,所述双向丝杆副设置有自中心向两侧旋向相反的螺杆,螺杆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调距电机,所述螺杆还配合有螺套,两侧的螺套还与两侧的框架通过调节架固连,即在调距电机带动下,两侧的螺套反向同步滑移,所述间距调节组件由plc独立控制启停,带动两侧的传送带由平行姿态逐渐调整为喇叭状姿态,以适应不同规格轴径尺寸的活塞杆输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料号活塞杆的渐变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出料端,包括限位电机、丝杆副、滑块滑轨组件、立柱、限位板和位置传感器以及定位在限位板上的行程开关,所述丝杆副由限位电机带动旋转,丝杆副前端螺接有定位块,定位块与限位板固连,进而带动限位板前后挪移一定距离,所述限位板将输送进给的活塞杆限定终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料号活塞杆的渐变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两侧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行程开关控制传送带启停动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料号活塞杆的渐变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包括活塞部和轴部,所述轴部放置在两侧传送带之间,所活塞部呈圆盘状,并放置在皮带上,由皮带带动活塞杆输送滑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料号活塞杆的渐变距输送机构,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传送带、间距调节组件,以及出料端设有的限位组件和若干个位置传感器,传送带包括框架、框架前后端设置的带轮、架设在两带轮之间的皮带、制动牵引皮带的传动电机和导引轮,传动电机主轴上设置有主动轮,带动皮带传动,引导轮设置在主动轮两侧,框架下端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均配合有间距调节组件,间距调节组件包括滑杆、滑套、底板、调节架、双向丝杆副和调距电机,该机构采用两组双向丝杆副独立调节两侧的传送带的间距,并配合传感器检测到的活塞杆位置变化,逐渐对称地调节两侧传送带的间距,使前方活塞杆顺利输送的同时,也方便后方活塞杆便捷输送,效率高,适用性广。适用性广。适用性广。


技术研发人员:万丰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万丰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6
技术公布日:2022/6/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