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机床生产线

2022-06-25 05:54: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组合机床,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机床生产线。


背景技术:

2.组合机床生产线一般采用多轴、多刀、多工序同时加工的方式,相比较通用机床而言,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且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机床部件,缩短制造周期,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3.中国专利cn 112742947 a公开了一种用于冲压生产线上的通用柔性冷却工位装置,包括plc控制器、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的若干个呈阵列排布的工件定位组件,工件定位组件包括固定元件、电动推杆和支撑定位元件,plc控制器用于控制电动推杆伸缩杆;该装置能够实现对零件进行多点定位、支撑固定,适用于多种产品生产需求,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占地面积。
4.但是该技术方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组合机床生产线在工作中,经常会进行工作量大的重切削工序,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切削热,虽然大部分切削热可被切屑带走,但是工件中仍然会残留部分热量,这些余热会导致工件产生热变形,损坏加工精度,另外,机床生产线上各工位间的工件传输速度较快,滞存在工件上的热量难以快速散出,多采取在生产线上设置冷却工位的方法,来让工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然散热,生产线中的冷却工位和占用空间较大,尤其在大批量快速生产时,需要更多的冷却工位来延长空置时间,导致占用空间变大;同时,机床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过程中,刀具本身会被工件和切屑逐渐磨损,当刀具磨损到一定程度时,会失去原有的切削能力,影响到加工效果,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数控机床生产环境中,刀具的更换显得尤为重要,定期检查或者停机后检查的方法无法做到实时监控,且操作繁复;上述用于冲压生产线上的通用柔性冷却工位装置并未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组合机床生产线,通过在冷却工位中设置可旋转的转盘来对工件进行降温冷却,延长冷却时间,且占用空间小,通过在冷却工位中设置检测部,在冷却工件的同时,对工件进行粗糙度检测,以此来检测刀具的磨损状况。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机床生产线,包括若干组工作机床以及连接若干组工作机床并进行传输工件的输送单元,相邻两组工作机床之间设有对工件进行冷却以及粗糙度检测的冷却工位;具体的,工作机床包括多个加工工位,加工工位内设置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加工的刀具;输送单元可采用传输带结构;所述冷却工位处设有底台,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台上的转盘以及若干个均布安装于
所述转盘上用于承载工件的接收部;所述底台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工件粗糙度的检测部;具体的,转盘上安装有环形分布的多个接收部,接收部用于存放工件;所述冷却工位的上方还设有将工件在接收部与输送单元之间进行转移的推送部;具体的,推动单元可以是机械手,也可以是人工操作;所述底台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输送单元传动连接;工作机床加工完成的工件转移至输送单元上并传递至冷却工位处,推送部将输送单元上的工件转移至接收部,接收部携带工件周向运动完成工件降温的同时,利用检测部对工件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测。
7.检测部包括粗糙度检测仪,粗糙度检测仪固定安装在底台上,粗糙度检测仪对冷却工位内的工件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测;随着刀具磨损或破损的不断发生,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呈增大趋势,据此可间接评价刀具的磨损或破损状态,具体的,粗糙度检测仪可采用触针式粗糙度测量仪;驱动部用于控制转盘的旋转。工件在输送单元上沿x轴向移动,当工件传输至工作机床位置处时,将工件放入工作机床内进行加工处理,加工处理完之后,将工件放回输送单元上继续沿x轴移动至冷却工位位置处,推送部将工件放在接收部上,接收部可随着转盘进行旋转,以此来延长工件在冷却工位内的停留时间,使得工件有着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冷却降温,便于后续的加工处理;随后,推送部将已冷却的工件放回输送单元上,运输至下一个加工工位进行加工处理;在工件随着转盘旋转的过程中,工件会与粗糙度检测仪接触,粗糙度检测仪对工件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测,通过对加工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进行检测,可以判断出工作机床内加工刀具的磨损情况,进而可对磨损刀具进行及时的更换,改善了刀具磨损后,容易造成工件加工质量降低的问题;由于转盘是在yz平面内进行旋转,可减少转盘在x轴向上的宽度,从而降低组合机床生产线的整体长度,节约了生产线的占用空间,如此,实现了组合机床生产线中,对加工过的工件进行长时间冷却降温的同时,自动判断刀具磨损情况的功能,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
8.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接收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转盘相连接;升降板,所述升降板滑动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用于对升降板上的工件进行定位夹持,所述夹持单元安装于所述升降板上;以及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工件周向运转中自动控制所述升降板的升降。
9.转盘位于输送单元的下方,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升降板的升降,升降板用于接收工件,通过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板,使得升降板在随着转盘旋转的过程中,当升降板向上移动至输送单元的两侧时,升降板上升并与输送单元高度对齐,以便于工件在升降板和输送单元之间进行移动,当升降板向靠近输送单元的方向移动时,启动升降板下移,使得升降板可顺利的从输送单元下方经过,如图所示。
10.作为优选,所述接收部还包括用于稳定所述升降板上下往复运动后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对称安装于所述升降板的两侧;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铰接;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套设于所述伸缩杆上。
11.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升降板活动铰接,伸缩杆上设置有支撑弹簧。伸缩杆呈倾斜状,并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形状稳定,从而提高了升降板在上升或下降之后的位置稳定性。
12.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从动杆,所述从动杆设于所述伸缩杆的一侧;以及推板,三块所述推板设于所述底台的内侧并分布于所述输送单元的下方;三块推板改变升降板位于输送单元处的位置,使升降板位于输送单元两侧时与输送单元平齐,穿过输送单元时,升降板通过推板的作用向下运动并从输送单元的下方穿过。
13.推板上设置有斜坡,接收部在随着转盘旋转的过程中,从动杆与推板接触后,推板自动挤压从动杆移动,使得定位组件发生偏转,并带动工件在固定板进行上下移动。
14.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夹板,一组所述夹板对称设于所述升降板的两侧,一组所述夹板通过转动设于升降板上的传动齿轮啮合传动;以及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于夹板与升降板之间;所述夹板的一端设有导向坡口。
15.夹持单元用于对工件进行固定,夹持单元包括两个夹板,夹板上安装有复位件,复位件可采用复位弹簧件,两个夹板之间通过传动齿轮进行传动,夹板靠近输送单元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坡口。传动齿轮转动安装在升降板上,在将工件推动至升降板上时,工件经由导向坡口移动至两个夹板之间,两个夹板在复位弹簧件的作用下将工件固定夹持住,由于两个夹板通过传动齿轮同步反向运动,因此,最终夹板和工件的位置也是固定的,通过这种设置,可使得工件停留在升降板的固定位置处,即同步运动的夹板使得工件的中心与升降板的中心自动对齐,以便于检测部能够稳定的与工件进行接触和检测粗糙度。
16.作为优选,所述夹板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位置与检测部相匹配。通过设置凹槽,使得夹板在夹住工件的同时,检测部可通过凹槽顺利的与工件进行接触。
17.作为优选,还包括设于底台上用于使接收部圆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的保持机构。
18.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保持机构包括:辅助盘,所述辅助盘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台上,且其轴心与所述转盘的轴心错位设置;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一一对应设置的所述连接板沿所述辅助盘的周向均布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穿过所述转盘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辅助盘转动连接。
19.辅助盘转动安装在底台上,辅助盘的轴心与转盘的轴心错开,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贯穿转盘的圆杆一,圆杆一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圆杆一的一端设置有插入辅助盘内部的圆杆二。圆杆一和圆杆二均呈环形状排列,且两个环形的半径相同;通过这种设置,转盘与辅助盘之间通过连接板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在转盘旋转的过程中,连
接板始终保持角度不便,进而使得接收部保持角度不便,通过对接收部的角度和形状进行设计,可使得接收部上的工件始终保持水平,改善了转盘旋转的过程中,接收部也随之旋转,容易导致工件从升降板上滑落的问题,提高了工件在冷却工位内运动时的稳定性。
20.作为优选,所述保持机构还包括用于对辅助盘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转动设于所述底台上的若干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所述辅助盘的外侧面传动连接。
21.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辊,所述驱动辊设于所述输送单元的下方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辊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转盘传动连接,使转盘的转动频率与工件的传输频率匹配。
22.作为又一种优优选,所述检测部包括设于所述底台上的粗糙度检测仪;以及用于调整粗糙度检测仪与工件配合关系的位置调节机构。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在冷却工位中设置可旋转的转盘,工件放置在接收部上,随着转盘旋转一圈后再次回到输送单元上,转盘的旋转周期可为工件提供较长的冷却时间,工件的冷却降温效果更好,且占用空间小。
24.(2)本发明通过在冷却工位中设置检测部,在冷却工件的同时,对工件进行粗糙度检测,以此来检测刀具的磨损状况,实现了同时进行工件冷却和检测刀具磨损度的功能。
25.(3)本发明通过在转盘上设置可升降的接收部,以便接收部能够与输送单元进行对齐配合,实现了工件在输送单元与冷却工位之间顺利进行移动的功能,适用于流水线工作,工作效率高,且接收部的升降通过从动杆和推板自动完成,无需额外设置电力驱动机构,降低了使用成本。
26.(4)本发明通过在接收部内设置夹持单元,自动对接收部内的工件进行夹紧定位,使得工件可以稳定的与检测部进行配合,提高了工件的检测效果。
27.(5)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部,利用输送单元的工作来带动转盘旋转,无需额外设置转盘的电力驱动机构,降低了使用成本。
28.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自动进行工件冷却和刀具磨损度检测的功能,适用于组合机床生产线的流水线工作等优点。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冷却工位示意图;图3为转盘与接收部局部示意图;图4为接收部示意图;图5为转盘与辅助盘展开示意图;图6为夹板配合机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部分放大图;图8为单个升降板状态变化整体过程示意图;图9为升降板穿过传输单元过程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三工件与检测部配合状态示意图。
30.图中:1、工作机床;2、冷却工位;21、底台;22、转盘;23、接收部;231、固定板;232、升降板;233、控制组件;2331、从动杆;2332、推板;234、夹持单元;2341、夹板;2342、传动齿轮;2343、复位件;235、定位组件;24、保持机构;241、辅助盘;242、连接板;3、输送单元;4、检测部;5、推送部;6、驱动部;61、驱动辊;62、传动机构;621、转轴;622、齿轮机构;623、皮带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实施例一如图1-8所示,一种组合机床生产线,包括若干组工作机床1以及连接若干组工作机床1并进行传输工件的输送单元3,相邻两组工作机床1之间设有对工件进行冷却以及粗糙度检测的冷却工位2;具体的,工作机床1包括多个加工工位,加工工位内设置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加工的刀具;输送单元3可采用传输带结构;所述冷却工位2处设有底台21,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台21上的转盘22以及若干个均布安装于所述转盘22上用于承载工件的接收部23;所述底台21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工件粗糙度的检测部4;具体的,转盘22上安装有环形分布的多个接收部23,接收部23用于存放工件;所述冷却工位2的上方还设有将工件在接收部23与输送单元3之间进行转移的推送部5;具体的,推动单元可以是机械手,也可以是人工操作;所述底台21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盘22旋转的驱动部6,所述驱动部6与所述输送单元3传动连接;工作机床1加工完成的工件转移至输送单元3上并传递至冷却工位2处,推送部5将输送单元3上的工件转移至接收部23,接收部23携带工件周向运动完成工件降温的同时,利用检测部4对工件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测。
34.检测部4包括粗糙度检测仪41,粗糙度检测仪41固定安装在底台21上,粗糙度检测仪41对冷却工位2内的工件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测;随着刀具磨损或破损的不断发生,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呈增大趋势,据此可间接评价刀具的磨损或破损状态,具体的,粗糙度检测仪41
可采用触针式粗糙度测量仪;更进一步,可在检测部4内安装警示装置,警示装置可采用警铃或警示灯,在检测部4检测到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求时,触发警示装置,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工作机床1内的刀具进行更换;驱动部6用于控制转盘22的旋转。工件在输送单元3上沿x轴向移动,当工件传输至工作机床1位置处时,将工件放入工作机床1内进行加工处理,加工处理完之后,将工件放回输送单元3上继续沿x轴移动至冷却工位2位置处,推送部5将工件放在接收部23上,接收部23可随着转盘22进行旋转,以此来延长工件在冷却工位2内的停留时间,使得工件有着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冷却降温,便于后续的加工处理;随后,推送部5将已冷却的工件放回输送单元3上,运输至下一个加工工位进行加工处理;在工件随着转盘22旋转的过程中,工件会与粗糙度检测仪41接触,粗糙度检测仪41对工件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测,通过对加工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进行检测,可以判断出工作机床1内加工刀具的磨损情况,进而可对磨损刀具进行及时的更换,改善了刀具磨损后,容易造成工件加工质量降低的问题;由于转盘22是在yz平面内进行旋转,可减少转盘22在x轴向上的宽度,从而降低组合机床生产线的整体长度,节约了生产线的占用空间,如此,实现了组合机床生产线中,对加工过的工件进行长时间冷却降温的同时,自动判断刀具磨损情况的功能,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
35.如图3-5所示,所述接收部23包括:固定板231,所述固定板231与所述转盘22相连接;升降板232,所述升降板232滑动设于所述固定板231的上方;夹持单元234,所述夹持单元234用于对升降板上的工件进行定位夹持,所述夹持单元234安装于所述升降板232上;以及控制组件233,所述控制组件233用于在工件周向运转中自动控制所述升降板232的升降。
36.转盘22位于输送单元3的下方,控制组件233用于控制升降板232的升降,升降板232用于接收工件,通过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板232,使得升降板232在随着转盘22旋转的过程中,当升降板232向上移动至输送单元3的两侧时,升降板232上升并与输送单元3高度对齐,以便于工件在升降板232和输送单元3之间进行移动,当升降板232向靠近输送单元3的方向移动时,启动升降板232下移,使得升降板232可顺利的从输送单元3下方经过,如图8所示。
37.如图4所示,所述接收部23还包括用于稳定所述升降板232上下往复运动后的定位组件235;所述定位组件235对称安装于所述升降板232的两侧;所述定位组件235包括:伸缩杆2351,所述伸缩杆235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23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232铰接;支撑弹簧2352,所述支撑弹簧2352套设于所述伸缩杆2351上。
38.伸缩杆2351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231和升降板232活动铰接,伸缩杆2351上设置有支撑弹簧2352。伸缩杆2351呈倾斜状,并在支撑弹簧2352的作用下保持形状稳定,从而提高了升降板232在上升或下降之后的位置稳定性。
39.如图3-5和图8-9所示,所述控制组件233包括:
从动杆2331,所述从动杆2331设于所述伸缩杆2351的一侧;以及推板2332,三块所述推板2332设于所述底台21的内侧并分布于所述输送单元3的下方;三块推板2332改变升降板232位于输送单元3处的位置,使升降板232位于输送单元3两侧时与输送单元3平齐,穿过输送单元3时,升降板232通过推板2332的作用向下运动并从输送单元3的下方穿过。
40.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从动杆2331的位置,具体的,在图3
‑ꢀ
5中,左边伸缩杆2351的顶端和右边伸缩杆2351的底端均设置有从动杆2331,当转盘22逆时针旋转时,输送单元3上的工件移动至左上方的升降板2332上时,工件的重量挤压升降板232下移;接收部23移动至右上方后,右边的从动杆2331被右上方的推板2332推动,使得伸缩杆2351发生偏转,并带动升降板232上移,使得升降板232与输送单元3的右侧对齐,以便将该升降板232上冷却过的工件移动至输送单元3上;该接收部23继续逆时针旋转,左边的从动杆2331被中间的推板2332推动,使得伸缩杆2351发生偏转,并带动升降板232下移,使得升降板232位于输送单元3的下方,以便升降板232可以顺利的继续移动;该接收部继续旋转至输送单元3的左侧时,右边的从动杆2331被左上方的推板2332推动,使得伸缩杆2351发生偏转,并带动升降板232上移,使得升降板232与输送单元3的左侧对齐,以便接收输送单元3上的工件;如此,可循环工作使用,且升降板232的运动为自动进行,无需额外设置升降板232的电力驱动机构,降低了使用成本;推板2332上设置有斜坡,接收部23在随着转盘22旋转的过程中,从动杆2331与推板2332接触后,推板2332自动挤压从动杆2331移动,使得定位组件发生偏转,并带动工件在固定板231进行上下移动。
41.所述夹持单元234包括:夹板2341,一组所述夹板2341对称设于所述升降板232的两侧,一组所述夹板2341通过转动设于升降板232上的传动齿轮2342啮合传动;以及复位件2343,所述复位件2343设于夹板2341与升降板232之间;所述夹板2341的一端设有导向坡口。
42.如图6所示,夹持单元234用于对工件进行固定,夹持单元234包括两个夹板2341,夹板2341上安装有复位件2343,复位件2343可采用复位弹簧件,两个夹板2341之间通过传动齿轮2342进行传动,夹板2341靠近输送单元3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坡口。传动齿轮2342转动安装在升降板232上,在将工件推动至升降板232上时,工件经由导向坡口移动至两个夹板2341之间,两个夹板2341在复位弹簧件的作用下将工件固定夹持住,由于两个夹板2341通过传动齿轮2342同步反向运动,因此,最终夹板2341和工件的位置也是固定的,通过这种设置,可使得工件停留在升降板232的固定位置处,即同步运动的夹板2341使得工件的中心与升降板232的中心自动对齐,以便于检测部4能够稳定的与工件进行接触和检测粗糙度。
43.如图3所示,更进一步,所述夹板2341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位置与检测部4相匹配。通过设置凹槽,使得夹板2341在夹住工件的同时,检测部4可通过凹槽顺利的与工件进行接触。
44.还包括设于底台21上用于使接收部23圆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的保持机构24。
45.如图5所示,所述保持机构24包括:辅助盘241,所述辅助盘241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台21上,且其轴心与所述转盘22的轴心错位设置;连接板242,与所述固定板231一一对应设置的所述连接板242沿所述辅助盘241的周向均布设置;所述连接板242的一端穿过所述转盘22与所述固定板2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辅助盘241转动连接。
46.辅助盘241转动安装在底台21上,辅助盘241的轴心与转盘22的轴心错开,固定板231上固定安装有贯穿转盘22的圆杆一,圆杆一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42,连接板242远离圆杆一的一端设置有插入辅助盘241内部的圆杆二。圆杆一和圆杆二均呈环形状排列,且两个环形的半径相同;通过这种设置,转盘22与辅助盘241之间通过连接板242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在转盘22旋转的过程中,连接板242始终保持角度不便,进而使得接收部23保持角度不便,通过对接收部23的角度和形状进行设计,可使得接收部23上的工件始终保持水平,改善了转盘22旋转的过程中,接收部23也随之旋转,容易导致工件从升降板232上滑落的问题,提高了工件在冷却工位2内运动时的稳定性。
47.所述保持机构24还包括用于对辅助盘241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25;所述导向机构25包括转动设于所述底台21上的若干个导向轮251;所述导向轮251与所述辅助盘241的外侧面传动连接。
48.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部6包括:驱动辊61,所述驱动辊61设于所述输送单元3的下方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辊61通过传动机构62与所述转盘22传动连接,使转盘22的转动频率与工件的传输频率匹配。
49.所述检测部4包括设于所述底台21上的粗糙度检测仪41;以及用于调整粗糙度检测仪41与工件配合关系的位置调节机构42。
50.传动机构62采用齿轮机构622或皮带机构32或齿轮与皮带结合的方式,驱动辊61与传输带为配套使用的装置,驱动辊61安装在底台21上,底台21上安装有齿轮机构622,齿轮机构622与驱动辊61啮合连接,齿轮机构622与转轴621之间通过皮带机构623进行传动。输送单元3在工作的过程中,驱动辊61旋转,并通过齿轮机构622和皮带机构623带动转轴621旋转,转轴621带动转盘22旋转,实现了利用输送单元3带动转盘22自动旋转的功能,无需额外设置转盘22的电力驱动机构,降低了使用成本,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51.驱动辊61设于所述输送单元3的下方,驱动辊61通过传动机构62与转盘22传动连接,使转盘22的转动频率与工件的传输频率匹配。具体的,当工件在传输带上移动至转盘22位置处时,转盘2最顶端的两个升降板232分别位于传输带的两侧,且这两个升降板232均与传输带对齐。
52.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齿轮机构622包括相互啮合的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锥齿轮一安装在驱动辊61上,锥齿轮一为不完全齿轮,锥齿轮二转动安装在底台21上,且锥齿轮二通过皮带机构623与转轴621连接,通过这种设置,驱动辊61旋转的过程中,间歇的带动转轴621旋转,使得转盘22做间歇式旋转,可进一步延长工件在冷却工位2内停留的时间,使得工件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冷却降温。
53.实施例三如图10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检测部4中设置有位置调节机构42,位置调节机构42用于调节粗糙度检测仪41的位置,使得粗糙度41的探头可以更准确的与工件表面进行接触;具体的,位置调节机构42为固定安装在调节粗糙度检测仪41上的斜坡板,位置调节机构42上安装有用于复位的弹簧。
54.工件在沿着转盘22运动时,工件先与斜坡板接触,通过斜坡板上的斜坡挤压斜坡板和粗糙度检测仪41移动,使得粗糙度检测仪41的探头准确的抵在工件表面,避免了工件直接与粗糙度检测仪41碰触,可能会对粗糙度检测仪41的探头造成碰损的问题。
55.工作步骤步骤一、工件在输送单元3上沿x轴正向移动,当工件传输至加工工位时,将工件送入工作机床1内进行加工;步骤二、在工作机床1完成对应的加工处理之后,将工件放回输送单元3上,工件沿x轴正向继续移动,并移动至冷却工位2位置处;步骤三、沿y轴正向最上方的两个升降板232与输送单元3对齐,如图3所示,当工件移动至冷却工位2位置处时,通过推送部5将工件推至左上方的接收板232上,同时夹板2341对工件进行夹紧和定位;步骤四、输送单元3通过齿轮机构622和皮带机构623带动转盘22旋转,在图3中,转盘22逆时针旋转,工件从输送单元3的左侧逆时针旋转到输送单元3的右侧,该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工件可冷却降温,通过设置旋转的转盘22,为工件冷却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且转盘22占用空间小,节约场地;步骤五、在转盘22旋转的过程中,工件与检测部4接触,通过检测部4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检测,从而对工作机床1内的刀具磨损状况进行检测,如果检测部4测得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求,则说明刀具磨损过度,需要更换,则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更换;步骤六、在图3中,当工件随着转盘22移动至右上方时,推送部5可将该完成冷却的工件送回到输送单元3上,冷却后的工件沿x轴正向继续移动,以便继续进行下一工序的加工;该步骤可与步骤三一起,由同一个向左移动的推送部5来实现。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