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跨空间钢结构整体提升的背拉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00:56: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整体吊装领域,特别是一种大跨空间钢结构整体提升的背拉系统。


背景技术:

2.大跨空间钢结构及整体提升施工技术对原结构强度要求较高,必须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以满足整体提升支撑要求。如果提升支架坐落于单排柱体,单排柱体无法满足强度要求,存在作为提升基础结构无法正常提升,会由于整体提升对原结构造成的变形及破坏,无法保证已安装结构部分的稳固,无法为大跨空间钢结构及整体提升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跨空间钢结构整体提升的背拉系统,要解决现有大跨空间钢结构及整体提升施工中坐落于单排柱体,单排柱体无法满足强度要求,会由于整体提升对原结构造成的变形及破坏,无法保证已安装结构部分的稳固,无法为大跨空间钢结构及整体提升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大跨空间钢结构整体提升的背拉系统,包括钢结构单柱、钢结构梁、待提升钢结构、提升背拉装置和已安装结构,
6.所述待提升钢结构位于钢结构单柱的待安装一侧,所述提升背拉装置包括主横杆、立杆、斜撑、张紧器和钢绞线,所述主横杆包括内侧的提升段、中部的连系段和外侧的背拉段,所述连系段居中位于钢结构单柱中轴线上方,所述背拉段的长度大于提升段的长度,所述立杆包括提升立杆和背拉立杆,所述斜撑包括提升斜撑和背拉斜撑,所述提升斜撑包括平面斜撑和支顶斜撑,所述张紧器包括提升张紧器和背拉张紧器,所述钢绞线包括提升钢绞线和背拉钢绞线,所述主横杆、立杆、平面斜撑和背拉斜撑位于同一个竖向平面内,所述钢结构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钢结构单柱的顶端部,包括位于该竖向平面内、固定连接在柱顶内侧的内侧梁以及垂直该竖向平面内、固定连接在柱顶背侧的背侧梁,
7.所述提升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钢结构单柱的顶部内侧,提升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提升段的外端下侧,平面斜撑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提升立杆的底部,平面斜撑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提升段的内端部下侧,所述支顶斜撑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背侧梁的上侧,支顶斜撑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提升段的外端背侧,所述提升张紧器固定连接在提升段的内端上侧,提升钢绞线的顶部由提升张紧器固定锚固,提升钢绞线的底部与待提升钢结构可拆卸连接,
8.所述背拉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钢结构单柱的顶部外侧,背拉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背拉段的内端下侧,背拉斜撑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背拉立杆的底部,背拉斜撑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背拉段的外端部下侧,背拉张紧器固定连接在背拉段的外端上侧,背拉钢绞线的顶部由背拉张紧器固定锚固,背拉钢绞线的底部与已安装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背拉张紧器呈预张紧状态。
9.所述提升立杆、提升段和平面斜撑三者固定连接呈平面三角形支架。
10.所述背拉立杆、背拉段和背拉斜撑三者固定连接呈平面三角形支架。
11.所述提升背拉装置中的钢构件间固定连接均为焊接,采用焊缝等级二级以上的角焊缝。
12.所述提升背拉装置还包括背拉牛腿,所述背拉牛腿位于竖向平面内,其一端固定连接在钢结构单柱的顶端部、位于柱顶外侧,所述背拉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背拉牛腿的上侧。
13.所述提升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内侧梁的上侧。
14.所述提升背拉装置中的背拉牛腿、主横杆、立杆、平面斜撑和背拉斜撑均为h型钢,所述支顶斜撑为角钢或者钢管。
15.所述提升立杆、平面斜撑、背拉立杆和背拉斜撑与主横杆连接的位置处,主横杆上均设有加劲肋板。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大跨空间钢结构及整体提升施工中坐落于单排柱体,单排柱体无法满足强度要求的缺点,保护原结构不会产生变形和破坏,为大跨空间钢结构及整体提升顺利进行提供保障,通过提升背拉装置中两个平面三角形支架即背拉支架与提升支架的设计,其中背拉支架与已安装结构的可靠连接,并通过背拉张紧器、背拉钢绞线对背拉反力的有效传递,为单排结构钢柱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整体提升创造了条件,保证了原结构部分的稳固。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钢结构单柱、2-钢结构梁、21-内侧梁、22-背侧梁、3-待提升钢结构、4-已安装结构、5-主横杆、51-提升段、52-连系段、53-背拉段、6-立杆、61-提升立杆、62-背拉立杆、7-斜撑、71-平面斜撑、72-背拉斜撑、73-支顶斜撑、8-张紧器、81-提升张紧器、82-背拉张紧器、9-钢绞线、91-提升钢绞线、92-背拉钢绞线、10-背拉牛腿、11-加劲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参见图1-3所示,一种大跨空间钢结构整体提升的背拉系统,包括钢结构单柱1、钢结构梁2、待提升钢结构3、提升背拉装置和已安装结构4。
25.所述待提升钢结构3位于钢结构单柱1的待安装一侧,所述提升背拉装置包括主横杆5、立杆6、斜撑7、张紧器8和钢绞线9,所述主横杆5包括内侧的提升段51、中部的连系段52和外侧的背拉段53,所述连系段52居中位于钢结构单柱1中轴线上方,所述背拉段53的长度大于提升段51的长度,所述立杆6包括提升立杆61和背拉立杆62,所述斜撑7包括提升斜撑
和背拉斜撑72,所述提升斜撑包括平面斜撑71和支顶斜撑73,所述张紧器8包括提升张紧器81和背拉张紧器82,所述钢绞线9包括提升钢绞线91和背拉钢绞线92。
26.所述主横杆5、立杆6、平面斜撑71和背拉斜撑72位于同一个竖向平面内,所述钢结构梁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钢结构单柱1的顶端部,包括位于该竖向平面内、固定连接在柱顶内侧的内侧梁21以及垂直该竖向平面内、固定连接在柱顶背侧的背侧梁22。
27.所述提升立杆6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钢结构单柱1的顶部内侧,提升立杆6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提升段51的外端下侧,平面斜撑7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提升立杆61的底部,平面斜撑7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提升段51的内端部下侧,所述支顶斜撑7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背侧梁22的上侧,支顶斜撑73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提升段51的外端背侧,所述提升立杆61、提升段51和平面斜撑71三者固定连接呈平面三角形、形成提升支架。所述提升立杆6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内侧梁21的上侧。所述提升张紧器81固定连接在提升段51的内端上侧,提升钢绞线91的顶部由提升张紧器81固定锚固,提升钢绞线91的底部与待提升钢结构3可拆卸连接。
28.所述背拉立杆6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钢结构单柱1的顶部外侧,背拉立杆6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背拉段53的内端下侧,背拉斜撑7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背拉立杆62的底部,背拉斜撑7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背拉段53的外端部下侧,所述背拉立杆62、背拉段53和背拉斜撑72三者固定连接呈平面三角形、形成背拉支架。所述背拉张紧器82固定连接在背拉段53的外端上侧,背拉钢绞线92的顶部由背拉张紧器82固定锚固,背拉钢绞线92的底部与已安装结构4可拆卸连接,所述背拉张紧器82呈预张紧状态。
29.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升背拉装置中的背拉牛腿10、主横杆5、立杆6、平面斜撑71和背拉斜撑72均为h型钢,所述支顶斜撑73为角钢或者钢管。钢材的材质均为q355b。所有构件开孔、倒角等位置需打磨光滑,避免应力集中。
30.其中,提升立杆61、平面斜撑71、背拉立杆62和背拉斜撑72均采用h350mm
×
350mm
×
12mm
×
9mm,主横杆5采用h350mm
×
350mm
×
16mm
×
16mm,背拉牛腿10采用h400mm
×
400mm
×
13mm
×
21mm,背拉牛腿10的顶侧面与钢结构单柱的柱顶侧平齐,内侧梁的顶侧面低于背拉牛腿10的顶侧面,支顶斜撑73采用p140mm
×
8mm。
31.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升立杆61、平面斜撑71、背拉立杆62和背拉斜撑72与主横杆5连接的位置处,主横杆5上均设有加劲肋板11,加劲肋板11的厚度为6mm。
32.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升背拉装置中的钢构件间固定连接均为焊接,采用焊缝等级二级以上的角焊缝。
33.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背拉立杆的连接稳定性,所述提升背拉装置还包括背拉牛腿10,所述背拉牛腿10位于竖向平面内,其一端固定连接在钢结构单柱1的顶端部、位于柱顶外侧,所述背拉立杆6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背拉牛腿10的上侧。
34.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如下:
35.步骤一,将提升背拉装置组装完成后,吊装在钢结构单柱的柱顶,提升支架和背拉支架在钢结构单柱的两侧对称设置,背拉支架的水平臂长即背拉段的长度需要事先依据现场施工条件设置。
36.步骤二,在钢结构单柱的柱顶外侧焊接背拉牛腿,然后将提升立杆与原结构的内侧梁焊接,将背拉立杆与背拉牛腿焊接,背拉支架与提升支架形成一体,保证在提升过程中原钢结构单柱不变形不破坏。
37.步骤三,将背拉张紧器设置于背拉支架上方,应在提升前预张紧,通过背拉钢绞线将背拉支架与施工现场相应结构部位相连接,保证将相应结构部位的背拉反力有效传递到背拉支架,为整体提升提供保障,并在提升过程中与提升支架同时加力,以保证原钢结构单柱稳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