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长效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

2022-06-22 18:15: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基于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长效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长效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
(二)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海洋工业、纺织品和水净化系统对抗菌涂层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构建抗菌涂层的主要策略有抗细菌粘附、杀菌、及其两者的结合【acs biomater.sci.eng.2019,5,4920

4936;acs appl.mater.interfaces 2021,13,18,20921

20937.】。抗细菌粘附策略可以抵抗微生物初始粘附和蛋白吸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生物膜的形成。然而抗粘附涂层不能杀灭细菌,也不能完全防止细菌附着,少数粘附的细菌最终能形成生物膜。具有杀菌功能的涂层能通过阻断关键的代谢或生殖途径,杀死细菌或限制附着细菌的生长,以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季胺盐聚合物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类抗菌材料,其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壁/膜来达到抗菌目的,但是此类杀菌材料不能有效释放抗菌组分,杀菌性能有限【progr.surf.sci.2016,91,136

153.】。
3.银纳米粒子(ag纳米粒子)能通过接触以及银离子释放等机制实现高效杀菌【angew.chem.int.ed.2020,59,22202

22209.】,将ag纳米粒子与季铵盐聚合物相结合,能够产生接触杀灭、释放杀灭的抗菌表面,从而大大提高杀菌性能。然而杀菌策略的缺点是杀死的细菌以及残片会在表面聚集,覆盖涂层表面,因而导致表面杀菌功能的丧失。
4.将抗细菌粘附与杀菌策略协同,不仅可以防止细菌和蛋白质的初始粘附,还能有效杀灭少量的粘附细菌,能最大程度地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含氟聚合物表面自由能低,能通过削弱细菌与表面的非特异性相互作用来减少细菌的粘附。
5.基于以上认识,本发明拟通过含氟单元、季胺组分和ag纳米粒子的有效整合,来构筑具有优异抗菌和抗污效果的纳米复合粒子以及长效抗菌整理织物。针对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基于水性细乳液技术,通过乙烯基改性ag纳米粒子、含氟单体、季胺抗菌单体和通用乙烯基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乳液,再通过浸轧、热定型工艺制备具有长效抗菌功能的织物。
(三)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长效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
7.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抗菌织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9.(1)配置乳化剂水溶液,通用乙烯基单体、季胺单体、含氟单体、后交联单体、共稳定剂和改性ag纳米粒子混合形成油相溶液,经预乳化和超声乳化处理制得单体细乳液,在单体液滴内,经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得具有抗菌功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
10.所述通用乙烯基单体选自下列至少一种: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腈;
[0011][0012]
式中,r1为h或ch3;r2为c1~c20的脂肪直链或支链烷基;
[0013]
所述后交联单体选自下列至少一种: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乙基丙烯酰胺或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0014]
所述季胺单体选自下列至少一种:
[0015]
[0016]
[0017][0018]
所述含氟单体选自下列至少一种:
[0019]
[0020][0021]
所述改性ag纳米粒子是依次通过乙烯基偶联剂和亲油改性剂对ag纳米粒子进行改性而获得,其中乙烯基偶联剂的质量用量为ag纳米粒子质量用量的0.01%~2.0%,亲油改性剂质量用量为ag纳米粒子质量用量的0.01%~5.0%;所述乙烯基偶联剂选自下列至少一种:式(ⅱ)所示的烯烃巯基、式(ⅲ)所示烯烃巯基;
[0022][0023]
式中,r3为h或ch3,r4为c1~c20的脂肪直链或支链烷基;
[0024][0025]
式中,r5为h或ch3,r6为c1~c20的脂肪直链或支链烷基;
[0026]
所述亲油改性剂选自下列至少一种:式(ⅳ)所示的烷烃巯基;
[0027]r7-sh
ꢀꢀꢀ
式(ⅳ)
[0028]
式中,r7为c6~c20的脂肪直链或支链烷基;
[0029]
所述共稳定剂选自下列至少一种:c14~c22的脂肪直链或支链烷烃、c14~c22的脂肪醇;
[0030]
以单体总质量即通用乙烯基单体、季胺单体、含氟单体、后交联单体的质量为100%计,所述通用乙烯基单体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60%,季胺单体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10%,含氟单体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60%,后交联单体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10%,所述共稳定剂的质量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10%,改性ag纳米粒子的质量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1%~20%;所述单体总质量为乳化剂水溶液中水质量的5%~100%;
[0031]
(2)将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乳液稀释成0.1wt%~3.0wt%的浸轧液,在浸轧前先洗涤织物,去除表面油脂和杂质,然后通过轧车在压力为0.1mpa~1mpa、转速为5m/s~30m/s的条件一浸一轧或二浸二轧得到轧液率在45%~90%的织物;将浸轧处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在50℃~120℃条件下预烘1min~20min,再在120℃~250℃条件下焙烘1min~10min,制得抗菌织物。
[0032]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自由基聚合的反应条件为:在油溶性引发剂或水溶性引发剂的作用下,在氮气保护下于30℃~90℃反应0.5h~48h。
[0033]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步骤(1)按照如下实施:
[0034]
(1-1)将ag纳米粒子分散在极性溶剂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均匀分散的ag纳米粒子分散液,随后加入乙烯基偶联剂,并将温度调至30℃~90℃,反应0.1h~48h,得到乙烯基改性的ag纳米粒子,随后加入亲油改性剂和非极性溶剂,在100rpm~1000rpm的搅拌强度下和30℃~90℃的温度下,反应0.1h~48h,再经提纯干燥后得到改性ag纳米粒子;其中ag纳米粒子质量用量为极性溶剂质量用量的0.05%~3.0%;乙烯基偶联剂的质量用量为ag纳米粒子质量用量的0.01%~2.0%;亲油改性剂质量用量为ag纳米粒子质量用量的0.01%~5.0%;非极性溶剂质量为极性溶液质量的50.0%~200.0%;
[0035]
所述极性溶剂可选自下列至少一种: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二甲基亚砜、乙腈、乙二醇、丙三醇、n,n-二甲基甲酰胺;
[0036]
所述非极性溶剂可选下列至少一种:石油醚、环己烷、正己烷、庚烷、二甲苯;
[0037]
(1-2)将乳化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其中乳化剂的质量用量为水质量用量的0.1%~5%;
[0038]
(1-3)将通用乙烯基单体、季胺单体、含氟单体、后交联单体、共稳定剂和步骤(1-1)制得的改性ag纳米粒子混合后形成油相溶液;
[0039]
(1-4)将步骤(1-2)制得的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步骤(1-3)所制的油相溶液中,使油相溶液中的单体总质量为乳化剂水溶液中的水质量的5%~100%,在100rpm~1000rpm的搅拌强度下进行预乳化,得到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在20w~950w的功率下经过超声处理1min~90min,制得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后,将温度调至30℃~90℃,并在氮气保护下反应0.5h~48h,制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乳液;
[0040]
并且通过下列方式a或b引入引发剂:
[0041]
方式a:在步骤(3)中,往油相溶液中加入油溶性引发剂,其中油溶性引发剂的质量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用量的0.05%~5%;
[0042]
方式b:在步骤(4)中,向单体细乳液添加水溶性引发剂,其中水溶性引发剂的质量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用量的0.05%~5%。
[0043]
本发明中,所述ag纳米粒子可通过现有的方法得到,(1)根据参考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ag纳米粒子【chem.commun.2012,48,8682

8684;langmuir 2014,30,13,3876

3882.】;(2)直接购买市售该尺寸范围内的ag纳米粒子。考虑到ag纳米粒子表面的改性效果和分散稳定性以及分子的易得性,所述乙烯基偶联剂优选烯丙硫醇或烯丁硫醇;所述亲油改性剂优选正十二烷基硫醇、正十四烷基硫醇或正十六烷基硫醇。考虑到ag纳米粒子在细乳液反应中的包覆效率,作为优选ag纳米粒子平均尺寸控制在10nm~50nm。
[0044]
本发明步骤(1-1)中,所述极性溶液优选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考虑到纳米颗粒的稳定性,所述非极性溶剂优选环己烷、正己烷或石油醚。考虑到配体交换速度影响体系稳定性,反应温度优选为30℃~80℃;反应时间优选1h~24h;搅拌速度优选200~1000rpm。
[0045]
本发明步骤(1-1)中,考虑到ag纳米粒子在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性和改性效率,ag纳米粒子的质量优选为极性溶剂质量用量的0.1%~2.0%;乙烯基偶联剂用量为ag纳米粒子质量用量的0.5%~2%。
[0046]
本发明步骤(1-1)中,考虑到ag纳米粒子改性后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性和改性效率,亲油改性剂用量为ag纳米粒子质量用量的0.1%~4.0%。
[0047]
本发明步骤(1-2)中,所述乳化剂选自下列至少一种:阳离子乳化剂、两性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
[0048]
所述阳离子乳化剂可选自下列至少一种:烷基三甲基卤化铵乳化剂r6n

(ch3)3x

,其中r6为c12~c20的脂肪链烷基,x为cl或br。
[0049]
所述两性乳化剂可选下列至少一种:羧酸基甜菜碱r7n

(ch3)2ch2coo

、磺酸基甜菜碱r8n

(ch3)2ch2ch2ch2so3,其中r7、r8各自独立为c
12
~c
18
的脂肪链烷基。
[0050]
所述非离子型乳化剂可选下列至少一种:op系列乳化剂、moa系列乳化剂、aeo系列乳化剂和吐温系列乳化剂。其中,op系列乳化剂可以是op-9、op-10和op-15中的至少一种。moa系列乳化剂可以是moa-7、moa-9、moa-15、moa-20和moa-23中的至少一种。aeo系列乳化剂可以是aeo-7、aeo-9、aeo-15和aeo-23中的至少一种。吐温系列乳化剂可以是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和吐温-85中的至少一种。
[0051]
考虑到细乳液的稳定性以及杂化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其分布,所述乳化剂优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moa-9或吐温-20。所述乳化剂的质量用量优选为水质量用量的1%~3%;
[0052]
本发明步骤(1)中,考虑到乳液的抗菌性能,所述季胺单体优选季胺单体-8、季胺单体-9、季胺单体-11、季胺单体-14、季胺单体-15、季胺单体-20中的至少一种。
[0053]
本发明步骤(1)中,考虑到乳液成膜之后的抗细菌粘附性能,所述含氟单体优选含氟单体-9、含氟单体-10、含氟单体-11、含氟单体-15、含氟单体-16中的至少一种。
[0054]
本发明步骤(1)中,综合考虑成膜之后的杀菌和抗细菌粘附性性能,所述季胺单体用量百分比优选2%~8%;所述含氟单体用量百分比优选30%~60%。
[0055]
本发明步骤(1)中,考虑乳液的成膜性能,所述通用乙烯基单体优选: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通用乙烯基单体的质量百分比优选:20%~60%。
[0056]
本发明步骤(1)中,考虑到细乳液液滴的稳定性,所述共稳定剂优选c16~c22的脂肪直链或支链烷烃。
[0057]
本发明步骤(1-4)中,为防止超声过程中细乳液过热,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然后再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功率优选100w~600w,超声时间优选5min~30min。考虑到引发剂的引发温度,聚合反应温度优选为30℃~80℃;反应时间优选1h~24h。
[0058]
本发明方式a中,所述油溶性引发剂选自下列至少一种: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
[0059]
本发明方式b中,所述水溶性引发剂选自下列至少一种: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偶氮二氰基戊酸。
[0060]
本发明利用细乳液聚合反应技术来制备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通过将改性的ag纳米粒子、季胺盐单元和含氟单元相结合,不仅可以防止细菌和蛋白质的初始粘附,还能通过接触、释放杀灭少量粘附的细菌,从而最大程度地抑制生物膜的形成。ag纳米粒子的用量、季胺单体用量和含氟单体的用量对抗污和抗菌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ag纳米粒子用量较大时,整理的织物抗菌性能较好,季胺单体用量较大时,杀菌性能较好但抗细菌粘附性能下降,含氟单体用量较多时,抗细菌粘附效果较好。此外,利用ag纳米粒子来可控控制链段动力学,从而实现长久抗菌防污。
[0061]
发明人经深入研究发现,在制备乙烯基/饱和烷基复合改性的ag纳米粒子时,改性剂种类和改性剂用量对体系的分散稳定性、ag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均有影响。一般而言,亲油改性剂用量的增加,ag纳米粒子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分散越稳定。
[0062]
发明人经深入研究发现,在细乳液的制备步骤中,乳化剂类型及用量、超声条件、分散相的组成、分散相与连续相的用量比等反应参数均会对细乳液的稳定性以及液滴的尺寸及其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提高乳化剂用量、提高超声功率、延长超声时间能获得更小尺寸的液滴;当乳化剂用量较低时,仅部分乳胶粒子被乳化剂覆盖,会产生凝聚;随乳化剂用量增加,体系稳定性提高,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尺寸下降。此外,ag纳米粒子的亲油改性剂的改性程度对于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分散性、结构稳定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0063]
发明人经深入研究发现,单体组合及配比,会对细乳液聚合体系之后的成膜性能和抗菌性能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加入适量的季胺单体能增强其杀菌效果,且随其用量的增加,其杀菌性能显著提高;但随着季胺单体的添加量增加,其抗细菌粘附性能会逐渐下降。当含氟单体用量少时,其抗细菌粘附性能较差,随着含氟单体用量增加,其抗细菌粘附性能提高。但需指出的是,含氟单体用量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成膜性能下降,从而导致抗细菌粘附性能下降。
[0064]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织物优选自棉织物、涤纶、锦纶、涤棉混纺织物中的一种。
[0065]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抗菌整理液浓度为1wt%~3wt%,轧车压力为0.3mpa~0.5mpa,轧车转速为10m/s~20m/s,轧液率为60%~90%,热定型预烘温度为60℃~100℃,热定型预烘时间为1min~5min,热定型焙烘温度为150℃~200℃,热定型焙烘时间为
1min~5min。
[0066]
发明人经深入研究发现,在织物热定型过程中,整理液的浓度、焙烘的温度、时间等反应参数对织物的杀菌性能和抗菌粘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整理液的浓度增加,织物表面胶膜的成膜情况变差,胶膜的堆积增多,纤维间的粘连程度明显增加,导致膜容易脱落,从而导致抗菌性能下降。当热处理温度较低或热处理时间较短时,织物的抗菌粘附性能较差,当热处理温度较高或热处理时间较长时,织物的抗菌粘附性能较好。但温度过高或热处理时间过长会导致织物老化,从而降低织物的抗菌性能。
[006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利用巯基与ag纳米粒子的强相互作用,对其表面亲油改性,调控其亲油性,并赋予其可反应能力。在细乳液技术的框架内,通过ag纳米粒子与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形成结构稳定性佳、水分散性好、抗菌性能优异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并通过浸轧、热定型工艺来制备抗菌织物。该方法的优点是:(1)通过调节细乳液的制备工艺参数有效地调控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尺寸及其分布;(2)ag纳米粒子经过表面官能化修饰,赋予其参与自由基聚合的能力,提高其与聚合物基体的结合牢度;(3)通过同时引入改性ag纳米粒子、季胺单体和含氟单体,协同提升织物的抗菌性能;(4)通过浸轧和热定型这一简单的方式将所制备得乳液整理到织物上,这种方法简单快捷、成本低,易于产业化制备长效抗菌的功能型织物。
(四)具体实施方式
[006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69]
实施例1:
[0070]
根据参考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平均尺寸为18nm的ag纳米粒子【langmuir 2014,30,13,3876

3882】,并将0.1g ag纳米粒子分散在100g二甲基亚砜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均匀分散的ag纳米粒子分散液,随后加入2mg烯丙硫醇,并将温度调至30℃,反应4h,得到乙烯基改性的ag纳米粒子,随后加入4mg正十二烷基硫醇和100g正己烷,在700rpm的搅拌强度下和30℃的温度下,反应4h,制得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ag纳米粒子,经离心洗涤并冷冻干燥后得到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固体ag纳米粒子。
[0071]
称取0.18g乳化剂moa-9溶于12.5g去离子水中,得到乳化剂水溶液;称取0.1g甲基丙烯酸甲酯、0.4g丙烯酸丁酯、1.1g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0.3g季胺单体-9、2.2g含氟单体-9、0.1g n-羟甲基丙烯酰胺、0.02g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1g正十六烷、0.1g改性ag纳米粒子和0.05g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后得到油相混合溶液;将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油相溶液中,经700rpm磁力搅拌预乳化后制得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功率100w的超声波超声10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温度升至70℃,在氮气保护下,反应6h,制得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
[0072]
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z均粒径为148nm,pdi为0.102,表面电位为40mv。
[0073]
选取大肠杆菌(atcc 25922,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cccb 26003,s.aureus),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液体lb培养基中于37℃基恒温摇床中以150rpm的转速震荡培养24h,最终将菌液浓度稀释到2
×
107cfu ml
–1,将0.25ml固含量为0.2%的聚
合物/ag纳米复合乳液与2ml稀释后的菌液共混,在37℃恒温摇床中以150rpm的转速震荡培养0.5h,将培养后的混合液稀释20倍,取50μl稀释后的混合液于固体lb培养基上37℃下培养30h;通过将lb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因子来计算细菌菌落数。
[0074]
抑菌率由下式(v)来计算:
[0075][0076]
通过对比空白对照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2%和99.0%,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效果。
[0077]
将5cm
×
15cm的棉织物浸轧在复合粒子含量为2wt%的浸轧液中,轧车在压力为0.4mpa,转速为15m/s的条件下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0%,将整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先于80℃下预烘3min得到预烘后的棉织物,再将棉织物置于180℃的定型机中焙烘3min,制得抗菌功能型棉织物。
[0078]
选取大肠杆菌(atcc 25922,e.coli),将大肠杆菌在液体lb培养基中于37℃基恒温摇床中以150rpm的转速震荡培养24h,最终将菌液浓度稀释到1
×
106cfu ml
–1,将1cm
×
1cm原棉织物与实施例1制得的抗菌功能型棉织物分别放入装有2ml大肠杆菌菌液的10ml离心管中,并在37℃恒温摇床中以150rpm的转速震荡分别培养24h和96h,然后,用镊子取出棉织物并用3ml的无菌水轻微冲洗3次,然后放入含有2ml无菌水的试管中,然后超声两分钟,用移液枪取出50μl涂布在lb固体培养基上于37℃下培养24h。抗菌织物抑菌率由上式(v)来计算。
[0079]
通过对比空白对照组,抗菌棉织物24h的抗菌率为100%,抗菌棉织物96h的抗菌率为99.2%,表现出了优异的初始以及持久抗菌效果。
[0080]
对比例1:
[0081]
称取0.18g乳化剂moa-9溶于12.5g去离子水中,得到乳化剂水溶液;称取0.1g甲基丙烯酸甲酯、0.4g丙烯酸丁酯、1.1g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0.3g季胺单体-9、2.2g含氟单体-9、0.1g n-羟甲基丙烯酰胺、0.02g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1g正十六烷和0.05g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后得到油相混合溶液;将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油相溶液中,经700rpm磁力搅拌预乳化后制得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功率100w的超声波超声5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温度升至70℃,在氮气保护下,反应6h,制得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纳米粒子。
[0082]
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z均粒径为120nm,pdi为0.102,表面电位为41mv。
[0083]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聚合物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8%和70%。
[0084]
将5cm
×
15cm的棉织物浸轧在复合粒子含量为2wt%的浸轧液中,轧车在压力为0.4mpa,转速为15m/s的条件下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0%,将整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先于80℃下预烘3min得到预烘后的棉织物,再将棉织物置于180℃的定型机中焙烘3min,制得抗菌功能型棉织物。
[0085]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抗菌棉织物24h的抑菌率为76%,抗菌棉织物96h的抗菌率为68%;
[0086]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比较可知,改性银纳米粒子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以及整理织物的抗菌性能。
[0087]
对比例2:
[0088]
根据参考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平均尺寸为18nm的ag纳米粒子【langmuir 2014,30,13,3876

3882】,并将0.1g ag纳米粒子分散在100g二甲基亚砜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均匀分散的ag纳米粒子分散液,随后加入2mg烯丙硫醇,并将温度调至30℃,反应4h,得到乙烯基改性的ag纳米粒子,随后加入4mg正十二烷基硫醇和100g正己烷,在700rpm的搅拌强度下和30℃的温度下,反应4h,制得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ag纳米粒子,经离心洗涤并冷冻干燥后得到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固体ag纳米粒子。
[0089]
称取0.18g乳化剂moa-9溶于12.5g去离子水中,得到乳化剂水溶液;称取0.1g甲基丙烯酸甲酯、0.4g丙烯酸丁酯、1.1g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0.5g季胺单体-9、0.8g含氟单体-9、0.1g n-羟甲基丙烯酰胺、0.02g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1g正十六烷、0.1g改性ag纳米粒子和0.05g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后得到油相混合溶液;将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油相溶液中,经700rpm磁力搅拌预乳化后制得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功率100w的超声波超声10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温度升至70℃,在氮气保护下,反应6h,制得具有抗菌抗菌性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
[0090]
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z均粒径为140nm,pdi为0.102,表面电位为40mv。
[0091]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9%和99.6%,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
[0092]
将5cm
×
15cm的棉织物浸轧在复合粒子含量为2wt%的浸轧液中,轧车在压力为0.4mpa,转速为15m/s的条件下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0%,将整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先于80℃下预烘3min得到预烘后的棉织物,再将棉织物置于180℃的定型机中焙烘3min,制得抗菌功能型棉织物。
[0093]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法,抗菌棉织物24h的抑菌率为95.4%,抗菌棉织物96h抗菌率为89.0%。
[0094]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对比可知,季胺单体过量和含氟单体过少会使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但是整理织物的初始和持久抗菌性能都会下降,尤其是抗菌性能的持久性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0095]
对比例3:
[0096]
根据参考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平均尺寸为18nm的ag纳米粒子【langmuir 2014,30,13,3876

3882】,并将0.1g ag纳米粒子分散在100g二甲基亚砜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均匀分散的ag纳米粒子分散液,随后加入2mg烯丙硫醇,并将温度调至30℃,反应4h,得到乙烯基改性的ag纳米粒子,随后加入4mg正十二烷基硫醇和100g正己烷,在700rpm的搅拌强度下和30℃的温度下,反应4h,制得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ag纳米粒子,经离心洗涤并冷冻干燥后得到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固体ag纳米粒子。
[0097]
称取0.18g乳化剂moa-9溶于12.5g去离子水中,得到乳化剂水溶液;称取0.1g甲基丙烯酸甲酯、0.4g丙烯酸丁酯、1.1g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0.3g季胺单体-9、3.3g含氟单体-9、0.1g n-羟甲基丙烯酰胺、0.02g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1g正十六
烷、0.1g改性ag纳米粒子和0.05g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后得到油相混合溶液;将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油相溶液中,经700rpm磁力搅拌预乳化后制得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功率100w的超声波超声10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温度升至70℃,在氮气保护下,反应6h,制得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
[0098]
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z均粒径为142nm,pdi为0.102,表面电位为40mv。
[0099]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2%和99.0%,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
[0100]
将5cm
×
15cm的棉织物浸轧在复合粒子含量为2wt%的浸轧液中,轧车在压力为0.4mpa,转速为15m/s的条件下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0%,将整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先于80℃下预烘3min得到预烘后的棉织物,再将棉织物置于180℃的定型机中焙烘3min,制得抗菌功能型棉织物。
[0101]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抗菌棉织物24h的抑菌率为95.4%,抗菌棉织物96h抗菌率为90.2%。
[0102]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3的比较可知,含氟单体过量会导致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乳液的成膜性能较差,同时抗菌棉织物的初始和持久抗菌性能都下降。
[0103]
对比例4:
[0104]
根据参考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平均尺寸为18nm的ag纳米粒子【langmuir 2014,30,13,3876

3882】,并将0.1g ag纳米粒子分散在100g二甲基亚砜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均匀分散的ag纳米粒子分散液,随后加入2mg烯丙硫醇,并将温度调至30℃,反应4h,得到乙烯基改性的ag纳米粒子,随后加入4mg正十二烷基硫醇和100g正己烷,在700rpm的搅拌强度下和30℃的温度下,反应4h,制得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ag纳米粒子,经离心洗涤并冷冻干燥后得到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固体ag纳米粒子。
[0105]
称取0.18g乳化剂moa-9溶于12.5g去离子水中,得到乳化剂水溶液;称取0.1g甲基丙烯酸甲酯、0.4g丙烯酸丁酯、1.1g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0.3g季胺单体-9、2.2g含氟单体-9、0.1g n-羟甲基丙烯酰胺、0.02g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1g正十六烷、0.1g改性ag纳米粒子和0.05g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后得到油相混合溶液;将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油相溶液中,经700rpm磁力搅拌预乳化后制得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功率100w的超声波超声10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温度升至70℃,在氮气保护下,反应6h,制得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
[0106]
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z均粒径为148nm,pdi为0.102,表面电位为40mv。
[0107]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2%和99.0%,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
[0108]
将5cm
×
15cm的棉织物浸轧在复合粒子含量为5wt%的浸轧液中,轧车在压力为0.4mpa,转速为15m/s的条件下二浸二轧,轧液率为90%,将整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先于80℃下预烘3min得到预烘后的棉织物,再将棉织物置于180℃的定型机中焙烘3min,制得抗菌功能型棉织物。
[0109]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抗菌棉织物24h的抑菌率为84.3%,抗菌棉织
物96h抗菌率为78.2%。
[0110]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4的比较可知,整理液的浓度过高,织物表面胶膜的成膜情况变差,会严重影响整理织物的抗菌效果。
[0111]
对比例5:
[0112]
根据参考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平均尺寸为18nm的ag纳米粒子【langmuir 2014,30,13,3876

3882】,并将0.1g ag纳米粒子分散在100g二甲基亚砜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均匀分散的ag纳米粒子分散液,随后加入2mg烯丙硫醇,并将温度调至30℃,反应4h,得到乙烯基改性的ag纳米粒子,随后加入4mg正十二烷基硫醇和100g正己烷,在700rpm的搅拌强度下和30℃的温度下,反应4h,制得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ag纳米粒子,经离心洗涤并冷冻干燥后得到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固体ag纳米粒子。
[0113]
称取0.18g乳化剂moa-9溶于12.5g去离子水中,得到乳化剂水溶液;称取0.1g甲基丙烯酸甲酯、0.4g丙烯酸丁酯、1.1g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0.3g季胺单体-9、2.2g含氟单体-9、0.1g n-羟甲基丙烯酰胺、0.02g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1g正十六烷、0.1g改性ag纳米粒子和0.05g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后得到油相混合溶液;将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油相溶液中,经700rpm磁力搅拌预乳化后制得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功率100w的超声波超声10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温度升至70℃,在氮气保护下,反应6h,制得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
[0114]
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z均粒径为148nm,pdi为0.102,表面电位为40mv。
[0115]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2%和99.0%,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
[0116]
将5cm
×
15cm的棉织物浸轧在复合粒子含量为2wt%的浸轧液中,轧车在压力为0.4mpa,转速为15m/s的条件下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0%,将整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先于140℃下预烘10min得到预烘后的棉织物,再将棉织物置于250℃的定型机中焙烘10min,制得抗菌功能型棉织物。
[0117]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抗菌棉织物24h的抑菌率为83.3%,抗菌棉织物96h抗菌率为76.5%。
[0118]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5的比较可知,在热定型的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者焙烘时间过长,织物性能会变差,会导致织物的抗菌效果降低。
[0119]
对比例6:
[0120]
根据参考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平均尺寸为18nm的ag纳米粒子【langmuir 2014,30,13,3876

3882】,并将0.1g ag纳米粒子分散在100g二甲基亚砜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均匀分散的ag纳米粒子分散液,随后加入2mg烯丙硫醇,并将温度调至30℃,反应4h,得到乙烯基改性的ag纳米粒子,随后加入4mg正十二烷基硫醇和100g正己烷,在700rpm的搅拌强度下和30℃的温度下,反应4h,制得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ag纳米粒子,经离心洗涤并冷冻干燥后得到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固体ag纳米粒子。
[0121]
称取0.18g乳化剂moa-9溶于12.5g去离子水中,得到乳化剂水溶液;称取0.1g甲基丙烯酸甲酯、0.4g丙烯酸丁酯、1.1g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0.3g季胺单体-9、2.2g含氟单体-9、0.1g n-羟甲基丙烯酰胺、0.02g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1g正十六
烷、0.1g改性ag纳米粒子和0.05g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后得到油相混合溶液;将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油相溶液中,经700rpm磁力搅拌预乳化后制得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功率100w的超声波超声10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温度升至70℃,在氮气保护下,反应6h,制得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
[0122]
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z均粒径为148nm,pdi为0.102,表面电位为40mv。
[0123]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2%和99.0%,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
[0124]
将5cm
×
15cm的棉织物浸轧在复合粒子含量为2wt%的浸轧液中,轧车在压力为0.4mpa,转速为15m/s的条件下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0%,将整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先于40℃下预烘1min得到预烘后的棉织物,再将棉织物置于120℃的定型机中焙烘1min,制得抗菌功能型棉织物。
[0125]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抗菌棉织物24h的抑菌率为83.5%,抗菌棉织物96h抗菌率为76.3%。
[0126]
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6的比较可知,在热定型的过程中,温度过低或者焙烘时间过短,会导致纤维成膜效果变差,从而导致织物的抗菌效果降低。
[0127]
实施例2:
[0128]
将在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的0.1g ag纳米粒子(平均尺寸为20nm)分散在10g二甲基亚砜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均匀分散的ag纳米粒子分散液,随后加入0.01mg烯丙硫醇,并将温度调至40℃,反应8h,得到乙烯基改性的ag纳米粒子,随后加入2mg正十二烷基硫醇和10g正己烷,在800rpm的搅拌强度下和40℃的温度下,反应8h,制得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ag纳米粒子,经离心洗涤并冷冻干燥后得到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固体ag纳米粒子。
[0129]
称取0.1g乳化剂moa-9和0.1g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12.5g去离子水中,得到乳化剂水溶液;称取0.2g甲基丙烯酸甲酯、0.6g丙烯酸丁酯、1.0g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0.2g季胺单体-8、3g含氟单体-10、0.2g n-羟甲基丙烯酰胺、0.4g正十六烷、0.1g改性ag纳米粒子和0.05g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后得到油相混合溶液;将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油相溶液中,经800rpm磁力搅拌预乳化后制得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功率200w的超声波超声15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温度升至75℃,在氮气保护下,反应8h,制得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
[0130]
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z均粒径为138nm,pdi为0.104,表面电位为60mv。
[0131]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9%和98.9%,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
[0132]
将5cm
×
15cm的棉织物浸轧在复合粒子含量为2wt%的浸轧液中,轧车在压力为0.4mpa,转速为15m/s的条件下一浸一轧,轧液率为70%,将整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先于60℃下预烘2min得到预烘后的棉织物,再将棉织物置于160℃的定型机中焙烘2min,制得抗菌功能型棉织物。
[0133]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抗菌棉织物的24h抑菌率为96.7%,抗菌棉织
物96h抗菌率为95.4%,表现出了优异的初始以及持久抗菌效果。
[0134]
实施例3:
[0135]
根据参考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平均尺寸为28nm的ag纳米粒子【langmuir 2014,30,13,3876

3882】,并将0.1g ag纳米粒子分散在20g二甲基亚砜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均匀分散的ag纳米粒子分散液,随后加入0.2mg烯丙硫醇,并将温度调至60℃,反应12h,得到乙烯基改性的ag纳米粒子,随后加入2mg正十二烷基硫醇和40g石油醚,在200rpm的搅拌强度下和60℃的温度下,反应12h,制得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ag纳米粒子,经离心洗涤并冷冻干燥后得到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固体ag纳米粒子。
[0136]
称取0.15g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12.5g去离子水中,得到乳化剂水溶液;称取0.1g苯乙烯、1.0g丙烯酸-2-乙基己酯、1.2g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0.1g季胺单体-11、1.5g含氟单体-11、0.3g n-羟乙基丙烯酰胺、0.3g正十六烷、0.02g改性ag纳米粒子和0.04g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后得到油相混合溶液;将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油相溶液中,经200rpm磁力搅拌预乳化后制得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功率300w的超声波超声20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温度升至78℃,在氮气保护下,反应9h,制得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
[0137]
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z均粒径为120nm,pdi为0.110,表面电位为66mv。
[0138]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2%和98.6%,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
[0139]
将5cm
×
15cm的锦纶织物浸轧在复合粒子含量为1wt%的浸轧液中,轧车在压力为0.4mpa,转速为15m/s的条件下二浸二轧,轧液率为70%,,将整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先于70℃下预烘1min得到预烘后的锦纶织物,再将锦纶织物置于180℃的定型机中焙烘1min,制得抗菌功能型锦纶织物。
[0140]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抗菌锦纶织物的24h抑菌率为95.7%,抗菌锦纶织物96h的抗菌率为93.0%,表现出了优异的初始以及持久抗菌效果。
[0141]
实施例4:
[0142]
根据参考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平均尺寸为30nm的ag纳米粒子【langmuir 2014,30,13,3876

3882】,并将0.1g ag纳米粒子分散在40g n,n-二甲基甲酰胺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均匀分散的ag纳米粒子分散液,随后加入0.3mg烯丁硫醇,并将温度调至70℃,反应16h,得到乙烯基改性的ag纳米粒子,随后加入1mg正十四烷基硫醇和60g正己烷,在300rpm的搅拌强度下和70℃的温度下,反应16h,制得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ag纳米粒子,经离心洗涤并冷冻干燥后得到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固体ag纳米粒子。
[0143]
称取0.1g乳化剂吐温-20和0.2g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12.5g去离子水中,得到乳化剂水溶液;称取0.8g丙烯酸甲酯、0.2g丙烯酸丁酯、1.5g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0.4g季胺单体-14、2.5g含氟单体-15、0.4g n-羟乙基丙烯酰胺、0.1g正十六烷、0.05g改性ag纳米粒子和0.04g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后得到油相混合溶液;将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油相溶液中,经300rpm磁力搅拌预乳化后制得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功率400w的超声波超声20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温度升至80℃,在氮气保护下,反应10h,制得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
[0144]
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z均粒径为102nm,pdi为0.132,表面电位为56mv。
[0145]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2%和99.3%,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
[0146]
将5cm
×
15cm的棉织物浸轧在复合粒子含量为3wt%的浸轧液中,轧车在压力为0.4mpa,转速为15m/s的条件下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5%,,将整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先于80℃下预烘5min得到预烘后的棉织物,再将棉织物置于180℃的定型机中焙烘5min,制得抗菌功能型棉织物。
[0147]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抗菌棉织物的24h抑菌率为100%,抗菌棉织物96h的抗菌率为99.0%,表现出了优异的初始以及持久抗菌效果。
[0148]
实施例5:
[0149]
根据参考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平均尺寸为35nm的ag纳米粒子【chem.commun.2012,48,8682

8684】,并将0.1g ag纳米粒子分散在5g n,n-二甲基甲酰胺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均匀分散的ag纳米粒子分散液,随后加入0.02mg烯丁硫醇,并将温度调至80℃,反应24h,得到乙烯基改性的ag纳米粒子,随后加入0.1mg正十六烷基硫醇和10g石油醚,在400rpm的搅拌强度下和80℃的温度下,反应24h,制得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ag纳米粒子,经离心洗涤并冷冻干燥后得到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固体ag纳米粒子。
[0150]
称取0.35g乳化剂moa-9溶于12.5g去离子水中,得到乳化剂水溶液;称取0.5g甲基丙烯酸甲酯、0.1g丙烯酸-2-乙基己酯、0.8g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0.1g季胺单体-15、1.8g含氟单体-16、0.1g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2g正十六烷、0.2g改性ag纳米粒子和0.04g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后得到油相混合溶液;将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油相溶液中,经400rpm磁力搅拌预乳化后制得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功率600w的超声波超声20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温度升至68℃,在氮气保护下,反应11h,制得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
[0151]
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z均粒径为105nm,pdi为0.102,表面电位为42mv。
[0152]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3%和99.2%,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
[0153]
将5cm
×
15cm的涤纶织物浸轧在复合粒子含量为2.5wt%的浸轧液中,轧车在压力为0.4mpa,转速为15m/s的条件下二浸二轧,轧液率为82%,,将整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先于90℃下预烘5min得到预烘后的涤纶织物,再将涤纶织物置于160℃的定型机中焙烘5min,制得抗菌功能型棉织物。
[0154]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抗菌涤纶织物24h的抑菌率99.7%,抗菌涤纶织物96h的抗菌率为98.8%,表现出了优异的初始以及持久抗菌效果。
[0155]
实施例6:
[0156]
将在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的0.1g ag纳米粒子(平均尺寸为20nm)分散在10g二甲基亚砜中,超声处理后制得均匀分散的ag纳米粒子分散液,随后加入0.01mg烯丙硫醇,并将温度调至40℃,反应8h,得到乙烯基改性的ag纳米粒子,随后加入2mg
正十二烷基硫醇和10g正己烷,在800rpm的搅拌强度下和40℃的温度下,反应8h,制得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ag纳米粒子,经离心洗涤并冷冻干燥后得到乙烯基/饱和烷基链复合改性的固体ag纳米粒子。
[0157]
称取0.1g乳化剂moa-9和0.1g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12.5g去离子水中,得到乳化剂水溶液;称取0.2g丙烯酸-2-乙基己酯、0.6g丙烯酸丁酯、1.0g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0.25g季胺单体-20、2.5g含氟单体-16、0.2g n-羟甲基丙烯酰胺、0.4g正十六烷、0.1g改性ag纳米粒子和0.05g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后得到油相混合溶液;将乳化剂水溶液加至油相溶液中,经800rpm磁力搅拌预乳化后制得粗乳液;将装有粗乳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用功率200w的超声波超声15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通氮除氧,温度升至75℃,在氮气保护下,反应8h,制得具有抗菌性能的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
[0158]
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得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的z均粒径为138nm,pdi为0.104,表面电位为60mv。
[0159]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聚合物/ag纳米复合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9%和98.9%,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
[0160]
将5cm
×
15cm的涤棉混纺织物浸轧在复合粒子含量为2wt%的浸轧液中,轧车在压力为0.35mpa,转速为16m/s的条件下一浸一轧,轧液率为70%,将整理后的织物置于定型机中,先于60℃下预烘2min得到预烘后的棉织物,再将棉织物置于160℃的定型机中焙烘2min,制得抗菌功能型棉织物。
[0161]
采用与实施例子1相同的测试方法,抗菌棉织物的24h抑菌率为96.6%,抗菌棉织物96h抗菌率为95.8%,表现出了优异的初始以及持久抗菌效果。
[0162]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发明,在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变化,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