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风扇

2022-06-22 16:23: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2.风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电风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进行转动,由机械能转化为风能,从而化成自然风达到凉爽的效果。
3.现有的风扇转动角度通常固定在一定范围内,风扇的转动范围较小,不便于进行转动角度调整,从而,现有的风扇存在转动角度范围调整受限,无法满足更多使用需求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的风扇存在的转动角度固定在一定范围内而导致风扇的转动角度范围调整受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
5.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风扇本体、支腿和底座,还包括:
7.转动装置,设于所述风扇本体与所述支腿之间,用于使所述风扇本体相对所述支腿转动以调节风扇本体的摇摆位置;
8.俯仰装置,设于所述风扇本体与所述支腿之间,用于使所述风扇本体相对所述支腿转动以调节风扇本体的俯仰位置;以及
9.升降装置,设于所述支腿,用于使所述支腿升降以调节风扇本体的升降位置。
10.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分别与转动装置、俯仰装置和升降装置电性连接以调节风扇本体的俯仰位置、摇摆位置以及升降位置。
11.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
12.角度调节马达,设于所述支腿,用于使所述风扇本体相对所述支腿转动以调节风扇本体的摇摆位置;角度调节马达的输出端连有用于与风扇本体连接的转台;
13.所述角度调节马达与控制装置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俯仰装置包括:
15.铰接座,用于设于转台与风扇本体之间;以及
16.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固定端设于铰接座的固定端,电动推杆的输出端用于与风扇本体连接以带动铰接座的活动端和风扇本体运动,以调节风扇本体的俯仰位置;
17.所述电动推杆与控制装置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19.转动升降装置,设于所述支腿与底座之间,用于使所述支腿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以调节风扇本体的升降位置;
20.所述转动升降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装置还包括:
22.连接座,设于支腿,用于安装角度调节马达;
23.连接轴,设于角度调节马达的输出端与转台之间;
24.套筒,设于转台和连接座之间,所述套筒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与转台活动连接;以及
25.角度传感器,设于转台与套筒之间,用于测量转台相对套筒的转动角度;
26.所述控制装置与角度传感器连接。
27.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升降装置包括:
28.高度调节马达,设于支腿内;
29.螺杆,用于与高度调节马达的输出端连接;以及
30.伸缩筒,伸缩筒的一端用于与螺杆螺纹连接,以使螺杆通过螺纹相对伸缩筒转动以调整伸缩筒的升降;
31.所述伸缩筒的另一端与连接座连接;所述高度调节马达与控制装置连接。
32.进一步的,所述风扇本体包括:
33.防护框;
34.扇叶,设于防护框内;以及
35.风扇驱动马达,用于与扇叶连接;
36.支座,设于防护框与转台之间;
37.变频器,与风扇驱动马达连接;
38.所述变频器与控制装置连接。
39.进一步的,还包括:
40.遥控器,用于通过射频模块与控制装置连接;以及
41.红外测温仪,安装于防护框,用于感应风扇本体周围环境温度;
42.控制装置与所述红外测温仪连接;
43.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44.集成控制模块,用于分别与变频器、红外测温仪、高度调节马达、角度传感器、电动推杆、角度调节马达和风扇驱动马达连接;
45.温度感应器,与集成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感应支脚周围环境温度;
46.温度显示模块,与集成控制模块连接;以及
47.控制开关,与集成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控制开关向控制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风扇执行相应动作;
48.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手动控制按钮;所述手动控制按钮包括风扇转速自动调速开关键、摇摆转角选择键、电源开关键、上/下高度调节键、仰角上/下调节键和风扇转速选择键。
49.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套筒外侧的电刷滑环;所述电刷滑环包括:
50.内滑环,设于外滑环内并与外滑环滑动连接以使内滑环与外滑环电性接触,所述内滑环与连接轴的一端连接;
51.外滑环,用于通过导线分别与风扇驱动马达、变频器和电动推杆电性连接;
52.上接电片,设于内滑环,用于与红外测温仪连接;以及
53.下接电片,设于外滑环,用于与控制装置连接。
54.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55.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风扇,通过转动装置、俯仰装置和升降装置,实现了风扇在上下、左右、俯仰等多个方向角度的调节,从而,避免了现有的风扇存在的转动角度固定在一定范围内而导致风扇的转动角度范围调整受限的缺陷,从而,本发明实施例的风扇角度调节更为灵活方便,可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5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57.图1为风扇正面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58.图2为风扇背面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59.图3为风扇的上端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60.图4为风扇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61.图5为风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62.图6为风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63.图7为图6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64.图8为风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65.图9为风扇中电刷滑环的结构示意图。
66.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67.1-底座、2-支腿、3-连接座、4-套筒、5-角度调节马达、6-连接轴、7-转台、8-电刷滑环、9-支座、10-防护壳、11-防护框、12-扇叶、13-第一导线固定件、14-盖板、15-第二导线固定件、16-螺栓、17-风扇驱动马达、18-变频器、19-温度感应器、20-铰接座、21-电动推杆、22-伸缩筒、23-螺杆、24-高度调节马达、25-温度显示模块、26-手动控制按钮、27-射频模块、28-集成控制模块、29-内滑环、30-外滑环、31-上接电片、32-下接电片、33-红外测温仪。
具体实施方式
6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69.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70.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
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71.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72.实施例
73.为解决现有的风扇存在的转动角度固定在一定范围内而导致风扇的转动角度范围调整受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参考图1-9所示,包括风扇本体、支腿2和底座1,风扇本体、支腿和底座依次连接,还包括:转动装置,设于所述风扇本体与所述支腿之间,用于使所述风扇本体相对所述支腿转动以调节风扇本体的摇摆位置;俯仰装置,设于所述风扇本体与所述支腿之间,用于使所述风扇本体相对所述支腿转动以调节风扇本体的俯仰位置;以及升降装置,设于所述支腿,用于使所述支腿升降以调节风扇本体的升降位置。
74.从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转动装置、俯仰装置和升降装置,实现了风扇在上下、左右、俯仰等多个方向角度的调节,从而,避免了现有的风扇存在的转动角度固定在一定范围内而导致风扇的转动角度范围调整受限的缺陷,从而,本发明实施例的风扇角度调节更为灵活方便,可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75.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分别与转动装置、俯仰装置和升降装置电性连接以调节风扇本体的俯仰位置、摇摆位置以及升降位置。
76.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
77.角度调节马达5,设于所述支腿,用于使所述风扇本体相对所述支腿转动以调节风扇本体的摇摆位置;角度调节马达的输出端连有用于与风扇本体连接的转台7;所述角度调节马达与控制装置连接。
78.进一步的,所述俯仰装置包括:铰接座20,用于设于转台与风扇本体之间;以及电动推杆21,电动推杆的固定端设于铰接座的固定端,电动推杆的输出端用于与风扇本体连接以带动铰接座的活动端和风扇本体运动,以调节风扇本体的俯仰位置;所述电动推杆与控制装置连接。
7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升降装置,设于所述支腿与底座之间,用于使所述支腿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以调节风扇本体的升降位置;所述转动升降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
8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装置还包括:连接座3,设于支腿,用于安装角度调节马达;连接轴6,设于角度调节马达的输出端与转台之间;套筒4,设于转台和连接座之间,所述套筒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与转台活动连接;以及角度传感器,设于转台与套筒之间,用于测量转台相对套筒的转动角度;所述控制装置与角度传感器连接。
81.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升降装置包括:高度调节马达24,设于支腿内;螺杆23,用于与高度调节马达的输出端连接;以及伸缩筒22,伸缩筒的一端用于与螺杆螺纹连接,以使螺杆通过螺纹相对伸缩筒转动以调整伸缩筒的升降;所述伸缩筒的另一端与连接座连接;所述高度调节马达与控制装置连接。
82.进一步的,所述风扇本体包括:防护框11;扇叶12,设于防护框内;以及风扇驱动马
达17,用于与扇叶连接;支座9,设于防护框与转台之间;变频器18,与风扇驱动马达连接;所述变频器与控制装置连接。
83.进一步的,还包括:遥控器,用于通过射频模块27与控制装置连接;以及红外测温仪33,安装于防护框,用于感应风扇本体周围环境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红外测温仪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集成控制模块28,用于分别与变频器、红外测温仪、高度调节马达、角度传感器、电动推杆、角度调节马达和风扇驱动马达连接;温度感应器19,与集成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感应支脚周围环境温度;温度显示模块25,与集成控制模块连接;以及控制开关,与集成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控制开关向控制单元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风扇执行相应动作;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手动控制按钮26;所述手动控制按钮包括风扇转速自动调速开关键、摇摆转角选择键、电源开关键、上/下高度调节键、仰角上/下调节键和风扇转速选择键。
84.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套筒外侧的电刷滑环8;所述电刷滑环包括:内滑环29,设于外滑环内并与外滑环滑动连接以使内滑环与外滑环电性接触,所述内滑环与连接轴的一端连接;外滑环30,用于通过导线分别与风扇驱动马达、变频器和电动推杆电性连接;上接电片31,设于内滑环,用于与红外测温仪连接;以及下接电片32,设于外滑环,用于与控制装置连接。
85.具体地,请参阅图1-8所示,所述风扇为可调整转动角度的风扇,包括底座1,底座1顶端固定连接有支腿2,支腿2顶端设置有连接座3,连接座3顶端设置有套筒4,套筒4底端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马达5,角度调节马达5位于连接座3的内侧,角度调节马达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6,连接轴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台7,转台7通过电刷滑环8转动连接于套筒4的顶端,转台7顶端设置有支座9,支座9外侧设置有防护壳10,支座9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框11,防护框11内部设置有扇叶12,支腿2外侧设置有集成控制模块28,集成控制模块28与角度调节马达5通过导线电性连接,通过设置角度调节马达5和集成控制模块28,使集成控制模块28根据选择的角度范围控制连接座3内部的角度调节马达5工作,角度调节马达5通过其输出端的连接轴6带动转台7在套筒4的顶端转动,当转台7达到所选角度临界值时集成控制模块28再次控制角度调节马达5进行反转,进而达到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摇头的效果,进而便于对转动角度进行调整。
86.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转台7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导线固定件13,套筒4外侧固定连接有盖板14,盖板14内侧设置有第二导线固定件15,第一导线固定件13和第二导线固定件15均固定连接于连接导线的外侧,转台7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转台7外侧设置的第一导线固定件13将连接导线与转台7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盖板14内侧的第二导线固定件15将导线与盖板14进行固定,然后将足够长的导线留置在套筒4的内部,并且将盖板14固定在套筒4的外侧,进而使连接导线随着转动的进行缠绕在连接轴6的外侧,以满足转台7可以进行一定角度范围的调整。
87.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套筒4和转台7之间设置有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与集成控制模块28电性连接,通过角度传感器对转台7相对于套筒4发生的转角进行测量,当转台7达到所选角度临界值时集成控制模块28再次控制角度调节马达5进行反转,进而达到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摇头的效果。
88.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电刷滑环8包括内滑环29、外滑环30、上接电片31和下接电片32,内滑环29滑动连接于外滑环30的内侧,内滑环29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6,内滑环
29顶端设置有上接电片31,外滑环30通过导线与风扇驱动马达17、变频器18和电动推杆21电性连接,外滑环30的底端设置有下接电片32,下接电片32通过导线与集成控制模块28电性连接,内滑环29与外滑环30之间电性连接,当连接轴6带动内滑环29和转台7转动时,使内滑环29与转台7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通过内滑环29与外滑环30接通电路,防止集成控制模块28的连接导线发生缠绕,进而可以按照一个方向持续转动。
89.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集成控制模块28根据角度范围控制信号控制连接座3内部的角度调节马达5工作,角度调节马达5通过其输出端的连接轴6带动转台7在套筒4的顶端转动,并且在套筒4和转台7之间设置有角度传感器,通过角度传感器对转台7相对于套筒4发生的转角进行测量,当转台7达到所选角度临界值时集成控制模块28再次控制角度调节马达5进行反转,进而达到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摇头的效果,转台7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转台7外侧设置的第一导线固定件13将连接导线与转台7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盖板14内侧的第二导线固定件15将导线与盖板14进行固定,再将上下部分的连接导线分别与上接电片31和下接电片32固定,当连接轴6带动内滑环29和转台7转动时,使内滑环29与转台7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通过内滑环29与外滑环30接通电路,防止集成控制模块28的连接导线发生缠绕,进而可以按照一个方向持续转动。
90.实施例二
91.请参阅图1-8,风扇包括底座1,底座1顶端固定连接有支腿2,支腿2顶端设置有连接座3,连接座3顶端设置有套筒4,套筒4底端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马达5,角度调节马达5位于连接座3的内侧,角度调节马达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6,连接轴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台7,转台7通过电刷滑环8转动连接于套筒4的顶端,转台7顶端设置有支座9,支座9外侧设置有防护壳10,支座9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框11,防护框11内部设置有扇叶12,支腿2外侧设置有集成控制模块28,集成控制模块28与角度调节马达5通过导线电性连接,通过设置角度调节马达5和集成控制模块28,使集成控制模块28根据选择的角度范围控制连接座3内部的角度调节马达5工作,角度调节马达5通过其输出端的连接轴6带动转台7在套筒4的顶端转动,当转台7达到所选角度临界值时集成控制模块28再次控制角度调节马达5进行反转,进而达到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摇头的效果,进而便于对转动角度进行调整。
92.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转台7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导线固定件13,套筒4外侧固定连接有盖板14,盖板14内侧设置有第二导线固定件15,第一导线固定件13和第二导线固定件15均固定连接于连接导线的外侧,转台7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转台7外侧设置的第一导线固定件13将连接导线与转台7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盖板14内侧的第二导线固定件15将导线与盖板14进行固定,然后将足够长的导线留置在套筒4的内部,并且将盖板14固定在套筒4的外侧,进而使连接导线随着转动的进行缠绕在连接轴6的外侧,以满足转台7可以进行一定角度范围的调整。
93.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支座9一侧通过螺栓16固定连接有风扇驱动马达17,风扇驱动马达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2,支座9顶端固定连接有变频器18,风扇驱动马达17和变频器18均位于防护壳10的内部,变频器18与风扇驱动马达17电性连接,变频器18与集成控制模块28电性连接,集成控制模块28外侧设置有温度感应器19和温度显示模块25,温度感应器19和温度显示模块25均与集成控制模块28电性连接,通过集成控制模块28一侧的温度感应器19对温度进行检测,集成控制模块28根据温度感应器19的温度信号输出电信
号,变频器18则根据集成控制模块28输出的电信号对风扇驱动马达17的转速进行调节,进而使风扇驱动马达17带动驱动端的扇叶12在防护框11的内部进行转动,以达到自动调速的效果。
94.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转台7顶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20,转台7通过铰接座20与支座9转动连接,转台7远离防护框1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电动推杆21,电动推杆21的输出端与支座9的底端转动连接,电动推杆21与集成控制模块28电性连接,使集成控制模块28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转台7一侧转动连接的电动推杆21工作,电动推杆21的输出端与支座9的底端转动连接,而支座9通过铰接座20转动连接于转台7的顶端,进而可推动支座9在转台7的顶端进行转动,进而对支座9一侧的扇叶12仰角进行调节。
95.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支腿2内侧滑动连接有伸缩筒22,伸缩筒22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杆23,螺杆23一端与高度调节马达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高度调节马达24固定连接于支腿2的内部,高度调节马达24与集成控制模块28电性连接,使集成控制模块28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支腿2内部的高度调节马达24工作,使高度调节马达24带动其输出端的螺杆23转动,螺杆23外侧转动连接有伸缩筒22,而伸缩筒22滑动连接于支腿2的内侧,进而通过螺杆23驱动伸缩筒22在支腿2的内侧进行上下滑动,从而对风速的高度进行调节。
96.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集成控制模块28外侧设置有手动控制按钮26,手动控制按钮26包括自动调速开关键、三个转角选择键、电源开关键、上/下高度调节键、仰角上/下调节键和三个风速选择键,便于进行手动操作。
97.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集成控制模块28外侧设置有射频模块27,集成控制模块28通过射频模块27与遥控器无线连接,通过射频模块27远距离接收遥控信号,使集成控制模块28根据控制指令分别对角度调节马达5、风扇驱动马达17、电动推杆21和高度调节马达24进行控制,进而便于进行使用,自动化程度更高。
98.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套筒4和转台7之间设置有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与集成控制模块28电性连接,通过角度传感器对转台7相对于套筒4发生的转角进行测量,当转台7达到所选角度临界值时集成控制模块28再次控制角度调节马达5进行反转,进而达到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摇头的效果。
99.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电刷滑环8包括内滑环29、外滑环30、上接电片31和下接电片32,内滑环29滑动连接于外滑环30的内侧,内滑环29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6,内滑环29顶端设置有上接电片31,外滑环30通过导线与风扇驱动马达17、变频器18和电动推杆21电性连接,外滑环30的底端设置有下接电片32,下接电片32通过导线与集成控制模块28电性连接,内滑环29与外滑环30之间电性连接,当连接轴6带动内滑环29和转台7转动时,使内滑环29与转台7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通过内滑环29与外滑环30接通电路,防止集成控制模块28的连接导线发生缠绕,进而可以按照一个方向持续转动。
100.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防护框11外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红外测温仪33,红外测温仪33通过导线与上接电片31电性连接,红外测温仪33的连接导线布设于防护壳10和防护框11的内侧,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红外测温仪33对四周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温度在38℃以上时,通过集成控制模块28控制风扇对该方向上的高温区进行持续降温。
101.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手动使用时,通过集成控制模块28上设置的手动控制按钮26对风扇进行控制,手动控制按钮26共集成了自动调速开关键、三个转角
选择键、电源开关键、上/下高度调节键、仰角上/下调节键和三个风速选择键,通过电源开关将风扇进行开启,通过三个风速选择键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挡位的风速,通过上/下高度调节键使集成控制模块28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支腿2内部的高度调节马达24工作,使高度调节马达24带动其输出端的螺杆23转动,螺杆23外侧转动连接有伸缩筒22,而伸缩筒22滑动连接于支腿2的内侧,进而通过螺杆23驱动伸缩筒22在支腿2的内侧进行上下滑动,从而对风速的高度进行调节,同理通过仰角上/下调节键使集成控制模块28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转台7一侧转动连接的电动推杆21工作,电动推杆21的输出端与支座9的底端转动连接,而支座9通过铰接座20转动连接于转台7的顶端,进而可推动支座9在转台7的顶端进行转动,进而对支座9一侧的扇叶12仰角进行调节,通过三个转角选择键可选择不同的转动角度范围,使集成控制模块28根据选择的角度范围控制连接座3内部的角度调节马达5工作,角度调节马达5通过其输出端的连接轴6带动转台7在套筒4的顶端转动,并且在套筒4和转台7之间设置有角度传感器,通过角度传感器对转台7相对于套筒4发生的转角进行测量,当转台7达到所选角度临界值时集成控制模块28再次控制角度调节马达5进行反转,进而达到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摇头的效果,转台7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转台7外侧设置的第一导线固定件13将连接导线与转台7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盖板14内侧的第二导线固定件15将导线与盖板14进行固定,再将上下部分的连接导线分别与上接电片31和下接电片32固定,当连接轴6带动内滑环29和转台7转动时,使内滑环29与转台7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通过内滑环29与外滑环30接通电路,防止集成控制模块28的连接导线发生缠绕,进而可以按照一个方向持续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红外测温仪33对四周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温度在38℃以上时,通过集成控制模块28控制风扇对该方向上的高温区进行持续降温,通过自动调速开关键可开启风扇进行自动变速,启动自动变速时,集成控制模块28一侧的温度感应器19对温度进行检测,通过温度显示模块25对温度感应器19的检测温度进行显示,集成控制模块28根据温度感应器19的温度信号输出电信号,变频器18则根据集成控制模块28输出的电信号对风扇驱动马达17的转速进行调节,进而使风扇驱动马达17带动驱动端的扇叶12在防护框11的内部进行转动,以达到自动调速的效果;
102.遥控使用时,通过集成控制模块28上的射频模块27远距离接收遥控信号,使集成控制模块28根据控制指令分别对角度调节马达5、风扇驱动马达17、电动推杆21和高度调节马达24进行控制,进而便于进行使用,自动化程度更高。
103.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